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朝恩遇图》为明代首辅毛纪(1463~1545年)于嘉靖十年(1531年)所作,书中绘制了十六幅其在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为官和致仕后所着各类冠服的画像,对应十六篇题记,辅以相关谕旨、进表、记事十二篇。该书仅存世明代手写稿本一册,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本文首次刊布了稿本封面以及部分图页,并在考证毛纪生平与记录稿本信息基础上,结合文献,着重对十六幅图中所描绘的明代文官全部官服系列的服饰包括进士服、庶吉士服、常服、赐服、祭服、公服、朝服和忠靖服予以研究。  相似文献   

2.
《收藏家》2021,(1)
正孔府旧藏明代服饰目前主要保存在山东博物馆和孔子博物馆,其中藏于山东博物馆的明代服饰是20世纪50年代从曲阜孔府调拨而来,孔子博物馆收藏的明代服饰早先是由曲阜孔府文物档案馆保存。孔府旧藏的明代服饰实物种类丰富,涵盖朝服、礼服、公服、常服、忠静冠服、吉服、便服等主要的服饰门类,具体可分为衍圣公冠服:朝服、公服、常服、忠静冠服;命妇冠服:礼服和常服。吉庆场合穿着的吉服以及日常起居穿着的便服,其中以纹饰绚丽的吉服和用色素雅、款式多样的便服为大宗。朝服作为等级地位较高的一类冠服,一般应用于比较隆重的礼仪场合。《明会典》载,凡大祀、庆成、正旦、冬至、圣节及颁降、开读、诏敕、进表、传制时,文武官员穿朝服。明代朝服继承了唐宋以来的形制,包括梁冠、赤罗衣、赤罗裳、白纱中单、蔽膝、大带、革带、玉组佩、大绶、小绶、白袜、黑履、笏等。目前唯一一套比较完整的明代朝服实物保存于山东博物馆,孔子博物馆则收藏了一件朝服上衣和一件白纱中单。  相似文献   

3.
试论清代皇帝明黄色朝袍的功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清代皇帝冠服中,明黄色朝袍的功用尤其引人关注。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朝祭所御”的概念往往含混不清,以至认为清帝明黄色朝袍既可亲郊飨庙又能御殿朝贺,模糊了朝服与祭服的区别。顺治十年(1653年)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傅景星奏言:“自古帝王一代之兴,必有一代之制,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衮冕黼黻代有不同,朝有朝服,祭有祭服,所以肃臣民而格上下也……”。本文旨在讨论清帝明黄色朝袍的不同作用,从而区分出朝服与祭服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飞鱼服是明代锦衣卫所穿着的公服,绣春刀是他们佩带的武器。“身穿飞鱼服,手持绣春刀”是他们最明显的两个特征。在明代,飞鱼服除了作为锦衣卫的公服之外,同时还代表着荣耀,只有蒙皇帝恩赐的人才可以穿着,它是仅次于蟒服的一种赐服。  相似文献   

5.
正玄端服是华夏礼服"衣裳制度(衣分两截,上衣下裳)"的体现。因为玄端是很规范的男子礼服,并且多做朝服和祭服使用,所以古代男子有"朝玄端,夕深衣"之说,正是因为早上的礼仪更郑重。在当今社会生活中,人们通常将服饰分为正装与休闲装。诸如T恤、夹克等休闲装顾名思义是休闲之时所穿,而到了正式场合,人们往往以西装革履的装扮出场,久而久之,这些来自西方的服饰便成为了中国人默认的常、礼服,而我们本民族的服饰却早已被遗忘  相似文献   

6.
正《南方文物》2015年第4期发表了拙文《明代殿试考官与考生服饰研究》(以下简称《殿服》),其中有关皇帝赐新科状元冠服的内容阐述不够全面,在此借助贵刊对该问题加以补充说明。一、《殿服》的内容与不足《殿服》一文认为,明代皇帝赐给新科状元的冠服存在朝服和常服两个官服系列,但朝服系列的服装构件又都有部分缺失,不够完善。这一认识主要由《大明会典》的内容分析而来,因为明代服制中皇帝  相似文献   

7.
严勇 《收藏家》2007,(4):53-59
清代皇帝的服装十分繁复,根据清代冠服典制,清代皇帝的服装可分为礼服、吉服、常服、行服和雨服等。朝服属于礼服的一种,为举行登基、朝会、万寿节、元旦和祭祀等重大典礼时穿用,它是皇帝各类服装中规格等级最高的服装。朝服至高无上的尊贵特性,决定了它在制作、用料、  相似文献   

8.
朝袍是清朝皇帝举行登基、大婚、万寿圣节以及元旦、冬至、祭天、祭地等重大典礼和祭祀活动时所穿的礼服(图一)。这种朝袍由披领、上衣、衣袖、熨褶素接袖(满语称“赫特赫”)、马蹄袖端、腰帷、襞积、衽、裳等组成(图二)。据《钦定大清会典·礼部·皇帝冠服》载:朝服色用明  相似文献   

9.
关于清代帝后朝服与朝服像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故宫现藏帝后朝服与朝服像的系统排比,结合有关文献研究,作者认为:1、康熙的4幅半身肖像画分别为两幅朝服像的稿本;2、清代帝后朝服像可分为写生像和祭祀像,祭祀像的背景是程式化的,自康熙以后的皇帝服饰,乾隆以后的皇后服饰是写实的,与制度基本吻合,并表现出时代特征,而此前帝后朝服像中的服饰存在着虚构想象的成分;3、康熙《大清会典》记载的服饰形式是康熙青年时期的,雍正《大清会典》记载的则应是康熙晚年和雍正时期的服饰面貌。雍正元年颁布的服饰制度在康熙晚年已经付诸实施。  相似文献   

10.
<正>新整理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中有一篇祭祷类文献,原无标题,体例与清华简《祝辞》相似,分八节抄录了八种类型的告神求福之辞。《周礼·春官》载大祝"作六辞以通上下、亲疏、远近,一曰祠,二曰命,三曰诰,四曰会,五曰祷,六曰诔"[1],其中的"祷"《说文》训为"告事求福也"[2]。楚简中多有对"祷""举祷""就祷"等活动的记载,与简文内容密切相关。借由这些因素,我们将该篇拟题为《祷辞》。一《祷辞》共23支简,保存完整,简正面标有  相似文献   

11.
刘川渤 《文物》2023,(4):43-57+97+1
安徽博物院藏《章子钧夫妇子孙容像》是徽州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明代祖宗容像群画作之一,画中包含章子钧与夫人练氏及其子孙共23位人物,生活时代跨越唐末五代、宋代和明代,所着服饰形式依时而绘,包括朝服、公服、常服、命妇服饰等。笔者根据画作上题写的《御制练氏全城传》判断容像绘制于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为善阴骘》撰成之后。另从章子钧穿着的蟒服加襴及其夫人所戴发冠形制等细节推断成画时间不早于弘治年间(1488~1505年)。此外,容像服饰存在不同时代混搭及内容不准确的现象,应与当时对服饰僭越的容忍程度放宽和画师对历史服饰认知程度较低有关。  相似文献   

12.
新蔡楚简中记载了多项祭祷活动,其中若干祷辞记录十分珍贵,对于进一步了解战国时期的祭祷习俗及信仰观念很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近读中华书局校点本《明史》,发现对僧道服色的记载有错误二处,现摘录于兹,试据有关史料加以订正。《明史》卷67《舆服三·僧道服》载:僧通服,洪武十四年定。……道士,常服青法服,朝衣皆赤,道官亦如之。惟道录司官,法服、朝服,绿纹饰金。凡在京道官,红道衣,金襴,木简。在外道官,红道衣,木简,不用金襴。道士,青道服,木简。王鸿绪《明史稿》卷49和清修《续文献通考》卷93的记载,与此略同。其中:  相似文献   

14.
孔府旧藏赤罗朝服是山东博物馆收藏的孔府衍圣公的朝服,是现存数量较小,保存较完整的明代官服,极其珍贵。为了更好的保护与传承,为今后的研究提供珍贵的资料,结合文物病害情况,采用传统的针线修复法对其进行了保护修复。  相似文献   

15.
柴懿  杨阳 《大众考古》2022,(8):67-69
<正>说起朝珠,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清宫戏中皇帝、后妃和大臣胸前类似佛珠的长珠串,随着步伐有节奏的摆动,十分吸睛亮眼。从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朝帝后朝服像可以看出,努尔哈赤、皇太极和顺治皇帝没有戴朝珠,孝惠章皇后戴了朝珠,顺治皇帝的母亲孝庄文皇后在晚年朝服像中也戴了朝珠,而自康熙皇帝开始的帝后朝服像中均戴朝珠。可见,朝珠并不是满人一开始入主中原时的标准配饰,随着清朝统治的逐渐稳定,满汉文化逐渐融合,朝珠成为清朝独具特色的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16.
秦惠文王祷祠华山玉简是秦惠文王因病祭祀华山祈福禳灾的策祝之辞。祭祀仪式分两个部分 ,前曰祷 ,后曰祠。  相似文献   

17.
《包山楚简》卜祷简牍释读吴郁芳文物出版社出版,湖北省荆沙铁路考古队整理、考释的《包山楚简》一书中,有卜祷简54枚,是研究楚国宗教、巫俗的珍贵资料。笔者拜读后,对少数简文的考释有不同看法,今举数例于下,以求教于方家。一、释“鬼攻解”《包山楚简·卜筮祭祷...  相似文献   

18.
望山楚简所见的卜筮与祷祠──与包山楚简相对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陵望山1号楚墓与荆门包山2号楚墓的年代大致都处在战国中期的后段。前者所出的竹简与后者所出竹简的一部分即整理小组所称“卜筮祷祠记录”在格式、内容和用语上非常近似~[1]。我们曾对包山楚简的卜筮和祷祠作过考察,提出了一些看法~[2]。望山简的保存状况远不如包山简,没有一枚是完好无缺的,有的残断得非常利害。但与包山简相对照,仍可从中看出战国中期楚人卜筮、祷祠习俗的一些问题。在另一方面,这种比较分析也有助于我们验证对包山简的认识。包山所出卜筮祷祠竹简共54枚,合为26件简书:22件专记卜筮之事,另外4件则专记祷祠之事…  相似文献   

19.
汤道河位于中朝准地台燕山台褶带马兰峪复背斜宽城凹褶束Ⅳ级构造单元中,东西向密云-喜峰口大断裂的次级构造北东向断裂带内。与峪耳崖金矿同为同一构造带控制,都山岩体北接触带附近,区内岩浆岩活动强烈,以燕山期为主。汤道河一带地质、构造、岩浆岩背景、成矿地质条件及化探特征与峪耳崖金矿近乎相似。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出土概况、竹简形制和简文内容对荆州望山桥一号楚墓出土的5枚卜筮祭祷简作了介绍,并根据楚贵族连续祭祀五代先人的特点对卜筮祭祷简内容作了复原,结合贞人的活动年代,指出墓葬年代大概在楚宣王晚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