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书画有着数千年的历史,伴随着中国书画的产生发展而兴起的中国书画装裱对书画的保护作用日益明显,历代书画不经装裱不能久存。本文阐述了怎样把先进的工具、材料、引入书画修复中,坚持传统工艺与现代科学相结合,提高古书画修复科技含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揭裱修复古书画,为古书画修复科学化、高效化、现代化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中国书画装裱的功能作用、重要性谈起,讲述我国现阶段书画装裱业的现状,及阻碍装裱事业发展的因素。为今后书画装裱艺术的发展方向,提出有关重视培养书画装裱人才和从业人员的待遇、等级标准;在面向二十一世纪,国家应从战略的高度予以重视,组建一个专门研究书画装裱的国家级科研院所,并将现代科学技术设备广泛应用于书画装裱中;等一系列与书画装裱相关的建议。让书画装裱更好地衬托中国书画作品,使中国书画艺术品傲立于世界美术之巅。历代书画家都十分重视书画装裱艺术,今天我们更应该很好地继承与研究。  相似文献   

3.
袁因  丁三丰 《中华遗产》2007,(9):126-133
一个比中国人还注重中国传统文化修养的美国人,运用数码摄影技术和中国书画装裱技艺,要把他眼里的中国山水和历史装裱起来……  相似文献   

4.
谈裱画难     
本文从李一《书比画难》一文说起,浅谈伴随中国书画产生与发展的中国书画装裱的重要与难,希望更多的人了解装裱,重视装裱,促进装裱与书画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书画主要是采用绢或宣纸做成。其材料质地纤薄、特性柔软、历时较久、易于破碎,古代为了利于保存,便于观赏,从加固的实用需要出发,多用麻纸、布帛等材料在书画背面裱褙数层为装裱,称之为"裱褙"。而后逐渐加以美化,四周镶嵌薄型的绫、绢等丝织品为边框,在背面裱一层或数层纸,并加上必要的装饰,使原件更为牢固,而且便于舒展、悬挂,以适应人们观赏的要求。所以说装裱是伴随着书画传统艺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书画装裱工艺。装  相似文献   

6.
冯维 《满族研究》2016,(2):121-124
在书画装裱的各种形式中,手卷装裱工艺产生最早,且最为复杂,清代手卷的装裱,虽不及前朝华丽,却渗透出清代文人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品位。本文对清代宫廷手卷的装裱形式、材料、纹饰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尤其对乾隆内府手卷的装裱工艺进行了分析,这些对清代宫廷手卷装裱特点的研究,可以成为鉴定清代宫廷书画的辅证,同时,对当今的中国书画装裱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李本明 《南方文物》2001,(3):109-111
中国传统书画以墨、颜料、绢、纸为载体,然后通过装裱,将中国传统审美情趣的造型美、色彩美、线条美、材料美、结构美、实用美、装饰美融为一体,独创了中国书画材料、装裱形式华丽而沉静、高雅而精致的艺术美,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国粹”。中国传统书画材料墨与色的应用,在唐以前一般多以矿物质为主,其色彩艳丽、金碧辉煌;唐以后逐渐利用植物颜料,至近现代颜料的种类更为复杂,其所用的化学颜料,虽品种多,色泽艳,但不及古代天然色彩保持时间长久。因其时代特征变化不明显,尤其是明清时期各种材料并用,很难以它作为书画…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书画装裱的起源谈起,阐述书画装裱和书画修复的作用与重要性及书画装裱行业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对书画装裱行业发展的几点建议。为更好地将中国书画文物的展览研究,向世界传播作保障。  相似文献   

9.
中国书画装裱,自宋代开始便形成了特定的格式,变成了一种程式化了的工艺。几百年来,通过以师带徒的方式,代代相传,偏重了技术而忽略了其美学内涵,这种师承关系无疑影响了中国书画装裱技艺的发展,因为,在人类的审美活动中,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大领域,这两大领域都包含着审美创造和审美鉴赏两个互相联系的阶段。中国书画装裱是服务书画作品的装潢工艺,并和书画  相似文献   

10.
中国历代书画用绢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章 《文物春秋》2002,(3):38-39
传统的中国书画一般是写画在纸绢上的,故很多人称中国画为纸绢画,所以认识绢的时代特点,对于鉴定中国书画具有重要的辅证作用。下面,结合本人在从事书画装裱工作中的体会,对历代书画用绢作一简要的分析,敬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1.
传统书画装裱是我国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自古谓“三分画,七分裱”,装裱通常与书画作品构成整体而得以展现,故其多以实物形式传世并为人所知、所赏,与其相关的理论类文献相对较少。后人多从古代绘画著述或各类史料笔记中对装裱理念窥探一二。试通过对历代涉足书画装裱理念的绘画著述进行梳理,比较其中关于装裱的观点,并从技术方法、取材用料、艺术审美等多方面分析中国书画装裱的历史发展、风格沿承等。  相似文献   

12.
一、丹阳裱画业历史沿革据史书记载,装裱技艺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在魏晋时期已经萌芽。南北朝时,装裱技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逐渐形成了装裱的基本形制——卷轴;到了唐代,产生了挂轴和册页两种新的装裱形制,这标志着中国书画装裱技艺初级阶段的告终。北宋宣和年间,书画装裱工艺已趋于完善,进入成熟阶段,装裱技艺及款式有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传统书画装裱和机器装裱是目前两种主要的书画装裱技术,本文对两种工艺的装裱材料进行对比,通过超景深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形貌,利用红外光谱分析纤维构成,对材料进行人工老化,并测试材料的柔软度、撕裂度、pH值及可逆性等,比较两种装裱技术对书画的保护性能。结果发现,从工艺上来讲,机器机裱不利于书画本身的保护,特别是对珍贵的书画文物还应当采用传统装裱技术进行保护修复。  相似文献   

14.
纸张与浆糊是书画装裱的重要材料,其性质影响着裱件的整体美观与保存寿命。日本继承了中国传统的装裱样式,并结合自身的文化艺术特点发展出独具特色的装裱材料——和纸与古糊。在挂轴装裱的不同阶段使用不同性质的和纸与浆糊,体现出日本对传统装裱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同时,古糊与和纸结合使用,相得益彰的成功经验,对我国传统书画装裱工艺的继承与创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书画作品是我们了解和弘扬中国文化、记录我国文明文化的实物载体之一,也是文物中价值最高、极易损坏且最难保护收藏的藏品。中国书画装裱技术是伴随着中国书画创作产生和发展的一种特种工艺美术,对于保存灿烂的民族文化遗产起了特殊的作用。古代书画作品历经几百年、上千年,得以传世至今,在传世的过程中,其主要原因就是经过装裱与修复。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书画修复与装裱的关系密不可分。书画装裱是中国几千年文化历史依靠连续积累的审美经验所形成的一门独特的手工技艺。中国书画采用宣纸或绫绢作为载体,质地柔软,薄且不平整,装裱以前的书画作品褶皱不平,不能充分显示其神韵。只有经过托裱才能坚挺耐看,焕发神采,长久保存。至于古代书画作品,因年久破损,更需要修复保护,才能得以拯救,使之重发异彩,世代相传,供后人欣赏。修复  相似文献   

17.
传统书画装裱修复工艺的科学化问题一直是我国书画保护修复中的热点,也是书画类文物保护修复发展趋势之所在.南京博物院以"苏裱"的有序传承和数十年致力于纸质文物保护研究为基础,在综合运用传统装裱工艺和现代科技手段上已逐步形成较为系统和全面的研究体系.在传统书画装裱修复中加入可行的科学手段,利于书画文物的长期保存,其研究成果也可以为国内外书画装裱修复及其科学化研究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传统书画装裱修复工艺的科学化问题一直是我国书画保护修复中的热点,也是书画类文物保护修复发展趋势之所在。南京博物院以"苏裱"的有序传承和数十年致力于纸质文物保护研究为基础,在综合运用传统装裱工艺和现代科技手段上已逐步形成较为系统和全面的研究体系。在传统书画装裱修复中加入可行的科学手段,利于书画文物的长期保存,其研究成果也可以为国内外书画装裱修复及其科学化研究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中国书画主要是采用绢或宣纸做成。其材料质地纤薄、特性柔软、历时较久、易于破碎。古代为了利于保存,便于观赏,从加固的实用需要出发,多用麻纸、布帛等材料在书画背面裱褙数层为装裱,称之为“裱褙”。而后逐渐加以美化,四周镶嵌薄型的绫、绢等丝织品为边框,在背面裱一层或数层纸,并加上必要的装饰,使原件更为牢固,而且便于舒展、悬挂,以适应人们观赏的要求。[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谈宋代书画装裱的形式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本明 《南方文物》2001,(1):117-119
中国书画装裱的历史源远流长。《新唐书·三宗渚子传》记载:“初,隋亡,禁内图书湮 放,唐兴募访,稍稍复出,藏秘府。长安初,张易之奏天下善工潢治……。”潢治,在古代 即称装裱,还有装潢、装治、裱背等。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云:“自晋代之前,装背不 佳,宋时范晔,始能装背。”可见在晋代以前,书画装裱都不够好,直到南朝宋代的范晔, 开始能把书画装裱得比较得体。范晔在书画装裱史上第一个被载入史册,当然,他并不是古 代最先对书画进行装裱者。魏晋时期法书收藏很多,对于当时的装裱,南朝梁代中书侍郎虞 和《论书表》曾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