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允东 《文物世界》2010,(1):16-19,31
<正>车马坑是古代常见的埋葬现象,依据坑内埋葬内容不同,又可以区分为车葬坑、马葬坑和车马合葬坑三种类型[1]。车马坑埋葬现象,始自商代晚期,历经西周、春秋、战国、秦,直到西汉初期许多诸侯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日益深入,先秦时期的车马坑也不断被发现,且规模越来越大,形式多种多样,内涵也越来越丰富。虢国车马坑是两周之际的一个典型案例,它不仅是古代贵族的一种丧葬习俗,体现了奴隶主贵族等级制度,见证了虢国先进的手工业技术,也反映了虢国的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  相似文献   

3.
卿淋洁 《神州》2012,(34):25
中国历史悠久,古代思想文化更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其丧葬习俗则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一朵璀璨耀目的明珠,它所蕴藏的古代社会信息量是其他任何礼仪风俗都无法与之媲美的,成为我们今天全面了解古代社会的一面不可缺少的镜子。本文通过对古代丧葬习俗的研究探讨古代丧葬文化习俗的形成与其在特定时期内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刘玉红 《民俗研究》2005,(2):103-105
中国古代有避病移居的习俗,即在某人生病之时,移居他处,希望以此康复。这种习俗源远流长,对它进行一番探讨,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的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5.
张钊 《中原文物》2023,(6):82-92
目前所见西汉时期高等级墓葬中有多种类型的柱洞遗迹,可以分为入葬前临时建筑遗迹、入葬时临时建筑遗迹、墓葬设施构件遗迹、修建墓道工程遗迹、陵园中寝庙类建筑构件遗迹等几类。其中,入葬时临时建筑遗迹又可以分为覆盖整个墓葬的临时建筑和仅覆盖墓道区域的临时建筑。根据分析,覆盖墓道区域的临时建筑与横穴形制墓外墓道的石砌涵洞式建筑具有一致性。结合墓主身份看,这类墓道内建筑的使用存在规律性。由此推断,这类建筑的使用应该被视为西汉时期高等级群体丧葬实践的一种等级表现。  相似文献   

6.
徐州两汉诸侯王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次一徐州两汉封国概况二徐州西汉诸侯王(后)墓葬分析三徐州西汉楚王(后)墓墓主推测四徐州西汉诸侯王墓与西汉帝陵及其他地区诸侯王墓比较五徐州地区横穴崖洞墓研究的几点推论六徐州东汉诸侯王墓情况在全国范围内分封诸侯王是汉代中央政府巩固统治的措施之一。两汉400余年,今徐州一带共属七个不同的诸侯国,前后有数十位诸侯王。目前徐州境内共发现两汉诸侯王墓十余处,墓葬近二十座。本文拟以考古资料为基础,结合历史文献及其他相关资料对这些诸侯王墓进行研究,并对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2008年下半年,山西省汾阳市东龙观筑路工地发现墓葬群。文物部门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其中M5号墓有一幅疑似进行钱券兑换场景的壁画。类似的内容1990年汾阳市高级护理学校出土的金代砖雕墓中也曾经出现过。这类内容的墓葬壁画或砖雕图在各地墓葬中尚属仅见,其反映的主题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笔者在山西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的支持下,由参事室和山西省钱币学会共同组成调研小组,  相似文献   

8.
葛明宇 《华夏考古》2012,(3):99-106,165,166
继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及其陪葬兵马俑坑发掘之后,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对其陵区内的陪葬墓区进行了全面的勘探调查,其中,在狮子山楚王陵北侧新近发现的羊龟山汉墓初步推断为王后墓葬。这些发现对进一步认识狮子山楚王陵的文物埋藏内涵和遗址分布特征,以及西汉楚王陵墓葬的整体布局与相关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再葬画像石墓的出现,社会动荡、经济凋蔽是直接原因,丧葬习俗的改变是再葬画像石墓出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民俗研究》2006,(2):F0003-F0003
[法]葛兰言(Marcel Granet)著,赵丙祥、张宏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出版。本书是法国汉学家葛兰言研究中国“异文化”的代表作。作者基于对欧美人类学的方法和思想的整体反思,试图借助中国古典文献《诗经》和其他文献得以保留甚至在现代中国地方、基层人们的生活中仍然有所保留的歌谣、节庆等,来了解中国古代的宗教习俗和民族信仰。  相似文献   

11.
吴志才 《人文地理》2012,27(4):147-152,136
从夏朝建立到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近四千年之久中国古代社会,休闲受社会制度、生产力发展、科技水平、文化宗教等影响下,休闲活动在不断发生变化。本文从休闲社会阶层、休闲内容、休闲空间等方面分析中国古代休闲活动发展演变,总结了其演变规律及其原因。最后从休闲阶层、休闲内容和休闲空间三方面总结了中国古代休闲特点。  相似文献   

12.
李军 《文物世界》2012,(3):26-28
我国传统的丧葬,土葬较为普遍。但在宋金时期,我国却盛行火葬,而且,这种丧葬形式一直持续到元代。清初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卷15《火葬》中指出:“火葬之俗盛行于江南,自宋时已有之。”据伊沛霞在《宋朝的火葬》和韩森的《宋代的买地券》两文中的估计,当时全国的火葬在10%.30%之间。而在山西南部的河东地区,宋金时期火葬亦蔚然成风。  相似文献   

13.
韩钊  高小超 《文博》2010,(2):4-12
墓志是埋入墓中记录死者姓名家世和生平事迹的文字。一般多刻于石上。中国古代墓志起源于东汉时期,魏晋以后流行,隋唐志盖相合,遂成定制。日本古代受中国影响也有墓志。本文首次将日本出土的十六例古代墓志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形制及内容进行了梳理评析,以期通过此项研究,进一步深刻理解中日古代丧葬制度的互动与交流。  相似文献   

14.
王静 《南方文物》2013,(4):200-202
在江西发掘的汉墓中,常常可见随葬一种青石质地的薄石板,或圆或方,发掘简报多名之为“黛砚”或“石方”,这种青石板在江西目前发表的墓葬资料中出土发现约有几十件。对于其用途和功能,则并没有多加解释和说明。本文尝试对发现的青石板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城市的天文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学在科学史上是发展最早的学科之一。在人类还没有字以前,原始的农牧民族就已经注意到观察天现象。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写到:“必须研究自然科学各个部分的顺序和发展……首先是天学——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为了定季节,就已经绝对地需要它”。  相似文献   

16.
滇西石棺墓与周边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棺葬是我国西南、西北、东北乃至东南沿海台湾一带古代民族常见的一种埋葬习俗。它是利用石板或石块作成葬具棺,以埋葬死的一种形式。云南是石棺墓的主要分布区。滇西是云南石棺墓最集中的地区,迄今为止,该地区已发现的石棺墓已达400多座。  相似文献   

17.
倪方六 《文史博览》2013,(11):53-53
古代中国的街头不法分子也不少,治安同样是个问题。那么,古代街头是如何抓小偷的呢?从史料上来看,小偷自古就是街头的祸害。战国初期著名法学家李悝在其《法经》里便称,“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治盗”竟是当时国家领导人首先要考虑的事情,可见那时盗贼不少。当然,古代执政者考虑更多的可能是窃国大盗。  相似文献   

18.
李修贵 《沧桑》2009,(6):130-131,134
历史观的演进是一个民族、国家对自身历史发展的体悟过程,是在对历史观的争鸣中展开的。中国古代历史观念十分丰富,有老子的复古史观、阴阳家的循环吏观、韩非朴素的进化吏观、《周易》的变易史观、墨子的圣王史观、孟子的重民史观等。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变化的动因看,由于其动固有天人之分,中国古代的历史观有天命吏观、圣王吏观和民众史观等;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变化的方向看,中国古代的历史现有循环史观、进化吏观、复古史观等;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看,中国古代的历史观有“大一统”史观等。  相似文献   

19.
刘慧敏 《神州》2020,(1):297-297
古代决策咨询制度探究,是新时代国家政治结构探索的前提和基础。为此,本文结合古代决策咨询制度发展阶段,着重从经济结构、机制体系等方面,剖析古代决策咨询制度特征及对当代发展的启示,以达到明晰制度结构管理要素,促进社会繁荣进步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次一墓葬形制分析二随葬器物类型学研究三墓葬分期与变迁分析四墓葬区域特征分析五结语四川地区(包括今重庆市)西汉时期的墓葬,以土坑墓为主。该地区20世纪90年代以前发现的西汉时期墓葬虽然数量相对较多,但大部分材料较零散,且多数墓葬中的器物保存较差,资料不够完整。正是由于上述原因,迄今未有专文对四川地区西汉土坑墓进行研究,仅有个别文章有所涉及,始终无法深入。何志国对四川地区西汉土坑木椁墓进行了初步分析后,做了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