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物》1981年第7期发表了胡顺利同志的《关于湖南一件铜匕首的民族风格》一文,对拙作《湖南发现的几件越族风格的文物》(载《文物》1980年第12期)一文中介绍的长沙树木岭一号墓中出土的铜匕首的族属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这件铜匕首柄上的人物形象与‘断发’的越人不同,而与‘魋结’的西南夷属族相近。它是西南夷遗物的可能性更大"。对这一论断,笔者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2.
徐广源 《纵横》2013,(5):40-45
慈禧是晚清政权的实际统治者,掌权将近半个世纪。她的陵寝——菩陀峪定东陵(以下简称慈禧陵)雕刻之精美,装修之豪华,为清陵之冠。她的地宫是什么样子的?她的地宫是怎样打开的?她的遗体又是怎样的?清东陵文物管理研究室原主任、紫禁城学会理事徐广源先生为我们揭开以上谜题。 作者徐广源,从事清朝陵寝研究和清朝后妃研究40余年,先后参加过裕陵(乾隆帝陵)地宫、慈禧陵地宫、容妃(香妃)地官和纯惠皇贵妃地官的清理工作,曾亲手找到了容妃(香妃)的头颅骨,整理过慈禧的遗体,并探视过康熙帝的皇十七子果亲王允礼等人的多座地宫。著有《清东陵史话》、《正说清朝十二帝陵》、《正说清朝十二后妃》、《大清皇陵秘史》、《清皇陵地宫亲探记》等16部专著。  相似文献   

3.
王谦 《文史春秋》2003,(11):57-61
“官兵们带着恐惧穿过墓道进入地宫,但见珠宝闪闪发光,就像阿拉伯的著名小说《一千零一夜》里‘芝麻开门’后的情景。已半年没发薪饷像饿牢里放出来的这些匪兵一拥而上,将宝物抢个精光,又以刀劈斧砍将慈禧的棺木打开,将棺内珍宝洗劫一空。为争夺宝物,官兵互相残杀,慈禧尸首被分拆,惨不忍睹……”本文生动再现孙殿英盗掘东陵内幕故事。  相似文献   

4.
“我不太喜欢‘设计’这两个字,它们听起来很可怕,‘设’定一个‘计’谋让读者跳进去。我们把心定下来,好好做一件事,将自己融进去,一件一件做,真的会有好结果。”  相似文献   

5.
杨巨中 《文博》2002,(3):46-47
现在流行的各类辞书对“黎民”这一历史性辞语均有解释 ,如《辞海》解释为 :“即众民。《诗·大雅·云汉》 :‘周余黎民靡有孑遗。’郑玄笺 :‘黎 ,众也’ ;一说因黑发得名。《孟子·梁惠王上》 :‘黎民不饥不寒’。朱熹注 :‘黎 ,黑也。黎民 ,黑发之人 ,犹秦言黔首也。’《书·尧典》 :‘黎民于变时雍。’蔡沈集传 :‘黎 ,黑也。民首皆黑 ,故曰黎民。’一说原指九黎之民。杨筠如《尚书·檄诂》 :‘黎民当即九黎之民。《国语·楚语》 :‘其后三苗复九黎之法 ,尧复育重黎之后 ,使复典之’即黎民于变之事 ,嗣后及沿用为齐民之谊。’”《辞源》…  相似文献   

6.
曹定云先生在《中原文物))1996年第2期上发表一篇题为:《山东邹平丁公遗址“龙山陶文”辨伪》“”“的义章,该义认为:“山东邹平丁公遗址‘龙山陶文’是中国考古学界的一件大事,海内外学者极为关注。故弄清其真伪,是考古11作者和古义字}作者的责任。”该文最后得出:“这片‘龙山陶义’不会是龙山义化时代的产物,无论是龙山时代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还是龙山时代人们所掌握的文字熟练程度,都不可能达到这片‘龙山陶文’所能达到的水准,人类不会出现超越历史时代的‘奇迹’。这片所谓‘龙山陶义’只能是龙山文化之后人们契刻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周易》益卦六四爻辞曰:“中行告公从,利用为依迁国。” 郭沫若先生在《周易之制作时代》一文中把“中行”解成《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作三行以御狄,荀林父将中行……”之荀林父。并说:“《益》六四的‘为依迁国’当是僖三十一年‘狄围卫,卫迁于帝丘’的故事。卫与(韦阝)古本一字,《吕览·慎大》‘亲(韦阝)如夏’,高注云‘(韦阝)读如衣’则‘为依迁国’即‘为卫迁国’。” 郭  相似文献   

8.
“我这个小字辈,在‘文革’中也是‘自己跳出来的’,也是‘现行反革命’,还是‘苏修特务’、‘三反分子’。蹲牛棚两年,在干校五年,挨批斗百余场。”“你的别的著作我不敢说能不能传世。而这本《牛棚杂忆》,我想一定会传之于后世,而且应当传世!让我们民族的子孙后代从你这本书里多少知道什么叫‘文化大革命’!对于‘文革’,当今依然有人企图让我们淡忘,叫我们忘记!这也就是你在《牛棚杂忆》里一再告诫我们的:这是一种很大的危险!”以上摘自广州一位读者给《牛棚杂忆》的作者季老的一封信。季羡林先生的这本新著,问世不过数月…  相似文献   

9.
《文物》1979年第8期所刊《<墨娥小录>辑录考略》一文,在关于成书年代一节中提到:"从唐宋到元末明初……都把氯化铵写作‘碙砂’。只是到明代中叶以后,如……才把氯化铵写作‘磠砂’或‘硇砂’,在《小录》中把氯化铵一律写作‘碙砂’。"作者以此为考定《墨娥小录》辑录年代的依据之一。据我所见,文献记载不是这样,这里试作补正。  相似文献   

10.
<正>《柳边纪略》由清朝杨宾撰写。全书分为五卷,其最后一卷为诗。杨宾在《柳边纪略》自序中介绍说:"柳边者,插柳条为边,犹古之种榆为塞。而以之名其书者,以柳边为宁古塔境也。"而后,在书中卷一里,作者又详细介绍柳边"高者三、四尺,低若一、二尺,掘壕于外,呼为‘柳边条’,又曰‘条子边’。"当时,还称呼柳边为"盛京边墙""柳墙""柳城"。据新《辞海》介绍说:它是从清初顺治年间开始分段修,至康熙陆续完成的一条柳条篱笆,是用来禁止边内居民越过篱笆打猎、采人参和放牧的。它南自今辽宁凤城起,东北经新宾东折西  相似文献   

11.
殷墟卜辞所记毫地即‘亳土’所在地,也有单称作亳者,兹分别录之如下:癸丑卜其又亳土…《甲》1640…亳土叀小牢《粹》21戊子卜其又岁于亳土《京》3950…于亳土御《粹》20…亳土又雨《佚》928土即社,王国维释社云:“…土字,卜辞假为社字。《诗·大雅》:‘乃立冢土’,《传》云:‘冢土,大社也;’《商颂》:‘宅殷土茫茫’,《史记·三代世表》引作‘殷社茫茫;’《公羊僖卅一年传》:‘诸土祭土’,何注:‘土谓社也, ’是古固以土为社矣。”是知亳土也就是亳社。在商人的祭社活动中,以对于亳社的祭祀最为隆重,卜辞中记录商人祭社也以祭祀亳社的活动为最多,且祭祀的方式多种多样,不一而足。究  相似文献   

12.
释■     
据大冶县博物馆《郑王城遗址调查简报》(《江汉考古》1983年第3期)载:“郑王故城的文化遗物”,采集到的“铜质类”有“戈两件,一件直内上刻有‘■’二字。按这两字关糸到古云梦的地望,郑东南与古云梦的关系,■及《尚书·禹贡》记载的真实性问题现在根据这两字的释义,来加以说明。这两字上一字从■(阜)从土,下一字■从土,可初释两字为地名。这  相似文献   

13.
《宋書·符瑞志中》:(鳳鳥)"其鳴,雄曰‘節節’,雌曰‘足足’。晨鳴曰‘發明’,晝鳴曰‘上朔’,夕鳴曰‘歸昌’,昏鳴曰‘固常’,夜鳴曰‘保長’"。按:例言鳳鳥諸種鳴聲之稱謂。《太平御覽》卷九一五引《韓詩外傳》:"昏鳴曰‘固常’,晨鳴曰‘發明’,晝鳴曰‘保章’,舉鳴曰‘上翔’,集鳴曰‘歸昌’。"《説苑·辨物》:"晨鳴曰‘發明’,晝鳴曰‘保長’,飛鳴曰‘上翔’,集鳴  相似文献   

14.
庙会     
对庙会一词,1980年版《辞海》这样解释:"庙会亦称‘庙市’。中国的市集形式之一。唐代已经存在。在寺庙节日或规定日期举行。一般设在寺庙内或其附近,故称‘庙会’。《北京风俗类征·市肆》引《妙香室丛话》:‘京师隆福寺,每月九日,百货云集,谓之庙会。’这一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市  相似文献   

15.
《南方人物周刊》2014,(23):94-97
“娱乐江湖风急浪大,艺人的峥嵘或沉寂,只在一线之间。电影《惊变》对于温碧霞来说意味着什么,不是那么容易说清楚的一件事情。访谈中提到这部电影时,温碧霞笑问记者:‘你看过没有?’这或许可以算是演员温碧霞对该片所引起风浪的最佳回应”、  相似文献   

16.
仿古物做器,上古便有,如《韩非子·说林》中就记载着一则春秋时期鲁人造赝鼎的传说:"齐伐鲁,索谗鼎,鲁以其雁往。齐人曰:‘雁也。’鲁人曰:‘真也。’齐曰:‘使乐正子春来,吾将听子。’鲁君请乐正子春,乐正子春曰:‘胡不以其真往也?’君曰:‘我爱之。’答曰:‘臣亦爱臣之信。’"1这应是文献中最早的有关作伪记载了。而近年陈小三教授在其《再谈韩城梁带村M27出土一组铜器的年代及相关问题》一文中认为韩城梁带村M27卣、尊。  相似文献   

17.
沉沦     
曾一耀 《神州》2013,(3):12-12
身体与精神这一冲突,贯穿《沉沦》全文,在各种痛感与快感中,思考选择,沉沦还是升华,这一冲突,正是文章所显的又一大张力。梅洛·庞蒂在《知觉现象学》中说:"身体是一种奇特的物体,它把自己的各部分当作世界的一般象征来使用,我们就是以这种方式得以‘经常接触’这个世界,‘理解’这个世界,发现  相似文献   

18.
孙祚民同志在《明末大别山区“革左五营”农民起义的抗明斗争》一文中说:“‘五营’根本不存在过伪降的这件事”。我认为此说值得商榷,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一、关于“五营”是否降明问题的考察我认为《全相纪略》中有关“五营”降明的事实记载是有相当程度的真实性的,因为其基本内容还见之于《平寇志》卷3,《明季北略》卷16,《明史纪事本末》卷75,  相似文献   

19.
陈锦华 《百年潮》2008,(11):10-12
《中外书摘》2008年第9期刊登的《审判“四人帮”上海余党马天水、徐景贤、王秀珍》一文介绍称:“据我所在的法庭所知,‘四人帮’被粉碎第二天,马天水就被中央通知去北京‘开会’,从此再未到上海。‘四人帮’在上海的余党中,只有他一个人是在北京被捕的。这是马天水做梦也没有想到的事。”原文摘自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王文正口述、沈国凡整理的《以共和国名义判决》一书。  相似文献   

20.
说“金铤”     
刘国胜 《文物》2012,(1):80-81
湖北沙市萧家草场26号墓遣册22号简记录了1件器物,报告的释文为"金铤一",按语说:"‘金铤’,熔铸成条块等固定形状、可用于货币流通的金银。《南史·庐陵威王续传》:‘至内库阅珍物,见金铤。’出土物不见"[1]。报告的释文正确,但对"金铤"的解释值得商榷。我们可以先看看这座西汉早期墓随葬铜器及其遣册记录铜器的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