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考古发现的文化现象仅仅一小部分可以解读,还有多数不得其解。——苏秉琦(旧石器)考古学的最终目的是对史前人类生活方式和文化过程的探索。一旦一个研究者熟悉了为解决适当考古学问题而采用的一系列技术,那么接下来就要利用这一技术来解决关于人类行为的问题了。——【美】乔治·奥德尔,关莹、陈虹译考古其实距离公众很近很近,它本来就该是一门公众可以广泛参与的学问,它的一般学问也非常平易,没有那么神秘。打破了这种神秘与距离感,考古将走向一  相似文献   

2.
<正>奋斗的考古学,镐头和铁锹的考古学,它是一门需要学习的行业,更确切地说,是一门有其自身规则的学科,这些规则只是到19世纪中叶以后才真正确立。——【法】泰奥多尔·雷纳克徐晓旭译作为一个考古学家,在基层的锻炼,我认为是非常有好处的。年轻人,尤其是刚出校门的学生,在基层的锻炼是全方位的锻炼——无论是在考古的实践工作经验上,还是在理论的升华提炼上。作为一个田野考古工作者,工作当中的方方面面,包括和社会上、工程单位、各级领导的交流沟通的技能和技巧,也在这当中学会了。  相似文献   

3.
考古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它不会成为很热门的专业,所以在宏观层面.考古学科的发展依赖于国家经济的强盛和公众文化水平的提升;从微观来看,干考古这_行则需要兴趣作为动力。——安家瑶。在古DNA出现之前,考古学家根据古代骨骼的形状和人工制造物的类型的演变来推断人群的变动,但是这些数据很难给出一个圆满的解释。而现在通过对古代人类的全基因组测序,我们可以了解到栩栩如生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细节。  相似文献   

4.
<正>在我看来考古学特别有意思。首先,因为考古学需要你非常严谨、非常严密的逻辑思维。同时,考古又特别浪漫、可以发挥人的想象力。因为我们面对的都是实物,不光要有逻辑思维还要有形象思维,不仅要严谨还要有丰富的想象力。所以我心目中的考古学兼很多学科的特点于一体。——齐东方  相似文献   

5.
<正>考古遗存属于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属于人民的公共产品,正在成为公众的认识。因此,中国考古学应当开辟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即文化资源管理。基于这一认识,我认为应当把公众考古学纳入到公共管理领域之中,加强这方面理论与实践的探索。——陈雍过去一百年我们经历了一系列考古学认知的变化,过程主义、后过程主义以及结构主义等等。可还是有不少考古学家本能地用线性的发展序列看待人类社会。即使是在当下的讨论中,我们仍能体会到考古学家僵化地思考问题,认为人类社会的  相似文献   

6.
《大众考古》2020,(2):18-18
我们现在也许应该认真思考今后中国考古学如何加强理论建设,如何在我们的考古资料特点和史学传统的基础上,参照相关学科的成果,发展出自己的历史理论这一严肃问题了。——赵辉工业遗产的价值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正式认可,但工业遗址和它们的管理者仍然面临着挑战,如运维工业遗产的高成本性、社群与工业历史的脱节造成社群与工业遗产的交流困难。  相似文献   

7.
<正>了解遥远的古代是人类的一个永远的梦想,通过考古学家,这个梦想将被不断升华、不断传递——从某种角度说,考古学家就是人类古老、悠长的文化命脉的守护者。每一个考古工作者都应该意识自己的责任,应该尽心尽力。——俞伟超在城市环境中的考古学不单是田野发掘的实践、也不只是深埋在泥土中的物件和城市的历史,更是一种对于历史的思考和表达方式,能够启发我们创造新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正>考古遗存就像一本本厚重的历史书,考古发掘是一层一层的进行揭露,考古学家是在一页一页的撰写历史。但是,发掘与撰写也有重要的区别,撰写是可以修改的,发掘却是不可逆转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考古发掘也是一种破坏,是科学地进行破坏。——刘庆柱  相似文献   

9.
<正>野外作业,是考古学的突破口。没有野外工作,就没有考古学。田野工作得来的新材料、新信息,才是解读历史的开始。——牟永抗我们必须让《科学》和《自然》杂志相信,好的考古学并非只是挖到了最古老的陶器、篮子或石器那么简单。公众也许仍然会认为我们是印第安纳·琼斯,但是  相似文献   

10.
<正>作为一门历史科学,考古学的研究不应限于对古代遗存、遗物的描述和分类,也不应限于鉴定遗迹、遗物的年代和判明它们的用途与制造方法。考古学研究的最终目标在于阐明存在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规律。——夏鼐广大公众有他们对自己的过去和物质文化的理解。让公众理解丰富的考古材料以及这些材料对构建世界各地古史和史前叙述的重要性是一个重大课题。首先,它  相似文献   

11.
<正>考古学注重实物资料的积累与分析,在没有获得充分内证性材料支持的情况下,一般不倾向于探讨考古学文化或某一遗址其背后的族群,或者与上古历史人物的对照匹配。这也是考古学本身为人诟病的"见物不见人"的短板,但未尝不失为一种审慎的态度。——孙周勇我认为,目前考古领域存在高度竞争。形形色色的个人和团体竞争不断,只为获得出土遗物的所有权和解释历史的话语权。在这种充满矛盾的环境中,志愿者团队可以协调并尝试解决其中的矛盾,但必须把社区成员纳入解决问题的阵营中来,  相似文献   

12.
《大众考古》2020,(3):18-18
中国传统文化所理解的器非止为器,而是知识与思想的载体。显然,如果人们仅满足于对器物形制特点的描述,不能通过器见人睹事,那么我们就会与己身文明的精蕴失之交臂。目见以器,心怀以道,这是我们学习中国文化时所必须抱有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大众考古》2021,(2):18-18
考古学问题归根结底是哲学问题,是逻辑问题。考古学问题不仅仅是地层问题,也不仅仅是类型学问题。归根结底是要回归到人类本身上来,回归到人类生活、人类与自然发展规律上来。它们都是有逻辑的,这个逻辑不是你我的逻辑,也不是今人现实生活的逻辑,而是他们的逻辑——古代社会发展的逻辑——那些时代人们生活的逻辑。  相似文献   

14.
《大众考古》2020,(1):18-18
田野考古不是纯技术性的操作活动,是在田野考古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指导下,带着学术课题在观察分析中进行的。即使是配合基建工程的考古发掘,也应是结合当前的或地域性的学术课题选定考古发掘重点。——王劲。我相信,对中国石器工具的研究可以挑战西方学者试图从环境变化的角度解释石器工具形态和制作技术变化的概念。——【美】欧弗·巴尔-约瑟夫。  相似文献   

15.
<正>我很赞成一些业余人士将考古学作为一种智力追求,我反对的是那些没有受过任何训练或者没有任何提取和解释历史文化信息的经验的人仅仅为了自己对古代文明的兴趣,就可以随便在哪个古代遗址乱挖一气。让这些人到一个无足轻重的遗址上试一试身手,满足一下自己的欲望或许没多少坏处,但谁又能决定哪个遗址无足轻重而哪个遗址更为重要呢?  相似文献   

16.
<正>历史并不应该是帝王将相的家史,而应该记录整个人类的历史。单就考古这门学科来说,它研究的是普通人的生活,考古挖掘的实物更多的是记载人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是有血有肉的历史。——朱泓聚落考古学并不试图简单地列举各种文化特征,作为了解考古学文化组合之间的关系,而是要了解影响这些关系的经济和政治功能系统;聚落形态研究从人类栖居形态的特点和变化来观察社会结构的特点与演变的轨迹,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观察人类社会如何从自治村向集中城市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正考古是对人类历史的逆过程——已经消失的历史,通过考古学可以重建、复原并进行研究,这是现代科技赋予人的独特能力。在此之前,人类可以通过语言的口耳相传、文字的超越时空,拥有数代乃至数千年的历史记忆,今天则可以通过考古等科技手段,将历史追溯到人类诞生之前。张立东先生曾经在《手铲释天书》中以访谈的形式,披露了我国当代一批著名学者关于中国历史上关键时段夏朝与夏文化考古的心路历程,孙庆伟最近所著的《追迹三代》,将这种心路历程扩展到夏商周三代,从中都可  相似文献   

18.
《中华遗产》2009,(10):10-10,I0001
从猿人到现代人,从采集、狩猎到栽培、驯养,从氏族部落到王国、帝国……人类文明是怎样一步步递进、发展?文物考察与考古发现为我们做了最好的诠释。那些身处地上或地下的有着千万年历史的文物宝藏,携带着中华文明的符号,闪耀着人类智慧的光辉,汇聚成一条长河,从远古流向现代。今天,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我们愿意将它们找寻出来,以是献礼,以飨读者,并以此向伟大、悠久的中华文明致敬!  相似文献   

19.
战国楚祭祷简“蒿之”、“百之”补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参考诸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相关传世文献及民俗材料,证明战国楚祭祷简中的“蒿之”当是“焚蒿以祭”;“百之”当读为“柏之”,其义为“燃柏以祭”。  相似文献   

20.
傅湘 《中华遗产》2012,(7):18-19
近日,考古发现的新闻显得十分热闹:比如山西吉县宣称自己发现了“三皇时代”的女娲遗骨,南昌市的明代古墓又现宁王后裔的干尸。公众或好奇,或质疑,让考古看起来颇有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