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析比较鄂城东吴孙将军墓与鄂钢饮料厂一号墓,揭示了两墓的相互关系及墓主人身份。  相似文献   

2.
浙江绍兴印山大墓以宏伟巨大的规模,独一无二的墓室形制和结构,特殊的埋葬方式等,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经多方考证,确定印山大墓是《越绝书》上明确记载的“木客大冢”,是越国第一代国王允常的安葬之地。  相似文献   

3.
小文《关于南越王墓墓主问题》在《羊城今古》2002年4期发表后,吴孝斌先生来电话论及《史记》、《汉书》中的“自赵佗初王后,五世九十三岁而国亡焉”中的五世解释问题。又收到曾昭璇先生的大函,内有“近闻友人言及文帝墓可能为赵佗墓。未知您有所闻否?”句。我想就这两方面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朱然家族墓地的概况以及地质、土壤、墓体状况,分析了保护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通过对朱然墓及其家族墓的墓体保护,防止了墓体中墓道、墓壁和穹隆顶的开裂和塌陷。  相似文献   

5.
曾侯乙玉梳     
曾侯乙墓出土。共两件,出土时并列于墓北室南部。  相似文献   

6.
广东博罗横岭山墓地是一处较大型的商周时期墓地,随葬品丰富,据随葬品的差别可分为砺石墓、纺轮墓、兵器墓与第四类墓。四类墓葬在随葬品的总数、组合与配置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分析四类墓葬的特点对探讨当时的墓地布局、埋葬习俗、墓葬等级、社会分工、社会分层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江南土墩墓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江苏常州召开,会议围绕近年来金坛地区土墩墓的考古新发现,并结合湖南、山东等地考古新成果,对比韩国坟丘墓资料,探讨江南土墩墓起源传播、形制流变、社会结构、族群族属、保护利用等问题,推动土墩墓研究向纵深发展,为探索地域文明提供宏观学术指导。  相似文献   

8.
孙锦 《中原文物》2016,(4):53-59,2
赵廷美为宋太祖赵匡胤四弟,被诬而死,宋真宗时改葬汝州梁县之新丰乡。本文对位于今汝州市陵头村的赵廷美墓地进行了初步考证,首先介绍了赵廷美其人与墓园现状,其次结合文献论述了赵廷美墓地在南宋时曾称作"南坟",最后探讨了赵廷美墓地祔葬的陪葬墓情况。目前已经在史料中查到的陪葬墓数量约80座,实际上这里祔葬的陪葬墓数量约达数百座之多。  相似文献   

9.
《文博》2014,(3):9-15
宋、元、明时期墓葬在陕西地区发掘较少,主要集中在关中地区,以西安市区及其周边为主。本次在凤翔孙家南头墓地中发掘出的9座墓葬无疑为研究该地区宋、元、明时期的历史形势、墓葬制度、埋葬习俗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0.
墓葬区位于西安市南郊曲江乡孟村之北,西安曲江水厂之南.2001年11月至2003年5月,为配合西安理工大曲江新校区的基本建设,在其施工的区域内分数次发掘了一批古墓葬,现将其中10座宋金墓的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1.
2010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铜川市考古研究所对铜川耀州区阿来村的金代和明代墓葬进行了发掘,为研究渭北地区的葬俗葬制及地理沿革,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2006年7月~2008年8月,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保护项目的开展,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荥阳关帝庙遗址进行了发掘,发现唐、金代墓葬数座,为了解当地唐、金代物质文化面貌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13.
1994年11月间.宁夏固原县西郊乡北十里村在平田整地时.推土机推出一座古墓.墓葬遭毁.宁夏考古研究所固原工作站工作人员闻迅后赴现场调查.并征集到一块墓砖.墓砖现藏宁夏固原博物馆(图一)。  相似文献   

14.
缸窑山基地发掘的两座商周墓葬,应为小型土墩墓类型,出土的原始膏瓷碗、豆、印纹陶罐等,是最典型的西周中晚期风格。清理了东晋南朝墓葬多座,出土遗物众多,此次发掘对研究该地区先民的生产和生活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杨洁 《四川文物》2009,(5):37-42
唐代镇墓天王俑是佛教因素影响丧葬习俗的体现之一.夜叉出现在镇墓俑的足下,其造型根源是对佛教天王图像的整体模仿.镇墓俑冠饰中鸟的原型应为佛教造像中的"金翅鸟",而非本土文化中的"鹖冠".而洛阳、长安两地的"金翅鸟"又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6.
西安北郊晋唐墓葬发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98年 5 - 6月 ,为了配合西安迈科工贸公司新建厂房建设 ,我所对其在西安北郊海红路中段北侧的征地范围进行了考古钻探 (图一 ) ,共发现古墓葬 7座。同年 1 0 - 1 1月 ,我们对钻探的墓葬进行了全部发掘 ,此处耕土层之下有一层 1米多厚的黄褐土覆盖层 ,土壤中含碎砖块等 ,结构紧密 ,土质坚硬 ,墓葬开口均在覆盖层之下。墓葬分布较为零散 (图二 ) ,墓葬编号按照发掘顺序依次编排 ,经过发掘确认 ,这批墓葬分别属于晋墓和唐墓 ,现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图一 墓葬位置示意图一、晋 墓(一 )墓葬形制4座墓葬 (编号 98MKM4、 5、 6、 7均为长斜…  相似文献   

17.
随着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的最终落成,有关南越王墓墓主的相关研究探讨,便顺理成章地得以尘埃落定,而“墓主为赵佗之孙赵胡”便已成盖棺之论,多年来似乎未曾受到过怀疑和动摇。然笔者在充分接触有关南越王墓资料和相关史料记载后,认为南越王墓墓主是谁尚有待斟酌,因为诸多材料都证明了墓主不可能是赵佗之孙赵胡。故在此不揣浅陋,试将己见陈述如下,非求标新立异,但冀千虑一得。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先秦时期的洞室墓进行谱系探索,认为中国先秦洞室墓主要有北方、西方、秦三大传统。北方传统的洞室墓可能由竖穴墓发展而来,传到甘青地区后,受当地窑洞式建筑思路的启发,表现出许多与窑洞式建筑相同的特点。西方传统出现稍晚,更多与仰身直肢传统和畜牧-游牧经济相联系,其起源也与竖穴墓有关。与屈肢葬传统联系在一起的秦传统出现最晚,但却最为规范讲究。  相似文献   

19.
杨爱国 《中原文物》2022,(5):137-144
明清时期以绘符箓的镇墓瓦为代表的镇墓术是当时丧葬礼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镇墓术传统的延续。镇墓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其他宗教,尤其是道教因素,丰富自身的内容。以镇墓瓦为代表的镇墓术反映了古人对墓葬安全持久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宋金时期的仿木构砖雕壁画墓有明显的地域特征,晋南流行三合院墓;晋东南流行多耳室(壁龛)墓;八边形墓于北宋晚期在河南地区出现后,迅速取代了之前的圆形墓,二者具有明显的接续性。八边形墓产生的社会背景是经济的发展积累,根本原因是圆形墓无法满足庶族富民阶层墓葬装饰复杂化的需求;佛教砖塔或为八边形墓的产生提供了契机;北宋发达的商品经济、行业专业化则推动了它的发展与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