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满族入关前后的萨满教张树卿美丽富饶的东北大地,不仅哺育了勤劳、勇敢,智慧的满族,也孕育了具有其鲜明特点的民族文化──萨满教。萨满教在满族历史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仅就满族人关前后的萨滴教变化,发表一下个人看法。一、满族入关前的萨满教满族入关前是指1...  相似文献   

2.
栾晔 《满族研究》2011,(1):13-17
满族萨满教和清宫萨满祭祀一直是中国东北地区和国际萨满教学界研究的热门课题,不少前辈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国际萨满教研究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本文不揣浅漏,仅对满族萨满教源流演变作简要的叙述,对中国最早的清宫萨满祭祀及珍贵遗物,作出新的较全面的评介,望专家学者不吝赐教。本文分三部分:满族萨满教的历史源流演变,中国最早的清宫萨满祭祀,清宁宫及堂子所遗存的主要珍贵文物。  相似文献   

3.
朱可伦 《满族研究》2016,(3):101-103
满族及其先民信仰萨满教.萨满教是一种自然的、原始的多神教.其原始文化综合体的特质,承载着民族的文化和精神.研究满族萨满教对于了解这种古老的原始信仰,了解满族的精神特质和文化传承有着重要的文化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萨满教是国际性的原始多神教。满洲族信奉萨满教。清代宫廷与萨满文化有着至为密切的关系。本文旨在清代宫廷与萨满文化之关系网络中探讨满洲萨满教的历史演变、祭祀特点及其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5.
西方对探索史前萨满教在理论和方法论上一直有深厚的积累,同时又有缺陷和不足。将红山文化的萨满教问题置于西方理论框架中,借以探讨如何运用理论探索史前萨满教因素,同时对上述理论与方法论的可靠性做出反思。通过对普遍萨满教理论、神经心理学模式和民族学分析法的考察,前两者的非历史主义和泛历史主义弊端,以及在探索史前萨满因素上的不可靠性,主张在可比较层次上使用民族学分析方法,同时强调情境考古学研究。因萨满教概念在西方理论中的混乱状态与误区,主张在重建萨满概念的基础上探索史前萨满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6.
萨满教二元对立思维及其文化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满教二元对立思维及其文化观念汤惠生我国对萨满教的研究,主要是从宗教学的角度来进行[1],只有个别学者提出萨满教为“世界性的文化现象”[2]。之所以如此,恐怕与这一学科的名称不无关系,因为汉语“萨满教”一词便已界定了这门学科的性质、内涵和范围。不过许...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萨满教研究者普遍把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巫术宗教遗迹当作萨满教的早期例证.在这个意义上,萨满教和人类早期宗教具有相同的内涵,它等同于一般学者所说的原始宗教.世界上不同时期考古发现的宗教遗迹,对说明萨满教起源及其特点,有很多珍贵的东西,许多学者愿意选择考古证据来解释萨满教.考古学的优越性在于:它依据考古遗址和古老岩画保留的信息,向人们提供了人类智力机能的进化历史,以及与此相伴随的各种宗教现象的时间证据和宗教遗迹的观念内涵,乃至当时的社会组织情况.这些对于分析不同时期的宗教文化体系,都是极为珍贵的.本文主要从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不同文化时期的遗址发现,世界各国在原始洞穴画、岩画的发掘成果,来研究萨满教文化的起点与发展轨迹,展示考古学对研究萨满教现象所特有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二人转是东北古老的民间演唱艺术,至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关于它的起源,有多种观点。作在经过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东北二人转起源于萨满教歌舞形式的观点。本从二人演唱形式是萨满教祭祀歌舞形式的承袭、音乐唱腔来源于萨满神歌、舞蹈动作来源于萨满舞蹈、曲目唱段多成萨满神歌中来、曲目中表现的古老婚丧习俗来自萨满化、二人转是东北满汉化融合的结晶等六个方面,以具体的实例证明了二人转与萨满化的渊源关系.观点新颖,说服力强。  相似文献   

9.
自古代开始西域地区的人文环境和地理环境的独特性就使这个地区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单元区。新疆地区的很多古代民族都信奉过萨满教,现存的很多民族也曾经信仰过萨满教,它长期流行并且与这些民族后来信奉的宗教相融合,还有萨满教的很多习俗逐渐沉淀为新疆民族文化的一部分,直到今天仍然存在着。  相似文献   

10.
满族的文化类型及其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表明,满族先世久居“白山黑水”山区,长期过着狩猎、采集和捕鱼的生活,这对他们的衣食住行和心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有理由说,满族先世是属于森林狩猎民族的经济文化类型。他们依靠天然的自然物作为衣食之源,崇拜自然界,笃信萨满教。然而,由于迁徒而改变了生态环境,从渔猎为生发展到农业生产,由单一的信奉萨满教演进多种信仰。对此,我们从世居东北的满族中看到了遗迹。宁古塔的满族在“耕作之余,尤好射猎”,他们所获猎物,“必饷亲友”,这是原始分配的遗留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