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志鉴类学术期刊资源及其影响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CNKI所收录的志鉴类学术期刊文献被引用频次、被引用文献作者、被引用文献选题等统计分析,探讨志鉴类专业贡献突出的作者和文献、研究热点以及期刊学术影响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元青  陈艳 《安徽史学》2017,(4):90-95
民国时期,留美生撰写了20多篇有关中国法律问题研究的博士论文,涉及与中国相关的国际法问题、民商法问题、中国宪法问题等。其中,相当一批论文在海外公开出版或发表,有的多次再版;一些论文被海外学术界同行所引用或评论,充分肯定了其选题价值、文献价值和研究内容的学术贡献,彰显了留美法学学人通过中国法律问题研究与西方学术界平等对话的努力与成效,及中国法学学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3.
相对于歌谣逸诗的整理,上古文献中格言谚语的辑录遗漏较多,主要原因在于未能细察古书引用俗语格言的方式和体例,因而有必要做进一步研究.上古文献中引用谚语格言,除了明确标以“谚”、“语”、“言”等,还常常用“闻之”和“故曰”为标志;没有任何标志而引用谚语格言的情形也普遍存在,应当依据语官的对仗、押韵、排比等形式、内容的哲理性和经验总结性以及不同文献或同一文献的不同篇章同时出现这三条主要原则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4.
来稿须知     
正1.凡投往本刊的稿件及其所涉书籍都需遵守国家法令、法规及民族、宗教、外交政策。2.本刊以介绍海内外中国古代史(1840年前)研究状况及前沿问题为宗旨,发表的文章专业性强,大多为中国古代史某一断代或专题的研究综述评论(不必面面俱到,请突出评论性内容),兼及会议报道、会讯和书评、书讯(两年之内的新书)。年度述评、笔谈、新发现·新视野·新资料、专题访谈、批评与反思、名家序跋等系本刊约稿栏目。与上述范围不符的文章请投往他刊,以免影响大作的及时发表。3.写作要求:主题明确,平实精当,要言不烦;叙述观点要忠实原作者本意。引用内容必须是公开发表的文字,凡未公开出版的内部刊物,博、硕士论文中的内容以及网络首发的文章请勿引用(会议综述除外)。  相似文献   

5.
关于邢窑的文献记载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代八处、宋代三处有关邢窑的文献记载 ,从多方面反映了邢窑的生产状况 ,因此不论考古文物界 ,还是古陶瓷界 ,都把这些文献记载视为论证邢窑白瓷的重要材料。但有些研究者由于求证不够严谨 ,或坚持错误的固有成说 ,在引用这些文献记载的过程中 ,尚存在着对引文缺乏必要核对和不能面对事实大胆修正错误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今人关于明代通政使司研究中引据的很多文献是在缺乏仔细考订的情况下而广泛引用的。《明史》、《明会典》等诸多重要的制度史文献中就包含涉及通政使司的错误,或由于编纂者书写不当造成,或由于史官对通政使司的行政流程、政治功能认识不足而导致。因此考订明代通政使司相关文献中的若干谬误,对深入研究该项制度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王兆鹏  刘尊明 《文献》1999,(3):174-183
本文主要回顾、考察本世纪有关唐五代词的文献辑录与整理情况,不涉及唐五代词的理论批评及其它方面的研究. 一、编纂  相似文献   

8.
《中国移民史》列有109个唐宋湖南移民实例,本文对其中在史料和史实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的65例进行了考校,并归纳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对史料的理解与引用有误。这主要表现为一人误作二人,甲卷引作乙卷,姓名张冠李戴,牵强列入或列之无据,将移民与移民后裔相混淆,以及有关移民迁移的时间和地点等方面的问题。二是没有考察史料的史源。这主要表现在:引用后人史料,没注意到前人文献中已有相同的、甚至更为可靠的史料,没有甄别第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没有考察相关史料,对引用史料中所提供的一些有关移民信息的线索没有追根溯源、旁征侧证。  相似文献   

9.
文献考古方法论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驽 《华夏考古》2002,(1):106-111
中国的古典文献浩如烟海 ,对中国考古学研究的重大贡献和意义是公认的。然而 ,一旦触及到具体问题时 ,文献的引用与理解又往往成为考古问题争议的焦点。十多年前有关夏文化讨论以及“汤亳”等相关问题的大辩论① ,对于有关文献的使用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莫衷一是。这虽然是学术研究中的必然和自然现象 ,但也充分暴露出我们对于文献在考古中的应用 ,缺乏方法论式的规范化 ,导致讨论共同的问题却没有共同的认识论的平台 ,于是达成共识的可能性很小。因此 ,对于中国考古学来说 ,建立文献考古方法论是十分必要的。一、文献考古方法论的定义“…  相似文献   

10.
周氏《涉笔》一书在传世文献当中鲜有记载,只有《文献通考》对该书引用较为集中。而此书究竟包括哪些内容、著者为何人,这些情况目前学界关注甚少。本文主要根据《文献通考》所提供的线索,并结合《宋史》及宋人文集等相关文献,初步判定此书全称当为周氏《西麓涉笔》,成书于南宋中晚期;其内容主要涉及对先秦子书的真伪及其思想的研究、对古代兵书兵制的研究、兼有对宋人文集的评述等;该书作者周氏即周端朝。  相似文献   

11.
社会批评是指人们对其所处时代社会矛盾、社会问题的揭露与批判。它与谏诤有一定联系又有一定区别,谏诤只是社会批评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批评无论是批评还是批评对象,都比谏诤要宽泛。对社会批评问题的研究,可以包括社会批评思想、社会批评、社会批评的途径和方式等多个侧面。前人对汉代的社会批评思想尤其是东汉后期的社会批评思想已有较多研究,关于汉代的社会批评途径和方式似未见专门论述。本拟就这一侧面做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针对《维吾尔族简史》中一文献的引用与原文献不同的问题,从史料运用原则、作者时代特点、原文献的解读等角度对"异教徒"和"佛教徒"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13.
先秦两汉文献征引大量逸诗,汉代学者有所认定,较之后人更为严谨;征引逸诗有合引方式;引用逸诗文字语句或异于《诗经》,但不能据此否定其逸诗性质;孔子删诗说不能被否定。  相似文献   

14.
自80年代以来,随着新方志批评活动的蓬勃发展,方志批评学的建设问题也渐被人们所关注.早在1987年,方志学者林衍经就从当代志稿和志书评议活动的广泛开展中洞察到方志批评学的发生端倪.他说:“从方志学学科体系发展角度来看,已经透视出形成方志批评学的信息,甚至可以说方志批评学已经露出端倪.或者说,其幼芽已经在温润的泥土中萌芽了.”(《志稿评议会摭论》,《山西地方志通讯》1987年第1期)时至近年,随着方志批评实践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方志批评的研究也取得了明显进步.例如,方志出版社于1997年8月出版的刘柏修、刘斌主编《当代方志学概论》和黄山书社于1997年11月出版的梅森《方志学简论》,就都设有关于方志批评(或称方志评论)的专门篇章.这就是方志批评研究业已取得明显进步的一个佐证.为了进一步促进方志批评学建设沿着科学道路健康发展,笔者以为如下几个关于方志批评学的基础问题有必要提出来加以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一、总则(略) 二、基本规范(略) 三、学术引文规范 (七)引文应以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为原则。凡引用他人观点、方案、资料、数据等,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均应详加注释。凡转引文献资料,应如实说明。 (八)学术论著应合理使用引文。对已有学术成果的介绍、评论、引用和注释,应力求客观、公  相似文献   

16.
甄化 《史学月刊》2003,(10):112-115
世界史研究中,有些外文资料的引用不忠实于原著。《德意志道路——现代化进程研究》在引用有关外文资料时存在此类问题。  相似文献   

17.
对日本强掳输出华北强制劳工人数考证问题的一点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强掳输出华北强制劳工的人数,是一个应该严肃考证、同时根据国内已发掘的档案也完全可以考证清楚的历史问题。在研究著述中统计和引用这个数字时,要以较确切的档案文献为据,进行充分严格的考证,而不应犯随意性的错误。众所周知,日本在战争...  相似文献   

18.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共二百卷,论述经史子集四部文献之源流及得失,挈领提纲,被认为是中国古典目录学的重要著作。然由于编纂《四库》本即工程浩大,更受时代与时间所限,故《四库提要》中有不少错误之处。前人对此中问题多有考证与辨析,成果颇丰,但并未能解决所有问题。采用校勘学中对校、理校等方法,就《四库提要礼记正义》引用《隋书·经籍志》而致误的现象进行考辨,通过对比多种传世文献,判定文献中的讹误并进行校订,以期恢复文本原貌,并探讨造成这种讹误的背后原因。文献校勘本即意义重大,校订传世文献的讹误有利于我们重新认识其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郭景真 《文史月刊》2012,(8):225-226
为从文献引证的角度透视《中州学刊》的学术水平和期刊编辑的特点,本文依据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的《中国引文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该刊2007-2009年载文被《中国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引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价。结果显示,该刊2007-2009年共载文1129篇,被来源期刊引用737篇,占文章发表总数的65.28%;共被引用次数为2630次,单篇平均被引3.57次;单篇被引≥5频次的论文177篇,占总被引篇数的24.01%,由此可以得出,《中州学刊》所载论文质量较高,是我国综合性人文社科研究领域重要的信息源。  相似文献   

20.
杜兰 《神州》2014,(18):4-4
当代文学批评基于传统僵化式批评模式及标准,进行了更为全面的发展,相应的也出现了批评功能的逐渐减弱以及批评价值观的混乱等诸多问题。而与此同时,当代文学批评观也需要进一步进行转变,转变过程中涉及到批评形态、价值观念的构建等诸多问题,对当代文学的主导性、继承性与创新性等多方面特点进行辩证统一式分析,对于当代文学批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