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揭示唐修《晋书》的真正原因和指导思想等问题基础上 ,指出《晋书》的五条史学价值和三条不足之处。历代对《晋书》的研究 ,清代为校勘、正误和补表、志的开创时期。民国为《晋书》研究的阶段性总结 ,以及补表、志的最后完成时期。新中国为《晋书》校勘、注释和研究的集大成时期。史家在深入研究两晋十六国历史时 ,对《晋书》所载各类史实典制作了进一步的厘清 ,并对《晋书》的整体性认识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西晋议《晋书》限断考辨俞灏敏议《晋书》限断为西晋史学之大事,史学史著作于此语焉不详,资以论学谈文者遂多臆断,今以管见略加考辨。一、议《晋书》限断的时间西晋议《晋书》限断于武帝朝与惠帝朝各一次,见载于《晋书·贾谧传》(以下凡引唐修《晋书》者,书名从略)...  相似文献   

3.
今存关于"十八家《晋书》"的最早文献乃唐贞观二十年所颁布的《修晋书诏》,但诏书仅列十四家之名。谢沈《晋书》和裴松之《晋纪》虽不见于《隋书·经籍志》,但均居诏书所论十四家晋史之列,唐修《晋书·谢沈传》和《南史·裴松之传》亦皆称二人所撰晋史"行于世",二书初唐见存当不容置疑。王韶之《晋纪》又称《晋安帝纪》、《崇安纪》,《史通》、《新唐书》均将其列入杂史类,而《隋书·经籍志》却将其误置入"古史"(编年体史书)之列。"十八家《晋书》"本指《隋书·经籍志》所列除王韶之《晋纪》之外的十八家晋代"正史、古史"而言。谢沈《晋书》和裴松之《晋纪》二稀见本在唐初并未亡佚,颁布《修晋书诏》时,存世晋史实有二十家。《修晋书诏》沿袭旧说,却又将谢沈《晋书》和裴松之《晋纪》归入"十八家《晋书》"的范畴,"十八家《晋书》"遂成初唐见存先唐晋史的通称。  相似文献   

4.
唐修《晋书》中记载的一些地名有讹误,中华书局1974年点校本《晋书》未有相关校勘记,这些错误至今仍未见辨正。对《晋书》中的七处地名错误加以考辨,以期探讨造成这类错误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唐朝初年,房玄龄等修撰的《晋书》,到了唐玄宗天宝年间,东京处士何超为之做了音注,这就是现在流传的《晋书音义》。中华书局点校本《晋书》后附录了何超的这部《晋书音义》,并对其做了相应的点校,这对于古籍的保存和流传无疑有其特殊的价值。但不无遗憾的是,其中也存在着一些  相似文献   

6.
王隐家世及其《晋书》曹书杰唐以前修晋史者,文献所载凡24家,传至唐者19家,其中以王隐《晋书》影响最大,后修晋史者多所取从,唐《晋书》所载西晋及东晋初年的人物故事,多史源于此。所以,王隐《晋书》在中国史学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令人遗憾的是,在今人的有关...  相似文献   

7.
六朝建康的私家园林卢海鸣□六朝建康私家园林一览表序号户主姓名时代位置史料来源1王导东晋钟山《梁书》卷7《太宗王皇后传》2谢安东晋土山《晋书》卷79《谢安传》3纪瞻东晋乌衣巷《晋书》卷68《纪瞻传》4司马道子东晋不详《晋书》卷64《简文三子传》5阮佃夫...  相似文献   

8.
唐初所撰《晋书》为时代较早的官修“正史”,从史书的撰修动机,到史书的体制义例及其内容,都表现出不同于前此私修“正史”的特点,这就是唐初统治集团在修撰《晋书》时,渗入明显的政治成份,以服务于自己的统治。自修“五代史”及《晋书》以后,历代“正史”沿此成规,几乎皆为官修,这也是中国史学史上由私人修史到官府修由的一个转折点。因而《晋书》之修又对  相似文献   

9.
《晋书》历代评价皆有微词 ,本文为之辨析。古代小说指街巷之谈 ,最能反映社情民意 ,且有史料价值 ,历代史家皆甄引之 ;怪诞传说则可视作百姓用曲折方式表达对国家政治生活意见。《晋书》征引小说资料及怪诞传说 ,亦可作如是观。采择小说传闻资料附于纪传之末 ,积集大量民谣俗语 ,是《晋书》特色。  相似文献   

10.
通过将《十六国春秋·前燕录一·慕容魔》与《晋书·黄泓传》、《晋书·慕容魔载记》、《资治通鉴》卷88建兴元年(313)条相关史料对勘,作者认为《十六国春秋·前燕录一·慕容魔》中记载的“卢江黄泓”与《晋书·黄泓传》中的“字始长,魏郡斥丘人也”的“黄泓”应当是同一个人,在黄泓入燕之前的籍贯应为“魏郡斥丘”,属司州。此人归附慕容魔之后,是先为“谋主”,后为“参军事”。  相似文献   

11.
史论的创立,由来已久。《左传》有“君子曰”,《史记》有“太史公曰”,《汉书》有“赞”,《三国志》有“评”,《晋书》以下,则多为“史臣曰”。《晋书》往往在有些例目前加一段序言,说明设立之原由凡例,有时也进行评论,亦可视作史论。自史汉至晋书,史论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刘兆 《丝绸之路》2010,(8):63-64
《晋书》是唐修"八史"之一,目前学界尚无具体针对《晋书·文苑传》文本所体现出的文学思想的探讨。本文拟紧扣《文苑传》文本,以序、论、赞为中心,通过探讨其重要语词,以窥《晋书·文苑传》所体现的文学思想。通过探讨,笔者认为序和论赞中所传达的文学观为服务政教、"缘情"、尚文采。  相似文献   

13.
《晋书》是唐修八史之一,目前学界尚无具体针对《晋书·文苑传》文本所体现出的文学思想的探讨。本文拟紧扣《文苑传》文本,以序、论、赞为中心,通过探讨其重要语词,以窥《晋书·文苑传》所体现的文学思想。通过探讨,笔者认为序和论赞中所传达的文学观为服务政教、缘情、尚文采。  相似文献   

14.
唐修《晋书》时间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十四史中的《晋书》,是唐贞观年间所修诸史中很有代表性的一部官修史书。但关于它的修撰时间,却历来众说不一。《旧唐书》的房玄龄、令狐德棻传,称贞观十八年始修,二十年完成。后人多取此说,如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卷四十三,浦起龙《史通通释》卷十二,魏应麒《中国史学史》,金毓黻《中国史学史》等。余嘉锡据《唐大诏令集》、《唐会要》中的《修晋书诏》日期,认为贞观二十年始修《晋书》,修成时  相似文献   

15.
族资门望的中衰、个人早年仕途的受阻和门阀政治格局渐趋底定的独特背景,使得投机钻营合乎逻辑地内化为虞预惯常的思维定势和当然的行为取向,并由此派生出其治学旨趣的功利化.作为虞预治学重点转移后的史学成果,《晋书》虽然亡佚已久,但据其传世佚文,既可推知该书实非剽窃王隐《晋书》而成,也足以修正历来对于该书的其他错觉和误判,如其叙事下限及对唐修新《晋书》的史料价值.然而,尽管虞预此书的部分记载确曾为新《晋书》所资取,却终因其叙事多误且经世色彩过浓而乏人问津,遂日就沦替,终至散佚.  相似文献   

16.
《晋书》以"载记"之体记述十六国史,融伪史入正史,蕴涵着史家对十六国历史的肯定。它以东晋为正统,这一书法的形成,与其史料来源大有关系。唐初所存的十六国史,不少出于南北朝史官之手,尤其是《十六国春秋》和《三十国春秋》,皆黜十六国为僭伪,但同时又在书法上肯定其历史地位,其褒贬对《晋书·载记》正统观的形成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另外,《晋书》不以前凉、西凉二政权入"载记",其理据颇可怀疑,但它打破了正统与僭伪的界限,折射出南北统一、民族融合后的历史心理。  相似文献   

17.
《晋书·地理志》(以下简称“《晋志》”)存在着一些错误和遗漏,自20世纪初以来,除中华书局本《晋书·地理志》做过相关校勘工作并取得一定成绩外,未见其他专门研究《晋志》的系统成果,《晋志》研究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在学术环境已发生重大变化的新时期,伴随学术理念的变迁、  相似文献   

18.
<正> 《晋书》卷四六《李重传》及卷五七《张光传》,皆言为江夏钟武人。《晋书》卷一五《地理志》,江夏郡所统七县中竟无钟武县,与两《传》不符。据《李重传》所载,重于“永康初,赵王伦用为相国左司马以忧逼成疾而卒,时年四十八”。永康为晋惠帝年号,只有一年,为公元300年。由这  相似文献   

19.
《晋书》与《世说新语》是研究东晋历史的重要历史文献。东晋道佛二教并盛,而《晋书》与《世说新语》各有侧重。《世说新语》崇佛抑道,《晋书》崇道抑佛,其直接原因在于其书写者心目中二教有优劣之分。其淡化或湮没的一方,可以命名为"第二教"。这是另一种"曲笔"。这种现象存在的深层背景在于传统书写中独立的史料意识的缺失,而独立的史料意识是中国古代史学向现代转型的首重之事。正视第二教缺席的现象,也能给历史研究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正历代的正史地志之中,《晋书·地理志》~((1))(以下简称《晋志》)算是极差的一种,清人对之讥讽、抨击不遗余力。不过对《晋志》为何如此糟糕的原因,清代以来的地理学者并没有深入分析,指出《晋书》乃仓促编成,或像毕沅一样讥讽唐初史臣"于地理之学非所研究"~((2)),总归是泛泛之论。针对这一问题,从《晋志》本注而非从郡县沿革入手,或许会得到更为具体的理解。《汉书·地理志》《续汉书·郡国志》~((3))(以下分别简称《汉志》《续汉志》)的体例,凡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