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考古学是在中国古代金石学发展了近千年的基础上,于20世纪初伴随着中国近代实证史学的创立和西方考古学思想的传入,经社会变革的催化而萌芽并快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也是20世纪以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中发展最快的一门学科。经过百年的发展,她已成长为有着自身学术体系、学科门类齐全、研究手段先进、学术成果丰硕、富有生命力的国家一级学科。尤其是在20世纪后半叶,以其世界瞩目的学术成就,步入学科发展的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2.
<正>刘慧中:彭先生,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南方文物》的专访。在此,首先向您表示祝贺。2015年您作为20世纪杰出的考古学家入编《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考古学卷》一书,今年又正好适逢您八十华诞,能否请您谈谈您的求学经历,特  相似文献   

3.
中国考古是世界上国别考古中时空最大、体量最宏、内容最为丰富的考古学体系,本世纪中国考古最大的成就就是考古学文化时空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以及对传统的中国历史体系的修正和补充。21世纪,中国考古学不但应当在揭示华夏传统的形成以及人类、农牧和文明国家三大起源问题上有所贡献,更应依赖自身的优势,对考古学以及整个人文科学的理论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张影舒 《丝绸之路》2013,(4):108-109
李济《中国文明的开始》及其相关学术研究,旨在以知识考古学的角度探寻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历史研究的新途径,并为中国考古学的学术范式与研究视野,开创了一代风气之先。本文拟就李济先生的学术成就和研究背景,对其著略作评述。  相似文献   

5.
海洋考古学是世界考古学的一个新兴领域,于20世纪80年代末传入我国。张威主编、吴春明等编著的《海洋考古学》一书,是我国学者编写的第一本海洋考古学理论著作。该书既充分吸收了国外海洋考古学理论与水下考古技术成就.又结合该学科在我国发展的历史基础、最新实践成果,在考古学、历史学、海洋学等相关领域应有重要的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文明大国,有着丰厚的文化遗产资源,中国考古学不仅在中国历史的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世界性的重大学术课题的解决,也将有赖于中国考古学研究的新进展。改革开放20多年来,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直接促进文物考古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大规模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现代考古学已经走过百年历程,其诞生的初衷,很大程度是重建中国的上古史。因此,对夏文化的思索始终萦绕在中国考古学人心头。张光直先生称“夏问题”是中国考古学的“哥德巴赫猜想”。虽然对夏文化的探究困难重重,但其仍引得无数先贤时哲为之穷尽一生。由于20世纪初期的疑古思潮,使夏文化变得如熹微的晨光,可望而不可及。但顾颉刚先生也不是单纯的“疑古”,他说学术有分工,他的工作是要打破对上古史的传统认知,而打破之后的重建工作就要靠考古学来完成。  相似文献   

8.
张弛 《文物》2021,(6):43-50
<正>中国近现代考古学自20世纪初诞生,迄今已有百年的历史。百年来中国考古学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不但改写了许多文献历史记载,更填补了史前史的空白。苏秉琦因此提出"重建中国史前史的任务",并进一步指出"我们现在提出重建中国史前史是从学科建设的角度、从学科建设的高度来谈,而不仅仅是编写一本书"[1]。其意自然是指在重写史前史的过程中加强学科理论与方法的建设。但百年来中国考古学究竟有没有自成体系的考古学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中国考古学是从西方引入的,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发掘河南省仰韶村是近代科学意义的考古学在中国的开始,20世纪20年代末,李济、梁思永等从海外学成归国,在带回了当时国外考古学理论方法的同时也开始了中国考古学本土化的历程。建国后,中国考古学进入“理论多元化,方法系统化,技术国际化”的新时代。步入21世纪,中国考古学建立了以新技术、新方法为特征的一批新兴边缘学科,考古调查和发掘的主力军更加年轻化,为中国考古学注入了新鲜的有生力量。  相似文献   

10.
曹芳芳 《南方文物》2013,(2):113-116,117,118,66
中国考古学理论与方法渐趋多元化,而性别考古学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梳理了性别考古学产生以来所走过的的历程,尤其对中国考古学中的性别研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梳理。本文将中国考古学中的性别研究划分了三个阶段,即20世纪30年代至建国、建国之后至20世纪90年代、90年代至今。其中在第三个阶段,后现代视角的性别考古学真正在中国出现。本文并对中国后现代视角下的性别考古学进行了反思,希冀能够引起学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人类和旧石器考古发现与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古人类学和旧石器时代考古学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文简约回顾了这两方面的主要发现和重要的研究成果,同时对近年来国际上有关人类起源的一些争论和研究的新进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公众考古学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成就,20世纪中叶诞生于欧美并迅速发展,我国的公众考古学尚处于初始阶段,公众的考古知识水平和文物保护意识亟需提高,所以必须注重公众考古学教育。高校博物馆是公众考古学的主阵地之一,充分利用高校博物馆的优势,发挥其纽带作用和教育功能,对促进我国公众考古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杨育彬 《华夏考古》2004,(1):107-112
20世纪 2 0年代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国考古学 ,是中国学术界成绩最为突出 ,对人类历史贡献最大的人文学科之一。新中国成立之后 ,考古工作成为国家的事业 ,重大考古发现层出不穷 ,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中国考古学要走向大众 ,就必须做好传播工作。诸如新闻媒体的传递、出土文物的展示、文物保护的宣传、科研成果的普及和考古报告的编写等 ,其中考古报告是中国考古学发展与传播无可替代的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20年代近代考古学在我国兴起初期,田野考古工作主要受欧洲考古学理论的影响。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与探讨,中国考古学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开始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15.
敬爱的苏秉琦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两年了。在迎接世纪之交的时候,回顾苏秉琦先生在本世纪最后的20余年中为中国考古学所开拓的道路,展望这条道路在新世纪可能的走向,不仅是对苏先生深深的怀念和感激,也会使我们对中国考古学的未来拥有更深刻的思索和更清醒的认识。一也许我们在谈论21世纪的中国考古学之前,还是应该把目光先移向即将逝去的这个世纪,移向苏秉琦先生所作出的学术贡献。显然,我们想要追寻一代宗师的足迹,不仅是感叹他曾作出的那些远见卓识的学科建  相似文献   

16.
西辽河流域在中国文明起源总体格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作为西辽河上游的西拉木伦河地区,其考古工作自20世纪初已开始.20世纪50年代之后,尤其是80年代以来,该地区考古工作全面展开,新的发现层出不穷,至90年代末,先秦时期的考古学文化序列已基本确立,对各文化的谱系也进行了十分热烈的探讨.本文根据已发表的考古学文化资料,对西拉木伦河流域先秦时期考古学的时代、谱系和源流关系进行讨论,以期对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在本区域的田野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学术界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全面颠覆了西方传统的学术思维方式,其对于人类学和考古学的影响相对较迟,而“范式转换”以及文化相对主义对多样性的考古学文化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8.
马长寿(1906—1971)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民族学家,在民族史研究方面成就尤为突出,这是人所共知的。但同时他非常热心考古学,为我国特别是我省的考古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总结他一生所从事的考古工作,对了解他一生的学术成就,特别是将考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学术界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全面颠覆了西方传统的学术思维方式,其对于人类学和考古学的影响相对较迟,而“范式转换”以及文化相对主义对多样性的考古学文化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20.
降落民间——21世纪中国历史学走向管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0世纪初年,梁启超惠眼独具,提出改革旧史学,建设“新史学”的主张,100年过去了,中国历史学已经基本实现梁启超的理想,完成了由古代学术向近代学术的转变。1998年,在中国史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上,戴逸先生以会长身份作主题发言,概括20世纪中国历史学的六条特点和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