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公元前16世纪到公元前10世纪,是中国青铜文化的鼎盛阶段。这一时期的青铜器,无论在造型、纹饰和冶铸技术上,都无疑是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珍贵遗产。它所表现的青铜文化特征,是世界古代文化中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东方文化在商周璀灿的青铜文化中,神秘怪异的动物纹饰及造型占有很大的比例,该特征一直持续到西周中期。这种装饰风格不仅是奴隶主贵族审美观的简单反映,更是一定社会思潮的影响在青铜器上的集中体现,其深刻的思想内涵是什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李元 《文物世界》2009,(1):28-29
一、青铜器的动物纹样 中国古代青铜器上的纹饰,始于夏代晚期,据现在所知,最早出现在容器上的是实心的连珠纹。关于这些纹饰的起源,最主要还是来自于陶器的影响。青铜器的纹饰,在商代中期以前,多是直接雕在模的壁上,后来的往往在模壁上外加泥片,再进行雕刻,这样能产生浅浮雕的效果,同时产生了装饰上的主纹和地纹之分。青铜器的装饰纹样主要分为三大类:动物纹、植物纹、几何纹。其中动物纹,又可以分为怪兽纹和一般自然界的动物纹两类。  相似文献   

3.
一般来说,商周青铜器纹饰、造型上与动物有关的因素,是那些以各类动物形体为素材的象形体,刻绘及动物介入的社会生活场景的描述.除去它们所起的美观、装饰作用,其内在深处还包含有礼仪祭祀、图腾与  相似文献   

4.
《文物》2007,(8)
皖南是我国长江流域以南集中出土商周青铜器较多的地区之一,本书共收录了这一地区发现的青铜礼器、兵器、工具等共150件,为首次集中发表。每件器物均有照片、线  相似文献   

5.
关于商周青铜器上的动物纹样 ,张光直先生的“萨满通灵说”是值得推敲的。《吕氏春秋》关于彝器的纹饰寓有“道德教化、垂训后世”意义 ,仍然应该是认识这类艺术形式的出发点 ,因为它更符合中国本土文化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 ,关于研究商周青铜器上的动物纹样的论文屡见于多种学术期刊。对花纹的意义众说纷纭 ,其中主要有图腾说、辟邪说、萨满通灵说、目前张光直先生的萨满通灵说影响甚大 ,他的观点广泛影响了学术界。但我认为这个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张先生认为中国的商周时期 ,在人们的精神上是一个巫术时代 ,并且几乎把所有青铜艺术都解释成巫术的表现。似乎只有这样中国文化才能和世界其他地区保持一致的步调。今天再来讨论这个问题有如下两方面的意义 :一、世界文化是多样发展的 ,中国青铜器艺术能否用弗雷泽理论加以解释 ,是涉及到中国古代文化主体精…  相似文献   

7.
8.
一九八二年一月十八日,武功县文化馆在本县游风乡黄南窑村征集到一批青铜器。这批青铜器是群众在村南取土时发现的,计有鼎、簋、罍、戈等。调查时,现场已被破坏,仅留一残土圹,圹底距地表深二米,长宽无可辨测。据在场群众反映说,还出有骨架、朱砂和灰烬。由此可知这批青铜器为一墓葬殉品。下面择其五件作以介绍。饕餮纹鼎敛口折沿,腹微鼓,两耳略  相似文献   

9.
商周青铜器饕餮纹的寓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周青铜器饕餮纹的寓意王光尧饕餮纹是宋代以来研究者对商周青铜器物上带有想象、夸张手法的兽面纹图案的通称。它是整个青铜时代出现最多、跨越时间最长的纹样之一。考其最原始的雏形,可追溯到距今六七千年以前的河姆渡文化中的二鸟托日图案①,下限历商周而迄秦汉。饕...  相似文献   

10.
商周青铜器铭文语料库系统是一个用于古文字专业研究的铸金文字语料库.它是在中国博物馆和考古学中应用电脑所急需解决的课题之一,本文介绍了该系统的特点,设计原则和在电脑上实现古文字语料库的若干主要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上个世纪70~90年代,建瓯市小桥镇黄窠山、南雅镇丘坑山、小桥镇蜈蚣山陆续出土了10多件商周青铜器,种类有青铜大铙、甬钟、觚、提梁卣等礼器,青铜剑等兵器,青铜凿等工具。尤其是小桥镇黄窠山陆续出土的青铜礼器为全省罕见,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本文对建瓯出土商周青铜器的种类、年代、性质、产地等问题作了初步探讨,对于研究福建青铜文化有较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1967年5月,河北省正定县文物保管所从新城铺村征集铜鼎和带铭文铜觚各一件。1972年4月,又从距新城铺村四公里的冯家庄征集带铭文铜爵一件。现将此三件青铜器简介如下。觚喇叭口,腹微鼓,高圈足。腹部上下各有凸弦纹两道,腹下弦纹两侧各作一十字形槽。腹部饰两组以双夔合成的饕餮纹,衬以细云雷纹。圈足饰四组夔龙纹,夔龙舞  相似文献   

14.
勾连雷纹是雷纹的一种,作为青铜器的主体纹饰流行于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至战国晚期仍有出现,其形态多呈"T"字形或"工"字形,常装饰在鼎、瓿等器物的腹部及器盖上。勾连雷纹的前后形态有一定差异,但并不十分明显,总体风格从沉闷厚重变为清新凝练,达到了横向与纵向、深度与广度、空白与密集的完美平衡。该纹饰的出现可能与先民对神秘自然之力的崇拜有关。  相似文献   

15.
文物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安徽大学、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的《皖南商周青铜器》一书,是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皖南商周青铜器的整理与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所收录的150件青铜器,是从这一地区已经发现的约500余件青铜器中挑选出来的。长江流域所代表的中国南方地区历史上曾多次发现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遗存,重要的有  相似文献   

16.
象纹青铜器主要流行于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装饰风格别致,主要在簋、鬲、壶等几类固定的器形上出现,且出土地域较为集中。本文在象纹青铜器类型学分析的基础上,试对其进行分期、分区研究,并探讨象纹装饰铜器的起源、发展及其衰落的原因,同时对青铜器装饰象纹的思想内涵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熊建华 《收藏家》2003,(12):1-7
屈原在阮湘之间为什么能创造出《九歌》等不朽名篇?湖南省博物馆新推出的、展品特色鲜明的《湖南商周青铜器陈列》或许能给您一些启发。我们选择其中的一些精品与大家一起欣赏。一、动物造型器群湖南出土的动物形或鸟兽形器,一般称鸟兽尊,是湖南商周青铜艺术中最精彩  相似文献   

18.
谢耀亭 《文博》2008,(3):30-33
兽面纹被大量运用于商代及西周早期祭祀重器上,是商周青铜器上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纹饰之一.西周早期青铜器兽面纹应是周人对商人风格的模仿和继承,兽面纹主要反映的是商人的思想观念.思想观念会融入到纹饰制作当中,纹饰也就成为思想观念的物质栽体.因兽面纹在探讨商周社会文化、思想观念中具有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所以不断引起学者对其意涵的讨论.结合前人研究,我们认为商周青铜器兽面纹所代表的是商人心目中的至上神--上帝.兽面纹在商代的大量运用,正反映出商代是一个神性弥漫的社会.  相似文献   

19.
四川汉源出土商周青铜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久前,四川省汉源县文化馆收到本县富林公社六大队五生产队社员卿泰权同志交献八件青铜器。经调查了解,铜器出在富林公社六大队靠山腰的缓坡上,距汉源县城约两公里,是1976年冬和1977年春修建房屋时两次发现的。铜器上残留密集的布纹,疑是用丝绸包裹的痕迹。八件铜器中,一件钺(Ⅰ式)单独出土;另外七件同出于距该铖12米左右豹地点,可能是墓葬遗物。现简介如下。钺三件,可分两式。  相似文献   

20.
商周青铜器上的动物纹(如兽面纹)乃是自然界百神的形象,其社会功能是为了使当时的贵族和平民得到佑助,使社会各阶层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