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陈浩 《福建文博》2023,(3):40-46
老牛礁一号明代沉船发现于平潭海坛海峡,2005-2015年,福建水下考古工作队对该遗址进行了多次调查探摸,确认了沉船的确切位置,初步掌握了沉船的保存状况,采集了一批出水遗物。2020年海坛海峡水下考古区域调查期间,对该遗址进行了重点复查,并取得了新成果。本文对沉船埋藏情况、船体保存状况及遗物分布范围有了更加准确、深入的认识,同时对出水瓷器进行了分类整理,并根据沉船位置推测,其沉没很可能与明代海禁政策之下倭寇海盗横行有关。  相似文献   

2.
<正>"小白礁Ⅰ号"商贸运输船是浙东海域首次通过水下考古手段发现清理的具有较高文物价值的古沉船,沉没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在沉船遗址表面,发现有玉印、西班牙银币、青花瓷、铜器、锡砚台、石板,经过调查,发掘出水文物千余件。回想起我参与的"小白礁Ⅰ号"水下考古发掘,往事历历在目。大多数日子,工作平凡而又普通,但正是考古工作者们不畏艰难、坚守岗  相似文献   

3.
"小白礁I号"清代沉船遗址位于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石浦镇东南约26海里的渔山列岛海域,于2008年首次发现,计划于2014年将沉船船体发掘出水。为了从多方面了解"小白礁I号"沉船的特点,考察其建造地点及造船工艺方面的有关问题,制定出水船体保护方案,为此,分别从龙骨、肋骨、隔舱板、船底板等多个部位对船体木材采样进行了种属鉴定。种属鉴定结果表明,"小白礁I号"沉船船体所用木材多为龙脑香科、马鞭草科和山榄科等阔叶硬材,且多产于东南亚热带地区而在我国较少分布,有别于我国以往考古发现的古船。"小白礁I号"沉船用材及保存状况的了解为船体发掘出水后的保护修复工作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正>一沉船遗址地理位置九梁Ⅰ号沉船遗址位于福建省平潭县屿头乡碗礁海域,西距屿头岛5756米,东距平潭县大练岛6126米,东北距平潭县小练岛3437米。沉船遗址东北部约40米处有一红色航标,西北距离2005年发掘的碗礁Ⅰ号沉船遗址1607米,东距2007年发掘的大练岛元代沉船遗址5461米(图一)。  相似文献   

5.
资讯     
正《考古》2016年5/6古代地中海的主人西班牙东南海域首次发现腓尼基沉船Bajo de la Campana沉船遗址位于西班牙卡塔赫纳(Cartagena)东北约20英里、距离海岸2.5英里的浅礁附近,是迄今发现的第一艘腓尼基远洋船骸。2007-2011年,海洋考古研究所与西班牙文化部共同主持,对沉船进行了逾4000次潜水,发现了大量运载货物。水下考古为腓尼基人在地中海西部大范围商业活动——尤其是沿伊比利亚海岸进行的殖民贸易——提供了以往未知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前言解放后,在陕西境内曾陆续发现不少相当于殷商时期的文化遗址,其中经过科学发掘的有:华县南沙村、兰田怀珍坊、耀县北村、扶风益家堡、西安老牛坡。其中以西安老牛被遗址面积最大,堆积较厚,出土遗物也最为丰富。老牛坡遗址位于西安市灞桥区洪庆乡燎原村,遗址西距西安市区二十七公里,东南  相似文献   

7.
为掌握宁波"小白礁Ⅰ号"古沉船船体结构的状况,以及为该沉船的后续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技术,在显微和亚显微水平上观察了该沉船部分木质文物的组织和细胞结构。观察分析发现,对该沉船木质文物有较大影响的微生物主要是侵蚀细菌(Erosion bacteria,EB)和钻管细菌(Tunneling bacteria,TB);借助文献提供的标准,评估了该沉船不同部位木质文物的结构现状及不同备检样品中的细菌的侵蚀程度。评价结果表明沉船木质文物的侵蚀情况从轻度到完全损坏程度不同。本研究也分析了导致木质文物损伤程度差异的原因,并根据分析结果就该沉船木质文物保护涉及的生物学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西安老牛坡商代墓地的发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86年3至7月,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教师、研究生和83级学生根据教学和科研计划,在西安市东郊老牛坡遗址内,发掘了一处古代墓地。清理墓葬45座、灰坑21个、陶窑2座,出土了一批文化遗物。现就商代墓葬和车马坑的发掘资料,整理简报如下。一遗址的现状老牛坡是西安东郊一个住有300多户居民的村落,地属灞桥区洪庆乡,东与蓝田县境接壤,距西安城约27公里(图一)。它南临灞河,北倚白马原,原而北高南低,略呈阶梯状。遗址即位于白马原南沿的一、二级台地上,东西约1000米,甬北约500米。整个遗址被后来的两条南北向沟壑分割为三部分。为了工作方便,我们根据目前的自然沟道,由西向东,将遗址划分为Ⅰ、Ⅱ、Ⅲ三个文化区。  相似文献   

9.
我国在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中国航段开展的水下考古:在福建平潭发现了装载五代越窑青瓷的沉船遗址;在福建连江、莆田、龙海、平潭、漳浦等海域发现宋、元、明、清各时期的沉船遗址;对广东"南海Ⅰ号"和海南西沙群岛"华光礁Ⅰ号"等宋代沉船遗址、广东"南澳Ⅰ号"明代沉船遗址以及平潭"碗礁一号"清代沉船遗址等进行了水下考古发掘。这些水下考古工作都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学术成果,对海上丝绸之路及其相关问题研究都有重要参考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丰富和完善浙江宁波出水的清代"小白礁Ⅰ号"沉船船体所用木材的资料,通过与国内外类似案例的比较,分析"小白礁Ⅰ号"沉船的用材特点,利用植物解剖和光学显微技术,对后续出水的"小白礁Ⅰ号"沉船木材种类进行了补充鉴定。结果显示,除了前期调查发现的木材种类外,该船的构件中还有榄仁(Terminalia sp.)和五瓣子楝树(Decaspermum parviflorum)两种木材。这两种木材在国内同类文物的鉴定中尚未发现过,因此对这两种树木的分布和种属问题做了简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11.
天津静海谭庄子金元遗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谭庄子遗址位于天津市静海县城西南12.5公里的东滩头乡谭庄子村东,西南距元蒙口宋代沉船遗址约1公里(图一),现高出周围地表0.5-0.8米不等。由于当地村民取土,遗址面临破坏。1999年6月,我单位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布探方7个,探沟3个,实际发掘面积149平方米,出土了丰富的金元时期化遗物。  相似文献   

12.
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环境状况良好,石质文物上生长的珊瑚多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文物上可见碳酸盐沉积物,形成的海洋结垢物主要为不同组分比例白云石和文石的混合物。遗址清理工作要对文物表面生长的珊瑚进行保护,而对于形成的碳酸钙凝结层、藻类和微生物污染物,可使用水下液压打磨机、空化射流枪等工具进行清除,微生物污染的清洗也能对海洋大型污损生物的防控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浙江宁波渔山小白礁一号沉船的考古调查与发掘,是近十年来浙东地区最重要的一次水下考古科研活动,考古发掘所获出水遗物也为东南沿海晚清海上交通史提供了宝贵资料。根据对小白礁一号沉船出水遗物中的两种舶载贸易品——宁波鄞西石板和景德镇民窑瓷器的分析可以推断,小白礁一号沉船应是一艘前往日本长崎从事贸易的清代海船,在其沉没前的最后一次海航中很可能曾经行宁波镇海口和舟山普陀。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依据福建漳州二垄窑和皇家舰长礁沉船与万历时期遗存之间的共存关系,提出"南澳Ⅰ号"应是万历时期的沉船。随后,通过"南澳Ⅰ号"沉船出水遗物与一系列的考古纪年材料的对比推断该船的年代在1581~1588年。在此基础上,尝试对沉船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海防形势以及可能的航线进行了分析,最后就两处遗存的年代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2000年1月23日,东山县博物馆工作人员在东山岛东南端冬古村的浅海处,发现一艘古沉船遗址,并采集了其出露的丰富文物。经研究分析,该沉船属郑成功水师战船。  相似文献   

16.
薛家渠位于陕西绥德县城东北约35公里处,属义合乡。1984年当地农民在村东的寨子山(亦称石磊山)上翻地时曾挖出过商代青铜器。1984年4月,北京大学考古系商周考古实习组在此进行了考古调查。遗址所在的寨子山高约100米,其两、南两面各有一条小溪,在遗址南面交汇后流向西南,东、北两面黄土梁峁绵延不断,其间沟壑纵横(图二)。遗址范围东西约300、南北约240米。遗迹主要分布在山的南坡。遗址偏下地带以龙山时期的文化遗存为主,靠上部分则多是晚商时期的文化遗存。这里距出土过商代铜器的墕头、后任家沟两地都相去不远(图一)。为了寻找陕北地区青铜文化的线索,我们于同年6、7月间对该遗址进行了  相似文献   

17.
1983年9月我馆在当阳河溶镇以东约500米处的付家窑砖瓦厂内调查了濒于灭迹的两周文化遗址。遗址的北、东两面地势起伏,西面平展,南倚汉宜公路北侧,面积约二万平方米(图一)。除随手即拾两周遗物外,还可见到上自屈家岭,下至战国时期的文化遗物。在遗址中心区暴露出两个残灰坑(编号为 H_1、H_2)。下面仅对 H_1清理的情况和采集的部分两周遗物予以简述。  相似文献   

18.
2002年内蒙古林西县井沟子遗址西区墓葬发掘纪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遗址位于林西县双井店乡敖包吐村井沟子自然村北约400米处,西北距林西县政府所在地林西镇约40公里,南距双井店乡政府所在地约7公里(图一)。该遗址于1989年赤峰市文物普查时发现。1998年林西县文管所所长王刚曾报导了遗址内被破坏的一座墓葬,并确定了这里存在规模  相似文献   

19.
临汝煤山遗址1987—1988年发掘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煤山遗址位于临汝县城北0.5公里,北刘庄村西的漫坡土岗上,汝河支流洗耳河自北向南从遗址东部流过。遗址南北长约500米,东西宽约400米,总面积约200000平方米(图一)。遗址中部较高,文化层堆积也最为丰富。1970年,洛阳市博物馆曾在遗址东部开挖过两条探沟,首次将该遗址分为三个文化期,初步了解了该遗址的文化内涵。197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二队在遗址中部进行了较大面积的发掘,  相似文献   

20.
据统计,约有300多万艘沉船分布于大洋底部。随着全球“打捞沉船热”的升温.加强对人类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遏制与打击“海底挖宝”的行为.开展科学的考古发掘已成为国际学术界的强烈呼声。福建平潭碗礁I号清代沉船遗址.来自景德镇的几万件精美青花瓷器甫一发现即惨遭盗掘。国家博物馆和福建省有关部门闻讯紧急组成了前所未有的由34名水下考古队员组成的考古队.在2005年台风肆虐的季节,进行了艰苦危险的水下发掘.清理出水景德镇官窑瓷器17000余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