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辉县汉墓(一)》由河南省文物局编著,科学出版社2014年4月出版发行。本书为16开,有正文约45万字,文后有彩色图版12版,黑白图版48版,定价186元。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辉县段的建设工程,2009~2010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辉县市博物馆对辉县庞村、张雷、赵  相似文献   

2.
作为管理商代内服一般贵族家政事务的家臣,与商代王臣、外服诸侯之臣等共同组成了商代早期王权体制下的等级臣僚形态。相关论题的探讨,不仅对复原商代家臣制的本原面貌具有学术价值,而且对深化商代一般贵族家族形态的认识亦有重要意义。从殷墟"非王卜辞"来看,古代家臣制起源与形成于西周春秋时期的旧说难以成立,商代由于早期封建已形成颇具体系的家臣制,其具体内涵则与后世家臣制度互有异同,富有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3.
辉县市历史文化遗产极为丰富,促进辉县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不仅能够增强辉县市旅游吸引力和文化品味,同时也有助于我国传统文化传承和繁荣,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辉县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优势、劣势、机会以及危险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旨在促进辉县市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商代的生态环境与农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整体上看,商代的生态环境处在"中国全新世大暖期".但在长达约600年的商代历史中,以气候为主要因子的生态环境也出现有不小的波动,表现为商代早期出现有短暂的干旱,中期到后期有较长时期的温暖适宜期,商末环境又有转为干旱的迹象.商代的生态环境对农业生产有直接的影响,形成了"粟稻混作区".商代农业确定了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并为商王朝的崛起和兴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杜博瑞 《文博》2023,(3):35-39
本文通过对宁县遇村M5出土的西周早期偏晚阶段的两件青铜戈的铭文与纹饰进行对比分析认为,遇村青铜戈M5:5铭文为“镞”字,是族徽;M5:4纹饰源自商代晚期的安阳地区,且此类装饰铜戈有可能为乐舞祭祀用具。此人群商代晚期集中在安阳、武安一带,西周早期迁徙至此;从西周早期开始了向周文化转型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西安袁家崖墓葬年代为西周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研究均认为西安袁家崖墓葬的年代为商代晚期。本文通过对该墓随葬品年代特征、商文化因素出现背景等方面的分析,认为该墓的年代应为西周早期,并提出了一条区别关中地区商代与西周时期考古学遗存的断代标准。  相似文献   

7.
文章主要对安徽肥西出土的商代青铜器进行断代研究,认为大墩孜组属于商代早期,馆驿糖坊组属于商代中期,上派组属于商代晚期。该地出土的商代青铜器表明安徽江淮西部地区是中原商文明通过淮河南下至长江流域,乃至更南地区交通线上的重要节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重庆三峡博物馆旧藏的三件有铭青铜器进行了分析考证,认为:斝的年代为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作器者""属于""族,该族自商代晚期一直延续至西周中期;顾龙纹鼎、夔纹鼎的年代均为西周早期,二器铭文从字形、内容等来判断应属于后刻伪铭,均有所本,分别仿自西周晚期的虢姜鼎铭、昜叔铭。  相似文献   

9.
济南大辛庄遗址是一座自商代前期后段至商代后期的大型文化遗址。该遗址包含典型的商文化和传统的岳石文化两种因素。自商代早期后段商夷联盟解体后,大辛庄一带始终是商族和东夷族政治、军事活动频繁,文化相互渗透和影响深刻的重要地带。大辛庄一带极有可能为商朝经略东方地区的重要军事基地。  相似文献   

10.
论早期铜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西省 《中原文物》2001,16(3):28-36
本文通过对考古发现的齐家文化、商代、西周、春秋早期铜镜的系统整理分析,探讨了我国早期铜镜的起源地、定名、类型及相关问题,进而论证了我国早期铜镜的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车子实物是商代晚期的马车。而商代其它并非由马挽引的车子.以及商代早期的车子。囿于材料的匮乏,仍是先秦车制研究领域的空白。此外.关于商代晚期的马车车制.至今仍存在不少争论。本文立足于近年发表的考古发掘新成果。对商代车制的一些问题进行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平安堡遗址提供的层位关系为依据,结合对其他遗址、墓地出土陶器的型式学分析和比较,将高台山文化居址材料和墓葬材料各自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其中遗址一段和墓葬一段应为高台山文化早期的第一段,遗址Ⅱ段和墓葬Ⅱ段为高台山文化早期的第二段,遗址Ⅲ段和墓葬Ⅲ段为高台山文化的晚期。高台山文化早期年代大致与辽西山地地区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并行,时间跨度约为夏代中晚期至商代早期;高台山文化晚期与辽西山地地区的魏营子文化并行,整体年代相当于商代晚期。  相似文献   

13.
1956年11月“开封师院学报”创刊号登载了孙海波先生所作“从卜辞试论商代社会性质”一文。该文通过卜辞材料说明商代尚未进入“发达的奴隶制阶段”,而只是“早期奴隶制阶段”。应该指出,孙先生企图从生产力发展水平、土地所有制形态和工商业发展的状况三方面来阐明商代的社会性质,是正确的。但是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14.
东龙山遗址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的丹江上游,考古发掘表明该遗址包含有仰韶、龙山、夏、商和西周五个时期的遗存,遗址I区主要为夏代晚期与商代早期遗存。夏代晚期遗存的文化面貌与二里头文化同期遗存基本相同,或可将该遗存视作二里头文化的一个地方类型,故我们提议将其称作"商洛类型"。商代遗存的文化面貌则与郑州二里岗等商代遗存基本相同,应属同一文化。  相似文献   

15.
王俊 《东南文化》2006,(3):23-27
青铜铙在南方主要流行于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马鞍山青铜大铙的造型、纹饰与新干商代大墓出土的商代青铜器相似,因此,它的年代应与新干商墓青铜铙的年代相当,可定为商代晚期,相当于殷墟二期至三期。中原系统的青铜铙为军旅乐器,而南方系统的青铜大铙,具有明显的祭祀性质。从出土情况分析,马鞍山青铜大铙的卷云纹饰,以及出土地点距长江古道不远,因此它的功能极有可能是祭祀长江神灵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东龙山遗址发现的商代陶器进行梳理,尝试提出了该遗址商代遗存的分期框架,辨析出东龙山遗址包含从二里岗下层一期至殷墟早期的文化遗存,并在此基础上对整个商洛地区的商文化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安徽省滁州市何郢遗址动物考古学研究为切入点,系统梳理和归纳祭牲的礼制化进程,认为新石器时代至商代早期是祭牲兴起期,商代中期至晚期是祭牲礼制化的萌芽期或初创期,周代为祭牲礼制化的确立期,由此对何郢遗址用猪和狗做祭牲、猪牲以幼年个体为主、狗牲年龄多样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以器体四隅为视点中心形成中轴对称的结构布局是商周时期方形青铜礼器的重要装饰方法之一,此类装饰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兽面纹玉琮,商代早期开始用于装饰方形青铜礼器,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继续存在,西周中期逐渐消失。统治者在设计铸造青铜礼器时刻意模仿被诸多氏族部落所认可的兽面纹玉琮,目的在于藉此笼络其他氏族部落势力,掌控宗教话语权,强化自身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19.
早期蜀文化分布在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四川盆地西部地区,包括了三星堆文化和十二桥文化两个阶段,年代相当于商代、西周、春秋。这是相对晚期蜀文化而言,晚期蜀文化指相当于战国、秦至西汉初年。  相似文献   

20.
西安市大唐西市博物馆的藏品乍父壬尊,体呈觚形,敞口鼓腹,腹部饰兽面纹、夔纹和垂尾鸟纹。从其形制、纹饰及铭文上分析,该尊具有明显的西周早期青铜尊的特征,为研究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青铜尊的发展线索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