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冯岁平 《文博》2002,(4):72-76
陕西勉县武侯祠,在全国武侯祠的定位,是早已确定了的:它是全国创建时间最早的武侯祠,也是蜀后主刘禅诏令所建唯一的一个武侯祠。千百年来,勉县武侯祠不断修葺、整治,使之成为陕南重要的名胜古迹之一,也是人们膜拜千古名相诸葛亮,追念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理想场所。但该祠所在地的学者之研究,集中在魏蜀争夺汉中及“六出祁山”诸史实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成都武侯祠园林特色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侯祠祠内建筑以刘备殿、诸葛亮殿和刘备墓为主体,配以辅助建筑和园林设施,共同构成一处古代园林建筑群。本通过和畅园的改建实例,阐明了成都武侯祠园林改造的指导思想,对其园林特色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武侯祠园林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古代典籍文献中,特别是地方志中记述的武侯祠不胜枚举,其数量之多、地域分布之广,史上少有。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市建设的发展,武侯祠多数已消失不见。目前全国现存具有一定规模的武侯祠大约不超过20座,其中成都武侯祠、勉县武侯祠、祁山武侯祠等九座武侯祠最具有代表性。这九座武侯祠在分布区域、建筑形制、文化内涵等方面具有诸多共性,亦各具特色。特别是成都武侯祠,以其君臣合祀的独特文化内涵区别于其他武侯祠,成为现存武侯祠中最引人瞩目的一座。  相似文献   

4.
南阳武侯祠现存有元、明、清三代有关祠庙修葺的纪事碑25方,记录了武侯祠的发展变迁和修茸实况,为以后南阳武侯祠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成都武侯祠内《诸葛武侯祠堂碑记》碑,俗称明碑,是武侯祠最重要的碑刻之一,由明嘉靖年间四川巡抚张时彻撰。其记载了昭烈庙、武侯祠从立庙以来的历史沿革,并对时人对武侯祠历史的几处误解作了更正,价值极高。本对此碑做了注释、翻译,并对中内容加以评述。  相似文献   

6.
据《明嘉靖·南阳府校注》记载,南阳武侯祠始建魏晋时期,兴盛于唐朝,唐朝时期的南阳武侯祠、诸葛草庐已经名扬天下,出现在文人雅士的大量诗作佳篇中,宋金对峙时遭到严重的破坏,曾一度不复存在,元朝,南阳武侯祠得到了大规模的修建和增建,在元延佑四年(1317年)河南平章政事何玮受朝廷之命到南阳武侯祠宣诏书,命名为:"武侯祠",南阳武侯祠有了法定的地位。明清时期在元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和增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重视对祠宇的保护并不断进行修葺。把五十年代进行土地改革,武侯祠祭祀田分给周边佃户耕用的、六七十年代诸葛书院作企业职工的家属院居住人家和作为武侯祠完整的一部分景点的龙角塔,进行了征收和翻修维护,尤其近些年在南阳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下,我们立足新的历史时期发展观,明确提出诸葛亮文化概念,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历史的优秀文化,弘扬诸葛亮文化精神,在卧龙岗附近征收120亩的自留地,南阳市博物馆的领导还对卧龙岗武侯祠进行了大面积的硬件投资建设,先后投入二千多万元,完善武侯祠基础设施,抢修文物古建使今日的武侯祠焕发着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7.
雍正元年,武当山道士张清夜溯江入蜀,传播全真教。雍正七年,张清夜成为武侯祠住持,此后直至1950年,祠庙住持一直都是他的徒子徒孙担任,但武侯祠并未因此而变成道观。究其缘由,与张清夜道、儒思想杂糅不无关连,也与他“虽羽服不言神仙而冲淡,希夷神合于大道”的哲学观念有关。是以武侯祠在他以及他的徒子徒孙住持下,没有增塑道教“三清”和诸神像,始终保持三国化的单纯主题不变。这或许于蜀中道教事业略有遗憾,但却是武侯祠三国历史化的传统得以幸存而发展至今的一桩幸事。  相似文献   

8.
成都武侯祠近十年建设发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建立以来,成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的二十年,应该说是武侯祠最辉煌的年代;九十年代,武侯祠在古建的保护、维修及新景点的开发方面作了大量工作,通过近十年的建设,武侯祠已发展成为一座涵盖内容十分丰富的博物馆。  相似文献   

9.
柳玉东 《中原文物》2015,(3):109-112
南阳武侯祠是目前豫西南地区规模较大的一处古建筑群。武侯祠内保存有大量的泥塑、石雕、木雕、砖雕作品,体现出较高的艺术价值。这些雕塑作品具有鲜明的道教艺术和三国文化题材、娴熟的雕塑技艺和生动传神的艺术效果的特色,对武侯祠起到了完美的装饰美化作用,进一步丰富了武侯祠的文化内涵,吸收和继承了南阳汉画等的雕造技法,成为中原雕塑艺术的宝库。  相似文献   

10.
武侯祠的碑刻反映了祠庙的沿革等重要情况。本主要考察祠内碑刻刻建、搬迁、补镌、现存情况等等。《武侯祠碑刻之沿革与现状(一)》,已载于本刊2003年第4期。现将已整理、考证完毕的武侯祠碑刻的有关情况继续刊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