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文献和商周古文字资料中的缯地、曾国,历来争议颇大。文献和考古学资料更加支持《夏本纪》所记缯氏早期居地在今河南方城缯关一带,《春秋》经传所记今山东兰陵之姒姓之鄫与《夏本纪》所记缯氏东迁有关。卜辞之曾地望待考,但大体可以推断,其不大可能位于今河南方城缯关一带。湖北随州叶家山M65所出青铜器铭文可以证明位于今湖北随州一带的姬姓曾国似至迟于西周康王时期即已存在,西周晚期联合申国召犬戎伐周的缯,可能就在今湖北随州一带。  相似文献   

2.
冯时 《考古学报》2015,(2):129-156
<正>目次一《保训》释文二竹书之"埶"与测阴阳三舜求地中的故事四微变地中的故事五地中变迁的考古学与文献学证据六周人居中而治思想的传承七地中变迁与夏商都邑的关系八结论清华大学所藏战国竹书《保训》是一篇颇具价值的先秦古遗书,自刊布以来,学者研释不绝,对通晓文意,揭示其思想有很大帮助。然因竹书某些关键字词的释读多有争议,致学者就竹书内容的理解仍颇存分歧。笔者以为,竹书宗旨乃在阐明居中而治的传统政治观,其中尤为重要者,则在于保留了久已失载的有关古人对于地中的求测及早晚地中变迁的史实。今就相关问题阐释考述。  相似文献   

3.
洛阳战国粮仓试掘纪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洛阳战国粮仓遗址,在今洛阳市共青路东段、胜利路西侧,洛河以北不远,周山迤邐东延的余坡尽头;地当东周王城南城墙的北边,汉河南县城南城墙中段南边一带(图一)。这里地势较高,土质坚实,缓坡东下,雨水容易流泄;南距洛河很近,漕运也  相似文献   

4.
晋侯稣钟铭所记战争是<国语·周语上>所说宣王丧南师并"料民于太原"之后进行的,晋侯稣钟铭所记(勹熏)城之战交战地点并非齐鲁的郓城一带,而在今河南中南部的"南国"钧台一带.本文并对夙夷及其有关地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春秋时期列国疆域问题是春秋史甚至先秦历史政治地理等相关研究的基础。通过对先秦文献中宋国疆域地理信息进行细致而深入地发掘、梳理和排比,进而尝试按照四至方位对春秋时期宋国的疆域伸缩情形作一"逐年"复原。至春秋末年,宋国北境在今封丘、兰考、菏泽、曹县、定陶、成武、单县一带同郑、卫、鲁错壤;南境到达今宿州、永城、鹿邑、柘城、淮阳一线同陈、楚接界;西境在今开封、民权、杞县、睢县、通许一带与卫、郑相邻;东境濒今南阳湖、昭阳湖、微山湖,并沿泗水向南到达今徐州、萧县、睢宁一线。最后择取鲁哀公十三年直至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82年-前468年)为"标准年(时段)"作为横剖面绘制春秋末期宋国疆域轮廓示意图。  相似文献   

6.
赵都中牟在今河南汤阴西说被今天众多学者所信从,但从古代文献考察,战国时漳河以南尽属魏地,自然也包括今河南汤阴西在内。同时,今鹤壁老市区以南发现的战国中晚期古城应是战国魏谷邑,而非赵中牟。从出土遗物和战国地名变更情况分析,中牟故城可能即今河北磁县讲武城。  相似文献   

7.
向布考     
《中国历史货币大系.先秦卷》中收录平肩弧足空首布与战国平肩方足布各一种。其编号分别为366号、2280号,对于这两种布币面文的释读,有不同看法。本文认为此两种货币的面文应释读为宜,宜邑在今宜阳县韩城乡东关村与城角村之间的战国宜阳故城,平肩弧足宜字布应为春秋中晚期周王畿的铸币。战国平肩方足宜字布应是战国时期的韩国铸币。而文献中的向地并不在今河南济源市境,而在今沁阳市境。  相似文献   

8.
古籍中一名多地现象较为常见,关于南阳的记载也是如此。周书灿先生在《东周、秦汉南阳并非一地》一文中指出东周南阳(今河南焦作一带)、秦汉的南阳(今河南南阳一带)并非一地(周书灿:《东周、秦汉南阳并非一地》,《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7年第2期)。周先生所言不虚。但查阅典籍后我们发现,不但东周、秦汉的南阳  相似文献   

9.
甲骨卜辞中有一个重要的田猎地"衣"。过去的学者往往将其地望指在今河南沁阳一带。今据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材料考证,该"衣"地不在沁阳地区,而在靠近殷墟的漳河流域。而"殷"、"衣"二字在古文献中每每通假,"殷"地之得名,当从"衣"而来。此地既是殷先公王亥或上甲微所居之故地(邺),又是后来盘庚迁都的所在(殷)。后世有"殷"、"邺"不分的情况,是有其历史渊源的。  相似文献   

10.
老子归隐考     
老子生于公元前六世纪左右。是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历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号伯阳。老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先秦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史记&;#183;老子韩非列传》载,老子任周王朝的守藏史官。孔子适周,曾问礼于老子,老子日:“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己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保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相似文献   

11.
尖足布币是流通于战国早中期的赵国铸币,学界对部分尖足布币铸造地的地望考订尚有分歧。结合史书记载与出土战国文字资料,我们认为战国中期秦惠文王侵夺魏国上郡地之后,始与赵国在今陕北地区正面交锋;魏国上郡的北界止于今无定河一带,肤施等地原为魏地,后被秦、赵所据;结合张家山汉简《秩律》等资料可以判断,"平州"尖足布币的铸造地在今陕西米脂县,"平州、中阳、襄城"尖足布币、"言阳"直刀币、"干关"方足小布等都是赵国占据陕北地区之后的铸币,时间上不早于武灵王"西略胡地,至榆中"的公元前306年;实行大、小二等制的尖足布币"虑虒"的铸造地仍以定在今山西五台县境为妥。  相似文献   

12.
共工氏流徙的考古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献和考古学材料表明,河南辉县一带应为共工氏早期活动的中心区域,辉县孟庄龙山文化城址可能与传说中的共工氏有关。大规模的氏族部落战争之后,洪水为患可能是共工氏族群流动的最直接原因。《史记·五帝本纪》所说舜"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并非毫无根据,虞、夏以来陆续北迁的共工氏的主体很有可能在夏、商时期逐渐在今河北平原中部一带稳定下来,并同当地原有土著民族融合,成为白狄族群的重要来源之一。白狄中的鲜虞族所建立的中山国,其文化根植于中原华夏文化的深厚土壤,积淀丰厚,故到战国时期曾盛极一时。  相似文献   

13.
正近读中国先秦史学会同仁李学功、宫长为教授主编的《战国史》(十卷本),由李学勤、孟世凯、晁福林三位教授担任学术总顾问,作者集聚了先秦史学界老中青三代学者。一如李学勤先生在"序"中肯定的,《战国史》(十卷本)作者"不求名利,不慕虚荣,潜心做好一件事"。  相似文献   

14.
依据《左传》《山海经》《竹书纪年》《归藏》《连山》等古文献记载,结合考古发掘所见城邑遗址及相关资料,对先夏、夏初都邑阳城、阳翟进行了考证,认为在先夏时,鲧、禹都阳城,阳城系鲧所建,禹时另建大城;启都阳翟,其地为古代天文意义上的"天下之中",亦即周武王打算"宅兹中国"的"有夏之居"。从而证明,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南,伊、洧之间,汝水、颍水流域以北的嵩山一带,既是先夏、夏初时夏人活动的主要地理空间和夏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中国早期国家政治组织形态形成并发展的源地。  相似文献   

15.
黄为周初嬴姓封国,在今河南东南部淮河上游的潢川县一带。春秋时期,领地甚小,南有今之大别山脉,东与蒋国(今河南淮滨县境)为界,西邻息国(今息县境内)、弦国(今息县西南),北与蔡国(今新蔡县)毗邻。国都在今潢川县西北隆古集,城址尚在(图一)。  相似文献   

16.
我国历史悠久,朝代更替纷繁。每朝的创建者要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确立国号(朝代名称)。国号就是一个国家的称号。《史记·五帝本纪》:“自黄帝至舜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朝代的名称是由什么决定呢?大致有五个来由:由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来自创建者原有卦号、爵位;源于创建者政权统治的区域;源于宗族关系;寓意吉祥。具体说:夏:据传禹曾受卦于夏伯,因用以称其政权为“夏”。另据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山西南部汾浍一带)后,才称“夏”。商:相传商(今河南商丘南)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以后就以“商…  相似文献   

17.
郑威 《江汉考古》2021,(5):115-118,69
新近披露的长沙走马楼西汉古井和益阳兔子山七号井所出简牍均属西汉长沙国.简牍所记载的地名中,临沩因临近沩水而得名,在今宁乡至望城一带;烝阳当在蒸水之阳,约位于今衡阳县西北;醴陵与高后四年受封的醴陵侯国应为一地,在今醴陵市一带;观川与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地形图》中的"观阳"县相关,都位于观水(今灌江)流域.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厘清了《左传》与《战国策》所记楚国"夏州"的各自性质,指出前者会"夏人之州"意,即由被俘至楚的中原陈人组成的一种人口编制,后者为地名,在楚东境的杞国故地,今安徽泗县城关一带;然后就包山简文所记"路"的性质略加讨论,疑其是为安置灭于楚的列国遗族而设。  相似文献   

19.
闽越国都城在东冶(今福州)。闽越王无诸始建于战国晚期、扩建于汉初的城池在今福州北郊新店古城村。福州屏山至冶山一带的大型汉代建筑遗址,是闽越王郢及其弟东越王余善的宫殿遗存。  相似文献   

20.
据出土文物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今白银地区就有人类活动,尔后繁衍生息,世代相承。究其历史沿革,本区域在禹分天下为九州时,属雍州之地。夏、商、周时期,属于处在原始社会阶段的西戎混夷的栖息地,主要是羌族的活动范围。春秋战国时期,这一带北部仍为羌方之地,南部则为义渠戎的活动区。战国后期,秦伐西戎,至秦昭王时,义渠等西戎部落被秦吞并,同时在其地置郡县,以加强统治。秦昭王二十七年(前280)设陇西郡,三十五年(前272)立北地郡。从此时始至大一统的秦帝国,白银南部分属陇西、北地郡,北部属月氏之地。秦末汉初,匈奴破月氏,月氏之地又被匈奴所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