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家》2015,(11)
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提供了非常优厚的条件。但是自生态破坏以来,黄河含沙量巨大,河床的抬高给中下游的人民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面对黄河的泛滥问题,我国政府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黄河沿岸堤坝的加固与加高,目的就是为了防止黄河决堤出现生灵涂炭的局面。根石加固是黄河堤坝工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做好根石加固,可以有效地加强黄河堤坝的抗灾能力。  相似文献   

2.
古代丝绸的老化及其保护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李玲 《江汉考古》2002,(2):81-84
古丝绸质弱,酸、碱、盐和霉菌的侵蚀,光、热作用等诸多因素均可导致丝绸的老化和受损。理论和实践证明,清洗、防蛀、紫外线防护是古代丝织品保护的三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生物因素对壁画的腐蚀破坏作用受到了众多文物保护工作者的重视,针对壁画生物腐蚀的防护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本文从可以造成壁画损害的生物因素出发,综述近年来壁画生物腐蚀研究的成果,分别从小型动物、昆虫、植物、微生物以及游客五个方面阐述对壁画的影响,并讨论了进行生物腐蚀防护的措施和研究方向:对小型动物,使用一些物理性的防护措施,应成为有害动物防护研究的重点;对昆虫,防治重点是减少昆虫的植物性食物,昆虫中存在的捕食关系也是限制昆虫种群数量的一个新的突破口;对微生物,一些具有抑菌效果的无机材料或许可成为生物杀菌剂的替代品;对植物,有害植物的清除技术的提高和有益植物的筛选和应用需要进一步研究;对游客,建立人工复制的壁画或者设立数字影像代替原有文物壁画供人们参观,是目前一条行之有效的措施。本综述成果可为以后的壁画保护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淮安清口水利枢纽遗址顺黄坝是京杭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遗产点,其沿古黄河南岸而建,使黄河水沿堤坝向东北入淮河尾闾进入东海,远离运河河口,从而保证了漕运的畅通和安全。整个遗址体系里,分布着古河道、古堤坝、古涵闸、古寺庙等遗迹,其复杂的水系关系、庞大的水利工程在古代水利史上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2008年以来的几次发掘揭示出埽工、石工、木桩及草绳等不同种类的遗迹现象。这些遗迹为我们研究顺黄坝的构筑方式、水工技术、明清时期黄河在清口地区的变迁以及黄河与淮河、运河和洪泽湖等水系相互关系等一系列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5.
石质文物表面防护中的问题和新材料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14  
野外的大型石质物暴露在自然界的风化环境中,近代环境污染和酸雨使侵蚀更加严重,已有许多防护材料用于石质物的防护,本分析了目前防护材料,特别是憎水性有机高分子防护材料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初步探索了使用新的生物无机防护材料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黄河壶口瀑布景区享誉海内外,属于国家5A级旅游景区。本文简单分析了黄河壶口瀑布景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就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及解决方案。黄河壶口瀑布景区主要包括壶口瀑布的主瀑布、两岸的副瀑布、瀑布下游的狭窄河道"十里龙槽";河床上由河水冲蚀形成的锅穴—"石窝宝镜"、瀑布侵蚀形成的"观瀑廊"、由两组节理相交而形成的"棋盘格式构造"、河水侵蚀河床形成的冲蚀槽;河流快速下蚀河谷在两岸谷坡形成的侵蚀三角面;黄河河床、河谷、阶地等。人文历史景观包括龙王辿明清码  相似文献   

7.
祁小东 《东南文化》2016,(5):106-112
2008—2013年,淮安市博物馆对淮阴区码头镇和洪泽县境内的里运河故道、坝址等明清水利工程遗址进行了调查和发掘,对这些遗产所体现的水利科技与水工技术有了进一步的揭示。大运河上最著名的清口水利枢纽工程是我国特有的防洪工程形式,堤防主要以土筑堤坝为主,自身有一套完整的防洪体系和养护方法,在堤坝的险要区段或薄弱地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增强其稳固性和抗冲击能力。遗址体现的土工技术、砖石工技术和埽工技术与文献记载相互印记,至今仍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鸟类排泄物是造成石窟寺壁画、彩塑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科学剖析鸟类排泄物对壁画的损害特征是此类污染物有效清除的前提。本研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分析了炳灵寺石窟壁画表面岩鸽排泄物成分,采用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便携式显微镜、偏光显微镜(PLM)表征了鸟类排泄物对模拟壁画的微观损害特征。结果表明,岩鸽排泄物成分主要由尿酸、纤维素、多肽类有机物,以及以石英为主的无机盐组成。排泄物造成壁画覆盖污染、颜料层和地仗层侵蚀、颜料颗粒间原始粘附结构破坏,导致颜料层起甲、脱落,可溶盐活动及其他生物侵蚀。研究结果对于古代壁画的科学保护与修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顺黄坝遗址位于江苏省淮安清口水利枢纽遗址范围内,沿古黄河南岸而建,迫使黄河水沿堤坝向东北入淮河尾闾进入东海,使其远离运河河口,从而保证漕运的畅通和安全。从2008年开始的几次发掘揭示出埽工、石工、木桩及草绳等不同种类的遗迹,这些遗迹为我们研究顺黄坝的构筑方式、水工技术、明清时期黄河在清口地区的变迁,以及黄河与淮河、运河和洪泽湖水系的相互关系等一系列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0.
为保护露天石质文物安全,了解掌握当前生物病害发生发展规律,在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陕西省19处露天砖石质文物进行生物侵蚀调查研究,内容包括生物侵蚀的类型、分布规律及种群调查。结果表明陕西省露天砖石质文物生物病害类型主要包括:藻类侵蚀、地衣侵蚀、苔藓侵蚀、高等植物侵蚀、动物侵蚀。其中,地衣在16个调查点上有分布,藻类在11个调查点上有分布,苔藓在6个调查点上有分布,本次调查共采集到藻类16种,地衣16种,苔藓8种。调查结果可为石质文物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生物病害严重腐蚀破坏了各类文物,从而引发了文物保护工作者的极大重视。本文在以微观角度分析新疆巴里坤红山口岩画病害地衣的方法入手,通过体视显微镜、X射线荧光仪、X射线衍射分析、拉曼光谱以及扫描电镜等仪器分析,发现了岩画病害地衣的成因,并探讨其防护措施,为岩画清洗及具有抑菌效果材料的研发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济南地区水文环境的演化及其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敏 《人文地理》1999,14(3):65-70
济南地表水文环境经历了唐、宋时期大明湖的形成与历水的淤失,金、元时期小清河的开凿与鹊山湖水势的消退,明、清时期护城河体系形成、黄河改道袭夺济水故道以及近、现代城市发展与地表水体的污染等主要阶段。济南地下水文状况在历史时期基本处于稳定状态,近、现代由于遭受各种人文因素的破坏而逐渐恶化,其中南部山区河川径流的破坏导致济南地下水补给量减少,以抽取地下水为主要方式的现代城市供水又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和泉水的枯竭。济南水文环境的变迁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区域内部因素和区域外部因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具有被动性和不可逆性。  相似文献   

13.
姜守亮  高璐 《风景名胜》2021,(6):0216-0217
文章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影响某山区高速公路高边坡稳定性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给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提供一定保障。此外,还介绍了生态防护、砌石加固等技术被应用于山区高速公路边坡以提高其稳定性的优势所在和施工要点,以期为此类边坡稳定性的防护设计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关勃 《黑龙江史志》2013,(11):73-74
本文对抗美援朝时期东北地区当中的社会控制问题进行了分析,包括当时的具体社会局势,控制的措施及成效,措施包括确定强有力的领导机构,稳定民众社会心理,维护社会秩序以及加强重点目标安全防护等。同时探讨了当时的社会控制对于现代社会控制的借鉴意义,如确定强有力的领导机构,稳定民众社会心理,提高抵抗突袭能力以及加强基础防护建设等。  相似文献   

15.
经过对乾陵石刻材料的岩石矿物学鉴定和对比分析,乾陵石刻材料为奥陶纪石灰岩,主要由方解石组成,含一定的泥质成份及生物碎屑,颜色为浅灰白色到灰色,结构致密,坚硬.在乾陵建成后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地表石刻已遭到了不同程度的风化侵蚀.就其风化的机理过程而言,主要是物理、化学的作用,也有生物风化的影响:温度的周期性影响导致石刻内外的温差变化不同步,产生膨  相似文献   

16.
千佛寺石窟因物理、生物风化和水的侵蚀以及人为的破坏而损坏严重,为从根本上解决并防止损害的进一步发展,应从改善环境、治理生物病害、岸体加固和水害防制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露天石质文物受到自然界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保存初期可以抵制风化与侵蚀的发生,但是随着保存时间的增长,露天石质文物不可避免地遭受到自然力的破坏,这种破坏是生物风化、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协同发生、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总结了近年来生物对石质文物的侵蚀作用及生物侵蚀的防治等相关研究成果,从露天石质文物生物风化的角度,对造成侵蚀的生物群落、侵蚀机理及预防性保护等方面进行资料梳理,并尝试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与保护需求,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对岩质高边坡失稳的巨大危害必须高度重视,治理时应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护治理。同时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岩质高边坡失稳的成因,并对采用边坡分级、降缓坡率、增加排水设施及预应力锚索框架加固、护面墙、柔性防护网防护等综合治理措施的具体方案及施工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9.
1958年7月,黄河花园口发生了22300立方米每秒的洪水,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未有过的大洪水,也是黄河有史以来实测到的最大洪水。当时郑州铁路桥被冲,南北交通中断,下游堤坝漫顶,形势极为严峻。靠着党中央的正确决策,靠着沿黄军民的殊死拚搏,靠着全国各地...  相似文献   

20.
前期调查分析可知,降雨对榆阳区明长城单体建筑的破坏形式包括水力侵蚀和重力侵蚀两大类,主要影响因素为降雨特征、遗址保存形态和遗址土的性质。为了进一步了解降雨对该类土遗址的破坏方式及主要影响因素作用特点,按照相似理论要求设计模型试验,研究了降雨对榆阳区明长城单体建筑的破坏模式。试验结果表明,降雨对遗址模型的破坏方式与前期调查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水力侵蚀方式有冲沟侵蚀、片流面蚀、流水淘蚀和流水冲蚀,重力侵蚀方式有坍塌和滑塌。一般A型暴雨条件下,各种水力侵蚀方式均有发生,重力侵蚀发生次数相对较少;B型暴雨条件下,主要发生片流面蚀,重力侵蚀破坏发生次数较多。通过模型试验得出的降雨对遗址模型的破坏方式及发生特点方面的结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降雨对该类遗址破坏的评估和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