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3世纪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是世界史上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因为他的一本《马可·波罗游记》,让中国举世瞩目。马可·波罗笔下那个遍地是珍宝和黄金的文明占国,大大勾起了欧洲人对东方、中国的向往和渴望。  相似文献   

2.
我看过《徐霞客游记》,也看过《马可·波罗游记》。徐霞客是中国人,马可·波罗是外国人。虽然徐霞客(1586—1641)比马可·波罗(1254—1324)晚出生332年,但有趣的是,他们两人都写了有关中国某些地方的游记。 按说,虽然同是游记,外国人写的和中国人写的,不大好比较。但由于马可·波罗到过的诸如江苏、浙江、福建、江西的某些地方,徐霞客在三百多  相似文献   

3.
《中国国家旅游》2012,(8):44-49
当得知马可·波罗一行人正向他的帝国走来时,忽必烈汗专门派遣随从,一路护送他们抵达他的新都——北京。  相似文献   

4.
亚洲情结     
《山茶》2009,(11):140-147
著名摄影师麦可·山下的一生事业几乎都和亚洲有关。在他的作品中,包括了《马可·波罗》、《郑和》、《湄公河》等广为人知的作品。他从1979年开始为美国《国家地理》提供照片,拍摄的地点遍及世界各大洲,但其作品关注的主题始终没有离开亚洲,尤其侧重于中国。麦可·山下曾历时三年,重走马可·波罗700多年前从威尼斯前往中国的旅程;在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际,  相似文献   

5.
《中国国家旅游》2012,(8):50-54
马可·波罗深受可汗的信任和委托,是他的心腹之一。为了效忠于这位伟大的蒙古君王,马可·波罗曾在中国游历17年。因为公事的原因,他曾多次到访中国东南部,被那里的细腻和美丽所征服。  相似文献   

6.
马可·波罗历史介绍马可·波罗,1254年出生于意大利威尼斯一个商人家庭,自幼便对神秘的东方充满了向往。马可波罗的家乡威尼斯是风景秀丽的著名水城,也是商贸繁荣之地,诞生过许多闻名于世的巨商。马可·波罗于1271年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直至1292年才返回威尼斯。他在中国时,受到了忽必烈的礼遇。他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将地大  相似文献   

7.
中国有没有封建社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布洛赫《封建社会》一书出版,是一件大好事。布洛赫倡导进行比较研究,并把西欧和日本的封建制度相比较。借此机会,说几句中国有没有封建社会的外行话,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马克&;#183;布洛赫的伟大声誉不仅仅建立在《封建社会》上,但能够让读者全面、系统地理解其封建主义理论者,则非它莫属。本文对布洛赫的封建主义概念做一点评析,希望引起大家对封建主义这一老问题的新关注。  相似文献   

9.
七百年前,马可·波罗横跨欧亚大陆来到中国,他的一本《马可·波罗游记》成为几百年来的传奇。作者沿着马可·波罗进入中国的路线探险旅行,沿途所见所闻趣味盎然。  相似文献   

10.
<正>德化窑是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上著名的民间窑场,具有得天独厚的制瓷业基础。元代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华时,在他的游记中就已经有关于德化窑的记载。“刺桐城(泉州)附近有一别城,名称迪云州(德化),制造碗及瓷器,既多且美。”之后,马可·波罗回欧洲时也带走了一些德化瓷,后来被称为“马克·波罗瓷”,现部分珍藏在意大利博物馆。德化瓷的制作工艺和烧制配方也随着《马可·波罗游记》传到了欧洲,迅速受到欧洲贵族的热捧,在欧洲引发了一场模仿德化白瓷的热潮,欧洲人从此开启了长达数百年仿制中国瓷器的历程。  相似文献   

11.
戊戌百年祭先贤李华兴戊戌变法,史称百日维新,距今已百年。维新志士是在甲午战败的奇耻大辱,救亡图存的神圣召唤,西方文明的示范效应,中西国力的鲜明反差诸内外因素的综合驱动下,以国家富强为目标,上献身改革为己任的知识分子群体;而其杰出代表,足以在先贤祠塑像...  相似文献   

12.
《湖南文史》2014,(4):62-63
19世纪末,法国巴黎艺术家珍·马可(JeanMarc)等人携手打造了一系列展望2000年人类生活的明信片。透过这些奇异的想象,我们不得不承认100多年前的艺术家为未来的人类生活描绘了一系列美好的科技蓝图。  相似文献   

13.
自马克·布洛赫揭橥史学是"在时间中"的"人的科学"以来,年鉴学派的史学时间观就备受关注。费尔南·布罗代尔提出复线时间观与"长时段"理论,由此构筑了分析历史现象的特定框架。雅克·勒高夫在前辈史学家的影响下,进而把时间概念转换成了历史研究的对象。在年鉴学派中,布洛赫与布罗代尔并没有直接把时间本身作为讨论对象,而勒高夫则与之不同。他一方面探究了过去与现在的互动关系问题,解释了其理论进程如何更新着当代史学的定义;另一方面,他还考察了中世纪经济、社会与文化结构中的多种时间形态的共生或矛盾关系,并揭示了中世纪时期时间观念的演变过程。据此可知,时间不仅是历史思维的尺度,而且也是史学研究的对象。  相似文献   

14.
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华的问题,一直是史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中国人是何时介绍马可·波罗及其游记的呢?早在1929年5月《东方杂志》的第26卷第10期所刊向达《元代马可·波罗诸外国人所见之杭州》一文中,就考证出中国最早介绍《马可·波罗游记》的文章为,同治十三年三月(1874年4月)映堂居士在《中西闻见录》第21号上发表的《元代西人入中国述》。直到80年代余雄士著的《马可·波罗介绍与研究》(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年)和《中世纪大旅行家马可·波罗》(中国旅游出版社1988年)两书,仍在沿用此说。…  相似文献   

15.
喀什噶尔地名考辨评议高永久法国学者伯希和(PaullPelliol)在《马可·波罗注释》一书中.为喀什噶尔列了专条①。在该专条中,伯氏引用了众多研究成果,试图最终解决与喀什噶尔名称有关的一些问题.诸如它出现的时间、它的含义等。伯氏称:“对于喀什噶尔这...  相似文献   

16.
“世界一大奇书”的诞生水天长公元1298年,在意大利热那亚城一所中世纪城堡的阴暗而潮湿的牢狱内,旅行家马可·波罗靠着墙根席地而坐,此时,他不过才四十多岁、但长期的旅行家生涯,加上牢狱中的折磨。使他显得格外的憔悴苍老。他的对面坐着的是意大利比萨城的小说...  相似文献   

17.
李厘 《南方人物周刊》2013,(30):103-103
1253年圣方济会传教士鲁不鲁乞来到中国西北边界的蒙古都城哈拉和林,他呈交给路易九世的亚洲报告成为第一份用欧洲文字写下的中国见闻。真正激发起欧洲人好奇心的是鲁思梯谦根据马可·波罗的口述写下的长篇游记。  相似文献   

18.
正161年,罗马帝国有两个皇帝同时登上皇位。当马可·奥勒留(Marcus Aurelius)身披紫袍、头戴檞叶金冠、手执象牙鹰杖而被宣布为帝国皇帝之后,他提议元老院也将卢修斯·维鲁斯(Lucius Verus)加冕为皇帝。这是罗马帝国历史上首次出现两个皇帝共享皇权,后来最多同时出现过四个皇帝,不过是分疆而治。一、出类拔萃天才得志以中国古代"天无二日"的观念,很难想  相似文献   

19.
国家宝藏     
墨依  封子 《世界》2010,(5):20-23
跟随马可·波罗的足迹,西方认识了东方;沿着哥伦布的航线,世界连在了一起。2010年上海世博会必然是一次载入史册的盛会,184天中,世界各国都会将自己目前最精华、最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呈现给世人,每一个国家馆展示的主题都是本国最珍贵的宝藏。让我们随着世界播客一起探寻这个奇妙的世界。  相似文献   

20.
九月 《世界》2008,(1):160-163
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里这么写马可·波罗:“他走到哪里,看到的都是他的故乡威尼斯;他开口描述任何城市,都是与威尼斯有关。”已经在北京生活了一年的荷兰籍建筑设计师Hendrik也是一样。他开口描述的城市,都与阿姆斯特丹有关:“我一直觉得家乡是世界上最美丽、最自信的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