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半启门"(以往习称"妇人启门")是中国古代绘画和雕刻中常见的一个画面,从汉代开始出现,唐辽宋金元时期再度盛行。本文讨论了这种图像的形式特征,以及这种形式与古代墓葬意义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2.
济南市章丘区博物馆收藏有一幅元代壁画《妇人启门图》,该壁画是其馆藏壁画文物中的精品,也是章丘区东姚村墓葬群壁画的代表。山东博物馆文物保护项目组通过对这件文物实施保护修复,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成功推广到该墓葬群18件壁画的保护修复工作中。同时通过对这幅壁画内容进行研究,对华北地区元代墓葬的内容形式特别是“启门图”一类的图像有了较为充分的了解,为今后此类文物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妇人启门"图是中国古代艺术中一种常见的装饰题材,它最早见于汉代,宋、元最为丰富,一直延续到明、清,后逐渐消失。它的载体繁多,装饰手法灵活多样,本文以出土实物资料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妇人启门"图含义与载体的演变。  相似文献   

4.
宣化辽墓“妇人启门”壁画小考郑滦明在河北宣化辽代壁画墓中."妇人启门"是比较多见的。在已发掘的七座辽壁画墓中,均有"妇人启门"和女侍送衣物的场面,从其衣着动作推测可能有地位身份的不同。宣化迈壁画墓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下八里村。自1974年开始至1...  相似文献   

5.
党丰 《南方文物》2020,(1):220-226
"启门图"是中国古代丧葬艺术中的常见题材,最早见于汉代的墓室、石棺、祠堂和石阙之上,魏晋以后几近消失,直到唐代中后期才再度出现,宋辽金时期"启门图"的发展臻于鼎盛。千余年时光中,该图像从产生到湮灭,从沉寂到复兴,伴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生死观念的变迁,"启门图"的内涵也已然发生了从"天上"到"人间"的本质性转变。本文主要以墓葬中的"启门图"为出发点和立足点,从门扉之间追寻生与死的世界,探讨天上与人间的徘徊。  相似文献   

6.
启门图是宋金墓葬壁画题材中较常见的题材。自宿白先生开始,几十年来,这一题材引起了学界的极大关注。近年来,宋金时期墓葬资料日渐积累,启门图发现的数量也超过往日,这为我们更为全面的分析和认识宋金墓葬中的启门题材提供了机会。本文收集了报道信息较为全面的99个墓例,对宋金时代的启门题材进行了分类分析和相关统计,并试图在分类统计和前人研究基础之上,进一步探索这一时期启门题材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7.
夏天 《南方文物》2020,(1):285-291
宋代墓室壁画作为墓葬装饰研究的重要部分一直以来备受学界关注,前辈学者以多视角对墓主人像、梳妆图、杂剧图、启门图等题材做了大量深入的研究。本文意在就宋墓壁画中一幅"孤例"的女子读写图展开论述,从传统的艺术史角度分析图像意涵,同时关注其作为特例出现在墓室壁画创作中的意义,并探讨造墓过程中的工艺格套与商品化选择。  相似文献   

8.
启门题材是宋金墓葬装饰研究中的热门对象,虽经反复探讨,但相关解读仍然存在争议。此争议或与"整体性解释"的研究期待有关。类似情形在图像研究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作者通过梳理启门题材的解读层次,审视已有研究成果,指出此类研究的难点在于语境分析、图像逻辑的构建和文献的使用方法等几个方面。如果调整研究目标,从启门题材的形式出发,观察图像的时代变化与地域差别,或有可能回归探讨之初心,从物质、图像视角观察到不一样的历史图景。  相似文献   

9.
辽墓启门图分为女子进门图、女子出门图、男子启门图、多人启门图.辽墓启门图中的门有2种,第一种是位于正壁正中的门,门左右站立门卫,这种门象征主人处理事物的堂或安歇的寝室.第二种是位于左右侧壁的门,是酒房、书房、茶房之类的门.笔者认为启门只是借助出入之门灵活表现现实生活的一种手法,并没有固定统一的含义.  相似文献   

10.
宝山辽墓1号墓墓室北壁壁画中心位置为一开启的门户,门前侧立一犬、一山羊。此壁画即由汉朝以后中原墓葬壁画常见题材"启门图"演变而来,它反映了契丹族的丧葬观念和丧葬文化的多元性。宝山1号辽墓壁画"启门图"中的犬、羊,当是卫送、伴送死者魂神归往契丹黑山的使者。"启门图"中的门,即死者魂神归往契丹圣山,进入神仙世界的通道。  相似文献   

11.
明代之后的水陆壁画在图式结构与造型上出现了非常一致的趋同性,其结构按照神祇分组描绘,并且依照《天地冥阳水陆仪文》进行呈现,根据笔者多年的考察,这种水陆图式非常普遍。黄箓斋图是道教参考水陆画而创造,吕梁宝峰寺黄箓万神殿壁画描绘的并非一般黄箓斋图,而是混杂了大量的佛教水陆图像而成的新图式,这种独特的图像空间代表了宋元壁画粉本缺失后民间画匠体系对此类图像的重构,此殿壁画的独特性也为了解明清水陆画与黄箓斋图在山西的流布与传播提供了新的图像样本。  相似文献   

12.
河南洛宁北宋乐重进画像石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2年2月,河南洛宁县东宋乡大宋村北坡出土1具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乐重进画像石棺,石棺刻画有22幅孝子图,墓主乐重进夫妇观赏散乐图,妇人启门图,还有天女散花图,鹿、麒麟、凤凰衔灵芝献寿图,以及繁密的花草图案。乐重进画像石棺较以前洛阳出土同时期画像石棺内容丰富,画面清晰,画技较高,对研究北宋绘画艺术、服饰、发型、散乐、杂技及生活习俗等提供了可靠的资料,现报道于后。  相似文献   

13.
大足石篆山石刻"佛会之塔"第二级刻有"僧人启门"图,北山第176号"弥勒下生经变"窟中存有对称的"妇女启门"图。两处启门图与弥勒信仰有不可分之关系,体现出启门图在佛教造像中的独特含义。  相似文献   

14.
"妇人启门"图作为一种墓葬装饰,画面生动而优美,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此装饰手法具有存在时间长,分布地区广之特点,虽为同一题材,但在内容、形式、载体及表现手法上,不同时代却有其各自的特征。其所要表现的含义究竟是什么?缘何受到当时人们如此的钟爱?在其流行的时间区域内,契丹、女真、蒙古人的墓葬中却极为罕见?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成为待解之谜。  相似文献   

15.
2008年9~11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井研县一处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两宋时期墓葬3座。墓葬形制有仿木构石室墓与石椁墓。其中仿木构石室墓装饰有武士、妇人启门、瓶花等图像,以及云篆"消灾真文"。出土瓷盒、瓷碗、铜镜等器物。此次发现对于川渝黔地区的宋墓考古、道教考古、经济史、民族史、宗教史等领域的研究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画有图式吗?图式是什么?风格不同就是图式吗?造型就是图式吗?……这些都不是图式。那么,构图是不是图式?构图的意义相对接近了一点图式,但我的理解构图还算不上是完全意义上的图式。图式应当是画面总体结构所呈现的形式美感和形式语言的明确表达。  相似文献   

17.
《文物》2021,(10)
墓葬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中梁镇三湾村师家湾村南部。2013年1月和5月,天水市博物馆对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墓葬3座,大致呈"品"字形分布,墓向基本一致。其中,M2、M3为仿木结构单室砖墓,由墓道、甬道和墓室三部分组成。M3墓室四壁均有彩绘,题材包括董永卖身葬父等孝行故事以及妇人启门图等。"白牛出门图"为甘肃地区金墓中首见,该题材在其他地区亦较为罕见。根据墓室仿木构形制和出土器物综合推断,墓葬时代为金代早中期。师家湾金墓是近年发现为数不多的建造精美、彩绘内容丰富的墓葬之一,对于研究宋金时期天水乃至陇东地区的社会经济和艺术风格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仙人半开门"图像是汉代画像的一类重要题材,流行于川渝地区和鲁苏地区的东汉中、晚期墓葬中。分析其图像构成,以及图像中启门人、道士的具体身份,可以看到在东汉中、晚期画像中出现并流行一种新的升仙程式。在这一升仙程式中,道士作用的突显反映了早期道教兴起和天师道在巴蜀地区盛行这一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9.
唐长寿 《四川文物》2005,(6):53-54,86
闻宥《四川汉代画像选集》中录有新津崖墓出土画像崖棺画像多幅,其中有“戏猿”图两幅.图中“妇人被猿背负”和“妇人坐于山洞之中”的内容是了解该图真实含义的关键.该图表现的应是一幅与妇人和猿有关的鬼神传说故事,正确定名应为“玃盗女”图.该图很有可能表现了四川西部山区汉晋时期人猿杂处的现状下发生的怪异事件,反映了四川古代的特定地域的生态环境和土著居民的生存状态.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汉墓画像中的“驱鬼辟邪”一类的画像石.  相似文献   

20.
吴越阿育王塔四面各饰一幅本生故事图,图像内容基本固定,其图像志的识别最初依赖文献《唐大和上东征传》(779年)和2008年南京长干寺(大报恩寺)遗址塔基出土的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带有本生图铭文的"七宝阿育王塔",然而塔上铭文与文献记录并不一致,导致对两幅图的辨认存在分歧。本文通过对图式,佛经文本,龟兹、敦煌壁画的一系列比较,排除了文献和塔铭分别提到的"快目王施眼""须大拏太子施子"故事与四本生图的联系,判断有分歧的两幅图分别表现的是待考题材和"萨埵太子饲虎"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