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山东博兴利城遗址为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商、周至汉代遗址,出土遗物种类较多,文化堆积比较丰富,对鲁北地区小清河流域的历史发展意义重大。文章从六部分对遗址进行调查研究,梳理分析遗址现状,每个部分又分为若干小部分:第一部分,利城遗址概况,主要介绍利城遗址基本情况;第二部分,遗址所在区域历史沿革,主要介绍遗址所在区域历史管辖,地名更迭;第三部分,梳理分析遗址分布范围及自然环境,主要介绍利城遗址的分布范围及周边自然环境;第四部分,地层堆积,主要介绍利城遗址地层堆积及文化层关系;第五部分,文化遗存,主要介绍灰坑、房址、窑址及其出土遗物;第六部分,结语,总结文章的主要结论。  相似文献   

2.
  王长明 《北方文物》2020,(1):3-20,F0002
2016年对北山洞遗址的发掘,共清理灰坑3座、灶址16处,出土陶器、石器、玉器等遗物1800余件。依据层位关系及出土遗物特征分析,该遗址可分为六个时期文化遗存。第一期文化遗存属旧石器时代晚期,石器加工包含石片工业和石叶工业两种类型,剥片技术以锤击法为主,工具加工多采用打制修理技术。第二至第五期文化遗存属新石器时代,石器加工以细石核、细石叶等细石器工艺为主,剥片技术包括锤击法和间接压制法,工具加工多采用较为精细的压制修理技术。第六期文化遗存应与早期鲜卑遗存有密切关系,年代为东汉时期。北山洞遗址的发掘对大兴安岭东麓山区考古学文化编年体系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根据对下王岗遗址和相关遗址出土材料的分析,下王岗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实际上自早至晚包含了枣园文化下王岗一期类型、庙底沟文化八里岗一期类型、朱家台文化、屈家岭文化青龙泉二期类型、石家河文化青龙泉三期类型、煤山文化乱石滩类型等六种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这六种文化遗存代表了汉水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末期的文化发展序列。  相似文献   

4.
廖忠志  邹飞 《东南文化》2023,(1):24-31+193-194
2021年5—8月,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陵水六量岭下遗址进行了发掘,出土了一批新石器时代的石器、陶器等遗物。经过分析,六量岭下遗址可分为三期,分别对应英墩、莲子湾和桥山文化遗存。该遗址的发掘为深入认识和研究海南东南部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的特征提供了基础性材料,也为构建海南新石器时代的年代谱系和框架提供了崭新的数据和信息。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小南山遗址出土遗存划分为小南山文化和新开流文化两种文化遗存,对二者的年代作了初步探讨。通过对查海遗址的分析,建立起兴隆洼文化及该文化玉器发展的年代标尺,为相关考古学文化年代的判定树立了参照系。继而讨论了塔布敖包遗址、哈克遗址第一期遗存及北山洞遗址第三期遗存的年代,明确了三者的年代晚于小南山文化,而与兴隆洼文化共时。梳理了公元前5000年以前东北地区相关考古学文化之间的联系,探讨了这一时期东北地区玉文化发展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6.
老虎墩遗址位于江西省靖安县城西北约15公里,在高湖镇中港村邓家自然村东约200米的台地上。2009~2010年,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靖安县博物馆联合对遗址进行了发掘,揭示出从史前时期到明代中期的文化内涵。本文主要对老虎墩遗址的史前遗存进行了介绍,分为下层遗存和上层遗存。下层遗存有房址、道路、灰坑等,出土有石器和陶器;上层遗存有墓葬、房址、灰坑,出土器物主要是陶器。下层文化陶器表现出较早的形态,初步推断其年代在距今6000年之前;上层文化可能是江西省一支新的古文化类型,年代距今5000~4500年。  相似文献   

7.
<正>目次一研究缘起二类型学分析与文化面貌比较三三星堆文化对十二桥文化的影响四峡江地区精品房阶段遗存分析五余论一研究缘起本文所说的十二桥文化早期遗存,专指以成都金沙遗址郎家村精品房地点出土商时期遗存为代表的十二桥文化初期阶段遗存。金沙遗址精品房地点的发掘者认为,遗址出土商遗存属三星堆文化,年代约属三星堆遗址二、三期~((1))。江章华将精品房地点出土遗存归入金沙遗址第一期,认为该期具有十二桥文化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8.
浙江湖州钱山漾遗址第三次发掘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3~6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湖州博物馆联合对钱山漾遗址进行了第三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达1400平方米。此遗址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即钱山漾一期文化遗存和钱山漾二期文化遗存,出土遗物较为丰富,主要为陶器、石器,还有部分玉器、骨器等。钱山漾一期文化的年代为距今4400~4200年,钱山漾二期文化的年代为距今4100~3900年。钱山漾一、二期文化填补了良渚文化到马桥文化之间的缺环,从而使太湖地区古文化的发展序列更趋完整。  相似文献   

9.
白水寨和沙乌都遗址的年代属于龙山时代早期,目前可以将其文化遗存分为前后2段:第1段以白水寨遗址为主体遗存,与营盘山遗址上层部分地层单位出土陶片相似,沙乌都遗址北区的部分遗存可归入本段,第2段以沙乌都遗址南区堆积为代表。白水寨及沙乌都遗址的发现有助于了解四川盆地西北缘龙山时代遗存的内涵及演变情况,为探讨川西北高原与四川盆地之间新石器文化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0.
2012年7月至9月,为探索麦类作物和外来畜养动物的传播途径,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加定镇加塘村的金禅口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揭露齐家文化时期房址5座、灰坑15个、墓葬1座和陶窑2座,出土陶器、石器、骨器、铜器、木器等200多件及大量动、植物遗存。本文对其中的典型遗存进行了详细介绍。通过与邻近地区的同类文化遗存进行比照,本遗址出土的齐家文化典型器型与其存在许多相似之处。选取炭化植物种子10个样品,小麦、大麦、粟和黍,经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碳十四实验室进行测年,数据结果的年代范围在2200~1750BC。综合考虑基本上反映了金禅口遗址齐家文化聚落的绝对年代。遗址中出土的众多细石器和大量动物骨骼反映了发达的畜牧业和狩猎经济。而通过对遗址中采集的土样轻浮物进行鉴定,显示碳化农作物种子10163粒,占出土碳化植物种子总数的90.4%,表明采集业是当时经济生活的重要补充,但农业仍是主要的生计方式。由此可见,金禅口遗址所处的自然环境决定了齐家文化时期先民的生业模式复杂多样。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上半叶,中外学者在呼伦贝尔大草原调查发现以细石器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迄今已达240多处,细石器遗存最早的时代可能已到中石器时代。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细石器研究课题组于2003年8—9月对呼伦贝尔辉河水坝细石器遗址进行调查和发掘,出土大量文化遗物,发现细石器制作现场,清理居住、篝火、灰坑等遗迹;2004年又对该遗址进行补充发掘,清理墓葬一座。本文报告以上两年度发掘该遗址的主要收获。  相似文献   

12.
《文物》2021,(7)
计村大城子遗址位于安徽省芜湖市鸠江区沈巷镇。2013年1~6月,为配合基本建设,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了发掘,清理了一批墓葬、房址、灰坑、灰沟等遗迹,出土有陶器、石器、玉器、铜器等。根据出土器物判断,遗存年代分别为新石器时代、周代。新石器文化与环太湖地区有一定联系,遗存年代相当于良渚文化晚期。计村大城子遗址的发掘为认识皖江下游北岸地区的考古学文化面貌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3.
2003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国家博物馆考古部等单位在运城盆地开展"晋西南聚落形态的变迁与中国文明起源"课题研究,重点对涑水河与青龙河流域进行拉网式调查,并对柳庄遗址进行试掘。柳庄遗址中的遗存属二里头文化东下冯类型,相当于东下冯遗存的第Ⅳ期;柳庄遗址的商文化遗存可归入二里岗文化东下冯类型,属商早期遗存。该遗址的发掘为晋南地区尤其是运城盆地夏商文化遗存的研究提供了一批新材料,加深了对东下冯类型文化遗存的认识与研究。  相似文献   

14.
2006年,受河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办公室委托,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邯郸市文物保护研究所、邯郸县文物保管所联合对薛庄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薛庄遗址出土遗存较为丰富,依其遗存特征可以分为五期,第一、二、三期遗存分别为龙山晚期、先商和晚商时期遗存,第四、五期遗存分别为汉魏、隋唐宋时期遗存。发掘面积3025平方米,各类灰坑、窖穴309个,墓葬46座,灰沟10条,灶址2处,水井2眼,道路1段。出土遗物较为丰富,主要包括陶器、瓷器、石器、骨器、铜器、铁器等。重点是对邯郸薛庄遗址第四期、第五期遗存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5.
河南长垣宜丘遗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春,郑州大学历史与考古系等单位对长垣宜丘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了一批龙山、先商和晚商等时期的文化遗存,初步建立起当地考古学文化发展序列.尤其先商文化遗存的发现,为研究漳河型先商文化和鹿台岗遗址先商文化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6.
试析查海遗址的原始农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海遗址发现于1982年。遗址位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沙拉乡查海村西南2.5公里山坡台地上,距阜新市25公里,属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该遗址经碳14测定年代为距今7,500—8,000年。自1987年以来先后进行了六次发掘工作,清理出房址四十余座,出土大量文物,包括陶器、石器和玉器。目前,查海遗址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纷纷撰文论述,对进一步研究其文化内涵打下了基础。笔者参加遗址的  相似文献   

17.
学界对于朱开沟遗址出土遗存的性质,一直分歧较大.本文在对已发表的朱开沟遗址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把朱开沟遗址出土遗存分成两组,认为此两组遗存分别代表了年代不同、性质相异的两种考古学文化.  相似文献   

18.
一九七二年至一九七五年间,郑州市博物馆对大河村遗址进行了七次发掘,其《简报》和《报告》均已发表。从其内容来看,文化内涵丰富,出土遗迹也很重要。像这样大面积地揭露一处多文化层相叠压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在郑州地区尚属首次。对于它的出土遗迹、遗物的分析和研究,有利于搞清楚郑州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序列和当时居民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状况。本文愿就其中几座房基所涉及的问题,谈谈一管之见。发掘者根据大河村遗址地层叠压情况,将其文化内涵暂分六期:即第一、二期属仰韶文化中期;第三期属仰韶文化晚期;第四期属过渡期;第五期属龙山文化早期;第六期属龙山文化晚期。上述各期文化在遗址范围_内的分布,以第三、四期文化较为普遍,所出土  相似文献   

19.
2009年11月到2010年1月,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郧西张家坪遗址进行了发掘。遗址文化内涵较单纯,层位较清晰,主要以仰韶文化和东周文化遗存为主,少量唐宋的遗存,出土了丰富的陶器、石器、及少量的瓷器、铁器、铜钱等。该遗址的发掘,为研究汉水中上游同时期的区域文化以及南北文化的交流,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20.
小拉哈文化以小拉哈遗址的第二期遗存为代表,同类遗存在黑龙江省肇源县狼坨子、南山头、卧龙、白金宝和吉林省镇赉县坦途西岗子等遗址亦有发现。依据小拉哈遗址提供的层位关系,同时结合对其它遗址出土材料的比较,可将目前出土的小拉哈文化遗存区分为早晚两期。通过对陶器组合、造型特点和碳十四测年数据等方面的分析,初步判定小拉哈文化的年代应该处于夏至早商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