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活实验1:房子 原研哉先生买下现在住的家,一共花了15分钟。那一年他48岁,读大学的儿子决定搬出去自己住,他和妻子回到了二人世界。有天早上6点半,距离出差去机场前还有一点点时间,妻子拉着他跑去附近一个正在转卖的公寓看房。  相似文献   

2.
1949年12月上旬──成都解放前夕,张大千携妻徐雯波搭乘军用飞机赴台北。自此一别,直到1983年4月1日,他病逝台北,再也没有回过内地。离开成都后,他先后旅居过台北、香港、印度、阿根廷、巴西、美国,最后定居台北。张大千为什么要在成都解放前夕离蓉赴台呢?关于这个问题,我曾请教过三四十年代长期在张大千身边学画的刘力上,刘告诉我说,大千先生在政治上是一个无党派人士,他无求于国民党,所以既不参加国民党,与国民党的关系也不亲近。只是与国民党的一些上层人物于右任、张群、罗家伦等有些往来,也仅止于艺术交往,因此不能把他…  相似文献   

3.
1983年春天,张大千在台北病逝,当时在上海的谢稚柳格外悲伤,因为他一直企盼着与张大千的会见,谁知35年前的一别竟成永诀。半个多世纪的交往,孜孜于艺坛的探索、追求,多少事涌上心头,最是萦绕心头拂之不去的,还是那一段敦煌情。1942年,谢稚柳在重庆接到张大千从敦煌发出的邀请信,便只身一人,来到戈壁中的敦煌莫高窟。张大千在敦煌和老友重逢,欣喜万分,又是艺术相知,自然如鱼得水。那时候,在莫高窟观摹壁画绝非易事。莫高窟的几百个洞窟分布在鸣沙山的悬崖绝壁上,虽有栈道或小路相连,但年久失修,行走十分困难。每个洞窟中间…  相似文献   

4.
<正>一代巨匠张大千曾有语曰"眼中恨少奇男子,腕底偏多美妇人",这句话是他仕女题材偏多又得到世人诸多美誉的真实写照。在国际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张大千"人物画中佛像和仕女价格最高"(张颖《张大千绘画作品市场分析》,《荣宝斋》,2008年4期)。纵观张大千笔下的女性题材作品可以发现,他笔下庄严圣洁与世俗美艳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能够万分自如地呈现,我们不得不对他这种拿捏准确的艺术表达由衷地赞叹。众所周知,四川是张大千的  相似文献   

5.
有一次,著名画家张大千先生和画友去邛崃,不料在途中钱包被偷。当时,张大千虽已誉满天下,两只手就是"制造钞票的机器",但是,身在旅途之中,又没有笔墨纸砚,叫他空挟绝技,如何做画换钱呢?眼见太阳西斜,他忽地来了主意,慢慢悠悠地踱进一家茶馆,叫了几碗茶,又唤伙计去灶间弄来一簸箕黄泥巴。他将黄泥巴倒在桌上,悠闲地用手揉来揉去,不一会儿,手中便出现了一个肚皮圆滚滚的猪八戒来。周围的人见了,喝彩声不断。这时,张大千  相似文献   

6.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画家张大千羁留海外,为世人诟病,其实张大千自有一番隐衷。1948年12月,筹备已久的“张大千画展”在香港举行,张大千带着新娶的四夫人徐雯波去了香港,在那里迎来了1949年新年。翌年1月,内地传来北平和平解放的消息。当他听到古都完好,未受战火破坏,欣喜不已,十分佩服共产党的高明决策。又一天,有位贵宾来到张大千的临时寓所,她便是廖仲恺的夫人何香凝。寒暄后,何香凝说明来意:“新政协即将在北平召开,我将应邀出席,并准备带一点礼物馈赠毛泽东。考虑再三,一般礼物都嫌俗套,只有带一幅大千先生的画最为珍贵,不知先生肯挥毫…  相似文献   

7.
资中,山川毓秀、地灵人杰,为一代国画宗师张大千毕生萦怀的地方。少儿时代,他曾两次就学于资中;成名之后,又两次到资中敢地重游;晚年侨居海外,更是魂牵梦绕,绘下了感人至深的《资中八胜册》。张大千第一次到资中只十来岁。当时资中有个名叫杨春梯的老画家,其作品在沧江流域久负盛名,张大千的二哥张善子便同另外几个爱好美术的青年刘来臣、邱特澄、陈石愚等人从内江去到资中,拜在杨春梯门下,学习国画的运笔、用墨、着色、题款、铃印等基本技法和常识。内江到资中90里,那时没有汽车火车,几位学子每次到资中都是步行。张大千排…  相似文献   

8.
内江张大千纪念馆于1992年9月11日中秋佳节隆重开馆.海内外参观者对时居台北的张学良将军为该馆亲书“张大千纪念馆”匾额表达了极大的敬意。  相似文献   

9.
有一次,在一个饭局上,张大千被安排在梅兰芳的旁边,尽管两人都是艺术界鼎鼎有名的大师,彼此也都神往已久,但由于是第一次见面,再加上一个是搞绘画艺术的,一个是搞表演艺术的,都显得有些拘束。为了打破沉闷的气氛,张大千微笑着对梅兰芳说:"梅先生,我们俩被安排在一起,实在是一个错误啊!"梅兰芳听后,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好奇地问:"张先生,这是为何呢?"张大千故作严肃地说:"因为你是君子,我是小人呀!"梅兰芳更加迷惑,虽然张大  相似文献   

10.
汪毅 《巴蜀史志》2010,(4):37-42
2010年4月6日 星期二 台北 阴间小雨 今天,中央电视台《人物》栏目《百年巨匠——张大千》摄制组的任务是采访大风堂门人孙家勤与再传弟子游三辉先生。而我的任务是去台北故宫博物院协调摄制组入故宫拍摄事宜,并与杨京岛、安云霁先生拜会台北故宫博物院周功鑫院长。  相似文献   

11.
他是20世纪中国画坛最为传奇的国画大师;他与齐白石并有“南张北齐”之誉;他被徐悲鸿誉为“五百年来第一人”;他曾荣获国际艺术学会的金牌奖,被推选为“全世界当代第一大画家”……张大千,一位声名遐迩、名噪中外的艺术大家。1899年5月10日,张大千出生在四川省内江市城郊一个书  相似文献   

12.
著名画家张大千在海外一直心系祖国,晚年由于种种原因他没能回到大陆,去了台湾。他在台湾是如何工作和生活的?请看朱小平先生撰写的《张大千在台湾的最后岁月》。  相似文献   

13.
1916年9月,一个周日的上午,重庆求精中学国文教员张文修的住处被围得水泄不通,大家屏声静气,紧张地等待着他的八弟张大千的苏醒。将近中午,张大千终于苏醒过来,看到自己的亲人和同学,忍不住失声痛哭……原来他被土匪掠去失踪了三个多月。这是张大千生命中的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插曲,一段令他刻骨铭心的经历,从遇匪被绑到平安归来前后整整一百天!  相似文献   

14.
1916年9月,一个周日的上午,重庆求精中国文教员张文修的住处被围得水泄不通,大家屏声静气,紧张地等待着他的八弟张大千的苏醒。将近中午,张大千终于苏醒过来,看到自己的亲人和同学,忍不住失声痛哭……原来他被土匪掠去失踪了三个多月。这是张大千生命中的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插曲,一段令他刻骨铭心的经历,从遇匪被绑到平安归来前后整整一百天!  相似文献   

15.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名画家张大千羁留海外,为世人诟病。故园情浓,乡思无已,其实张大千自有一番隐衷。 1948年12月,筹备已久的“张大千画展”在香港举行。张大千带着新娶的第四夫人徐雯波去了香港。 画展无日不是人头济济,艺坛人士惊叹张大千高超的艺术水平。张大千夫妇在香港迎来1949年新年。1月底,内地传来北平和平解放的消息。当他听到古都完好,未受战火破坏,欣喜不已,佩服共产党的高明决策。 2月底的一天,一位贵宾来到九龙亚皆老街张大千的临时寓所。来者是廖仲恺夫人何香凝。寒暄后,何香凝说明来意。新政…  相似文献   

16.
历史散叶     
<正>张大千胡子长睡觉不知往哪搁张大千是个大胡子,浓密的胡须铺垂近腹。有一人见此,顿生好奇,问:"张先生,睡觉时,您的胡子是放在被子上面还是搁在里头的?"张大千一愣:"这……我也不清楚。这样吧,明天再告诉你。"晚上就寝,张大千将胡子撂在被子外头,好像不太对头;收进被子里面,又觉不自然。折腾了半宿,都不妥当。这一下他自己也犯愁了。第二天,张大千对那人说:"很抱歉,我真的不知道平时是搁哪的。"  相似文献   

17.
《风景名胜》2012,(10):131-132
龙应台笔下,台北是一棵大树。现在看来很是恰当,台北就像一棵长在海里的大树,自然成型,丰富有趣。你能在任何一条宽敞宏伟的大街旁,找到充满历史感的蜿蜒小巷。电影和音乐中的台北,些许一晃而过的镜头和小清新的旋律,都在向我们兜售一个美好的台北。我曾经以为它像香港的铜锣湾;后来以为它像日本东京。去过以后才发现,台北并不算一个气派的大都市,太多低矮陈旧的建筑让它显得有些过时。许多老街道看起来十足的县城风。即便是市中心的高档住宅,也都选择了灰灰旧旧的颜色。  相似文献   

18.
<正>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生平有两大嗜好:一是讲求吃,二是爱听京戏。他认为"吃"不仅是果腹而已,更是人生最高的艺术。张大千爱自制菜肴与家人并二三知  相似文献   

19.
"我是跑到一块金子里去挖金子,而且还只有我一个人在挖"他可能是中国最cool的有钱人,有着最最奢侈的爱好,买下了中国足球的一个标杆——上海申花足球队。能买下足球队的有钱人或许还有几个,譬如大连实德的徐明,重庆力帆的尹明善。  相似文献   

20.
汪毅这本关于张大千大师的新书已经有了两篇序:他的自序与名艺术家钱来忠先生的序(另有副省长李进的序)。关于张大千大师是何等伟大,以及汪毅在评介张大千大师的“话语权”方面是何等裕如,看了那两篇序当已了然。但汪毅还是命我再作一序。我除了因祖籍安岳县曾划归内江市,能以忝列为大干大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