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朝实行诸色户计的统治制度,包括倡优在内的乐户是元代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尽管来源不同,归宿各异,但她们都是生活于社会最底层的、命途多舛的苦难女性,是被奴役、被宰割、被玩弄的对象。倡优的社会生活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蒙元社会的时代风貌。  相似文献   

2.
元朝盐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朝盐户研究高树林对元朝的几十种户计逐一进行研究,是深入探讨元代生产关系的重要课题,笔者已对民户、匠户、冶炼户计分别作了讨论①,现对盐户作如下分析,作为对元代诸色户计的研究之一。盐户,是由元朝官府拨入诸盐场煎、晒食盐的世袭户计,又称灶户、亭户等等。其...  相似文献   

3.
从大蒙古国到元朝,大赦的施行逐渐变得频繁,成为蒙古统治者常用的一种政治策略,这一现象与元代的政治变迁息息相关。由于制度变迁以及特殊的政治环境,郊祀大赦在元代大大减少,皇权变更、政治动乱乃至不同政治势力间的政治博弈成为引发大赦的主要动因,大赦的政治实用色彩更加凸显。对于元朝统治者来说,大赦是其应对复杂统治局面的有效策略,有着重要的政治功能:宣扬皇权的合法性,获取民众的政治认同;消弭社会动乱,促成政治和解,稳定统治秩序;整饬政令,调整行政运行。作为一种"非日常"的统治手段,大赦在元代的治理实践中有着重要地位。但不可忽视的是,它常常扰乱了行政与法律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政府试图通过传统的保甲制度控制基层社会,但收效甚微。福建平潭传统的宗族和士绅等社会力量,通过组建自卫民团、兴办公共事业,与保甲制度形成某种程度的对立。其推行兵役工作的困境也是保甲制度在基层实施的困境,反映了传统社会势力在应对国家权力的渗透时所表现出的具体反应。为了支持抗战,平潭县府加大了对基层资源的征收。繁重的田赋兵役与民众的生存困境发生激烈碰撞,致使保甲制度的运行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5.
元代社稷礼的制定与实践,可分为国都、州县、村社三个层面。元代国都、州县社稷礼制是由国家制定的,但二者的建置是不同步的,因为蒙古统治者对于社稷所具有的农业神、政权象征二重属性的接受有先后之分。较之于唐宋,元朝的社稷礼既体现出一定的时代特点,又继承和延续了前代的发展脉络。元朝国都、州县、村社三个层面的社稷礼之间,存在着中央与地方、官方与民间的多重互动。国家对州县社稷礼的规定与州县的实际执行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弹性。基层社会自发的社稷祭祀多种多样,有的表现出国家礼制对基层社会的下行渗透,有的则是私家礼学的自主实践。总体而言,元代社稷礼是中国礼制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6.
元代海南黎乱频发,沉重打击了元朝政权在海南的统治秩序,后世史籍多将"黎乱"频发根源归结为元朝重用黎族土官及黎兵万户府的设立,笔者认为元朝统治者迷信武力、残酷压迫是导致黎乱频发的根源。  相似文献   

7.
广海选制度是元朝在南部边疆推行的一种特殊的官员铨选制度,与南部边疆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有密切的关联,也与当地的战略地位有关。广海选制度下,特使的委派、官员的铨选均有相应的制度规范。广海选制度在实际运行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元朝也适时对其进行了调整。广海选制度是元朝蒙古统治者汉法政策的内容之一,反映了蒙古统治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何世杰  李国亮 《沧桑》2012,(1):27-28
元朝是我国古代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大一统王朝。在长达近百年的统治时间里,因民族歧视、官吏选拔别有它途等因素,轻视开科取士,致使科举制在元代出现中落。  相似文献   

9.
近年湖州路户籍文书的发现,为元代户籍文书研究带来转机。全文结合新旧材料,首先对元代户籍册进行再认定,推断以"青册"为名的户籍册才是贯穿整个元朝的核心户籍文书,鼠尾簿从未成为实际上的户籍册;其次将现存元代户籍文书实物进行对照分析;再次探索元代户籍文书链条,认为手状、户籍册、户帖三者构成了户籍系统的关键环节;最后揭示了明代户帖格式承袭元代户籍文书的事实,并以此为基础,尝试管窥古代中后期户籍文书系统的演变脉络。  相似文献   

10.
巡检司作为最基层的国家行政机构,驻扎乡间,接触民众,具有维护乡村社会秩序和稳定的职能。为实现这一目的,明王朝便在农民起义多发区及经济发达、人口流动密度较大的地区大量设置。但从明朝中后期开始,由于监管制度的缺位以及没有根据情况的变化对一些地区巡检司的布局进行适时、合理的调整,最终导致该机构职能的偏离和弱化,引发了明政府对基层社会的部分失控。  相似文献   

11.
为筹集备荒仓储谷本,晚清江苏普遍推行积谷捐这类田赋加派。由于积谷捐加重民众负担,亦有违清廷定制,曾引发争议和抵制。鉴于此,官府主动调整策略,根据清廷"民捐民办"的政策,将强制带征的积谷捐称作"民捐",并要求地方绅士参与仓储管理,其目的是以"民捐绅办"或"民捐民办"为名,绕过清廷不准加赋勒派的制度障碍,减少积谷捐的推行阻力。但所谓"绅办"实属"官督绅办",备荒仓储仍由官府掌控。"官督绅办"管理模式的兴起,反映出晚清基层社会管理格局的变动趋势。由于"官督绅办"的管理模式往往以强制"民捐"为基础,加重了民众负担,因此亦可视作官府转嫁责任的表现。这是清末反地方自治及绅民冲突事件层出不穷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元青花纹饰中人物题材装饰特别引人注目,故事题材多取自秦汉隋唐的著名历史人物,这些题材在元代的流行并非受元杂剧、版画的影响,主要是与元朝统治者"尚武崇文"的治国思想、"忠臣义士"的祭祀制度和蒙古色目贵族好酒习俗有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蒙古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元代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纸钞,并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纸币制度——钞制。第一个少数民族一统南北后建立的政权,其控制地区之广,统治民族之多在我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纵观元朝经济史,一个在整个中国经济史上独一无二的现象就是元朝长期使用纸币作为全国的通行货币,并且建立了一整套金融制度——钞制,而不是采用金银或制钱(铜钱)作为全国的通行货币。为什么元朝不采用金银或制钱呢?那些金银又作为什么用途了呢?元朝采用钞法对它政权本身又产生了何种影响呢?本文试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些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洪洞水神庙壁画生动地反映了元代山西地区的社会面貌,同时也折射出元代科学、文化、艺术、生活等诸多历史特征,从洪洞水神庙壁画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元代的社会生活,而且可以看到元代壁画艺术所运用的绘画技巧、设色技法、构图比例、整体设计、细节处理等方面的形式法则。文章通过对洪洞水神庙壁画所表现的艺术特色和蕴含的美学原则的分析与探讨,展示元代洪洞水神庙壁画艺术,从而反映山西地区元代壁画艺术的发展水平,并为研究元代壁画提供了可信的图像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5.
徐岩红 《沧桑》2010,(1):254-255
洪洞水神庙壁画生动地反映了元代山西地区的社会面貌,同时也折射出元代科学、文化、艺术、生活等诸多历史特征,从洪洞水神庙壁画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元代的社会生活,而且可以看到元代壁画艺术所运用的绘画技巧、设色技法、构图比例、整体设计、细节处理等方面的形式法则。文章通过对洪洞水神庙壁画所表现的艺术特色和蕴含的美学原则的分析与探讨,展示元代洪洞水神庙壁画艺术,从而反映山西地区元代壁画艺术的发展水平,并为研究元代壁画提供了可信的图像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6.
明清徽州民间社会对于图甲绝户的承继,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宗族内部的承继,称为"出替",是宗族内部对于图甲赋役制度的调适,不会导致户名族姓的变更;二是异姓承继,称为"承顶",有时发展为总户户名变更,体现了强烈的族姓意识,是地方宗族兴衰、更替的表现。绝户的有效承继,能维持图甲体制的完整和运行。而一些小姓宗族以承顶旧户为契机,逐渐摆脱依附地位,开始产业积累和宗族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丘在先秦社会中主要经历了两个历史发展阶段:丘居之丘及基层组织之丘。丘居形式之演变反映了人类聚居形式的发展变化,而作为基层社会组织之丘在殷商时期,其社会职能与邑相类,至两周时期,受到国野制度、赋税制度变革的影响,丘的社会职能和隶属关系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丘制的发展演变是研究先秦社会基层组织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剖面。  相似文献   

18.
日本有关元代法制史研究概述刘晓元朝是一个由北方游牧民族所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法律制度与中国历代王朝相比,包涵了更丰富的社会文化内容,故很早就引起日本学者的浓厚兴趣。近一个世纪以来,日本学者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论文和专著层出不穷,其中不乏许多高质量、高水...  相似文献   

19.
李佳 《史学集刊》2022,(6):53-61
元明易代后,元代实行的儒户制度与生员制度皆得以延续,但前者已经失去了圈定优免对象的功能,后者在明初扩大发展,成为基层儒士获得优免权的主要渠道。之所以出现这种转变,是因为蒙元时期将儒学视为一种宗教文化,明代则将儒学提升为官方独尊的政治文化,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流动模式。明代调整基层儒士管理制度,刺激生成了一个新兴的,且具有较大开放性的儒士特权阶层,从而使14世纪以降的中国社会经历了深刻的变革。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古代崞州两块元代买地券的简要分析,试图从内容特征上,反映出元代民众的丧葬习俗和风水信仰等。并就两块买地券所属的类型,进行渊源试析,以体现元代买地券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