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鑫 《清史研究》2020,119(3):54-62
早在与后金(清)政权建立贡市关系之初,达斡尔氏族显贵即开始学说满语。康熙初布特哈打牲部落组建,通晓满语文成了达斡尔官员群体的必备技能。康熙中叶,在清廷满化政策推动下,满语文在黑龙江驻防八旗达斡尔军户中率先普及。受布特哈归隶黑龙江将军,继而被改组为呼伦贝尔、布特哈八旗影响,乾隆中叶满语普及到整个达斡尔族。晚清满语文在全国式微,但在达斡尔社会却依旧盛行。  相似文献   

2.
布特哈八旗的贡貂制度是清朝管理布特哈八旗的重要手段之一,从“后金”政权建立开始实施一直到清朝灭亡.这一制度经过了三个发展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阶段特征,在有清一代发挥过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金鑫 《满族研究》2016,(4):56-63
道光十二年(1832),清廷改变了布特哈八旗计丁纳贡的传统,将索伦、达呼尔、摩凌阿鄂伦春正贡貂皮的征收对象,缩减为食俸饷官兵及1200名壮健无饷牲丁,免除了其余1575名无俸世职、贫弱牲丁的贡役,又以当年应贡3428人为"额丁",统计食俸饷人员的增减情况,据以确定之后历年的实际贡额.此举意在通过减轻税负来改善沉重兵役压力下三部人众的生计状况,藉以更好地发挥布特哈八旗的军事效能.咸丰九年(1859)、同治十一年(1872)、光绪八年(1882),1200名无饷牲丁渐改为披甲,贡貂终成食俸饷人员的专责.清末,因猎场丧失殆尽,布特哈捕貂生产停废,但清廷仍迫使其官兵照"额丁"购貂献纳,贡貂遂由针对生产活动开征的正常赋税,蜕变为赤裸裸的掠夺手段.  相似文献   

4.
金鑫 《清史研究》2022,(5):15-26
崇德八年清军征讨的“黑龙江虎尔哈部落”实为分布于黑龙江以北、精奇里江下游东岸的德都勒姓达斡尔人。其被攻克的波和里、诺尔噶尔、都里三屯,及被招降的大小噶尔达苏、绰库禅、能吉尔四屯,应系德都勒姓的七个分支氏族。他们于崇德五年降清,曾隶额驸巴尔达齐管辖,后因不满皇太极强征贡貂、胁迫南迁而发起暴动,杀死听命朝廷的科约布鲁等头目,随即招致清廷镇压。《清太宗实录》天聪九年所见“黑龙江虎尔哈部落”,本指精奇里江口至松花江口之间与满洲同语同源的虎尔哈女真分支。由于与其居地毗连,崇德八年因暴动而为清军杀掠的德都勒姓达斡尔人,遂亦被对黑龙江中游部族构成不甚明了的清廷冠以该称。  相似文献   

5.
<正>一、历史的选择(一)黑龙江区划的历史沿革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设置黑龙江将军。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清廷决定东三省改制,东北三省废将军,设巡抚,是为东三省设立行省制之始。1860年(清咸丰十年),清政府采纳了黑龙江将军特普钦建议,正式开禁放垦,关内人口开始大量移入,至1910年,东北人口由370万人增长到1693万人。1916年北洋政府改设三省一区,一区即东北特别行政区,治滨江即哈尔滨道外。1928年,  相似文献   

6.
布特哈八旗是清政府对居住在黑龙江右岸和嫩江流域的索伦、达斡尔等民族实行管辖的组织机构,在有清一代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此为对象,对有关布特哈的记述和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分析和评价,并对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自康熙二十二年设立黑龙江将军起,黑龙江地方政权一直实行以将军为主体,对旗、民分治的军府制管理体制。然而,随着黑龙江地区边疆危机的升级、社会矛盾的加剧,军府制已经无法满足黑龙江地方政权发展的要求。加之受到人口发展的影响,以及积弊已久的吏治问题,在内因、外因多方因素影响下,黑龙江地方政权于光绪三十三年发生变革,裁撤将军,设置行省,结束了旗民分治的管理方式,全面实行民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8.
黑河早期的鄂伦春民族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伦春民族,与黑河其他各民族一样,在清代以前没有学校,在本民族中多采用口耳相传方式进行教育.他们世居黑龙江流域内外大小兴安岭广袤深山密林一带,过着“居无定室、衣皮食肉”的游猎生活.清康熙年间,鄂伦春民族的教育才有了文字记载.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为了巩固北部边防,抵御外敌侵略,清政府决定利用“骑马使枪习成特技”的鄂伦春族武装力量,根据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的奏请,收抚鄂伦春诸部并正式编入布特哈八旗(位于今嫩江与爱辉之间).从此鄂伦春民族同黑河区域内各族人民一道加入到抗击沙俄捍卫国土的斗争行列.与此同时,鄂伦春民族也已经有了同其他各族人民一样接受学校教育的权利.1695年(清康熙三十四年),根据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的奏准,在墨尔根(今嫩江县)两翼地方各设一所满官学,设学官一员.同时规定,包括鄂伦春族在内的“新满洲诸佐领之下,每岁进幼童一名,教习书义”.①1744年(清乾隆九年)黑龙江城(今爱辉镇)始设满官学一所,包括鄂伦春族在内的“八旗子弟愿入学者,由各旗协领保送,习清文骑射”.②但鄂伦春儿童入学者甚少,尤其是“沿边各地及鄂伦春、打虎尔诸族,非惟悉汉文者百不得一,即稍识之,无能道汉语者,亦十无二三”.③1882年(清光绪八年),撤销布特哈总管衙门,在“东接黑龙江,西达墨尔根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将军驻地迁移新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黑龙江将军初驻黑龙江左岸的瑷珲旧城,续迁黑龙江城、墨尔根城及齐齐哈尔城.这3次迁移备受后人指责.雍正初年,黑龙江将军驻地得到了第四次迁移机会,但在黑龙江将军陈泰的反对下,雍正皇帝放弃了第四次迁移黑龙江将军驻地的计划.  相似文献   

10.
达斡尔族历来没有自己的文字。归清以后被编入八旗军内,安置于清廷兵役制度下,几乎所有的壮丁都服兵役,从事征讨,效命疆场,出现了不少战场上立功的勇士和武将,当时公文或来往书信多用满文和汉文。于是达斡尔族出身的文武官员就不得不学习满文了。且于康熙三十四年经驻守墨尔根城的萨布素将军的奏请,设旗人(达斡尔人)义学堂于墨尔根城(《黑龙江志稿》),达斡尔族官员的子弟,还有一些旗人的子弟入学,开始学习满文。后来在各个乡村里面也纷纷办起私塾,送子弟入学,聘请懂满文的人利用冬闲时期教满文。达斡尔人掌握满洲文字这一有利工具以后,就开始读起满文的《三国演义》、《列国志》、《五  相似文献   

11.
清廷对黑龙江的封禁政策,严重影响黑龙江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乃至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但对此重大课题,很少有人专题论及。笔者就这一问题谈谈看法。 一 清廷的封禁政策由来已久。对黑龙江的  相似文献   

12.
八旗索伦的编旗设佐早在其南迁内徙之前即已开始进行。八旗索伦旗佐组织的编设有一个发展过程,从清太宗崇德年间开始至清世宗雍正年间一直没有停止过,其旗佐组织的编设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并有如下几种不同的情况:南迁之前索伦牛录的编设、顺治初年南迁之后布特哈八旗佐领的编设、黑龙江将军设镇后驻防八旗佐领的编设。清政府八旗索伦编旗设佐,其根本原因主要是考虑清朝北部边疆防务的需要,以及八旗索伦精于骑射、骁勇善战的民族特点。清政府对八旗索伦大规模的编旗设佐、实行八旗制度,不仅对清朝巩固和稳定东北边疆并防范沙俄侵略有着现实意义,而且对清代八旗索伦的历史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将军衙门诞生于抗俄斗争的关键时刻。17世纪中叶,沙俄侵略者波雅尔科夫、哈巴罗夫之流屡犯黑龙江,烧杀劫掠,无恶不作。康熙二十二年(1683),清康熙皇帝为收复失地,驱逐浸略者,作了一系列部署,其中最重要的是凋集宁古塔、吉林等地军队进驻黑龙江,12月13日,任命原宁古塔副统萨布素为镇守黑龙江将军,遂置黑龙江将军衙门。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作为独立的行政名称始于清代。清初,黑龙江归盛京驻防内大臣(1646年改为盛京昂邦章京)所辖,顺治十年(1653年)改归宁古塔昂邦章京所辖。康熙元年(1662年)改归宁古塔将军所辖。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分宁古塔将军西北地,添设黑龙江将军,宁古塔将军管辖范围大为缩小,黑龙江成  相似文献   

15.
1901年12月的北京,北风呜咽,寒风卷着落叶,在北京东单牌楼、西总布胡同口外漫天飘飞。神情呆滞,眼显慌色的清朝官员耷拉着脑袋,垂着双手,列队呆立于高大的汉白玉碑前,机械地按着礼仪主持人的声音行礼致哀。清朝官员旁边则全是趾高气扬,荷枪实弹的德国官兵。是清廷官员检阅德军?抑或是德军保护清廷官员渡险闯关?都不是,是国耻场面。该碑即是当时国人称  相似文献   

16.
丁一 《文史春秋》2002,(7):42-45
1901年12月的北京,北风呜咽,寒风卷着落叶,在北京东单牌楼、西总布胡同口外漫天飘飞。神情呆滞,眼显慌色的清朝官员耷拉着脑袋,垂着双手,列队呆立于高大的汉白玉碑前,机械地按着礼仪主持人的声音行礼致哀。清朝官员旁边则全是趾高气扬,荷枪实弹的德国官兵。是清廷官员检阅德军?抑或是德军保护清廷官员渡险闯关?都不是,是国耻场面。该碑即是当时国人称之为国耻碑的克林德碑。  相似文献   

17.
从清代至今的三百多年间,黑龙江历经了几个历史阶段,省的政权机构建置曾发生过多次变动,现按历史发展阶段和时间先后顺序作一简要介绍。一、清代时期1、黑龙江将军衙门(康熙二十二年~光绪三十三年),是清代驻防黑龙江地区的最高军事和行政机关。将军衙门开始设于江东六十四屯内的瑷珲旧城,不久迁至江右的今瑷珲;康熙二十九年迁至墨尔根(今嫩江县城);康熙三十八年再迁至齐齐哈尔。从首任将军萨布素到末任将军程德全二百一十  相似文献   

18.
清朝统一天山南北后,设立了总统伊犁等处将军,以军府制的体制驻防并统辖新疆天山南北。在此期间,清廷调遣东北、河北地区官兵携眷赴新疆戍边屯垦,西迁的锡伯军民就是其中的一部分。本文从伊犁将军治理新疆全局的高度,评价锡伯军民西迁这件历史大事的政治意义和战略意义。首先分析了清代伊犁将军对新疆的管辖及锡伯族官兵西迁的历史背景;其次着重研究了清代伊犁将军与锡伯族官兵西迁的内在关系;再次具体阐述了西迁锡伯军民在伊犁将军领导下的重要建树。  相似文献   

19.
<正>最早创议修《黑龙江通志》的是清光绪二十一年,时任黑龙江将军的恩壮敏公---恩泽。恩泽调任黑龙江时,恰逢《吉林通志》甫成书,此时东三省独黑龙江无专志,每一论及,将军常不怿。是时,北京会典馆向各省下发檄文,要求督修会典、舆图。  相似文献   

20.
清初,宁古塔将军和黑龙江将军的先后设立,以及大批流入谪戍宁古塔和黑龙江地区,使得黑龙江的文化教育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 一、清代黑龙江早期的私塾教育及其发展 黑龙江早期的文化教育主要是民间私塾。一些名门显宦、文学世家,有地位及富有的人家,从小就注意对孩子的文化教育。往往是父母亲自督教,或延请名儒课子授业,或设馆招生,特别是流放来的学者,在当地执教,而这些人又常被地方官聘为家庭教师。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