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的头发一般长不到半米长就会枯黄、开叉,在琳琅满目的美发护发化妆品多如牛毛的今天,许许多多爱美女性仍然为自己的头发枯黄、开叉而心急如焚。然而,在广西北部龙胜瑶族自治县密林深处一个几年前还处于原始状态的红瑶村寨里,仅68户人家近300名红瑶嫂的头发超过1米,最长的达1.70米而不枯黄、开叉。10月“旅游黄金周”期间,这个叫黄洛的红瑶村寨以“群体长发之最”成功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而名声大作,使得人们对这个刚冠上“世界长发第一村”的深山小村寨趋之若鹜。  相似文献   

2.
正在拥有"世界梯田之冠"美誉的广西龙脊梯田风景区,生活着这样一个民族——红瑶,这里的女人喜欢穿大红色或粉红色或玫红色的上衣,因而得此族名。红瑶是中华民族瑶族大家庭中的一个支系。大约在宋朝末年,其先民为躲避战乱,从东海边迁居而来。他们中多数定居在广西龙胜县的泗水、和平乡偏僻的深山中,从桂林市驱车前去约110公里。龙脊风景区山岭一座一座连绵不绝,云遮雾罩下的梯田层层叠叠,记载着一代又一代红  相似文献   

3.
雄浑的梯田,古老的木楼,绚丽的壮锦,惊世的长发……让“龙脊”这片大山深处的净土充满了神奇。忠厚朴实的山民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劳作,繁衍生息,耕耘着祖祖辈辈的梦想。  相似文献   

4.
刘晶 《神州》2013,(21):213-213,215
瑶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红瑶作为瑶族的一个重要的支系,因其妇女上身衣着的外衣颜色以红色为主色而得名。刺绣在红瑶的服饰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对红瑶刺绣代表图案“老虎爪”进行探析,使人们了解红瑶传统图案“老虎爪”在红瑶服饰中的内涵及其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5.
红瑶年歌     
“年歌”是红瑶族人民在春节期间,邀约几个邻近的寨(组)群众聚集在一块,用本民族语言唱的瑶歌。通过这种活动,达到欢度新年,增进团结、温习瑶歌的目的。龙胜红瑶族至今仍保留有这种传统文化。红瑶人对唱年歌很感兴趣,积极踊跃,轮到哪个寨(组)当东道主,都主动承...  相似文献   

6.
龙脊画韵     
桂北龙胜县的龙脊梯田风景区是 摄影家,画家经常光顾的地方。 艺术家们赞之为“神妙的韵律优美的线条”,美如古诗所云“云藏茅屋村村画,稻满郊田处处金”。它是壮乡人们的骄傲。梯田景点最高海拔880米,最低海拔380米,垂青高差500米,占地面积4平方公里,梯田如链如带,从山脚一直盘绕到山顶,小山如螺,大山以塔,层层叠叠,高低错落。这里的四季风光不同。春来水满田间,如串串银链山间挂;夏至,佳禾吐翠,似排排绿浪从天泻;金秋,稻穗沉甸,像座座金塔顶玉宇;隆冬,雪兆丰年,若环环白玉砌云端。 龙脊梯田始建于元朝,大…  相似文献   

7.
正春来水满田畴,夏至佳禾吐翠,金秋稻穗沉甸,隆冬雪兆丰年。广西桂北深山里的万亩良田,是龙胜县龙脊镇各族人民用勤劳与智慧为后人在大地上谱写的宝贵遗产。2018年龙脊梯田农业系统成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向世界展示更多中国古老梯田的农耕文明与智慧,也让龙脊人的灿烂文化和民俗风情登上国际舞台。作为自小在广西桂北山区长大的人,我对龙胜这一带的风土民俗记忆犹深。每年三月三赶集,红瑶妇女们身着红黑相间的百褶裙在街上穿梭,那是她们花上三年时间手织土布制成的衣裙;晃眼而夸张的银环沉甸甸  相似文献   

8.
在刚结束不久的第八届中国瑶族盘王节期间,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在南岗千年瑶寨的山坡上,举行了盛大的传统民俗节庆活动“耍歌堂”。在“耍歌堂”色彩艳丽的队伍中,有不少瑶族妇女高擎着黑色的油纸伞穿行,有些还背着幼儿,十分引人注目。这种伞比我们常用的一般晴雨伞约大三分之一,以竹笏为伞骨,厚纸皮作伞面,涂上黑色,漆之桐油,伞柄长约两米,比人高出一个头。  相似文献   

9.
赏梯田,何必远去云南哈尼、广西龙脊,仙居公盂的梯田就美在不言中,被誉为“华东最后的香格里拉”.公盂村四面奇峰环绕,峰顶海拔在1000米上下,村庄被山峰围成了一个小小的盆地,在山崖的映衬下,梯田层层叠叠,老村散落其中……整个公盂岩巍峨鼎立,其地形构造呈多级梯状,气势峥嵘,石林崖壁,当清晨的雾气从山谷冉冉升起,在梯田上萦绕,恍若来到了神仙居住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瑶族婚碑     
荔波县瑶麓瑶族乡政府旁边立着一块石碑,碑正面刻着“求留后记”几个字。经原瑶麓乡党委书记、现荔波县政协秘书长(瑶族)黄海同志介绍,此碑是为革除瑶族近亲婚配而立。原来,由于历史的原因,该乡瑶族相袭族内近亲通婚,并且不与覃姓、卢性和洞干涸闷等地方的族人通婚,若不如此,就要拿出九头牛给族人。族人先贤中就有以九牛破旧习的,为改革落后的婚俗做出了榜样。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宣传和《婚姻法》的贯彻实施,为了提高瑶族人口的素质,增进民族团结,1987年,在黄海等人的提议下,邀集了家荣、茂兰等乡的瑶族人中有威望的寨老,共…  相似文献   

11.
冯超 《旅游纵览》2012,(7):50-54
<正>这里群山簇拥,古木苍翠,小桥流水,石径通幽,社坛古庙,戏台凉亭随处可见。这个如诗一般的梦幻之地,有一个幽雅的名字——兰溪。它就是中国四大名瑶之一"勾蓝瑶"的聚居地,一个孕育着瑶族千年历史的地方——湖南江永县兰溪瑶族乡。  相似文献   

12.
西江苗寨     
在贵州省东南的雷公山麓,有十多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这里居住着约一千二百户的苗族人民,是我国乃至世界最大的苗族人聚居的地方,被称为“西江千户茁寨”。它最完整地保存着苗族原始生态文化,是领略、研究苗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3.
瑶山瑶寨     
瑶山瑶寨 瑶族,是生活在贵州瑶山的土著居民。瑶山位于以风景著名的荔波县,距荔波县城30公里。瑶族人数不多,大约只有3000来人,但却保留着自己独特的充满了神秘色彩的文化,尤其是对死亡,他们有着特殊的想象和特别的关注,因而又被称为“哭歌于群山中的族群”。  相似文献   

14.
粤北连南的崇山峻嶺中,居住着二万五千以上的瑶族同胞,他们分住在八“排”卄四“冲”(“排”与“冲”都是“村”的意思)据老人谈,他们都说他们的祖先是从湘南“道州”来的,来连南大概已有六百年左右。瑶人没有文字,我们“连山志”,其中记载着:瑶人是宋朝来的,又说在隋朝时,这里已有了瑶人。那么瑶人究竟是什么时候来的,还没有可靠的记载,据老人说:他们初来连南,还是用石器工具,以后才从汉人那里学会了用铁制工具。目前瑶人社会在经济上是以一家一户为生产  相似文献   

15.
聚居在云南省勐腊县边境线上的瑶族人民,有着一种独特的“度戒”风俗。“度戒”瑶语叫“栽奢”,即男子从巫台上滚(栽)下来的意思。是瑶族人民教育和训诫男子应该如何做人的一种特殊方式,在瑶族的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瑶族是个古老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很高的道德水准。他们认为:男人生下来不经过“度戒”等于是块生肉,神不承认,也没有社会地位,因而,每个男子在八  相似文献   

16.
应美国“全美瑶人协会”的邀请,国家民委组派了“中国少数民族联谊团”。我们一行十八人,从1990年7月13日至8月7日对美国西海岸瑶族居住集中的地区进行了为期二十六天的访问。先后参观了加利福尼亚、俄勒岗、华盛顿三州的旧金山、波特兰、酉雅图、雷丁、萨克拉门托、默塞德、维塞尼亚、福雷斯洛、奥克兰和阿洛汉等十个城市,考察了美国瑶族子女学校,瑶族商场、瑶族农业基地,举办过分种形式的联欢会、座谈会、瑶族历史与习俗交流会,并且深入到三十九户瑶族家庭走访调查。每到一地,那里的瑶族男女老少都手持鲜花,身穿民族服装,排着长…  相似文献   

17.
永昌,是古丝绸之路的河西走廊上一座并不著名的小县城.但随着骊轩文化的被发现,其知名度迅速提高,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永昌县被确认为骊轩古城遗址之后,伴随着骊轩文化研究的逐渐兴起,永昌逐步确立了研究骊轩古文化独一无二的地位.现如今,它俨然已经成为骊轩文化的代名词. 我们从永昌县城顺着由于骊轩热而新修的公路,来到了位于县城西南约10公里的者来寨.据一名当地人说,者来寨俗名者撒寨子,现已改了名,叫骊轩村,而大名鼎鼎的骊轩古城,就在这里.这里南临祁连山支脉照面山,面积约10平方公里,大部分属于荒漠草地和山地林地,有一条从祁连山脉流出的小河经过这里.据当地人介绍,骊轩村现在有70来户人家,300人左右,基本上都是罗马人的后裔.现在已经被现代科学所证明.  相似文献   

18.
相传,距双城堡西南约30公里处的猪山脚下,有个小屯叫“花园村”.距村西南一公里左右有座土山包.这里每到夏季生长着各种野果、野菜像刺枚果、黄花菜等数不胜数.这儿就是宋金时期金兀术妹妹完颜兀鲁公主的“御花园”遗址,后被称做“句孤寨”.  相似文献   

19.
镜中元阳     
元阳县地处哀牢山南部,是云南 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一 个颇有名气的山区县。境内世居着哈尼、彝、傣、苗、瑶、壮、汉七种民族。古朴典雅的山村,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元阳县景观以林海梯田、云雾、民族风情为特征。这里,原始森林茫茫珍稀植物荟萃,立体气候万千。生物区系明显。尤其是 36万亩梯田层层入云霄,不是画卷胜似画卷。“元阳梯田甲天下”的赞誉,是到过元阳的中外游客的共识。 元阳县境内36万多亩梯田遍布山山岭岭。其气势之磅礴,面积之广阔堪称世界一绝。日出时,红霞满天,云雾滚动;…  相似文献   

20.
厄则坎美     
在金沙江畔那“燕飞不到关,伸手摩着天”的拉伯太子关下,有一条坚固牢实、横贯陡坡的大水沟,清澈的流水常年不断,浇灌着陡坡上的层层梯田,养育着世代在这里居住的纳西族人民。这条大沟名叫“厄则坎美”。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这里有一个古老而优美的传说。相传,居住在拉伯地区的纳两先民是从达支勒帕窝地方搬迁来的。初到拉伯定居时,分为和姓与木姓两个宗族。木姓宗族人多势众,占着下半坡。那里面临金沙江,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