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考古文化层是指古代遗址中由于人类活动而留下来的痕迹、遗物和有机物所形成的堆积层。由于不同时期人类活动的内容、生存环境等有所不同,故不同时期的文化堆积,在土质、土色和包含物等也就会产生差异。这些就成为划分文化层的主要依据,每一层代表一定的时期。文化层研究贯穿于考古学发掘、整理、研究的各个环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揭取文化层剖面实体并予以保留和展示,对考  相似文献   

2.
李则斌  陈刚 《文物》2012,(3):87-96
大云山汉墓位于江苏省盱眙县马坝镇云山村大云山山顶。2009年初,大云山发生了严重盗墓事件。同时,由于现场不断受到开山采石破坏,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09年9月~2011年12月,南京博物院对此区域进  相似文献   

3.
刘庆柱 《东南文化》2013,(1):81-86,127,128,142
江苏盱眙大云山汉墓是汉代诸侯王墓的一次重大发现。此墓陵园为"大陵园",且保存完整、布局清晰,平面近正方形的形制反映了汉代帝陵与诸侯王墓的差异;经过精心设计与规划的后妃陪葬墓区显示出墓主人的身份和等级,有助于确认和研究汉代帝王陵墓中的嫔妃陪葬墓;出土的金银器等域外文物应与"海上丝绸之路"有关,反映了西汉时代的中外文化交流以及长三角地区文化与中原地区主体文化的一致性。不仅如此,该墓的墓葬布局、陵园门址、车马坑的位置以及漆器的金银平脱工艺等均是值得关注的重要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4.
揭开江都王陵 盱眙大云山汉墓发掘纪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云山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缘起于2009年1月发生的盗墓案件。三年以来,考古队揭露出完整的西汉诸侯王陵园,发掘遗迹5处,主墓3座,陪葬墓12座,陪葬坑9座,出土玉棺,金缕玉衣等在内的大量漆器铜器、金银器、玉器等各类文物10000余件,文献和出土资料证实,大云山汉墓区为西汉第一代江都王陵园,一号墓墓主人为西汉第一代江都王刘非。  相似文献   

5.
为了了解大云山汉墓出土夹纻胎漆器制作工艺,对漆片进行了含水率分析,基本都在60%以上;进行了厚度分析,总壁厚为2~3mm,纻胎厚为1.5~2.5mm,两面的漆层厚约为0.1~0.5mm;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法对红色、黑色漆膜进行了分析,确定为传统的中国生漆,不含桐油;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及能谱分析,红色漆膜为含有朱砂的大漆,黑色漆膜颜料为含铁化合物的大漆,为传统的漆器制作工艺。此研究有利于大云山漆器后续的科学保护修复。  相似文献   

6.
考古发掘中的地层剖面在历史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北京琉璃河遗址进行的地层剖面薄层标本揭取,使用了日本奈良化财研究所开发的新材科和技术,经刷树脂、贴纱布、揭取、水洗、表面处理等步骤完成。这次揭取工作的成功,为更精确的记录、保存、研究及展示考古发掘资科提供了新方法,在考古发掘工作中使用前最广泛。  相似文献   

7.
李淑琴 《文博》2003,(5):68-72,77
2003年4月中旬,由榆林市交通局负责在陕北定边县郝滩乡四十里铺村西约一公里,修建靖王高速公路(靖边至定边的王圈梁)。挖土机在公路南取土作业过程中,发现了定边汉墓群。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配合高速公路的修建,对20座汉墓进行了清理,这座M1汉壁画墓便在其中。  相似文献   

8.
大云山汉墓区为西汉第一代江都王陵园。为了解大云山西汉江都王陵出土兵器用材,对大云山汉墓13个取样的兵器用材进行了鉴定,鉴定结果为柘树、锥木和竹子,三种用材均适合作为兵器用材。  相似文献   

9.
黄洋 《东南文化》2015,(2):13-18,127,128
考古工作为考古遗址博物馆提供藏品、展品和丰富的考古信息,而考古遗址博物馆是进行考古宣传与教育的重要阵地。在考古遗址博物馆中,为了更好地展示并传播考古信息,考古人应改变以往的工作方式,树立展示传播的意识,不是"窄播"意识,而是"广播"意识,并非只考虑将考古成果"窄播"给考古圈内的学者,也要"广播"给博物馆展览策划师、广大公众;而且考古人应该从田野考古、发掘报告、科学研究三个方面为考古遗址博物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0.
张潇  梁香连  蒙长旺 《大众考古》2023,(5):19-27+98
<正>望牛岭墓地位于广西合浦县城南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浦汉墓群的重点保护区,西北距离汉代合浦郡故城—草鞋村遗址2.2公里。墓地进行过两次考古发掘,1971年为配合基建曾发掘M1墓室和M2,2020—2022年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中山大学、合浦县申报海上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中心等单位为配合海丝遗产保护展示再启墓地发掘。两次发掘,共解剖清理西汉时期的墓群封土堆1座、墓葬25座以及沟、坑、灶、柱洞等遗迹。  相似文献   

11.
梁源  汪勃 《南方文物》2022,(3):86-89
本文探讨了泉州城遗址的沿革与发展,城内重要建筑的选址与建筑特色,反映出与泉州城相关的规划思想具有的特殊价值。相关考古工作可围绕城门、城壕、重要建筑遗址展开,从理清泉州古城的发展脉络入手,进而探寻泉州城内的功能分区、街巷水系的布局、重要建筑的分布,以解明唐宋泉州城的形态为核心,渐次复原古城在相关历史时期的面貌,为古城的保护、展示等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谈谈考古遗址的展示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考古遗址的风化状况和原因,指出考古遗址的破坏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为了保护考古遗址,就要采用多种相应的技术措施。这些措施包括:保护房的建设、地下水的治理、土体的机械和化学加固及生物因素的控制等。在遗址保护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保护手段。  相似文献   

13.
程浩 《东南文化》2011,(4):96-99
南越王宫博物馆是一座依托于南越国宫署遗址建设而成的遗址博物馆。博物馆的陈列展示分为现场遗址展示和室内文物展示两部分,其中遗址展示是主体,室内展示起到对遗址解释说明的辅助作用。陈列人员在室内陈列的过程中,从突出遗址特点、确立陈列主题和风格、将展品的劣势转化为优势、深化研究成果、创新陈展方式等方面,层级化、直观化、多角度、动态化地解读考古信息,为遗址博物馆的展示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壁画的揭取与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壁画的绘制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时代,在建筑物内绘制壁画已有记载。历史文献上记载的许多富丽堂皇的壁画,虽然已不存在,但在现存的历代建筑物、石窟及墓葬中仍保留着大量的精美的壁画。  相似文献   

15.
16.
遗址形成过程研究由多个环节构成,并形成了形态各异的研究流派,但不同环节之间缺乏理论上的关联。考古遗址学是一个沟通不同环节的理论框架,以考古信息为媒介研究其传递过程与变化,从考古信息的形成直到最后考古知识的公共化。这一框架完整地包含了考古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各个环节,它也是考古学的基本认识论。  相似文献   

17.
秦俑坑土壤中遗留彩绘层的揭取和复位方法何帆秦俑坑的陶俑原来都有彩绘,但出土时陶俑大部分彩绘脱落.只有个别俑体残存颜色较多。针对这个现象,很多考古学家、文物保护专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基本上弄清了彩绘脱落的历史原因和自然机理。但从实际考虑,考古发掘伴随的...  相似文献   

18.
明墓出土的历书,粘连固结成块,脆硬易于折断。通过实验分析研究,探明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木质素选择性地吸附的钙铁离子与蛋白质的分解物形成复杂物质,沉积在纸上,渗入书内所致。故揭取该历书的关键是去除钙离子,EDTA二钢,碱性过氧化氢、气相二氧化硅等的分步处理,使脆硬的纸张软化,再逐页分离揭取,然后再去除色素沉淀物,终于恢复了书的原貌。  相似文献   

19.
20.
<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以重要考古遗址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考古遗址保护和展示方面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的特定公共空间"。如果说遗址保护是最高目标,遗址内涵和价值的阐释和展示则是遗址公园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保护的重要手段。2014年,国家文物局开展了第一批12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评估工作,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形成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评估总报告(2011—2013年度)》。《报告》认为现有的考古遗址公园在遗址展示方面"总体而言......做了大力探索和有益尝试......为游客提供尽可能多元的历史信息??但距离全面、深入、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