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刚,字少璜,生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贵阳府贵筑县青岩余庆堡(今歪脚村)人,祖籍安徽省。 平刚先生出生贫寒,父名履椿,号敬斋。平履椿幼即丧父,家道中落。平刚出生时,家中仅有少量薄田维持生计,农闲之余,履椿做些小本生意补贴家用。平刚系独子,父母钟爱之。他少  相似文献   

2.
王文华(1889—1921),字电轮。贵州兴义景家屯人。幼时就读于兴义县立小学堂。1906年以优异成绩考入贵阳新办的通省公立中学,后毕业于优级师范选科。读书时期,经老师张吝介绍,结识了革命团体自治社的主要成员张百麟、平刚、周素园等人,受到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他毕业后回乡任兴义县立高等小学堂堂长,并组织体育学会,结识革命志士,从事反清活动,以作一旦举事之后备。同时,他还经两粤友人介绍注籍于三藩市(美国旧金山)的同盟会支部。  相似文献   

3.
正邓光济(1886~1961),字文波,号晴川。祖籍江西省高安县,出生于贵州省贵阳市(县)。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入贵州省修文县学中秀才。后来清政府废除科举,改读新学。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贵州巡抚林绍年两批共派遣151名学生赴日留学,邓光济即为其中之一。到日后,邓光济先到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学习,两年后考入京都帝国大学法政系,毕业时获法学学士学位。在日学习期间,经贵阳同乡平刚介绍,加入成立不久的同盟会,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下的反清活动。  相似文献   

4.
周渝 《贵阳文史》2012,(3):11-11
"过去贵州在十八行省中,算是最偏远的,以情理推算,今天与他省相较,尚且落后,三十六前的情形,更无论矣。以情理推测,这里似不致发生革命,但是只要有有心人,一样会做出轰轰烈烈的事来。"(平刚1947年语)平刚先生作为贵州最早的"有心人"和革命先行者,对于贵州革命之贡献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5.
奉宽 (鲍汴 ) ,字仲严 ,号远楼 ,蒙古博尔济吉特氏 ,前清属镶黄旗满洲二甲附属第十七佐领下人 ,元太祖成吉思汗 30世孙。清光绪二年 (1876 )六月二十六日 ,生于京师地安门方砖厂后马圈旧宅。病故于民国三十二年 (194 3)一月三日 ,终年 6 7岁。九岁以前由其父经文教习汉满蒙文 ,九岁以后受业于富正琴先生、鹤文亭先生、金兰圃先生 ,学汉书 ,而满文受业于多如山先生。勤奋好学 ,学风严谨 ,书法精颜体。对无圈点满文 (老满文 )、托忒字 (外蒙古 )、维吾尔字 (蒙古字之所出 )、西番字 (藏 )、加嘎尔字 (西番字式之梵字 )、巴思巴字 (元国书 )、…  相似文献   

6.
<正> 高去寻先生,字晓梅。1909年生于河北安新县南冯村教育世家六吉堂。其父高伯从系清廪生,郡望乡绅,执教于县学。 高去寻先生天资聪颖。幼年受教于知识渊博、治学严谨的父兄。在北冯村小学和河北省立第六中学读书时,因品学兼优,深受老师的器重。1929年他考取北京大学文预科,后以优异成绩升入史学系正科,1935年毕业。毕业后得论文指导老师傅孟真(斯年)先生推荐,任中央研究院历  相似文献   

7.
1994年8月10日的《贵州日报》,报道本省闻人乐嘉藻在北平终止了77年人生旅途的消息时,用的标题是“黔著述家又弱了一个。”乐嘉藻字采臣(又作采澄),生于黄平,长于贵阳,是清末举入。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清廷失败,派李鸿章要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乐嘉藻即参加了康有为为首的公车上书,提出拒签和约,变法图强的主张。他以提倡新学为己任,曾慷慨解囊,创办私立学堂,设立科学研究会,建立图书馆等,平刚曾撰文赞称:“先生本以名孝廉而饶于发,既博置新书,复广通声气,一时西南负革新之望,不闻第二人也。“乐氏曾当选贵州咨议…  相似文献   

8.
贵州科学会成立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是贵州最早成立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八国联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贵阳人张志、平刚等由于对“外人的欺凌与清室的腐败”的“愤恨厌恶”而毅然接受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建立了贵州科学会,成员有张吝、平刚、乐嘉藻、彭述文、  相似文献   

9.
2012年7月12日,我与刘文典先生哲嗣刘平章、侄子刘明章一起,到台北科技大学图书馆特藏室,查阅了刘文典先生流落于该馆的藏书。刘文典(字叔雅)是近代著名学者,早年追随孙中山投身民主革命,五四时期积极参加《新青年》工作,1927年参与创办安徽大学,行校长职权。历任北京大学、清华  相似文献   

10.
平刚,字少璜,贵阳人。生于一八七八年,十九岁入学为秀才。后受戊戌变法的影响,愤然剪去发辫,并撰联讽刺慈禧,为官府所嫉,避居青岩老家。一九○五年出游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任干事、贵州支部长。贵州自治学社加入同盟会,实得力于平刚之介绍。一九一○年回国,积极参与张百麟等领导的革命活动。一九一一年十一月贵州光复,出任贵州省军政府枢密院枢密员,旋赴上海参加国民代表会议。一九一二年三月任众议院秘书长。适值滇军入黔,贵州军政府改组,乃辗转于北京、上海等地,曾积极参加护国、护法运动。一九一七年孙中山在广州成立军政府,章太炎任军政府秘书长,平刚任秘书。一九一八年由黔入湘,任湘西军政府议长。一九二三年至一九二六年,先后任镇宁、古蔺、赤水县长。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三○年任贵州省党务指导委员会常务委员。一九三七年以后被推举为贵州省临时参议会议长。贵州解放后,出任贵州省人民政府委员。一九五一年因病逝世于贵阳,终年七十四岁。平刚与原贵州省副省长周素园同为贵州自治学社的创建人,交谊颇深。周素园曾为联挽平刚曰;“见义勇为,当年曾佐孙黄阵;博闻广识,遗憾未窥马列书”。时人谓为中肯之论。平刚生前写有日记一百一十四册,约百余万字,现存贵州省博物馆。本刊选其有史料价值的发表,供民国史研究者参考。为了保持原貌,文字上未予改动。至于日记中所反映的作者立场、观点上的问题,望读者明辨。日记中圆括号()内的文字系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11.
正陈澧(1810-1882),字兰甫,广东番禺人。清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自道光十四年进入阮元在道光初年任两广总督时所创的学海堂为专课生,又于道光二十年被聘为学海堂学长;后在同治六年(1867)出任菊坡精舍首任山长,是清代岭南学术中兴的代表人物。陈澧著述颇多,其珍贵手稿《东塾先生读书记》《陶诗编年》等即藏于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下称"中图"),部分已校订出版,但还有部分散佚的作品有待整理。最近笔者在中图发现一卷共十七页陈澧手批的《学海  相似文献   

12.
1953年全国高教院系调整时,罗章龙先生所在的湖南大学经济系并人中南财经学院,他本人在财院图书馆工作。1958年中南财经学院与中南政法学院合并成立湖北大学(两学院的前身即中原大学)。文革后,罗章龙离开学校。现学校名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相似文献   

13.
<正>黄侃(1886-1935)字季刚,湖北蕲春人,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曾经拜章太炎为师,后与太炎先生并称为"国学大师"。他于1914年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讲授词章、训诂和经史之学。一生推崇文言,反对白话,其为人崇尚  相似文献   

14.
柴德赓先生(字青峰),是我校校友,1929年他自家乡(浙江诸暨)北上,考入我校历史系,这时历史系主任是陈垣(援庵)先生。他于1933年毕业。自这年开始到辅仁附中任教,1936年人辅仁大学历史系教课。抗战时,1943年底去大后方,抗战胜利回辅大历史系任教授、系主任。1955年支援兄弟院校,调往苏州。除中间离开母校三年外,读书、执教前后达二十三年之久。他教课,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凡听过他讲课的,有口皆碑;社会上对他的史学研究,久有定评。但对他善于书法和长于赋诗,则知道的人不多。他曾在六十年代担任过  相似文献   

15.
陈叔通先生(1876—1966年)原名敬第,号云湄(一作糜),行三,辛亥后以字行.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清末壬寅(1902年)举人,次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1904年东渡日本,习法政.1908年回国后任清政府资政院议员.他积极支持戊戌变法,与革命党人亦有联系.人民国,任国会议员兼《北京日报》经理.1914年因与梁启超等密谋反袁事泄,在北京难以立足.其时他的老友张元济先生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经其仲兄陈仲恕与张联系,由  相似文献   

16.
洪范五先生是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拓荒者,是高等院校图书馆工作的奠基人之一,在推动我国尤其是南京新图书馆运动发展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一洪范五原名有丰,字范五,祖籍安徽省绩溪县,寄居休宁县万安镇,1893年10月25日生于休宁县古城岩下桑园村。他幼年...  相似文献   

17.
2014年10月15日,是"韩国屈原"金沧江先生诞辰164周年。国内外专家学者均知,金沧江故居在南通城内西南营29号,金沧江墓地在狼山南坡处。南通图书馆、博物苑保存着金沧江的大量著作,民间一些有识之士收藏着金沧江书写的诗词条幅及生前所用的物品。金沧江在南通逝世多年了,而今,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纪念他。韩国历史学家、汉学家、爱国诗人金泽荣,字于霖,号沧江,别名韶濩生,晚号长眉翁。于1850年(清道光三十年,韩哲宗章皇帝熙伦王李升元年)10月  相似文献   

18.
李帆 《文献》2001,(1):283-287
刘师培(字申叔、号左(盦),1884~1919)去世后,遗作散于四方,好友南桂馨1934年起出资搜集整理,直至1938年才全部刊行,题为<刘申叔先生遗书>.  相似文献   

19.
正蔡元培(1868-1940年),字孑民,浙江山阴县人,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蔡元培父亲早逝,家境贫寒,可先生苦学不辍,最终在文化、教育、救国图存、改良社会风气等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先生在香港病逝后,毛泽东在唁电中尊其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蔡元培生活于新旧交替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这也造成了他曲折多舛的人生经历。不论身在何处,他始终未忘记教育救国  相似文献   

20.
《文献》2010,(4)
<正>韩愈有过三次入粤的经历,为历代粤人崇敬。中山大学图书馆藏《韩昌黎先生文集》十数种,大多有岭南文士的读书记或批点。其中晚清理学大师陈澧批点、而经其子陈宗颖过录并续批本最值得注意。陈澧(1810-1882),字兰甫,一字兰浦,号东塾,自号江南倦客,学者称东塾先生,番禺人。道光二十年后被聘为学海堂学长,掌教27年之久。晚年主讲菊坡精舍。光绪七年(1881)因其年老德劭,朝廷赏五品卿衔。陈宗颖(1855-1914),字孝坚,陈澧第四子为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