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大钊纪念馆收藏着一张由李大钊亲笔题字的照片,这就是“北洋法政专门学校风景”照片。照片长13.6厘米,宽9.6厘米,因年代久远而发黄,边角亦有磨损,但图像和李大钊的题字依然清晰。右侧题为:  相似文献   

2.
李大钊参加“研究系”活动质疑朱志敏已出版的多部有影响的有关李大钊的年谱、资料集和著作几乎一致断言:李大钊曾参加过研究系的活动①。这一结论的依据均来自于白坚武的日记。白坚武在1916年5月21日的日记中写道:“研究会开会,到会者有孙伯兰、李大钊、王法勤...  相似文献   

3.
人与狗     
暴雨刚过,昏暗的街道上没有一个人,浑浊的雨水积在坑坑洼洼的路面上,偶尔驶来一辆车,雨水便不安分地溅起,滴落在冰冷的人行道上。路旁躺着一条狗,无力地趴在污浊的泥水里,嘴一张一翕缓慢地呼吸着,头上被污水染黑的毛发遮住了它的双眼。这是一条病狗。它静静地躺在那儿,不动弹也不呻吟,绝望地等待着死神的降临。一位流浪汉从马路的那一头走来,停在了这条狗的身边。流浪汉看上去五十来岁,身上披着一件破旧的黑色雨衣,憔悴的脸上露出关心与怜悯的神情。流浪汉脱下自己的雨衣,俯下身来,小心翼翼地将狗儿用雨农包裹好,抱在怀里回到了他所谓的家里——一个破旧的桥洞。  相似文献   

4.
李大钊在中国早期社会主义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是学术界一直关注的问题。回顾这一研究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几个问题:一是政治因素在李大钊研究中的影响;二是改革开放以来思想解放至于李大钊研究的客观和公正;三是大量文献发掘拓展和深化了李大钊早期活动的研究,特别对于李大钊在社会主义传播中的贡献有了相当清晰的展示。  相似文献   

5.
早期李大钊对北洋军阀政府的态度和认识有一个反复曲折的变化过程。了解这一过程及其原因,对于深入研究李大钊早期政治思想的特点,以及他对北洋军阀政权性质的认识的全过程,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王世儒 《文史精华》2012,(11):36-39
1932年6月,李大钊夫人赵纫兰女士曾给北京大学教授胡适写了一封求助信。信中说:"因为先生从前与守常先生是好朋友,故敢这样的求先生。"在此,李夫人称胡适是李大钊的"好朋友",是因有求于胡适说了一句言不由衷的客套话,还是发自内心的真情表达呢?这的确是个值得探究明白的问题,而要探究明白这一问题,最简便的办法,就是追述一下胡适与李大钊之间曾经有过哪些交往,以及曾经有过哪些合作或分歧。让历史的事实来彰显曾经有过的本相。  相似文献   

7.
“做事第一静默为主”这是一耽学堂门上贴的标语,两间半小平房,破旧、简陋,门口有个小水管,一只小鸭子悠闲地在散步。推开房门,房间里供奉着孔子像, 房间墙上贴着多幅题字,其中包括季羡林先生题词“天道酬勤”、张岱年题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京大学西门附近的“一耽学堂”,在人大积极创办国学院的同时,30多名北大、清华、师大、社科院等研究生,4年来一直坚守着国学理想的民间公益实践。  相似文献   

8.
一个偶然的机会,笔在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工艺品库发现了六条包钧剪贴书画屏,破旧了的装裱,昭示着它被尘封已久,不受青睐的往昔。  相似文献   

9.
面子     
这是一所十分破旧的小学,它的破旧让所有见到它的人们瞠日结舌:找不到一扇完整的窗户,多是报纸一糊了事;墙壁上的石灰脱落,露出毛坯;四五个学生合用一张摇摇晃晃的桌子——那“吱呀吱呀”的声音仿佛宣泄着它的不满……但它却是这个贫穷的山村里惟一一所小学。校长姓刘,既要管一大群山娃,又要顾及自己家那等着他去种的巴掌大一块地。却说校长家中也的确困难,生活的重担使这位四十来岁的汉子两鬓染霜。村子是不起眼的村子,学校是不起眼的学校,可忽然有一天,  相似文献   

10.
《百年潮》2021,(8)
正1922年9月3日《申报》第15版刊发了一条"简讯",题为《李大钊今日在职业学校讲演》。原文如下:青年星期演讲会于今日下午一时邀请北大教授李大钊,在中华职业学校演讲青年问题。该会以此问题极关重要,特邀印力志、沈雁冰、杨贤江等加入演讲,临时听者尚可发问云。  相似文献   

11.
春姑娘来了     
正是谁给大地编织了一条绿毛毯?是谁让花儿竞相开放?是谁唤出了温暖的阳光?又是谁轻轻抹掉了冬爷爷的足迹?——是她,春姑娘,她已迈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走来……春,是艳丽的。瞧,迎春花换上了金灿灿的舞裙,在微风中,在阳光下,它们轻轻摆动着身子,令  相似文献   

12.
故宫博物院珍藏着一批清代地毯和壁毯,主要有栽绒毯、缂毛毯和绣花毯等品种,其中大部分是栽绒毯。栽绒毯又分毛毯和丝毯两种。这些藏品均系宫廷御用物品,其织造技术和艺术风格足以反映出我国清代织毯工艺的发展水平和地区特点。金线地“玉堂富贵”壁毯(封三),是一件出类拔萃的作品,纵270厘米、横645厘米,左右两边排繐长11厘米。它的图案是依  相似文献   

13.
正在中英街历史博物馆的四楼展厅,陈列着一张拍摄于1985年的黑白照片,镜头记录的是26年前中英街"一街两制"的一幕。镜头里的中英街还是一条破旧的小街,中间的界碑将小街一分为二。界碑右侧的两名带袖章的边防战士屹立不动,表情严肃,其中身材较高的战士脚穿黑色皮鞋,较矮的则穿着  相似文献   

14.
李大钊(1889—1927),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白坚武(1886—1937),先后追随军阀李纯。吴佩孚,后来积极投靠日本人策划伪华北国,卢沟桥事变后,被国共两党联合通缉,不久被捕,以“汉奸首领”罪处死,为世人唾弃。 这两个人之间,有过一段情谊。一 1907年,18岁的河北乐亭人李大钊乘暑假之便与同学到天津投考学校,当时天津有三种学校正在招考:一是北洋军医学校;一是长芦银行专修所;一是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年轻的李大钊感于国势濒危,萌发研究政治以求救国…  相似文献   

15.
郭东曙 《文史月刊》2007,(7):F0004-F0004
从唐山市走高速公路到乐亭县大黑坨村,用不了3个小时的车程。汽车开过一条很长的街巷,便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李大钊的故居。该故居全为平房建筑,系李大钊之大祖父于1881年监造的,南北长55.5米,东西宽18.2米,占地1010.1平方米,建筑面积434平方米。为纪念李大钊同志,当地政府于1958年将它修复为李大钊故居纪念馆,1976年7月唐山大地震后,又将破坏严重的故居于1978年照原样作了修复。故居分东西两院,李大钊生前住在东院,为大祖父的遗产,西院是三祖父的住所。1889年10月29日,李大钊诞生于中院之三间东厢房的北间,东正房三间是长期住过的房子。前院东三间厢房是其伯父教私塾的学馆,李大钊曾在此上过学。  相似文献   

16.
申诉者李庄     
北京市朝阳区小红门乡红寺村一条破旧巷子里,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来访接待室和最高人民法院申诉立案大厅是同一个大门。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李大钊是中共早期创始人之一,也正因其政绩显赫的缘故,以致学术界对这位先驱在“五四”前后作为文化哲人的一面淡化了。由此,笔者的选题不无拾漏之嫌。然而,这里的拾漏并不等于说本题“前无古人”,事实上,学术界间或提及李大钊中西文化观的笔墨多少有之,只是我们感到总缺少点什么。尤其是当一些对文化和历史研究有素的知名学者将李大钊的文化内核归为“折中调和”时(比如庞朴先生在《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一书就持这种观点),我们感到有种隐隐的不安。还李大钊这位文化先觉以历史本来面日势在必行,笔者就这一课题作些粗浅的探讨,以就教于学界方家同仁。  相似文献   

18.
近10年李大钊研究的进展及相关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80年的李大钊研究有这样几个阶段:从1927年到1949年,是李大钊研究的起始阶段,主要是对李大钊生平、思想和活动进行回忆与初步研究,并形成一定的基础;50年代到60年代初,是李大钊研究的初步发展阶段,李大钊研究得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形成李大钊研究的第一次高  相似文献   

19.
周军 《文史精华》2012,(2):11-18,1
研究李大钊的中外学者很多,介绍他的书籍和影视资料也不少。北京万安公墓内的李大钊烈士陵园.是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修建的。墓碑碑文写着:李大钊同志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美国图书情报百科全书》中也有“李大钊”词条,称他为“中国现代图书馆之父”。  相似文献   

20.
在南京白下区四条巷一个不起眼的路口,孤零零站着一栋破旧的老房子,在它的周围,是烧鸡店、水果摊、玻璃铺……再过去,是一个小型的垃圾中转站。老宅一侧临街,墙上用浆糊贴着一张毛笔字的纸条:危墙小心。确实需要小心,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曾不止一次地看见有人走过时,老宅墙头应声掉落两片瓦来,于是那些幸运没被砸到脑袋的人们脖子一缩,快步闪开。这是一处文物保护建筑,青石板上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