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莫高窟第205窟施宝观音与施甘露观音图像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高窟第205窟是武周时期开凿的一个重要洞窟,壁画题材比较复杂。本文主要对西壁2铺观音图像进行考察,辨识出一些榜题文字,其中"圣历"年号的发现为确定此窟建造年代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西壁2铺观音像所表达的内容是观音向世俗信仰者施予财宝、施予甘露,具有观音与信仰者互动的图像特征,可能受到密教观音的影响。在以观音为主尊的佛教造像中,这可能是现存最早的观音与信仰者互动的图像,而后有密教观音中的"甘露施饿鬼、七宝施贫儿"的图像以及产生于中国的引路菩萨、送子观音等大量互动或观音图像,因此205窟这组观音图像是研究观音信仰的一个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2.
湖南博物院藏有百余件铜质观音造像,其铸造时代为东晋至近现代,大致可分为显教观音、密教观音和中国化观音三大类,本文以馆藏19例历代观音铜像为样本,通过造型、纹饰、工艺等分析研究,大致勾勒出了历代观音铜像的传承与演变脉络。  相似文献   

3.
《文物》1981年第10期发表的《成都市出土"太平百钱",铜母范》一文中,作者认为"太平百钱"是"东汉末期张鲁行天师道(或称太平道)"时铸造的,不确。流行于西南的张鲁的天师道与流行于东方的张角的太平道是初期道教中很不相同的两个教派,"张鲁以太平命钱,与所行的道名有关"这一论点是难以成立的。 "太平百钱"应为蜀汉时所铸,武昌黄武六年(227年)吴墓出有该钱,故该钱的始铸年代当不晚于此。"太平百钱"流通量大面广,但主要流通于川西,应为官铸。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5月,一幅来自西藏的唐卡作品《度母》在第十三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度母》既有着传统唐卡色调和谐大方、宗教人物庄严典雅的特点,叉巧妙结合运用其它绘画技艺,使得整体画面的凝重中不失轻盈优美,色彩布局瑰丽大方,一位美丽善睐、温柔宁静,仿佛随时将会开口说话的度母形象跃然唐卡画面之上。创作这幅唐卡的作者便是本文主人公,中国当代杰出藏文书法家、西藏多派唐卡创始人、国家级唐卡艺术家年叙多吉顿珠。  相似文献   

5.
甘肃瓜州榆林窟第3窟长久以来被认为是建于西夏中晚期、显密图像并存的窟室。本文主要对该窟顶髻尊胜佛母十四尊曼荼罗展开研究,在分析比对几种汉、藏仪轨文书的基础上,作者倾向于认为该铺曼荼罗与11世纪末法军和巴哩译师所译藏文本《一切如来顶髻尊胜陀罗尼仪轨》最为契合。另外,作者通过对比11至13世纪几种顶髻尊胜佛母形象进而探讨了榆林窟第3窟壁画的绘制年代,佛母持宝瓶手的位置特征或能证明该窟建于西夏乾顺时期(1086-1139)。  相似文献   

6.
观音菩萨,因《妙法莲华经》的流传而深入人心,北凉时《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从《法华经》中被抽出来别行,成为《观音经》.敦煌石窟中保存有大量依据《普门品》或《观音经》绘制的经变画,莫高窟第217窟东壁的经变画就是其一.文章首先对此铺经变画的内容进行考释,认为其是目前敦煌石窟中最早的观音经变.  相似文献   

7.
张婧文 《南方文物》2014,(2):125-135
从历代陶瓷观音造像题材、样式与风格的变迁中不难看出,观音信仰自传入中国起便不可避免的开始经历本土化的调整与适应,杂糅了儒、道两种信仰,混合了多种世俗文化因素,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观音信仰体系。本文通过梳理宋元明清的陶瓷观音造像及相关问题,研究观音信仰在中国的传播过程及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8.
李湜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0,(10):332-341+351
据造办处活计档记载,养心殿屏风后的照壁(又称罩壁)上曾先后贴过"油画鹿"、"老虎画"和《百鹿图》,其中《百鹿图》留存至今。本文结合档案查证出《百鹿图》的作者、创作时间及粘壁沿革,指出贴于养心殿私密位置的《百鹿图》,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动物题材画,而是幅反映乾隆帝的室内装潢趣味及企盼寿享遐龄的吉祥作品。  相似文献   

9.
日本江户时代知识人受容中国儒家生命礼的一个重要方式,即在大量刊行《家礼》与《文公家礼仪节》的和刻本之外,通过考订、辑校、补注乃至批判朱熹礼学经典,自创一大批符合日本社会风俗的私家丧祭礼写本,如德川光圀《丧祭仪略》、荻生徂徕《葬礼考》、浅见?斋《通祭丧葬小记》等。这类写本散见于内阁文库、服部文库、木村兼葭堂等馆藏机构,是研究日本朱子学与东亚礼教文明的重要文献载体。作者多为日本朱子学各派系(如京都、海西、海南、大坂等学派)或反对派(如阳明、古义等学派)之著名学者,其中阐释的"理礼一体"丧祭思想具有《家礼》的普遍性要素与差异化表达。对这类写本整理、归类并解题,可以揭示《家礼》与朱子礼学在江户时代"去脉络化"与"再脉络化"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比、校对故宫博物院现藏的四种《兰亭图》拓本,全面详细地介绍了明代周王、益王刻《兰亭图》卷之体例、版本及其变迁;针对出现"潢南"和"仙原"这两种不同版本的益王刻大卷《兰亭图》,进行了考订与分析,厘清了清代内阁翰林校订益王刻《兰亭图》过程中出现的讹误,并指出其成因。作者还阐明永乐十五年(1417)朱有燉初刻大、小《兰亭图》卷,自万历二十年(1592)第三代益王又将此两图重新摹刻、补刻。  相似文献   

11.
30年审计工作自身发展变化为两部志书编纂奠定了深厚的资料基础。在内容上,第二轮《新疆通志·审计志》按照审计署"3+1"审计业务格局和"人法技"建设(审计机关基础建设)设计;在无题序应用上,统一章小序写法,反映各项审计业务的整体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2.
泸山是西昌邛海西岸的一处著名的风景名胜地,这里景色秀丽,寺观云集,素有“川南胜景”之美称。在半山腰的观音阁木亭内,有一通明万历卅一年(1603年)线刻的“鱼篮观音”画像碑,尤为引人注目。此碑由碑帽、碑身和碑座三部分构成。通高2.5米。碑阳的额顶上,篆刻有“御制”两个大字,碑身是一幅阴线刻制的“鱼篮观音”像,观音头像的上端两侧,分别刻有万历神宗皇帝的“赞词”和皇帝生母——慈圣皇太后的印鉴款识等。(图一)碑阴则全部通刻以《重修大悲观音碑阴记》。此碑自嵌立以来,迄  相似文献   

13.
作为《偃师商城与夏商文化分界》 (简称《分界》)一文的作者 ,我们欢迎不同学术观点间的讨论和批评。惟《析〈偃师商城与夏商文化分界〉的研究脉络》并未就《分界》本文的研究思路做深入分析 ,也未举出《分界》思维混乱的证据 ,主要靠追溯几位作者已放弃的观点 ,便得出《分界》“研究脉络模糊不清”等断语。该文关于《分界》内容“不是考古学研究”、《分界》诸作者“是夏商同源论者”一类评判 ,同样缺乏事实依据 ,无法令人信服。我们认为 :在学术批评中 ,应当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14.
在这篇短文中,作者讨论的是他在另一篇文章中谈过的话题:以滹沱为名的河流和域邑。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一件大事:赵惠文王迁中山王於肤施。过去,学者都相信,这个肤施在今陕西榆林。但本文却拿出考古学和古文字学的新证据,说明这种看法完全不对。事实真相是,《史记》提到的这个肤施并不是秦邑而是赵邑,它位於今山西五台县,汉代叫虑虒,和肤施一样,也源自滹沱。这个古老的城邑正在滹沱河的上游,离中山国的首都灵寿古城不远。  相似文献   

15.
王中茂 《清史研究》2007,1(3):87-94
有学者认为,1860年的中法《北京条约》确立了天主教会在晚清"内地置产的特权"。其实,《北京条约》只是为法国"正式"向清政府索取内地置产权提供了藉口。而比《北京条约》诈欺性质更为恶劣的1865年"柏尔德密协议"和对中国土地管理主权严重削弱的1895年"施阿兰协议",才最终确立了天主教会在中国内地的置产权。  相似文献   

16.
“何地”是福建省云霄县马铺乡一带何氏聚居地的总称。属云霄、平和两县及台湾等地何氏的大宗祖地。自明初何彦保携眷定居繁衍于枧脚至马铺一带,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何义是何地第九世人物,先是跟随“延平郡王”郑成功在江南反清抗暴,成为郑成功麾下的得力骁将,后又顺应时势,追随施琅将军征台建功,名列《平澎台诸将姓氏》随征都督第三位,是捍卫国家统一的忠臣。  相似文献   

17.
<正> 承德须弥福寿之庙《清代佛教艺术珍品馆》陈列的铜鎏金十一面观音,铜铸佛母,金蝶佛树,紫檀木雕刻十六罗汉插屏等器物,无论从造型工艺,还是审美角度或宗教意识来审视,都可称得上是佛教艺术之精华,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历史的回顾。 铜鎏金十一面观音 观音即观世音的略称,佛经载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上首菩萨,表现一切佛的大悲心,救世之最切者。当众生遇难时只要诵念其名号,“菩萨即时观其音声”(《法华经·普门品》),应机种种化身,前往拯救解脱,故有十一面观音之说。十一面观音(照1),铜铸立像,五头  相似文献   

18.
张小杰 《中国钱币》2015,(2):36-41,6,7
<正>孙中山早期在海外为革命活动经费筹款时曾印发了多种票券,其中包括1906年印制的"中国革命政府百元债券"(彩页5图1)。冯自由、张永福所撰《乙丙两年印行之革命军债票》、《南洋与创立民国》书中都有记载。但他们没有提及为何债券只印英、法两种文字,后又为何在票上加盖"中华革命军银票"(彩页5图2)和"中华国商民银票"中文字样以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博物馆收藏《于叔明移居图》一卷,纸本,纵25、横95厘米,设色画。画面上小舟一叶,山水清幽,是画主人于克成(字叔明)隐居生活的写照。山石用"披麻皴"。全幅基本以墨绘,间施绿色,极富苍茫之致。右上方绘者题"□亥秋日写赠叔明先生倪端"(图一)。此画作者倪端,有人认为是明宣德年间的院画家。关于这个画家,明徐沁在《明画录》中说:"倪端,字仲正,宣德中征入画院。道释精妙入神,兼工人物花卉,其山水宗马远一派,与谢环、李在、石锐同时宠渥。"明李日华的《味水轩日记》说倪端(仲正)是"天顺间锦衣千户,画法夏珪,  相似文献   

20.
<正>日本奈良县法隆寺所藏。像高37.6厘米,用白檀木雕刻而成。奈良时代的747年(天平19年)编撰的《法隆寺伽蓝缘起并流记资财帐》记载:"檀像一具,养老三年(719年)自大唐请来"。此像头顶有2菩萨面、2笑面、2愤怒面、1大笑面、1如来面,此8面相与本体面部共同表现了九面观音的面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