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春、红河县彝族(花彝支系)手袖图案。|春、红河臣.彝族(花}支系)袖,图案。弥勒县彝族(大黑彝支系)枕头图案@陈尚云~~  相似文献   

2.
《收藏家》2017,(6)
<正>"萍花社书画会"原本是"萍花诗社",1850~1861年间,浙江钱塘书画家吴宗麟(字桥孙,号冠云)在上海创办"萍花诗社",开展诗歌创作、吟唱交流活动。后来活动内容扩大到书画方面,转而又以书画艺术活动为主,便于同治元年(1862年)改名为"萍花书画社"。该社活动非常活跃,骨干成员胡公寿、钱慧安、吴大澂、顾若波、金心兰、吴石仙、吴谷祥、陆恢、倪墨耕被合称为"萍花九友"。湖州博物馆藏有"萍花九友"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关于币面汉字的解释在察合台汗国钱币中,打制于不花剌(现今布哈拉)、币面上铸有汉字“不花”和“课”的镀银铜币曾引起钱币学者的极大兴趣。这两种钱币虽早已为泉界所知,但迄今为止涉及钱币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先让我们来看一看铸有汉字“不花”的钱币(图1)。该钱币正面中心打制有(cikka buxara,不花剌钱币),周边有打制信息:(zarp xaza bi-baldatal-faxira sanat sittin wa sittamia,该钱币在光荣的城市打制于660年)。背面中心是汉字“不花”周边的文字与正面相同。研究者一般认为,“不花”这两个汉字是布哈拉城汉语…  相似文献   

4.
正"大陆花嫁"是指抗日战争时期(1931—1945),服从日本对外侵略、入殖中国东北的日本"满洲移民""满蒙开拓青少年义勇军"的配偶(相庭和彦等:《満洲大陸の花嫁はどうつくられたか》,东京:1996年版,第11页)。目前中日学界对"大陆花嫁"问题给予过关注,中国学者多倾向于"残留妇人""残留孤儿"在中国东北的生活(如鲍海春、车霁虹:《中国养父母历史记录》,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及"大陆花嫁"的政策[王青:《日本侵华期间大陆新娘政策的提出》(硕士学位论文),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等,日本学者多倾向于探讨"大陆花嫁"的移民问题(小林美惠子:《"縁談:つくられる大陸の花嫁"》,《日本女  相似文献   

5.
<正>"大陆花嫁"是日本侵华战争时期(1931-1945),入殖中国东北的日本"满洲移民""满蒙开拓青少年义勇军"的配偶(相庭和彦等:《満州大陸の花嫁はどうつくられたか》,东京:1996年版,第11页)。与日本男性"对土地的渴望"的移民动机不同,"大陆花嫁"充满对新生活的期待与憧憬(相庭和彦等:《満州大陸の花嫁はどうつくられたか》,第469页)。目前日本学界关于"大陆花嫁"的研究多集中在"政策"分析,探讨"大陆花嫁"在日本侵华战争中的作用与角色(铃木裕子:《従軍慰  相似文献   

6.
满族剪纸,是古老的满族民间文化之一。它凝聚着满族人民深厚的感情和心理意识。 满族民间剪纸有浓厚的乡土气息,那山林狩猎、庭院祭祀、花轿迎娶、日暮樵归……都散放着泥土的芬芳,满族民间剪纸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剪出的人物都是满族的装束、服饰,男人的长辫子,女人的大拉翅、旗袍、马挂,以及头戴“苇莲头”(草帽)、手持长烟袋的典型满族人物形象,画面上刻划的花轿、房屋、供桌等都表现了满族的习俗。(见封三)满族剪纸的应用面广,它不仅作为民间流行的一种室内装饰,而且是民间小品刺绣的花样,如枕头花、鞋花、肚兜花、童帽花和荷包花等,都是以剪纸为底稿的。  相似文献   

7.
我国著名的草席有:用蒲草编织的“高要金渡花席”(广东);用龙须草编织的“临武龙须席”(湖南);用灯心草编织的“台席”(台湾)、“宁席”(浙江)、“关席”(江苏);用短叶茫芏编织的“莞席”(广东)。盖上之草席,以“高要金渡花席”为最,不仅其草细长、肉厚、柔韧而早有“名赛龙须”之美赞,还因其编织技艺精湛特异而驰名中外,  相似文献   

8.
《文物》2017,(8)
花碗坪遗址,又名大洲湾遗址,位于广东省台山市川岛镇三洲港的大洲湾。早在16世纪初期,葡萄牙人欧维士(Jorge Alvares)就抵达了广东沿海一带。关于葡萄牙人最先登陆中国的地点,学界争讼不已。通过梳理早期葡萄牙人在广东台山一带贸易和交往活动等相关历史文献,可以初步建立它们的历史编年。同时,通过对比广东台山上川岛花碗坪遗存与非洲发现的S?o Jo?o(1552年)和S?o Bento(1554年)号纪年沉船出水瓷器纹饰、组合,可以推断花碗坪遗址的年代约为1552~1554年。由此得知,上川岛花碗坪遗存的年代应在明代嘉靖晚期,也从侧面证明葡萄牙人最早登陆中国的地点并非上川岛,而是香港大屿山。  相似文献   

9.
蓮花桥在揚州北鬥城外蓮性寺(舊名法海寺)後,离城約三里。蓮性‘寺址水周四面,形如蓮花,後有土埂’(清魏禧‘重建法海寺記’),名蓮花埂,桥在蓮花埂上,故因此得名。又因桥上有五亭,一般都称作五亭桥。桥横跨着瘦西湖,是往观音山、平山堂的必經之地,为揚州瘦西湖著名的風景之一。  相似文献   

10.
"浣花笺纸桃花色",这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吟咏彩笺的名句(图1)。然而,引动诗人吟兴的浣花笺纸究竟是何等面目,今天已经无从获知,只能由想象中约略得其仿佛了。  相似文献   

11.
《花石浪(Ⅱ):洛南花石浪龙牙洞遗址发掘报告》是洛南盆地旧石器时代考古调查和发掘研究报告的第二部,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洛南县博物馆编著,科学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发行。本书为16开精装本,有正文172页,文后附有彩色图版12版,黑白图版48版,定价168元。本书报道了1995~1997年洛南花石浪龙牙洞遗址考古发掘的主要收获。书中详细  相似文献   

12.
大面值硬币的防伪要素包括硬币的外形尺寸 (直径、厚度等 )、重量、颜色、手感、表面光亮程度,以及金属成份还有硬币正、反两面上的图案和文字的形状 (字体、字型 )、位置、大小和错落起伏的规律,特别是有注明着微小字符 (钱币生产厂、地点和设计家的缩写字母 )和图样中隐匿的标识等。   近一个世纪以来,普遍采用的防伪技术大致有以下四种:   一、在硬币边侧压花、压字的技术   在大面值硬币边侧压花、压字是较早采用的防伪技术。由于在一个较窄的边侧上压花、压字的加工过程并不容易,同时通过边侧花纹、文字的形状 (字形 )、位…  相似文献   

13.
清代纸工造高级皮纸时,为使纸具有潜在的美,常用花帘抄纸。所谓花帘,是在纸帘上用线编出凸起的花纹、图案和文字,抄出纸后便隐现于纸中,迎光能看出这些图案,这种纸称花帘纸,西方称为水纹纸(Watermarks paper)。这种编帘技术中国古已有之,但在清代有新突破,呈现花纹的纸帘不用竹帘,而代之以铜网,这样可使图案更为复杂,也改善纸的表面。且不说图案,单以铜网代替竹帘抄纸,这本身就是个技术上创新之举。徐康(1820~1880年)《前尘梦影录》卷下云:“老友陈柏君大令(县令),曾觅得康熙年间阔帘罗纹纸数  相似文献   

14.
<正>花釉瓷器又称"花瓷",以花釉瓷鼓而闻名。唐代南卓《羯鼓录》载:"不是青州石末,即是鲁山花瓷。"《羯鼓录》成书于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及大中四年(850年),是有关花瓷的最早的文献记载,也是人们把花釉瓷器称为"花瓷"的缘由。花釉瓷器唐朝初期创烧,鼎盛于唐朝中期,唐末逐渐减少。花釉瓷器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窑变釉瓷,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高山顶上种荞去,妹撒荞种哥耙地,笑声滚一坡,汗水滴一管,高山顶上种荞人,刮风下雨在一起。山前坡后荞子花,不见小妹只见花,要是躲在花深处,请你细细想一下,从前我俩种荞时,你亲口说过的那些话。 插图贾国中等到荞花开(彝族)@王丽珠 ~~  相似文献   

16.
正《元史》卷三《宪宗纪》(北京,中华书局标点本,1976年,第45—46页)载:"(宪宗)二年壬子(1252)春正月……遣乞都不花攻末来吉儿都怯寨……秋七月,命……怯的不花征没里奚……"乞都不花、怯的不花可堪同。末来、没里奚,即木剌夷(■Mulhid),指伊斯兰教亦思马因派。吉儿都怯,在今伊朗东北部达姆甘(Damghan)城西,~①是亦思马因派重要据点。怯的不花攻打吉儿都怯的时间,《史集》所记与《元史》有一年之差:  相似文献   

17.
韦庄《浣花集》版本源流及补遗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丽芳 《文献》2003,(2):135-149
韦庄(836?-910),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是生活于唐末的一位诗词兼善的作家.韦庄集名《浣花集》,乃其弟韦蔼于其生前手自编定.惜此集原编久已散佚,现存各种十卷本《浣花集》均源于南宋刻本,在全书规模、收存作品体裁、数量以及编排顺序方面已远非韦蔼所编集之原貌;又自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始,陆续有人对《浣花集》做补遗的工作,至今已补诗73首,残句3联.关于《浣花集》的版本流传及补遗情况,唐诗学界只有一些简单的情况介绍,至今未有人做过专门而细致的研究.本文试图对以下问题进行探讨并期望得出科学的结论:一、韦蔼当初所编《浣花集》原貌如何?它是诗文合集,还是仅收诗作?现存作品与原编在数量上究竟相差多远?在宋刻本《浣花集》出现之前,韦庄作品流传情况如何?二、宋刻本为何人何时所刻?它的流传情况如何?三、明、清两代主要刻本、抄本各有什么特点?各家所做补遗情况如何?  相似文献   

18.
2001年,榆林市档案局搜集到一批刊印于1924年的《榆林之花》《榆中旬刊》(前期称《榆林旬刊》)和刊印于1925年12月至1927年1月的《榆钟》刊物。其中有《榆林之花》六期、《榆中旬刊》两期、《榆钟》六期。  相似文献   

19.
周明贵 《中国钱币》2013,(2):10-11,I0002
民国八年(1919)至二十四年(1935),四川实行防区制.各防区驻军将领为争夺势力范围及扩充军队,除征收税赋,搜刮民财外,多设置造币厂和金融机构,铸币发钞,筹措军费,敛财自肥.笔者收藏有一张"国民革命军第21军司令部军需借款券",该券是典型的四川军阀掠夺和欺诈的工具.本人以实物为依据,结合史料,试对"军需借款券"加以探析(彩页2). 正面:主色通体为浅赭色,四边有花框,花框四角印有阿拉伯数字"5"字样,上部花边处自右至左印有"军需借款券"券名,券名下面印有编号"粮字38625号"字样.编号下有一花框,花框内印有"伍圆"面额.面额左右各有一椭圆形花框,左椭圆形花框内有一塔,右花框内有一阁;下部印有"中华民国十八年印制".  相似文献   

20.
新民歌一束     
花上花 (白族)白族王立智搜集甩开膀子盘庄稼了苦聪的日子好起来了花上花吃大锅饭啃锅巴社员有了金钥匙个个抱金娃过河要靠桥和船蜜蜂酿蜜靠采花包交提留合民意人人笑哈哈找天堂 (藏族) 洋滔搜集燕子跟着太阳飞翔找到了温暖的地方马儿沿着河水奔跑找到了最好的牧场藏家追着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