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年李克强     
《南方人物周刊》2013,(14):36-46
李克强还感慨,国家要强大,不能总是内部阶级斗争,不发展生产。“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他思维的轨迹。他一旦执政,经济肯定是他的工作重点。他从那时就意识到,经济不好,在国际上是没有地位的”  相似文献   

2.
葛春艳 《神州》2012,(24):210
北京奥运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深远的,巨大的,对经济总量的促进是显而易见的,但我们国家的GDP总量高居世界第二位,因此它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可能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奥运会对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直接经济效应,间接经济效应和衍生经济效应,三个因素相辅相成共同左右着奥运经济的走向。  相似文献   

3.
德法两个国家的恩怨由来已久,从近代的普法战争到两次世界大战,背后都有着深厚的经济因素,但是在二战结束后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德法两国就化解了长久以来的历史恩怨,走向联合。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乃是德法紧密的经济联系,德法在经济上的联合,不仅为德法两国经济的复兴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阎锡山统治山西几十年,一直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为了实现他对经济上的绝对统治,他提出"统制经济"的概念,就是在经济上实现阶段集权化,把整个山西的经济掌握起来。"六政三事"、"省政十年建设计划"使山西经济社会都得到较快发展,老百姓从中受益不少,他的统治也得到一个较为稳定的基础,也为军事力量提供了充足的经济保障。这其中就不得不提到阎锡山政府的经济统制处处长张之杰,让我们在对张之杰了解的过程中,对阎锡山统治时期山西的经济工作作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5.
杨英  陈和 《人文地理》2006,21(5):80-83
诺思教授认为制度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源泉。他将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工具引入新经济史的分析当中,构建了制度变迁理论,从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三个方面去分析国家和区域经济绩效之间的差异。本文将主要基于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并结合新制度经济学的其他相关理论,来分析马来西亚和印尼经济绩效差异的制度原因。  相似文献   

6.
张謇的经济思想诞生于近代中国深受外国侵略,同时本国民族资本主义刚刚产生之时,他从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目的出发,创立了"实业救国"等一些列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经济思想。其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思想和实践也十分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七七事变与华北煤铁工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日本对华北的经济掠夺主要指向煤铁盐棉等战争资源。尤其煤铁,在七七事变前后的日本对华北经济掠夺计划中始终占居前列。但日本对华北的经济掠夺,没有采取在伪满实行的那种由特殊会社垄断的政策,而是使日本特殊资本和财阀资本瓜分了华北战争资源。煤炭掠夺就分成六大集团,外加满铁控制的集团。日本不断加强掠夺,竭力增加对日供应。从1943年起因海运受阻,在人造石油、铝和生铁等方面推行“原料产品化”的掠夺方针。大肆修建小高炉和收掠“土铁”,但战时经济已走向全面崩溃  相似文献   

8.
国家的货币政策是国家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一种金融政策,它符合商品经济的市场规律,如果违反这些特点,国家经济就会走向衰败。宋朝的货币经济特点不是以商品交换的经济规律为杠杆,而是以政府政治行为为基础,并通过财政运作来实现目的的一种经济手段。纸币的流通大大缓解了财政需求,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但国家垄断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由兑换纸币变成了不兑换纸币,最终导致通货膨胀、纸币贬值,成了宋朝经济崩溃的导火索。  相似文献   

9.
论全球化时代的人地关系与政策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静  陈彦光 《人文地理》2003,18(5):7-10
本文的主题是讨论经济全球化对人地关系的影响。首先,认为全球化强化了人地关系的重要性。在全球化推动现代性区域的空间范围不断扩大的同时,外化的空间及可能性在递减。全球性经济活动受到了地理环境的更大程度的制约。同时,经济全球化不会改变人类活动的基本空间型式和相互联系,也不意味着人类会自觉减轻对地理环境的巨大压力。其次,分析了全球化给人地关系带来的新变化。全球化条件下的人地关系呈现出从区域扩展为全球、从静态走向动态、从孤立化走向网络化三个新特点。最后,提出了全球化条件下优化人地关系的政策调整的新思路。一是倡导全球化条件下的先行性的人地关系伦理,二是要建立优化人地关系的全球性评估网络和政策网络。  相似文献   

10.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经济就忍受着失去方向感的痛苦。它不是首先把国家转变为全球经济的一部分,同时得到全球化的好处,而是希望某些行业作为一个全球化的后院来为世界的其他地方服务,不考虑从整体上让国家融入世界经济之中。日本希望自己的新经济高速发展,却不愿意对全球空间开放,也不愿意放弃其经济的旧的习惯领域。因此日本经济错过了最好的发展时机,在衰退的循环中一直走不出来。日本的教训很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面对经济全球化对民族国家否定的思潮,文章从民族国家过时论产生的原因入手,分析了经济全球化与爱国主义并不矛盾的依据,提出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应对经济全球化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维护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2.
拙文将从三个方面阐述亚洲金融危机与中日经济关系问题,首先从中日经济关系的角度进一步考察亚洲金融危机,明确其中的几个比较重要的特征,其次阐述亚洲金融危机对中日经济关系的正常发展所造成的问题,最后论述针对这种问题的政策和策略。 (一) 众所周知,亚洲金融危机开始于泰国,1997年7月泰国宣布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是亚洲金融危机的起点。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迅速地蔓延到东南亚各国和地区,并使除中国大陆、印度和中东之外的整个亚洲国家和地区相继地被卷入危机之中。日本由于其经济实力十分强大,没有造成像泰国、东…  相似文献   

13.
“体验经济”新论与旅游服务的创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旅游》2003,(4):13-14
1970年著名的未来学家托夫勒《第三次浪潮》一书中曾预言:“服务经济的下一步是走向体验经济,商家将靠提供这种体验服务取胜。”他的另一本名著《未来的的冲击》又说:“服务业最终还会超过制造业的,体验生产又会超过服务业的。”  相似文献   

14.
程亚萍 《沧桑》2008,(6):153-154
经济全球化时代已经来临,它冲击着人们的国家主权观、领土观,使人们的国家意识淡化,但经济全球化并不能导致民族国家消亡,国际社会架构仍然是以民族国家为基础的,国家仍是促使经济全球化正常发展的最具实力的制约力量。经济全球化条件下,面对国外敌对势力妄图西化和分化我国的战略,我们必须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5.
前言 辽道宗耶律洪基(1031—1101)为辽后期衰落阶段的契丹统治者,他所统治时期的中国北方,从整体国家的政治、经济角度分析,未有大而持久的振兴,相反,在他执政的某些阶段,政治污浊,经济凋敝,流民失所,边患严重,尤其在一些相关国家衰亡的重大问题上(如用人问题),和一些重要的具体事件的处理上,辽道宗表现出了极度的昏庸。  相似文献   

16.
一百年前发生的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一个重要里程碑。100年来,我们的民族从不断沉沦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的国家从风雨飘摇、濒临灭亡到在社会主义基础上进入小康,大踏步走向繁荣富强;人民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的历史性巨变是怎样实现的?其中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1949~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中国大陆存在四种资本主义经济,即官僚资本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由于这四种资本主义经济对生产力和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同,中国共产党对它们采取不同的政策:没收官僚资本;监督、利用到军管、征用、代管、转让外资企业;利用、限制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使之成为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政策的实施不但妥善处理了资本主义经济问题,而且有利于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同时还为适时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相似文献   

18.
李天章 《史学月刊》2001,(5):150-152
在研讨西方经济学说史的过程中,有不少同志往往容易把“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综合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等概念相混淆,从而使对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了解和研究走向误区。为了真正搞清楚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准确含义,区分清以上几个概念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在非洲国家民主化过程中,民族问题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本文就民主化对非洲国家的双重作用、地方民族主义的解决办法及未来走向进行了具体阐述。文章认为,基于存在不同诉求目标的地方民族主义的现实,只有通过大力发展经济、建立稳定的政治环境和制定适宜的民族政策,非洲各国的民族建构过程才能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20.
英国的重商主义政策贯穿于北美殖民地整个时期 ,对殖民地经济的发展往往交织地发挥着消极和积极的“双重”作用。英国的重商主义政策从制定到执行完全是从母国的角度来考虑 ,随着北美殖民地经济的壮大 ,其对殖民地不同地区的经济运行所产生的消极作用逐渐居于主导地位。北美 13州殖民地打破英国重商主义对其规定的发展模式成为它们摆脱母国统治走向独立的主要诱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