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1年至1945年,日军操纵伪政权征发驻地附近民众在河北农村修筑了大量碉堡。碉堡作为一种工事,除军事功能之外,还配备有日常生活起居设施。由于处境孤立危险,物资补给困难,心理与情感扭曲等因素,碉堡内的日军生活难以为继,最终随着中共领导的河北抗日武装的反攻而趋于崩塌。有关日军(包括伪军)在农村碉堡的生活研究,为抗日战争史研究提供了一种新视角。  相似文献   

2.
南京沦陷前夕,面对日军的入侵,留守的难民们普遍感到焦虑和恐慌,但部分难民并未意识到这场战争与自身的关联,有不少人甚至还存在侥幸心理。南京沦陷后,日军惨无人道的暴行打破了难民的侥幸心理,给难民带来深刻的恐惧和痛苦,还使难民感到愤怒和屈辱。面对暴行,为谋求生存,难民们萌生了团结互助、一致对外的情感共同体。生存的困境使难民们认识到国家的重要性,催化了难民的民族情感,不过这种民族情感因难民个体的文化程度和生存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3.
日军“慰安”制度初创于中国上海,此后随着战争的进展,日本将“慰安”制度推向了西南太平洋海域周边的泰国、马来亚、菲律宾、新加坡、缅甸、印度尼西亚、香港以及所罗门群岛、阿留申群岛部分地区和岛屿,数十万欧、亚女性沦为慰安妇。从地域看,被日军强迫征集的慰安妇有亚洲人、欧洲人、美洲人和非洲人;从肤色看,慰安妇有黄种人、白种人和黑人。日军“慰安”制度具有明显的国际化倾向,表明日军“慰安”制度在二战时期已经成为日军军事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有关日本侵华战争时期对华中矿物资源的掠夺,国内外至今的研究都集中在煤炭和铁矿石等上,对于浙江萤石有些文章尽管有所言及,但也只是停留在开采的数量和对劳工的酷使上。萤石在日本国防工业中究竟处于何种地位?日军侵犯浙江与萤石有多大关系?诸如此类问题均未引起重视。本文通过大量史料重点分析了萤石在日本制铝工业中的作用和地位,具体论述了日军两次侵犯浙江与萤石的关系以及"开发"萤石的过程,认为浙江萤石对战时日本来说是稀缺的战略资源,直接左右了日军飞机制造的产量,日军两次侵犯浙江都与萤石关系密切。日军掠夺浙江萤石是"以战养战"的典型之例。  相似文献   

5.
二次大战期间,约20万朝鲜妇女,被日本强迫当“随军慰安妇”,做了日军的“性奴隶”,其中大部分已被屠杀或被迫害致死。最近,联合国官员专程来到朝鲜调查,听取朝鲜前“慰安妇”的血泪控诉。“我们足被拐骗走的”日军在强迫朝鲜妇女当“慰安妇”的同时,还用各种卑劣手段拐骗女性进入日军“慰安所”。在平壤“声讨日本帝国主义罪行”图片展览中有张照片:朝鲜年轻女性排着长长的队伍,举着“航空小姐”的旗帜,在两个日本兵的“监护”下,从一个大院里走出来。她们面前一片迷茫,耳际还京绕着日本军官的声音:到了目的地,“发给工资,供…  相似文献   

6.
徐康英  夏蓓 《民国档案》2008,(2):135-140
本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记述了日军在下关地区大肆屠杀百姓、蹂躏市民的情况,主要有日军在下关屠杀百姓、日军在下关暴虐战俘和劳工、日军在下关开设慰安所蹂躏妇女。第二部分分别从日军对南京港的破坏、对下关市政设施和民房的破坏、对下关大型工商企业的破坏、对长江航运业的破坏并疯狂地抢掠下关地区的资源等方面,记述了南京大屠杀期间下关地区遭受破坏的情况。第三部分阐述了日军暴行对南京下关地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军队是战争的核心与主体。日本陆军师团是对外侵略战争兵力运用的基本单位,师团运转状况是日军军事行动的重要研究对象。二战时期的滇缅战场,日军为应对战局,频繁进行区域调动,导致其战斗序列多有变化。在滇缅战场,日军同时承担攻防两种任务。在侵占缅甸和滇西后,其陆续建立了以日军部队司令官为核心的军政统治体系。从占领初期到殖民统治的过渡阶段,日军在滇缅战场实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等统治。这种体制既凸显了日军部队与军政统治之间的关系,也暴露出其对外实行殖民统治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关于日军编制和军衔译名问题的讨论(续)日军编制译名以直译为好高晓星《抗日战争研究》1994年第1期登出了几篇关于日军编制和军衔译名问题的争论文章,看后颇有感触,我也想就日军编制译名谈点个人看法。我认为,对日军编制和军衔还是以直译为好。中国过去绝大部分...  相似文献   

9.
南京日军慰安所实录■文/苏智良慰安妇是指按日本政府或军队之命令,为日本军人提供性服务、充当性奴隶的妇女;是日本军队专属的性奴隶。慰安妇制度是战时日本政府强迫各国妇女充当日军士兵的性工具、并有计划地为日军配备慰安妇的制度。慰安妇与日军的关系,是数千年人...  相似文献   

10.
1937年12月,美、英记者一部分留驻南京,深入前线,采访报道中国守军的保卫战与日军占领南京后的大屠杀暴行;另一部分则因日军当局拒绝一切外国记者随军采访,只得集中在日军后方的上海,从各方面采访报道日军对南京的攻势与沿途暴行。这两方面的报道共同构成了西方传媒关于南京战事的完整新闻内容。美、英记者关于南京保卫战的报道与评析...  相似文献   

11.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侵占南京后进行的震惊寰宇的大屠杀,同时也是一场大奸杀,在短短的时间内,日军强奸中国妇女达2万人次。这不仅暴露了日军的凶残无耻,而且造成了性病在日军中迅速流行。日“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担心军队秩序的破坏与战斗力的削弱,下令在南京筹建慰安所。在日本军政当局的策划与支持下,慰安妇制度迅速在南京建立并实施。在日军统治的8年期间,南京由于是日本侵华的“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所在地,驻防日军众多,因而成为慰安所与慰安妇数量最多的大城市。近几年,笔多次查访,确认日军在南京设立的慰安所有40多家。  相似文献   

12.
田泥 《满族研究》2002,(3):89-93
白玉芳女干所的《秋霄落雁女儿情》,从少数民族女作家的视角描写了战争中的女性,本着重评论了女作家描写战争中女性所表现的特点,主要有三方面,一,女性生命生存状态的复现;承担与回避;二,历史场景中女性的理性与情感交错;三,神话事故与女性情绪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3.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军开始加强对持久战、总体战战略的研究,在理论与制度上进行准备。《帝国国防方针》确定,日军战争战略以速决战为优先,同时兼顾持久战,以美苏为主要假想敌,将中国排序于其后,并据此确定了对华军事部署。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希冀以有限的兵力实现速决战目标,其间虽亦制定了对华持久战规划,但出于对战争前景的乐观预期,日军对自身军事进攻与政治诱降的效果做出误判,无法下定实行战略收缩以减少消耗的决心。因此日军持久战计划多次让位于其"速决"投机,在投机失败后,又不得不因形势的变化而调整迭代,缺乏政策稳定性,其原因是日军对中国军民抗战能力与决心的低估。  相似文献   

14.
正1939年11月,日军为截断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开始集结兵力,在广西的防城和北海实施登陆作战,并一路突破钦州、小董等防线,向南宁进逼。11月下旬,日军第五师团和第十八师团一部及台湾旅团侵占南宁,接着又攻陷桂南战略要地昆仑关。为阻击日军北进,12月下旬,第五军对占领昆仑关的日军展开反攻,经过与日军多次激战和反复争夺,战至31日,终于将日军全部肃清,粉碎了日军截断我华南交通线的企图。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日军两次入侵广西,对广西各方面都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日军侵入广西是为了扩大侵华战争,并根据其军事战略目标有选择性地进行破坏活动。龙州作为边陲重镇,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这种代价与中国的抗战、日本侵略战争的变化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局势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1944年日军发动一号作战,初期的平汉路战役(豫中会战),日军以大规模兵力与机械化部队的闪电战,造成国军惨败。国军惨败的重要原因是蒋介石与军委会情报判断错误后,作了错误的军事部署。情报判断错误的原因,除日军保密措施良好、国军电讯被截听外,也因长期以来前线部队普遍提供夸大失实情报,造成军委会不信任,军委会遂主导情报判断的真实性。军委会情报判断错误有两个重点:(1)在日军从黄河北岸准备至发动攻势的初期,始终误判为如往常人数不多的局部攻势。(2)日军目的是歼灭国军主力,却误判为打通平汉路,因此将军队部署在地形平坦的许昌,企图以阵地战配合附近山区精锐部队进行侧击,以便击破日军。国军在许昌失利,在匆忙奉命撤退的混乱中,通讯中断,遭日军围歼而导致惨败。  相似文献   

17.
八路军在山西神头岭巧歼日军,让不可一世的日军吃了一个大苦头。1938年3月16日,天气依然寒冷,地上还有春雪的残迹。凌晨4点左右,八路军769团开始对驻守黎城的日军发起猛烈攻击,一举袭入黎城城关。黎城守城日军紧急呼援,潞城的日军急派16师团林表部队和第108师团屉尾部队,以及自卫队等步、骑兵1500余人向黎城增援。上午8时,潞城日军大部队到达了微子镇。日军大部队气势汹汹地跟在先头部队之后,趾高气扬地开到了并不险要的神头岭前,突然停了下来。神头岭处在山西的黎城、潞城之间,赵店东南微子镇偏北太行山脚下。神头岭前有一个村叫神头村,  相似文献   

18.
日军对自贡井盐基地的轰炸与中国的防御徐勇日军对中国西南井矿盐生产基地的大规模空中攻击,即通称的“盐遮断”轰炸行动,是日军统帅部所推出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专项轰炸,其企图是摧毁中国内地的产盐基地并切断盐的运输通道。它构成了日军侵华作战史上的特殊一页,然而学...  相似文献   

19.
日军为配合淞沪会战及消耗中国空中力量、获取制空权,从1937年8月15日起,对南京进行了长达四个月的空袭,南京城遭到巨大破坏。面对日军的强大攻势,国民政府空军做了较有力的反击,击落日机多架,日军付出代价远远超出其预期。本组史料选自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藏档案,记载了8月22日、8月26日日机进袭路线、南京周边防空及南京市损失等情况,对研究南京保卫战及日军暴行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蒋介石与日本:一部近代中日关系史的缩影》一书对于蒋介石与中日关系的研究是全方位的,但聚焦于蒋的对日认识与"个人的情感"方向。该书确认蒋对日怀抱"深厚情结"与"特殊情谊",是百年来对日"亲善"的"代表"性政治人物。相对于多关注军事、政治脉络的既有研究,这一"情感"视角不乏新意。不过,该书的"亲善"叙事倾向性过大,影响到较多的史料取舍与史实解读,由此而涉及青年蒋的对日认识、北伐时期"蒋·田中会谈"、日军侵略华北与发动全面战争、蒋之军政大局应对方略,以及战后处置日本诸多重大历史问题的研究,值得在军、政与情感认识多个层面再作综合性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