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本文主要对"长信宫灯"的最初所有者是"长信尚浴"的说法进行了质疑和反驳。通过分析铜灯铭文中的容积与重量、相关人物或机构和铜器编号等各标记之间的内在关联,结合汉代青铜器的制造工艺以及相关的工官体制,从而论证"阳信家"是灯的最初所有者,此灯是皇太后让其宫官"长信尚浴"和"内者"制造并赠与阳信长公主的。  相似文献   

2.
1981年5月陕西省兴平县汉武帝茂陵东侧一号无名冢从葬坑内出土"阳信家"铜器,1982年第9期《文物》发表了该冢从葬坑的发掘简报。同时发表了《谈"阳信家"铜器》的文章,对"阳信家"铜器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读后深受启迪。但有些意见,笔者不敢苟同,不揣浅陋,提出来就正于文章作者员安志先生及读者。  相似文献   

3.
汉茂陵“阳信家”铜器所有者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信家"铜器出土于汉武帝茂陵东边一号无名冢之南的一号从葬坑。从报告所示的位置图看,一号无名冢应是茂陵的一座陪葬墓,一号从葬坑可能是这座陪葬墓的随葬坑。这批"阳信家"铜器,是继1962年汉长安城西南郊今三桥高窑村发现的"上林"铜器之后的又一次重要发现,它理所当然地受到了人们的注意。编写报告的同志推定这批铜器属于武帝之姊阳信长公主家之物,其说可从。但报告过于简略,论证似欠充分,所以想写一点补充,希望有助于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一年五月,茂陵东侧一号无名冢南从葬坑中出土了一批铜器,其中镌有“函池”二字的计有: 鼎一件。腹外侧铭文:“阳信家,容二斗,并重十六斤,第十七,黄山。”盖外侧铭文为:“阳信家铜二斗鼎,盖,并重十四斤四两,四年二月工官得指造,第十二,函池。”炉、杯各一件。炉壁口沿外侧铭文:“阳信家铜炉,重二斤七两,三年曹孟所买,第六,函池。”耳杯底有铭文:“阳信家铜杯,容二升,重十五两,三年曹孟所买,第五,函池。”另一炉口沿外侧的铭文为:“阳信家,重二斤七两,第十,函。”另一杯的铭文刻在腹外侧:“阳信家,容一升半升,重十五两,第九,函池。”  相似文献   

5.
满城汉墓出土动物纹装饰艺术初探吴杏全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墓中出土文物数量多、造型美、纹饰精,其制作工艺水平之高,是十分罕见的,处处体现着帝王用器的豪华。其中的金缕玉衣、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等旷世奇珍,闻名于国内外,许多动物纹装饰器也以其特有的艺术和...  相似文献   

6.
1979年四月江西省靖安县永口公社出土三件青铜器,其中两具有铭,《(?)命尹炉》即两具有铭铜器中之一.兹揭举其铭如次:'感未乏拣介命,省局型行淇' 至白伴皮篮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组织,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新疆考古研究所以及吉林大学等多家单位共同参与的罗布泊楼兰地区综合考察在楼兰地区新发现一件铜器。这件铜器发现后备受瞩目,因其在楼兰地区是首次发现,对其性质和用途也是众说纷纭,发现者在《楼兰地区新发现斗检封及其周边地貌环境的指示意义》一文中,从环境意义和文化意义两方面对该器物作了透彻分析和理解,  相似文献   

8.
“亚(酉皿妻)((酉皿妻)字下用△表示)”铭铜器,自宋以来,常见于诸家著录,剔除伪铭之器,笔者共收集到103件(见表三)。据此材料,本文试为“亚△”铭铜器进行一些研究,错误之处,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9.
著名考古学家夏鼐曾精辟地论述道:“建国以来,我国汉代文 物考古的成就主要有三:一、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二、河北满城汉墓。三、广东南粤王墓。而尤以满城汉墓出土精美文物最多而著称。在数以千计的汉墓中,唯满城为岩墓。”的确,满城汉墓出土的精美工艺品精妙绝伦,令人称奇,其中的长信宫灯、错金博山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述了自刘歆以来至当代学者关于西周年代的研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西周年代考订要将史料和方法恰当结合起来;必须强调以正确的态度去对待史料,特别是古本《竹书纪年》的西周积年和铜器的历日。文章分析了学者们在考辨年代上的失误,在近年殷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周历建申说,并把它全面应用于铜器历谱。本谱做到了既不改动铜器的历日又不违反考古学的铜器分期。  相似文献   

11.
正油灯作为传统生活工具,经过了几千年演变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文化。油灯源自"钻燧取火",新石器时代所出现的陶豆,就是最原始的灯具。从油灯产生的第一天起,就显示出实用与审美结合。青铜时代,"兰膏明烛,华镫错些",油灯开始向精制化方向发展。汉代是油灯发展的繁荣期。这一时期油灯造型生动,装饰富丽,如西汉"雁鱼铜灯""长信宫灯"等,即为那个时代的精品。南北朝  相似文献   

12.
谈“阳信家”铜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1年5月,在汉武帝茂陵东侧一号无名冢的一号从葬坑中,出土一批西汉铜器。这批铜器中有十八件器物上刻有铭文。现就其中部分铭文作初步考释,并对有关问题作初步探讨。铜器铭文的考释竹节铜熏炉器盖与器座铭文均镌"内者",它和"内史","内府"相同,是汉宫廷内的官职。"内者"疑为皇宫中的女官。关于"内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古代文献及铜器、石刻、钱币等文物为依据,论证了“歷”、“曆”二字的起源及分合演变的历史。对在此分合演变过程中传统习惯和封建避讳制度所造成的复杂现象也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秦代"家罪"作为家庭内部犯罪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连坐"为前提,以"同居"为条件。犯罪类型仅限于"父子""主奴"间的杀伤罪和盗窃罪,"父杀伤人及奴妾"中的"人"是指"子女","父"杀伤父母和妻子的犯罪行为不属于"家罪"。"家罪"的立法思想不是源于儒家的"容隐"制度,而是来源于法家以"法"治国的思想,立法原则遵循着"国法至上"、对死者及家属不追究刑事责任以及确保在籍"户数"等原则。"家罪"的实质,是国家在建构社会秩序过程中,在有限资源的配置下,以层级递进的方式把法律渗透到个体小家庭,进而对社会进行全方位的控制,体现了帝制早期法律专制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本文依据铜器所有者铭文的不同来统计和分析寿县楚王墓中所出土的各类青铜礼器,再将其纳入到整个楚国礼制系统中来考量,按照三套礼器组合的形式来探讨战国时期楚王级别所应使用的礼器制度,并考察在战国末年楚国东徙寿春后国势衰微的历史背景下,楚王室针对这一丧葬活动所作出的"礼制隆杀"情况。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牛津大学考古与艺术史实验室提出微量元素分组的方法研究铜器原料的流通。本文简要介绍了该方法的原理,并以前掌大、叶家山、郑州商城、城洋等地铜器数据为例对该方法的可行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铜器的考古学背景与微量分组之间可以准确对应。基于研究实践,文章还概括了该方法在中国古代青铜器研究中的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17.
张懋镕 《文博》2013,(2):19-26
本文首先分析了新见到的3件铜器:黼鼎、26年佣叔壶与28年肮簋,论证它们都是穆王时期的铜器。并以此为基点,讨论了两件年代有争议的铜器:24年枷簋和30年吴盔,推定这两件铜器也是穆王时期的铜器,而且是标准器。然后将这几件标准器与以往所知的穆王时期标;住器联系在一起,其得穆王标;住器13件。据此第一次提出一个王世有“标;住器群”的概念,认为这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西周铜器断代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对重新认识穆王时期铜器的面貌,对于西周册命制度的研究,对于西周全文历谱的研究,也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物》1979,(9)
1978年1月6日,潢川县彭店公社刘砦大队砖瓦窑厂院内出土铜器数件,送交县文化馆保存。省博物馆派人偕同县文化馆的同志对出土地点进行了发掘清理。刘砦大队位于潢川县西南约二十余公  相似文献   

19.
《听雨楼法帖》为清代云南人周于礼撰集,金陵穆文、宛陵刘宏智等人镌刻。第一卷为褚遂良、颜真卿、蔡襄三家;第二卷为苏洵、苏轼、苏辙父子;第三卷为黄庭坚;第四卷为米芾、赵孟頫。本文对各家书法风格及刻石流传作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20.
中原文物2007年第1期载刘东亚先生<河南省文物交流中心征集的一批古代官印>(以下简称"刘文")一文,文中录有两揭战国古玺(刘文第一、二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