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86年9月~10月,我馆在雨花区铁心桥乡尹西村发掘了三座明墓(图一)。三墓成东西向排列,方向基本相同,这是当地基建队在施工中发现的。其中以 M 3最为完整,且随葬品丰富,现将该墓的发掘、整理情况简述于下:  相似文献   

2.
南京市尹西村西晋墓南京市博物馆InNovember1987,NanjingMunicipalMuseumexcavatedanancienttombatYenxiVilage,Tiexinqiaoxiang,YuhuataiDistrict.Thet...  相似文献   

3.
南京司家山东晋、南朝谢氏家族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4~1987年在南京南郊司家山先后发掘了7座东晋、南朝时期的谢氏家族墓,编号M1~M7,其中M5、M6的发掘简报已发表于《文物》1998年第5期,此次发表的是M1~M4以及M7的有关资料。 M4出土两方砖刻墓志,墓主为谢球和夫人王德光。王德光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孙女。墓志详细记载了谢氏一门与当时许多世家大族联姻的情况。墓葬时代为东晋义熙三年(407年)至义熙十二年(416年)。  相似文献   

4.
南京幕府山东晋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2年4月及1985年4月,南京市博物馆为配合基本建设,先后在北郊的幕府山南麓发掘了两座东晋墓葬。两墓相距较近,位置南距中央门约2.5公里,东距燕子矶约8公里。这一带岗峦起伏,建国以来南京地区出土的东晋皇室、贵族墓葬多集中在这一地区(图一)。两座墓的编号分别为幕府山3、4号墓,现将清理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5.
江苏南京仙鹤观东晋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仙鹤观位于南京东郊仙鹤山东侧峰,此次清理的3座墓为东晋名臣广陵高崧家族墓。M2出土了砖刻墓志,知墓主为高崧及夫人谢氏,分别葬于泰和元年(366年)和永和十二年(356年)。3座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玉器、金银器等,对研究六朝时期的丧葬礼俗、玉器面貌、佩玉制度、金银器制作工艺、书法艺术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6.
1991年5月,因暴雨冲刷在江宁县殷巷乡轮窑厂一台地上发现一座南朝残墓(编号91JYM1)。7月因防汛取土又在这座南朝墓南约百米发现一座东晋残墓(编号91JYM2)。现将两墓发掘清理结果简报如下。 一、一号墓 墓葬形制与结构: 墓葬位于殷巷乡轮窑厂内一缓坡台地上,西北距中华门约12.6公里,东北距东山镇6.5公里,方向80°,早年遭严重破坏。墓顶、墓壁多毁塌拆除,仅甬道口、墓室后部部分保存完好,墓内全为碎砖地、淤土填满。 墓葬下面呈“凸”字形,分墓室、甬道两  相似文献   

7.
1979年10月,江宁县江宁乡上湖村农民平整土地时发现古墓一座,我馆即派人作了清理发掘。此墓为凸字形穹隆顶砖室墓,方向204度。甬道长1、宽1、高1米,两壁砖三顺一丁为一组,共砌三组,上面起券。墓室长4.25、宽1.7、高2.35米。墓壁下部砌法同甬道壁,也砌三组,上面顺砌平砖一层;再在墓室左、右、后三壁以及甬道顶部,采用倒人字形丁砖从四壁向上砌成穹隆顶(图一)。  相似文献   

8.
南京吕家山东晋李氏家族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3座砖室墓,墓主均为广平李氏,墓中都出土了有纪年的墓志。M1墓主为李缉,葬于东晋升平元年(357年);M2墓主为李繤及其妻武氏,合葬于宁康三年(375年);M3墓主李摹,亦葬于升平元年(357年)。此3座墓形制相同,排列有序,应是同时建造的。从墓的排列位署看,李缉应为长辈,李繤、李摹则为同辈兄弟。  相似文献   

9.
《文物》2008,(12)
南京雨花台东晋纪年墓位于南京市雨花台区,2006年11月由南京市博物馆与南京市雨花台区文化局联合对其进行了发掘。该墓出土的铭文砖上的纪年为东晋太元四年(379年),另外还出土有青瓷器、陶器等,确切的纪年为南京地区东晋时期的中小型墓葬及随葬器物提供了断代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南京仙鹤观东晋墓出土文物的初步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京仙鹤观高崧家族墓是我国近年六朝文物考古的一次重要发现。解放后南京地区相继发现的琅玡王氏、颜氏,陈郡谢氏,广平李氏等东晋家族墓地均属中原侨族,广陵高崧家族墓则是长江下游南方世家大族墓地的首次发现。3座砖室墓有规律排列,多保存  相似文献   

11.
南京农业大学东晋墓□图一九一南京农业大学东晋墓平剖面图1.陶案2.青瓷碗3.青瓷唾壶4.三足盘5.灰陶足6.陶盘7.三足盘8.陶盘9.陶盘10.帷帐座11.凭几12.帷帐座11.凭几12.帷帐座13.器物残片14.陶盆15.陶盘16.青瓷盘口壶17....  相似文献   

12.
南京象山东晋王丹虎墓和二、四号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物》1965,(10)
在南京北郊新民门外一公里余的象山(俗称人台山),我会继清理了一号墓即兴之夫妇墓以后,又在其东西两侧相继清理了两座东晋墓和一座南朝墓,共中三号墓为  相似文献   

13.
《文物》1965,(6)
1964年9月中旬,我会在中华门外戚家山清理了古残墓五座,其中三号墓出有东晋谢(角昆)墓志一块和碎瓷碗一件,现先行发表。戚家山位于今雨花台东北0.5公里左右,古属石子岗。山为东西向。墓在该山北麓的半山坡上,距现今山面深约5—6米左右,方向为北偏西42度。  相似文献   

14.
1985年四月中旬,大冶县矿山乡纪家湾村太子山纪光连,在其承包的铁矿中剥土时,发现了一批砖室墓葬,当我馆工作人员闻信赶到现场时,仅剩下其中一座砖室墓葬的北半部分,我们随即决定将这座残存的砖室墓进行清理,编号为矿山太子山M_1。在清理墓葬的同时,我们对周围也进行了调查,发现在这一带有许多砖室墓,据说有很多墓葬在十年动乱期间已经挖掉,其葬式和形式与我们清理的太子山M_1相似。现将我们这次清理M_1的情况作出如下简介:  相似文献   

15.
1983年6月和1984年4月,南京市博物馆在南京市鼓楼区虎踞关省公安厅基建工地、栖霞区曹后村南京汽车制造厂宿舍工地,清理了两座古墓。两座墓都保存较好,未受扰乱。现简报如下。一、虎踞关东晋墓此墓编号为83GHM1,位于南京城西清凉山一土丘的东南坡下,西距清凉山公园仅数百米(图一)。墓向152度。为砖室券顶墓,平面凸字形。甬道长0.95、宽1.05、高1.24米,墓室长4.05、宽1.33、高1.54米。墓室右壁和后壁各砌一长方形小龛,室内设砖砌祭台、棺床各一,地砖按人字形铺墁。墓壁用三顺一丁法砌筑三组,上面平砌起券。单砖平砌封门。墓砖分两种,一种为长方形,长0.29、  相似文献   

16.
考古发掘报告中,对南京地区东晋南朝墓出土的明器榻的命名经常不一。通过对"榻"的概念的辨析、出土遗物的认定以及榻与墓中砖砌祭台的比较,可以发现墓中随葬的明器榻与墓主的身份等级相关,它在祭奠活动中与凭几一起象征的是墓主人的灵魂所在。作为墓主生前家居的象征,墓中榻及一系列家具的布置,使墓主生前的家居生活以及应享有的礼遇在其死后所处的墓室空间中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17.
1991年,江西九江县沙河街居民在陶渊明纪念馆西侧约50米的山坡上开荒种菜,于地表下发现一堆乱砖,挖出12件陶瓷器,当即送交县文管所。业务人员随即到现场察看,确认是一座坍塌的砖室古墓。后来补作了清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墓为东西向,砖室券顶结构,平面呈长方形,无通道。内长3.26、宽0.65米,底至顶高1.15米,顶至地表0.8米。券项前段坍塌,后段残长1.73米。整个墓室积满淤泥。墓室砌法:先于地表下挖一长坑,继铺人字形地砖一层,在地砖上砌垒墙体左右各18层,单砖平铺,错缝顺砌,黄泥勾缝;其中第7、第10、第1…  相似文献   

18.
镇江东晋画像砖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2年3月26日镇江市郊畜牧场二七大队发现一座古墓,当即由我馆进行了清理。该墓北距市中心4.5公里,南为地笼山,东南为四面山,东近镇宝公路,路东是三里岗村,位于二七大队池南山南麓山坡上。墓壁画象砖上有晋隆安二年的纪年,即公元398年,是一座东晋晚期的墓葬(图一)。  相似文献   

19.
南京大学北园东晋墓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物》1973,(4)
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古为今用"的教导,在校党委的直接领导下,我组于1972年4月配合本校建设工程,发掘了一座晋代墓葬。南京博物院亦派同志前来协助工作。全部发掘劳动,均由我校教职员担任,这也体现了文化大革命以来知识分子的一种新面貌。一这墓位于我校北园东北部鼓楼岗的南坡上。在墓的上部堆积土中,发现有一个重达  相似文献   

20.
2011年4~6月,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部(现为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在明中山王徐达墓北侧、南京林业大学校园东南部的南大山南坡发现并清理了两座明代砖室墓(编号2011NXNM1、M2),两墓相距约6米,并排分布。墓葬保存完好,均不设墓道,石板铺顶,并列双室,出土白釉罐、白釉梅瓶、蓝釉梅瓶及墓志等。据出土墓志可知,M1为徐达六世孙徐世礼夫妇合葬墓,M2为徐达五世孙徐伯宽夫妇合葬墓。本次发掘,为研究徐达家族墓葬、家族世系及相关问题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