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近代前期,福泽谕吉在自己的论著中,提出了与传统观念截然不同的近代民权观。他吸收了欧美近代的天赋人权理念,强调人民天生便具有自由平等的权利,提出人民私人权利的不可侵犯性,主张人民具有以某种方式参与公共事务和政治管理的权力。这些观念对日本自由民权时期的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维新派“民权学说”和西方“天赋人权”学说有理论差异。民权学说没有把“民”上升到“人”的高度 ,也没有提出财产要求。但维新派对改造民众做了巨大努力 ,酝酿了十九世纪末的民众教育和民众改造运动。戊戌后民权学说有了新特点 :“民”的概念有了质变 ;民权不再是“议事之权”的狭小范围 ;接受了西方民主观念 ,使国民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早期“民权”思想探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权”思想作为近代中国进步的思想内容之一,既是康、梁变革政治的思想武器,也是20世纪初年“民主”思潮的思想前兆。无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还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都从早期的“民权”思想中获得了程度不同的思想启示。然而,早期“民权”思想并不象它的外形那样单纯易解,在外形的背后,隐藏着更为复杂、深重的文化内蕴。  相似文献   

4.
洛克作为英国伟大的政治哲学家留给政治史的最大遗产就是对政治权力的分割方式。通过分割将政治权力由一种一元化的人为控制,转化为三种权力之间的制约与平衡。这种政治理论的基本论证过程和方式是什么,正是本文探讨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5.
也许是职业使然,我欢喜反思。历史学家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者、传承者、守望者,还应是阐释者与思索者。反思并非怀旧,更不是迷恋往昔;应该通过不断反思,把过去、现在、未来联结起来。司马迁早就参透其中奥秘,他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没有“究”,没有“通”,就难以成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6.
辛亥武昌起义后,清季以来朝野各方争执不下的国体政体走向问题迎来抉择时刻。面对已是大势所趋的民主共和的挑战,希望保留清廷、帝制的立宪论者纷纷援引、调适从日本输入的国体政体理论,或扩充国体政体类型,构建包容帝制的“共和新体”;或辨析国体政体,剥离君位与君权的关联,从而尝试破除君主与民主对立的流行认知。尽管立宪派的国体政体观念纷繁参差,但大都承认统治权属于国民,与革命党的国体政体立场颇有相通之处。这从侧面反映出君权政治已难以自证其正当性,而中国也进入探索如何真正实现主权在民的民权政治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断想:政治自觉与学术自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岂之 《炎黄春秋》2001,(10):10-13
看历史上的变革是近一些还是远一些好?我觉得,后人从历史经验和教训积累的高度看,易于从历史中得到教益,远些好。我国近代完整意义上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至今已有90年,我们站在今天时代所达到的认识高度去看这次革命,肯定会产生许多感想,这些未必就是历史研究的正式成果,但是它们具有的朴素性和敏锐性也许会使人们觉得亲切。笔者在这篇短文中要写的,恰恰就是这类不拘一格的断想。  相似文献   

8.
辛亥革命前上海资本家的政治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二十世纪初年民族资本家阶级的形成、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规模的扩大、以及立宪派与革命派知识分子宣传的爱国民主思想的影响,上海资本家明显地具有独立的阶级意识,逐步地开展了社会活动与政治活动。他们中的上层分子首先组织了自己的社会团体——商会,它领导本阶级进行了几场反帝斗争,接着他们趁清廷实施“新政”之机,实行地方自治,组织商团。在辛亥革  相似文献   

9.
吴玉章同志是一位首举辛亥义旗的革命者,值此辛亥革命80周年之际,在四川吴老家乡召开学术讨论会,缅怀辛亥老人、无产阶级革命家、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吴玉章同志,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他与辛亥革命同步前进,又进而推动辛亥革命所弘扬的民主  相似文献   

10.
赵尔巽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政治行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尔巽曾在东三省任军政要职。武昌起义前,以“贵密、贵速、贵周、贵细”的策略,镇压辽南人民起义。武昌起义后的一个月时间,赵采取“频繁会商,维持治安”、“实行戒严,以防不虞”等十项措施,竭力阻挠革命势力的扩大。自保安会建立到民国成立,他制定了“乱未起,预防之;乱初生,力制之;乱既起,痛剿之”的十八字方针,镇压革命党人,剿杀民众起义。自民国成立到赵离职,则实施“剿抚并用”的反革命手段,残杀张榕等革命党人,痛剿、遣散民军。赵尔巽忠于清王朝,维护专制统治,仇视民众,镇压革命,残杀革命党人的一系列政治行为,说明他并非“世界伟人”、“天下所共钦共仰者”,而是逆历史潮流发展的封建卫道士。  相似文献   

11.
姚亚丹 《福建史志》2000,(6):37-39,43
中国传统教育渊远流长。教育的形式和内容通过统治者几千年不断的加强和深化。逐步形成其独特的教育方式和完整的教育体系,科举制的产生为读书人步入仕途开辟了道路。然而,在几千年漫长的历史中,占人口总数一半的中国妇女的教育却始终围绕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宗旨展开。“古者教之有方,男子八岁而小学。女子十年而听姆教”。女子的教育从来都是围绕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宗旨来展开。  相似文献   

12.
潘好友 《纵横》2008,(3):45-45
民权县位于豫东黄河冲积平原,沙质土壤,尤其适宜于葡萄的栽植生长。多年来,民权葡萄的栽植业和葡萄酒厂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的困难,其中最大的问题是种葡萄农户、酿酒厂、政府管理部门三者之间的不协调。  相似文献   

13.
田海舰 《攀登》2009,28(4):46-49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社会主义政治的核心价值。民主的实质就是人民的统治、人民的治理、人民的选择。作为一种价值理念,民主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目标和始终不渝的价值追求。资产阶级民主和无产阶级民主有着本质区别和不同的历史命运。当前,必须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旨在推动城市现代化的市政改革运动在汉口兴起.作为市政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专家治市在推动近代中国城市政治民主化、法制化和城市管理科学化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专家治市的成功与否,既受制于民国整体的政治环境和城市现代化的总体进程,亦与专家治市中的主体--近代知识分子的身份转变和文化转型有很大关系.由于市政体制受制于国民党"一党专制"的集权体制,加之近代中国没有建立起西方式的公务员体制,而且中国城市早期现代化还处于起步阶段,以及近代知识分子对权力的人格依附,近代中国没有也不可能建立真正的"专家治市"的"良好市政",市政独立也不可能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5.
在武汉举办纪念辛亥革命逢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自1961年始,至今已举办4次。十年一度的以纪念为依托的辛亥革命学术讨论会,已形成蜚声海内外的学术品牌,同时也清晰地折射出辛亥革命史研究的发展脉络。半个世纪以来辛亥革命史的学科发展,固然因为辛亥革命这一历史事件本身具有巨大的魅力,但更与这四次辛亥革命学术讨论会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由这四次深具典型意义的讨论会管窥学术会议与学科发展之互动关系,或可为学术史的探讨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在贵州近代历史上,很少有一个家族象兴义刘氏那样,对贵州政治、社会均产生巨大影响。兴义刘氏从刘燕山一八六○年组织团练镇压回民起义始,中间经刘官礼的多年经营,至刘显世入省当护军使、都督兼省长,一九二五年被迫引退止,三代人在贵州政治舞台上活跃了六十余年。刘显世并且成为贵州军阀史上兴义系的开山鼻祖。兴义刘氏活跃的六十余年汉值中国社会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时期。因之,研究这个家族是如何兴  相似文献   

17.
1911年,辛亥革命的胜利,给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带来巨大的影响,也为近代博物馆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首先,城乡普遍兴办学校,开展新式教育.据民国元年度(1912年8月至1913年7月)的统计,全国大专院校(公立、私立)115所(其中专科学校111所),学生40114人;中学500所,学生59971人;小学(包括幼稚园)86318所,学生2793475人.而清宣统元年(1909年)的学生总数还不及民元时小学校的  相似文献   

18.
在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探索国家出路的大背景下,李四光作为一位新式知识分子,在时代的号召下亦曾投入到革命洪流之中,参与辛亥革命。这充分体现了时代与个人的互动关系。在时代的号召下,他接触革命党人,接触革命思想,实现思想转变,走上革命救国道路,而革命党人的思想也对李四光的一生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辛亥革命后,面对辛亥革命的失败,他积极参与实业建设,力图实业救国,走上了科学救国之路。  相似文献   

19.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它为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1925年成立的故宫博物院则是辛亥革命未竟之业,标志着中国民族民主运动在文化领域的胜利。然而,由于文献记载和档案资料稀少零散,加之辛亥革命发生与故宫博物院成立相隔时间较长,辛亥革命对故宫博物院建院的推动,以及故宫博物院开院之于辛亥革命事业的意义,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国内外相关研究也十分薄弱。通过梳理历史文献及档案,本文以政治内涵、文化认同和博物馆事业为视角,阐释了故宫博物院与辛亥革命之间的密切联系,并力图客观地呈现当时社会事件的历史情境。  相似文献   

20.
澳门将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为了迎接回归,报刊上已有不少关于澳门的文章,在这里介绍一些澳门与辛亥革命的故事: 孙中山先生1892年在香港雅丽士医学院毕业后,首先在澳门康公庙前创设中西药局行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