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浪 《纵横》1999,(10)
1949年开国大典中演奏那雄壮、洪亮的乐曲的军乐队,被人们赞誉为“礼乐之神”。我曾是这支“礼乐之神”的一员,也负责过我国军乐团的筹建与组织工作。每逢国庆之际,我不禁思念起我在军乐团(队)的一些往事。  相似文献   

2.
金其恒 《江淮文史》2003,(3):114-118
在《名人传记》1999年第10期上,刊登了一篇题为《毛泽东为渡江小英雄马毛姐起名》的文章。那篇文章记述了毛泽东为马毛姐起名字的经过,说马毛姐原名马三姐,“马毛姐”这个名字是毛泽东为她起的。文章写道:1949年9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前夕,毛泽东得知在渡江战役中有一位年龄最小的女英雄,就亲笔写了请柬,邀请马三姐来北京,参加开国大典。可她家收到请柬后,父母担心她年纪太小,没有让她去北京。1951年9月20日,她又收到毛泽东主席发来的第二封请柬。这次她父母同意她去北京。她兴高采烈地打扮了一番,就随着安徽省“老根据地代表团”一…  相似文献   

3.
黄邦和 《纵横》2009,(9):4-7
1949年9月中旬,我由武汉市人民政府介绍,代表《大刚报》到北京参加全国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等的采访。这是我在前半生新闻工作经历中,最难以忘怀、最值得纪念和最令我感奋的一次采访活动。当时,从武汉去北京参加采访的记者只有我一人。因此,我的任务非常艰巨,责任也非常重大。  相似文献   

4.
1949年9月中旬,我由武汉市人民政府介绍,代表《大刚报》到北京参加全国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等的采访,这是我在前半生新闻工作经历中,最难以忘怀、最值得纪念和最令我感奋的一次采访活动.、当时,从武汉去北京参加采访的记只有我一人。因此,我的任务非常艰巨.责任也是非常重大的。  相似文献   

5.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60多年前的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有数十万军民参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其实,人们头脑中的这一印象并不准确. 因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典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开国大典. 那么,开国大典是在那一天呢?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早在当年10月1日前一个星期就已经宣布过了.  相似文献   

6.
1949年9月,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在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前夕,要在天安门城楼上悬挂毛主席的画像,究竟挂哪一幅画像,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摆在周恩来的面前。当在天安门前悬挂毛泽东画像形成中央一致意见之后,作为开国大典的总筹划者,周恩来为在国庆节那天在天安门城楼前挂一幅毛泽东的巨幅照片,已经多次派摄影记者来到丰泽园,为毛泽东先后拍摄了几幅正面肖像。  相似文献   

7.
杨兆麟 《神州》2008,(10):106-107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而实现广播"开国大典"更成为中国人民广播史上的重要一页。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工作,对此更是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8.
我是1988年9月任宋时轮院长秘书的,直到1991年9月17日老首长病逝。3年的秘书工作,使我对他的晚年生活有较深的了解和认识。时光流逝,并没有冲淡我对老首长的思念,他那艰苦朴素、清廉自律的一幕幕往事,仿佛就发生在昨天,激励着我,鞭策着我。  相似文献   

9.
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是举国同庆的光辉节日,永远彪炳史册。而“开国大典”的实况广播工作,也是中国人民广播史上的重要一页。我有幸参加了这次的工作,更是难以忘怀。早在一个多月之前,北京新华广播电台,也就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各有关部门都开始进行准备工作。胡若木、高而公和我分工编写实况广播稿,一次又一次地到郊外去采访阅兵式和分列式的演习,并且到参加游行的各机关、团体、学校、工厂、农村去了解情况,由我执笔起草实况广播稿,在编辑部经过了反复的讨论、修改。播音员丁一岚、齐越每次都参加讨论,深入了解情…  相似文献   

10.
张澜的风范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张澜被推选为共和国副主席。周恩来素知张澜节俭,因为开国大典,特意拨了服装费,希望他能一身簇新地出现在天安门城楼。张澜婉言谢绝:“国家的钱,即人民的钱,我怎么可以用来做了长袍穿在自己身上?但总理的考虑是对的,我保证着新装与民同庆。”他自己出钱,赶制了一件布长衫,罩在旧棉衫外面。这就是我们在熟悉的《开国大典》那副油画上看到的张澜形象。  相似文献   

11.
正在我的书柜里,有一份1949年10月2日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人民日报》。这是父亲的遗物。时光回溯到69年前。当时,父亲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7军第199师的一员,有幸参加了开国大典阅兵式,特意保留了当天的这份报纸。1948年3月,刚刚年满17岁的父亲从太行山革命老区河北阜平县入伍参加革命,  相似文献   

12.
<正>历史是一艘永远驶向未来的航船,黑龙江在这艘船上雕刻了永不磨灭的记忆。位于哈尔滨市一曼街241号一栋灰色仿古式的欧式建筑小楼里,名为"红旗·黑土·丰碑"的展览中有一件珍贵的展品——五星红旗,它无声地向人民诉说着新中国诞生的艰难。(一)1949年9月,开国大典的前几天,哈尔滨302工厂工人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为北京举行开国大典制作数万面五星红旗的任务而昼  相似文献   

13.
李普 《炎黄春秋》2004,(10):37-38
《开国大典》那条新闻是我采写的。新闻界有朋友要我讲讲这条新闻采写的过程。建国50周年的时候媒体有人访问过我,问到那时候我紧张不紧张,我就从这儿讲起吧。主要讲过去没想到的,现在认识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4.
作为新中国建立的亲历者——谢邦定,1949年6月出席了新政协筹备会;1949年9月,他以全国学联的首席代表身份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并被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1949年10月1日,他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参加了开国大典。  相似文献   

15.
咏慷 《纵横》2009,(8):4-12
阅兵,历来是一个国家展示实力、鼓舞士气的重要军事仪式,对于彰显国威军威,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具有重要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天安门广场共举行过13次大阅兵。一1949年开国阅兵——揭开了中华民族开天辟地新纪元1949年开国大典时的盛大阅兵尽人皆知。然而,有些读者或许不一定清楚,在开国大典的阅兵之前,北京市的前身——北平(1949年9月27日,北平改名为北京),还曾经举行过两次颇具规模的阅兵式。  相似文献   

16.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中国历史上,以至在东方和世界历史上,她的重大意义都是不可估量的。因采访和报道这次开国大典,我有幸登上了天安门城楼。那时,全国人民欢欣鼓舞,到处喜气洋洋,我们的新中国有着多么祥和辉煌的开始啊!新华社负责发布公报式的新闻,我和李千峰一起承担这项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决定成立的。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在9月21日至30日举行,这次会议的召开就被称为“开国盛典”,这点可以从当年全国各大报上看到,可见那时人们对这个会议多么重视。我们俩人作为这个会议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周迅 《百年潮》2008,(7):68-71
1949年10月1日,对于全国各族人民来说,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节日。这一天,在天安门城楼和广场举行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大会,简称“开国大典”。“开国大典”的盛况,通过北京新华广播电台的实况广播,传遍神州大地,至今为人津津乐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原台长杨兆麟,曾负责安排“开国大典”广播稿的编写和播出工作,而当年同在实况广播现场工作的梅益、李伍、胡若木、黄云、丁一岚、齐越、傅英豪等人,都已经作古。  相似文献   

18.
李普 《百年潮》2004,(10):51-52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时,我作为新华社记者,采访开国大典,写过一篇报导,题目就叫做<开国大典>.  相似文献   

19.
张彦 《纵横》2009,(9):8-10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在天安门城楼的开国大典上,毛泽东主席以他那浓重的湖南乡音向全世界庄严地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仅仅与他数尺之遥的我,作为香港《中国文摘)(CHINA DIGEST)半月刊的记者,正高举CON—TAX相机,生怕漏掉每一个珍贵的瞬间,迅速捕捉每一个有历史意义的镜头。  相似文献   

20.
谢邦定 《纵横》2009,(10):15-19
1949年,是中国历史上不同寻常的一年。我作为中华全国学生界的代表,有幸参加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在开国大典之日登上天安门城楼,亲眼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60年虽已过去,但只要想起当年的往事,仍旧激动不已。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