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1850年代美国打开日本关闭了两百多年的市场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原因的探讨,已有的成果只限于一个原因,即美国因素本身。史实表明,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俄国因为克里米亚战争的牵制和英国由于中国市场的吸引而妨碍了它们对日本的门户封闭首先成功地采取行动;二是美国在西北太平洋地区的殖民经济利益使它打开日本市场的精神执著,而打开日本市场与它在中国的殖民经济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同时美国充分利用了克里米亚战争的时机和鸦片战争的影响等国际因素。因此,是美国而不是俄国或英国结束了日本闭关锁国的历史,将幕府统治的日本推向了半殖民地的边缘。  相似文献   

2.
战后初期,英国对日经济政策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初期,英国主张对日本应该采取宽容的政策,既要翦除日本对外侵略的威胁,又要复兴日本经济。后期,由于亚洲冷战战略的需要,美国改变对日政策,开始全面扶植日本;而日本则在美国的帮助下在东南亚寻找经济出路,这与英国的利益发生了冲突。这两方面的原因促使英国政府调整对日经济政策,强调限制日本的经济扩张以维护本国利益。  相似文献   

3.
杨英  陈和 《人文地理》2006,21(5):80-83
诺思教授认为制度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源泉。他将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工具引入新经济史的分析当中,构建了制度变迁理论,从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三个方面去分析国家和区域经济绩效之间的差异。本文将主要基于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并结合新制度经济学的其他相关理论,来分析马来西亚和印尼经济绩效差异的制度原因。  相似文献   

4.
邓峰  宋开春 《史学集刊》2002,5(1):84-91
1955年美日关税谈判是战后美国对日政策的必然结果。为了复兴日本经济,使日本成为东亚冷战战略的支柱,美国采取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推动日本加入关贸总协定,而日本入关的最关键一步是美日完成最重要的关税谈判。为此,美国政府克服了来自国会的障碍,在谈判桌上向日本做出了巨大的让步,使日本获得了颇为可观的利益。这在世界贸易史上是极不正常的现象,对日本、美国以及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日本金融市场短期利率、长期利率、股票指数、日元汇率指标的变动,来评估次贷危机对日本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产生的影响。文章认为次贷危机使日本丧失了一个难得的金融政策正常化以及走向长期经济增长的机会,日本金融指标变动与美欧的同步化使得日本难以独善其身,而高企的日元汇率随时有反转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1948—1950年,美国政府制订并实施了发展有限日中贸易的政策。中国东北作为日本传统的贸易对象,成为美国复兴日本经济的政策中对外贸易的一个重点。美国政策制订者认为,发展与共产党中国的贸易,不仅对重建日本经济十分重要,同时能减轻美国的财政负担,更有可能借此制造中苏分裂。日本与中国东北的贸易在这一政策下有所恢复。但是,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这一政策匆匆收场。其原因首先在于政策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美国国务院和军方之间始终存在着意见分歧。其次,东北解放区优先发展同苏联贸易的政策也决定了东北与日本的经贸关系不可能有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日本工业体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美国人的"空中堡垒"炸得七零八落,两颗原子弹又抹去了日本两座大城市。到战争结束时,日本经济可以用惨淡来形容。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给了日本人一个"发财"的机会。作为朝鲜的近邻,日本很快成为美军的军事基地和作战物资供应地,战争"特需"直接拉动了日本经济的发展。据日本官方统计,从朝鲜战争爆发到1955年,"特  相似文献   

8.
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本人的意识形态改造于群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实现了对日本的单独军事占领。为了彻底铲除法西斯军国主义,使日本不再成为对美国的战略威胁,美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对日本实施了一系列民主改革。对于这些改革,国内外已有诸多资深学者进行了...  相似文献   

9.
李长健  朱慧娴 《神州》2014,(5):232-232
反身性理论逐渐被运用在政治、经济、历史各个分析领域,与传统的分析方法不同,反身性理论将"不确定性"这一其它理论所忽视的因素积极引入,契合食品安全监管市场的某些角度,使我们从新的理论视角来理解分析食安全风险的原因,并对食品安全监管模式提出创造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一、道奇路线之前的日本经济和美国对日政策的变化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军国主义被打败,日本的战时经济结构,全部进入急剧地崩溃过程之中。当时的日本政府,为了维护旧的垄断资本主义体制,实行了紧急处理军事物资和发放临时军费的决定。对在战时接受军需订货的企业,支付合同中所规定的尚未支付的金额。仅战后一个月,就支付了二百亿日元。结果使生产军需用品的公司和高级官吏、高级军官取得了大量的非法收入,并使通货膨胀急剧地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1.
战后初期中日贸易开放问题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次大战中,中日两国经济均遭巨大破坏。战后初期,两国均谋求经济发展,致力于扩大对外贸易,以恢复国力,因此,中日贸易开放在当时成为一个比较重要的敏感性问题。中国希望能遏制日本的对外贸易,防止其军国主义复活和经济重新振兴,而日本则希望扩大对外贸易,以解燃眉之急。美国出于其自身利益的需要,在其控制下,中日贸易于1947年8月15日实行部分开放,这对日本的经济恢复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至于中国,尽管国内反对意见甚众,但南京国民政府迫于美国的压力,同意开放,使中国经济发展处于不利地位。  相似文献   

12.
曹晋芳 《神州》2012,(9):122
二战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在占领初期,美国为打击日本法西斯势力,对其实行了"打击,限制"政策。但随着形势的变化,美国改变了其战略方针,对其进行"扶植",这在客观上对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从本质上讲,美国对日政策的改变是以其自身利益为前提的,他不可能也决不允许日本强大成为自己的对手。本文试图从美国这一政策出台的背景,起实施过程中的作用来具体分析一下这一政策对日本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佐藤内阁时期(1964·11·9——1972·7·7)是战后日美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这期间日本利用日益膨胀的经济实力,借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沼不能自拔、经济实力大幅度滑坡、在远东急需日本提供战略合作的有利时机,围绕越南战争、东南亚开发、东亚战略“换肩”、小笠原、冲绳的施政权归还等问题展开频繁的首脑外交,不仅顺利解决了日本战败遗留下来的日美间最大的外交课题,而且顺利实现了日美在远东的战略“换肩”,极大地提高了日本在美国远东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使日美关系从战后日本对美依附时代,进入了日美相互依存时代,为70年代初日本结束“战后”时期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其原因主要是得益于日本极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本文就对日本企业文化特征做一个探析。  相似文献   

15.
20世界30年代前后,围绕日本侵华战争,门户开放和东亚新秩序这些问题,美日两国展开了长期的外交干涉。虽然日本的不断侵略威胁到美国在东亚的利益,但美国仍然极力避免卷入战争。其原因是受国内传统的孤立主义思潮的反战倾向,严重的经济危机和美日巨大的经济利益的影响导致美国对日奉行孤立主义。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人民反战的和平愿望,但实际效果却是助长了法西斯的卿略野心。最终随着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宣战,孤立主义才最终退出历史舞台。从本质上说,美国在围绕太平洋远东地区争霸的斗争中,美国的"门户开放"原则和日本的"大东亚共荣圈"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最终只能以武力解决。  相似文献   

16.
徐振伟 《世界历史》2020,(1):88-107,I0005
二战后,日本经济凋零,粮食短缺问题严重,国民生计惨淡,社会矛盾丛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美国占领当局分别从外部和内部开展粮食援助和粮食强征。这一系列政策在实现美国自身的经济需求与政治目的的同时,也确实对日本的农业与社会步入正常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之后日本的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战后初期的粮食政策连同日本经济复苏后美国长期实施的粮食倾销,共同构成了二战后美国对日粮食战略的主要内容。美国的粮食战略缓解了战后初期日本严重的粮食危机,部分解决了美国国内的粮食过剩问题,改变了日本人的饮食结构与饮食习惯,挤压了该国粮食的生存能力和发展空间,影响了日本的粮食安全乃至政治、经济主权与独立发展进程,也加剧了美日间的贸易摩擦。  相似文献   

17.
美国东亚遏制战略与日本对东南亚经济外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试图将日本经济外交的缘起置于战后初期东亚的整体政治格局中加以考察。认为随着中国成为美国在东亚的主要对手,美国东亚遏制战略在朝鲜战争爆发后最终形成。阻止中国和日本之间的传统贸易往来,同时促使日本经济与东南亚经济进行整合,成为美国东亚遏制政策的核心环节之一。美国东亚政策的这一转型影响了日本战后的经济发展及贸易模式,并推动了日本对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外交。  相似文献   

18.
李涵云 《黑龙江史志》2013,(11):169-172
日本是我国的邻国,自二战结束之后日本在很多方面,与我国形成了既相互竞争又密切合作的状态。日本的科学研发能力和教育居于世界前列,国民拥有很高的生活质量,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但近几年来财政的赤字、经济的停滞、政局的动荡,外交的失策使日本又陷入了另一轮的危机之中。日本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惨败的基础上,在恢复经济和社会方面取得的惊人成就,日本之所以能在二战后迅速的恢复并发展是与美国的统治和自身的努力分不开的。日本在成为经济大国的道路上有着自己的特色,但随着国家经济地位的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通过对日本发展特色的分析也为我们未来研究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我国的发展道路提供了一些宝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2005年6月20日,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和中国华侨历史学会邀请美国西密西根大学曾缨博士在北京华侨大厦作了题为“美国与日本华人研究的比较:一个留日居美学者的审视”的学术讲座。她从一名华人学者的视角分析和阐述了日本与美国学者在华侨华人研究领域的不同特点及发展趋势。曾缨博士首先对自己的学术研究历程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她指出,自己是学理工科出身,20世纪80年代末期弃理从文,到日本留学、生活十四载,而后又转赴美国大学执教,这种独特经历使她对日本和美国的华侨华人研究有着切身的体会与感受,为以后投身于华侨华人研究奠定了良好…  相似文献   

20.
蒋真 《史学集刊》2022,(5):35-46
人质危机发生后,伊朗从美国的昔日盟友变成了一个“对美国的国家安全、经济和外交产生非同寻常的威胁”的国家。这一认识成为人质危机期间美国制裁伊朗的首要法律依据。在冷战背景下,为向伊朗施压使其释放人质,冻结资产和贸易禁运成为美国对伊朗单边制裁的主要手段。为加强对伊朗制裁的效果,美国要求其欧洲盟友遵守冻结伊朗资产的法令,按照未获通过的联合国法案制裁伊朗。人质危机期间的制裁措施后来虽然被取消,但伊朗对美国构成威胁的认知并没有随着人质危机的化解而结束,这一理念成为后来美国对伊朗制裁政策的重要理论基础。人质危机不仅开启了美国对伊朗制裁的进程,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塑造了未来的美伊关系,制裁与反制裁的斗争成为四十年来美国和伊朗关系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