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代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不仅在政治上、经济上和军事上对封建统治阶级进行了抨击,而且在文化教育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且与中国传统的文化教育背离,既继承了传统,又有所创新,由于受阶级和时代局限,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落后性,并没有也不可能创立一套完整的、科学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
田凭是太平天国时期颁发的土地证,存世很少。本文介绍了河北大学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太平天国田凭,并就田凭的内容、颁发的历史背景、颁发程序以及颁发田凭的意义等方面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史学界关于太平天国政权性质研究的基础在于弄清楚太平天国究竟实行了何种土地制度。学界对于耕者有其田有着不同的理解,因而形成了不同的关于太平天国土地制度研究的意见。最终,吴雁南所持学术观点得到了学术界的公认。回顾这一学术历史发展进程,可以提醒后学者更好地遵循历史研究的规范,从可靠史料出发,做出更准确的历史判断。  相似文献   

4.
试论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后的让步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让步政策"的讨论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文革"后,"让步政策"论为大多数史学工作者所接受,而认为近代没有"让步政策"却似乎已成定论.作者通过清政府在镇压太平天国后实行的减浮、减赋、减差、招垦、劝农桑、兴水利等减轻农民负担,稳定社会秩序,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认定近代确有"让步政策",而清政府的"让步政策",确实让农民得到了经济实惠,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根据现代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一项社会活动的运行是正式制度安排与非正式制度安排合理作用的结果。太平天国所制定的经济政策属于正式制度安排,它是在非正式制度安排即由文化演进所形成的行为的道德伦理规范的基础上形成的。太平天国的经济政策在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随着非正式制度安排中所包含的中西方文化冲突的不断加深,遂使太平天国的社会理想与现实经济政策逐渐背离,导致了其后期经济绩效的严重不佳。  相似文献   

6.
常莉 《黑龙江史志》2013,(11):56-57
土地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在进行民主革命时的重大问题,也是中国社会演变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里,如何解决好农民问题,合理的分配好土地,是中国取得革命胜利的关键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土地政策的演变是共产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缩影,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何客观公正的看待这一时期土地政策的演变,是我们应当把握的主题。  相似文献   

7.
太平天国时期,在清廷动员下徽州团练应时兴起,其具体组织十分严密,办团之法很有特点。徽州团练的兴办得到了宗族和绅士的大力支持,且在徽州战局中积极协助官军,甚至独当一面,给太平军活动造成了极大钳制。徽州团练也给徽州社会造成了恶劣影响。  相似文献   

8.
太平天国时期的李鸿章家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熟村 《安徽史学》2007,(3):95-100
太平天国崇敬上帝,反对儒学,兼及道、佛,形成了中西文化的激烈对抗.崇尚儒、释、道的李鸿章家族起而抵抗太平天国,父死子继,直至太平天国失败.有大量此类家族与太平天国对抗,是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之一.太平天国当然是一次阶级斗争,也明显地具有文化冲突的色彩.  相似文献   

9.
10.
纪毓 《文史春秋》2001,(1):39-41
作为近代中国几乎改写历史的太平天国起义,有着许许多震天地,泣鬼神的传奇故事。作为太平天国发源地的广西,由于起义筹划的艰辛,人心的杂乱,号令不一以及敌我力量的悬殊等等,太平天国起义首领们施尽浑身解数,历经千难万险,终使起义星星之火成为燎原之势,其人其事充满了可敬可佩,流传万代的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11.
从赣江中游的樟树溯袁水而上至萍乡,再顺渌水而下到达湖南醴陵,经渌口与湘江连接,这是清代江西与湖南之间重要的商业路线。太平天国时期,由于长江水运阻塞,这条通道的过境商品数量快速增长,成为西南地区连接东部的主要通道;太平天国运动结束后,随着长江运道的恢复,这条商路的过境商品贸易逐渐衰落。  相似文献   

12.
太平天国有着激烈的反满倾向,但迄今专门论及者甚少。本文就太平天国反满的纲领性文件《奉天讨胡,檄布四方》的檄文,攻占南京后对旗人的屠戮以及后期反满政策的转变等三方面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陈振耀 《中原文物》2016,(4):120-122
郑州博物馆征集的两张太平天国时期完纳漕粮便民预知由单给执,保存完整,文字清晰,是难得存世的太平天国革命文物,对研究太平天国晚期的军事活动及其在占领区的赋税政策很有意义,同时也是研究太平天国失败及军民流散情况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4.
鸦片战争使得清政府风雨飘摇,而19世纪50年代又出现了太平天国运动,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不得不进行一些改变,以求度过危机。清政府对内在政治、经济、军事和对外态度上努力改变现有现状,对外方面,则在签订不平等条约条件下努力联合外国势力,完成了对太平天国等内乱的平叛,这是清政府的成功,同时也是清政府的失败。  相似文献   

15.
栖霞寺位于南京市东郊栖霞山西麓。由于栖霞寺所在栖霞山临江屏立,地势奇险,自古是防卫要冲,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建寺以来,屡遭兵燹。南朝梁太平元年(556),陈齐交战中,寺宇小受损伤。南宋建炎四年(1130),完颜南侵,与宋军大战于栖霞山,栖霞寺全部毁废。  相似文献   

16.
刘庆礼 《沧桑》2014,(6):54-58
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在贯彻实施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过程中,立足于当地实际,采取了科学多样、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果,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本文旨在对晋察冀边区土地政策贯彻实施的现实背景、具体过程、社会效果和历史经验进行简要论析。  相似文献   

17.
美国西部开发与联邦政府的土地政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旭 《史学集刊》2003,1(1):64-72
西部国有土地私有化是美国西部开发的基础和前提,也是美国联邦政府导引和规范西部开发的主要手段。私有化的主要途径是出售和赠予,在此过程中所出现的土地投机现象和宅地法等在当时和后来均备受争议。有必要将这些现象结合起来进行系统的考察。  相似文献   

18.
土地问题是每一次资产阶级革命的首要任务,它的解决程度与方式直接决定了革命的彻底性与近代化道路.法国大革命期间,雅各宾派采取与前任完全不同的革命性土地政策,推进法国革命的进程,对法国未来社会的转型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太平天国农工商政策指1851~1864年由农民领袖所建立起来的天平天国所实行的农工商政策,其中涉及很多方面促进当时农业和工商业发展的经济政策,促进了当时江、浙、沪地区出现了短暂的经济繁荣状况,比如减免赋税以及推行漕粮打折政策促进了当时的农业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很大的历史进步性。本文旨在重点研究太平天国时期的农工商政策。  相似文献   

20.
尽管在中国历史上规模大小不等的农民起义自始至终贯穿着整部封建社会史,中国的民众似乎具有十分强烈的叛逆心理和反抗精神,但从另一方面看,中国民众的心理又是安于现状的,具有很强的惰性,正统观念如同毒蛇一般紧紧地缠绕在民众的身上,“反贪官不反皇帝”这种畸变的造反心理即是明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