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3年前,中国人看到了第一部好莱坞科幻片——《超人》。好莱坞为打开中国电影市场,仅以5万美元将这部大片卖给了中国内地。在此后的许多年里,美国漫画里的英雄们逐个粉墨登场。他们温暖  相似文献   

2.
陈钓 《神州》2010,(11):100-105
莫道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人才济济,享誊海内外,资深理事、中共党员任彦芳就是这样一位名满天下的通俗文学艺术家。他著作等身而不骄,一生为民而奋力。是祖国在伟大变革时代迫切需要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勇于担当历史使命,乐于奉献智慧力量的可贵英才。  相似文献   

3.
《四川文物》2009,(6):78-78
民族学家、著名学者、四川省第八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原副主席、四川省政协文史与学习委员会顾问、四川省民族研究所副所长,四川省民族研究所顾问、研究员李绍明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9年8月20日4时16分在成都华西医院不幸逝世,享年七十五岁。  相似文献   

4.
《四川文物》2009,(6):66-66
考古学家、著名道教学者、四川省博物馆研究馆员王家事占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9年4月9日在成都逝世,享年83岁。  相似文献   

5.
徐兆奎是一位在历史地理学、地名学、地理学史及地理教育上做出重要贡献的历史地理学家。本文梳理了徐兆奎的生平,分析了其在上述领域的主要贡献,希冀引起学界的重视,以此缅怀这位前辈知名学者。  相似文献   

6.
关葆谦,字百益,曾用名关益谦。原籍吉林长白县,满族旗人,1882年出生于河南省开封市,1907年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速成科师范馆毕业,1927年回河南从事文化教育工作。1928年11月,应聘任河南博物馆编修员,1930年12月至1935年10月任馆长,1956年在西北大学病逝,享年74岁。关先生是河南省三十年代的著名学者,近代考古学的先躯,河南博物馆的奠基人之一。他学识渊博,著述宏达,在豫期间,从事文物  相似文献   

7.
故宫博物院前院长马衡教授(1881——1955年)毕生致力于我国金石学的研究,且数十年一直从事历史文物的搜集、整理、保管、研究、展览,以及文物图录的刊印等事业,为我国文物考古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一九六五年我整理了马先生的文集——《凡将斋金石丛稿》 (1977年由中华书局出版),郭沫若同志在《序》文中说:“马衡先生是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前驱。他继承了清代乾嘉学派的朴学传统,而又锐意采用科学的方法,使中国金  相似文献   

8.
杜光庭(850~933),字宾圣,号东瀛子,括苍人(一说缙云人,一说长安人),少年时习诵儒学,博通经史,工诗章翰墨.  相似文献   

9.
张星先生是我国中西交通史研究的奠基人之一。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张星对中西交通史研究的学术贡献。张星收集整理汉文资料 ,翻译介绍外文文献 ,介绍西方东方学成就 ,开辟新的研究领域等工作 ,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中西交通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作为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许涤新先生,不仅对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而且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建设等方面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年适逢许老仙逝30周年,谨以此文作为纪念。~①  相似文献   

11.
干人俊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地方志专家,多年来他始终从事我国地方志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目录收集了干人俊先生在1935年至1945年间的地方志著作,按各志书的卷数、修志时间及收藏单位编排,以供研究人员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2.
张修桂先生是中国历史地貌学的开创者和中国历史自然地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以现代地貌学理论为指导,综合利用多源数据,辅以实地考察,深入解读有关环境变迁的历史文献,为历史地貌学创建了一套独特的研究方法、研究范式与话语体系。他对长江中下游河床地貌演变的研究,自成一体,兼具中国特色,其成果堪称中国历史地貌学的扛鼎之作。有关海河形成、黄河下游变迁、长江中下游湖泊演变及上海成陆的研究在谭其骧先生的基础上,又提出诸多见解。这些研究贯穿古今,促进并深化了我国历史地貌学的发展,是现代地理学与历史地理学的有机结合的典范,也是历史地理学科经世致用的具体体现。他还参与我国现存最早最精美汉代地图的复原和研究,为古地图的拼复提供了关键论证,确保了对该图最大限度的正确复原。他关于古地图的研究和应用亦为地图内史与外史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新史学思想主导下,吴晗致力于一种社会的、民众的新明史研究,重新选择传统政治史的问题和研究路径,开创了以明史为中心、元明清一线贯通的研究模式。吴晗最具创造性的研究主要体现在明代政治、军事、社会史方面。他不仅在这些方面开拓出对于明史研究的展开有着重要意义的新课题,而且对这些新课题进行了具有深度的研究,得到了后来学者的广泛认同。20世纪50年代,吴晗由学者变为社会教育家,全身心投入到历史普及,形成了一套关于历史通俗化和历史普及的理论和方法,成为普及历史知识的积极倡导者,为史学和社会结合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相似文献   

14.
王承略 《文献》2003,(2):220-229
现年93岁高龄的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教授王绍曾先生,是和已故著名学者顾廷龙、冀淑英相齐名的古典文献学家.《世纪学人百年影像》一书收录的古典文献学家,只此三人,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今学界的公论.难能可贵的是,三人是至交好友,彼此长达数十年的学术交往,有力推动了古典文献学研究的发展与繁荣.关于顾廷龙、冀淑英两先生的学术成就,王绍曾先生在为他们各自的文集所做的序中,记叙得既详且尽了,在此不再赘述,只就王绍曾先生70多年来在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山东文献、张元济研究等诸多方面的成就略抒管见,以此纪念三位先生交谊之笃和相知之深.  相似文献   

15.
考据之学在清代发展壮大,到乾嘉时期已经逐渐成熟、完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清代考据学派。清代考据学派追求由小学以通经明道的学术宗旨,坚持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建立了严格的学术规范,探索出了科学的治学方法。在此基础上,清代考据学派做出了重要的学术贡献,不仅经学研究成果丰硕,而且在小学、史学、历算等学科亦有建树,还整理刊刻了大量古文献。此外,他们实事求是的精神和严谨踏实的学风,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明末清初学者刘献廷,其学主经世致用,自象维、律历、音韵、山川、水利、财赋、军政、岐黄、释老、戏曲、书法无所不习,于方舆、经史、戏曲等每有独见。故以布衣名动京师及东南,多为大儒所赞,并得邀入京师参修《明史》《大清一统志》等。在方志学上,首倡史志著述纪录经纬等重要概念。因其著述多亡佚,致其卒年在清代即已有争议,后世王欣夫、梁启超、来新夏等人考据多以王源《刘处士墓表》所称康熙三十四年(1695)七月六日卒为准。今翻检其稿颇有矛盾,故就其卒年对旧有诸说再作探讨。  相似文献   

17.
俞伟超先生是中国考古学巨擘,为中国考古学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是战国秦汉考古学框架体系的主要构建者,充实、丰富和发展了考古学的理论和方法,在用考古学方法探索人类早期发展、中国古代文明的产生发展过程、古代意识形态等诸多学术领  相似文献   

18.
白寿彝先生对回族史和中国伊斯兰教史的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本文从通史性著作的撰著 ,历史人物的研究 ,史料的收集、整理与刊布 ,重大问题上的创见 ,治学方法的贡献等五个方面 ,论述了白寿彝先生所取得的学术成就。  相似文献   

19.
汤茂林  金其铭 《人文地理》2011,26(4):153-160
李旭旦先生是人文地理学家、区域地理学家和地理教育家,毕生致力于地理教育和科学研究,培养了几代地理学人才,桃李满天下。他才思敏捷,知识渊博,治学严谨、执着,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学术上他强调人地协调论和统一地理学,提倡区域研究,致力于地理教育理论的建设,创办《地理知识》杂志,曾任德国《GeoJournal》杂志编委,主编《人文地理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分册)、《人文地理学论丛》、《人文地理学概说》,提出白龙江是我国西部南北地理分界线的科学论断,主张把解决现实问题作为人文地理学的主攻方向,重视野外调查,晚年他提出复兴人文地理学的倡议,把我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他是我国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20.
《丝绸之路》2013,(20):5-6
<正>段文杰先生1917年8月23日生于四川绵阳。1940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从杭州迁往重庆的国立艺专五年制国画科,师从林风眠、吕凤子、潘天寿、陈之佛、李可染、黎雄才等先生学习中国画。由于学习勤奋努力,在绘画基本功和文史知识方面都打下了坚实基础。1944年,在重庆观看了张大千先生临摹的敦煌壁画展览,被敦煌艺术所吸引,同时也了解到地处边远荒漠的敦煌石窟艺术遗产需要有识之士去保护和研究,就下决心要担当一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