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对遗产申报数量的大幅消减和年度申报总量的严格控制,未来中国的世界遗产申报工作将变得更加严峻,竞争会更加激烈。申报难度的提升意味着需要更加合理的整合预备名单遗产资源,采取更加有效的申遗策略。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无锡惠山古镇与江南水乡古镇在地理位置、格局布置、建筑风貌、文化特征等方面存在很多共同之处,将其作为系列遗产联合进行申遗有助于申遗的成功。但申遗策略的调整意味着要对江南水乡古镇项目的遗产突出普遍价值、遗产构成要素、遗产区划等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调整。  相似文献   

2.
惠山古镇     
惠山古镇位于无锡市西,距市中心仅1.4公里,因地临惠泉山麓而得名,以风景秀美、历史悠久、文物众多而著称。区域面积1平方公里,保存了唐以来的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控保单位39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无锡彩塑(惠山泥人)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惠山庙会以及市级工业遗产惠山泥人厂等。属无锡历史文化积淀最为深厚、人文景观最为丰富,集山水旅游、人文休闲、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原生态风景区。  相似文献   

3.
《世界遗产》2014,(1):82-85
江南水乡古镇作为农业文明时期产生和发育形成的特色城镇,凝聚了江南地域的数千年文明积淀,它们作为古镇景观单元的单体建筑以及植被景观,其传统的外形、材料、位置、功能以及修建工艺等都真实、完整地保存和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4.
杨志刚  马健  陈强 《丝绸之路》2014,(24):38-39
甘肃榆中青城古镇是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共同组织评选的第三批历史文化名镇,也是黄河中上游地区具有千年发展历史的古村落之一。青城古镇历经千年文化传承,遗留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既有物质遗产,也有非物质遗产,它们共同孕育在青城古村落的整体生态文化遗产之中。青城文化遗产对于研究黄河中上游古村落的社会、文化和历史变迁具有重要意义,是宝贵的文化财富。如何进行合理保护和利用,特别是协调经济发展和文化保护的关系,是目前研究的一个难点。本文在田野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大力发展,古镇旅游成为旅游的领头军。伴随古镇旅游炙热的发展,旅游"符号化"危机也蛰伏其中。本文通过对丽江、凤凰、周庄等古镇考察访问,查阅相关资料,研究当地的建筑、经济及人文文化,对这些地区古镇中存现的"符号化"现象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历史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出一定的建议。古镇是人类遗产的实物表现、是一座城市凝固的记忆。在传统建筑风格、文化的影响下,我国的古镇多有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悠远意境,再结合地域、民族、风俗习惯等又各具特色。它们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演变,留下历史和文化的烙印,我们开发古镇为的是保存和发扬我国古老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碛口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遗产价值、遴选标准等方面着手,运用实地走访与文献资料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碛口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旨在保护古镇,发展古镇。  相似文献   

7.
嘉陵江流域具有地貌环境相似、历史时期以来的流域经济相通以及文化遗产资源分布相对集中等诸多区域特性,以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可以有效地联系起历史地理要素的起源、空间传播及其连续性,从而探索流域历史文化遗产的产生和发展,更为深刻的理解其现状与内涵。本文在线性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思路下,提出嘉陵江流域古镇应整体保护和利用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清代方志中对台湾地区文化遗产多有记述,主要分为自然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3类。自然文化遗产展现台湾地区独特的地物风貌,物质文化遗产是台湾历史信息的情境再现,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台湾历史社会风貌的集中展现。通过对涉台方志中"古迹""风俗"等部分中有关当地文化遗产记载的归类分析,在纵向上把握台湾文化遗产由远及近的发展脉络,在横向上对台湾不同地区文化进行比对和释因,并从方志学视角对清代台湾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承脉络进行梳理,借此思考当前两岸涉台文物的共同保护与治理问题,为两岸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帮助。  相似文献   

9.
古村、古镇是一本历史大书。保护古村、古镇是全社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文章以大理学院图书馆参与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例,探讨了高校图书馆为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方法、措施及其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0.
李勇  陈晓婷  刘沛林  黄格 《人文地理》2021,36(5):167-176
以湘江古镇群互联网旅游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文本分析、主题分析和情感分析等方法,借助旅游地形象“认知—情感—整体”三维模型对遗产旅游地形象感知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①游客对湘江古镇群的认知形象以自然、场所/地域和活动为主,非物质形态记忆重心由饮食文化向历史文化偏移,环境生态记忆由模糊山水环境生态向具象历史文化空间记忆发展。②游客对古镇旅游设施与饮食文化积极感知最为强烈,影响湘江古镇群的消极情感形象最为重要的因素是门票价格贵、性价比不高等。③游客对湘江古镇群推荐与重游意愿普遍偏低,整体情感呈负性与正性情绪两极分化,正性情绪占比较高。  相似文献   

11.
正湘江古镇群是望城得天独厚的宝贵资源,有"小汉口"之称的靖港自古商旅繁华,曾国藩曾在此与太平军鏖战;有世界陶瓷釉下多彩发源地之称的铜官,记载初唐以来手工文明进程;有"长沙十万户、乔口八千家"之称的乔口,渔耕商埠文化繁荣;新康戏乡剪纸、皮影戏等民俗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是花鼓戏名剧《洪兰桂打  相似文献   

12.
王崇印 《民俗研究》2008,(3):268-270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社会的重视,表现出越来越高的热情,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某项具体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许多研究领域,都出现了众多高水平的学术成果。其中有许多成果,是以具体某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单元展开的。对于依托特定区域而发展起来的富有地方历史特色文化底蕴与风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界展开了多层次、多视角的研究。叶涛先生所著《泰山石敢当》(王文章主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之一,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相似文献   

13.
《文博》2016,(3)
华阳古镇因倘骆道而繁盛,目前仍保存着完整的山地场镇空间和市、城分离的历史格局。目前,古镇存在着建筑老化严重、经济活力衰退等严重问题。本文从新旧分离、保护环境风貌、改善古镇生活条件三个方面提出古镇保护措施,并进行合理利用探索。  相似文献   

14.
张发宏 《攀登》2012,(5):128-132
热贡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丰富、文化多样、形式独特、具有突出的地域特点和很高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旅游价值。本文对热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热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5.
如何保护文化遗产,是“死保”还是“活保”,其优劣显而易见。沙湾镇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如何打造古镇旅游产品,使古老的文化遗产焕发新的活力,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人们在旅游中也越来越注重自身体验度,而民宿作为实现旅游体验度的一种重要设施,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也随之越来越多。本文概述了民宿旅居存在的意义及发展现状,分析漫川古镇民宿的发展现状及发展优势,进而引出漫川古镇民宿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方法,就漫川古镇民宿如何在地域文化背景下协调发展提出了建议,最后提出了漫川古镇地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王勇  朱雅琴 《人文地理》2020,35(6):76-84
江南水乡古镇是江南地域社会经济活动的高度聚合体,而空间作为功能的载体,是古镇保护与发展中的关键一环。本文以周庄古镇为例,从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切入,解析不同旅游发展阶段古镇空间演化的行动者作用路径。研究发现,关键行动者意图、行动者网络结构的变化,推动了周庄古镇空间重构和演化。在观光旅游发展阶段,周庄镇政府为关键行动者,通过行政征召、专家带头征召等方式促成行动者网络的形成和发展,使古镇商业空间沿河街生长,文化体验空间呈团块状散布;在休闲度假转型阶段,市场力量开始发挥更大作用,行动者网络重新调整,进一步推动古镇商业空间网状渗透,文化体验空间条块衍生。本文认为古镇空间的实践建构应高度重视原住民这一行动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国家愈加重视古镇名村文化景观的保护问题。陕南古镇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古镇的文化景观别具一格。本文以目前旅游发展模式较成熟、历史建筑保存较完整的青木川古镇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游客和古镇居民对文化景观的特色性感知进行调研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居民和游客对于古镇文化景观要素特色都有较高的感知度;居民和游客对物质文化景观要素中的选址、街巷空间以及建筑特色的感知不存在差异,对非物质文化景观要素中的饮食文化也不存在感知差异,但对非物质文化景观要素中的民俗文化、节庆活动感知存在显著差异。主要原因在于民俗文化、节庆载体的不足以及表达方式缺失导致古镇文化景观所蕴含的特色资源不能充分展现。因此,针对以上调查结果,为提高游客对民俗文化和节庆活动的感知度,笔者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提高古镇文化景观的特色性,促进古镇旅游行业持久发展。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关于如何建立有效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法律机制,建构相应的规则体系和理念基石,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实务界讨论的热门话题。本文在对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研究成果梳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日本、韩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以及我国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实践,从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性质,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入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正当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的权利主体、保护客体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等方面进行归纳与总结,进而提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采用或借鉴知识产权保护模式进行保护的前提下,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划入现行知识产权法的保护范围,在现有法律框架基础上确立社区或族群作为知识产权主体的权利,以及采取"适度原则",在现行知识产权框架内创设一种"传统资源权"等观点。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关系到民族文化的血脉传承与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文化安全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新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遗产中颇具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进一步推进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加强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新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尊重民族文化内涵及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既要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要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发展带来的社会效益。国家和自治区应加大对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