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左传》历史叙事中夹带大量带有神异色彩的预言。此类预言,是《左传》历史叙事方式的内在组成部分,它们继承并体现了夏商至于战国时期宗教迷信思维与历史思维间复杂的纠结。在《左传》史学叙事中,这些神异预言成为历史因果和道德教训阐释的表达方式。其后,宗教性思维与事实陈说及道德史观更深入地相互结合,构成了中国古代史学传统的一个突出特色。  相似文献   

2.
《左传》在历史文学上的两大特色汪受宽历史文学是史学史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1981年,白寿彝先生的《谈史学遗产答客问》就以专门的一篇,阐述历史文学,亦即历史家对历史的文字表述问题,号召我们总结我国的历史文学的优良传统。回顾十几年来的中国史学史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3.
《左传》叙事依时、依经,而于具体事件之叙述,具有一以贯之的结构方式。《左传》对卫献公出奔与复归之事的记录,上起成公七年,下至襄公二十九年,以卫献公、孙林父、子鲜等人物为中心,可见三条叙事线索。按照起因、经过、结局和尾声的顺序梳理此事,则可见"是夫不唯卫国之败"与过程、"孙子必亡"与过程、"卫公必入"与过程、"九世之卿族,一举而灭之"与过程等,四组应验结构。以此应验结构对照甲骨卜辞,我们看到的是应验结构在先民记事中的迁延,以及《左传》的主观构事意愿。从依时叙事出发,考察应验结构在《左传》中的呈现状态,重天命而不废人事,则是《左传》叙事应验结构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4.
李红岩  陈莹 《史学月刊》2014,(3):96-105
历史叙事研究成为当下中西学界历史学中的显学,也是当前后现代史学理论中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现代历史认识理论认为,史学内容的客观性与其表述的主观性之间产生的张力为史实、史义和史文的生成提供了充足空间,而史学正是在这种张力中展开历史叙事的。自史学产生以来,古今中外的史学家都把求真作为史学的基本原则和自己的学术责任,把以"善"和"美"为指归的历史事实的建构和解喻作为史学实践追求的理想境界。以司马迁的《史记》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史学,即在力求充分展现历史真实的同时,竭力建构自己的道德世界,展现自己的审美情境,体现出中国传统历史叙事中"真"的理性诉求及其影响历史叙事的深层结构和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5.
从学术史来看,经与史是宋代《左传》学研究最重要的二重路径。在宋代经学疑经思潮背景下,学者们对《左传》作者的身份及形成时代提出了怀疑;对杜注为代表的解《左传》之“例”,特别是其中的“从赴告”说之牵强提出批评;对《左传》中不符合义理之处进行批评与改造。经学上的怀疑与批评降低了《左传》的经学地位,从而使其史学特性受到重视,一些学者把《左传》当作史书来看待,肯定其作为编年体的典范对宋代编年体史书编纂产生的重要影响;对《左传》进行史学改编,促进了宋代历史编纂学的发展;重视《左传》蕴含的史料价值,据此对春秋历史发展大势以及制度沿革作出考察。宋代经学上对《左传》学旧说的怀疑与批评,为人们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与此同时,伴随着《左传》经学地位的“降格”,其史学价值则得到了进一步发掘。  相似文献   

6.
以《左传·成公》为例,从地域、礼仪、语言三方面分析《左传》辞令的文化色彩以及对后世的辞令产生的影响。《左传》行人辞令在史学、文学上产生深远的影响,后世史学家、文学家把他们的言辞当作效法的典范。  相似文献   

7.
通过《系年》与《左传》相关内容的比对,《左传》的编纂者对所据史料应当运用了如下两种编纂方式:在组织层面,重组材料,随经隶事,比年排列,通过割裂、整合等方式将史料重组以安排到《春秋》的叙事框架中去;在文本层面,援经造传,根据《春秋》经文内容与规则对原始材料进行补充、改造,模仿《春秋》经文,以追求与《春秋》价值观的同一。如果对《系年》各章与《左传》之间文本进行全面详细的比对,可以发现两者之间不存在整体的单线的承继关系。结合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在《左传》与《系年》文本形成的时期,当时社会上应流传有大量的、不见于今日的历史记述。《左传》与《系年》文本的形成正是这些历史记述在不同时空维度下流转的结果,同时它们文本本身也可能成为了传播链上的一环。因此,《左传》与《系年》间的关系更类似于今天的"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8.
张荫麟《中国史纲》是20世纪30年代为高中学生撰写的历史教材,因张氏深厚的史学功底和文学修养,《中国史纲》颇受学界赞誉。与其它史学专著相比,《中国史纲》在文字表达、语言修辞、表现手法、叙事特点方面都渗透着灵活的撰述方法,充分体现了史学与文学的互融。  相似文献   

9.
明人之《左传》著作甚多,所涉内容广泛,但至今未引起学人之重视。经学方面,明人对《春秋》学的一些基本问题都有探讨,而其人对《左传》之注解,特别是对杜预注之驳正,对清儒有一定影响。史学方面,则因《左传》所载之事错见别出,颇难寻其端委,故多致力于史体之改编,以便人之观览。子学方面,则将《左传》所载战伐之事分类整理,而成左氏兵法。文学方面,则致力于《左传》文法之细致分析,对于今人之解读与欣赏《左传》,亦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井长海 《民俗研究》2022,(1):142-155
《左传》中的重耳故事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自足的叙事圆环,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叙事整体进行研究,也是《左传》采录口头文本的痕迹的最佳例证。以口头诗学理论三个层面的结构性单元(程式、主题、故事范式)逐层分析《左传》中的重耳故事可以发现:《左传》对重耳的叙事多次运用了口头叙事所特有的主题与重复叙事,《左传》中的重耳故事与西方的英雄传说在故事范式方面有着惊人的一致性。这些分析基本确定《左传》中有关重耳的记载源于当时口耳相传的故事文本,而并非史实的直录或作者的构思创作。  相似文献   

11.
史籍的叙事结构不仅受其体例的影响,更深受其作者观念的影响。通过与《左传》进行比较,我们认为在深层叙事结构上清华简《系年》不同于《左传》的"以礼统力",而是呈现"以力系事"的特点:涉礼不论礼,叙事不以礼为评,将力视为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系年》因此形成客观叙史的文本面貌,直观展示历史事件的本质,为读者理解历史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2.
成威华 《史学月刊》2020,(3):94-108
叙事主义历史哲学认为,一切历史都是叙事,但是布罗代尔的《地中海与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世界》作为非事件史学的代表对此构成了严峻的挑战。本文在梳理不同学者观点的基础上,试图证明《地中海》亦属于叙事的范畴。首先,《地中海》在采用多种辞格的情况下呈现出一种圆形叙事结构,但是由于这种叙事风格的解读未能与内容分析相结合,所以挑战仍然存在;其次,《地中海》凭借新式历史话语大体上实现了总体史学、结构史学和问题史学的主张;最后,利科的历史叙事理论可以将以上两种分析结合起来,并且在该书中梳理出一条清晰的情节线索。它有助于打破将叙事等同于讲故事或事件史学的成见,颠覆以往对历史叙事的理解,拓展叙事主义历史哲学的解释空间。  相似文献   

13.
何昆 《黑龙江史志》2008,(14):13-13
本文对《左传》叙事方式的作用进行了初步探究:第一,避免叙事时间单一、深化事件主旨;第二,促进史传文学心理描写的发展;第三,使阅读者产生独特的心理体验和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4.
稿约启事     
正本刊的宗旨是"崇尚实学,去绝浮言"。衷心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博士研究生赐稿!本刊以古籍整理研究、古文献学为主,也欢迎有关中国古代文化、文学、史学、哲学、考古学、语言学和科学技术史等领域的学术论文。来稿请参照本刊拟定的《撰写格式》。本刊专栏设置:文献研究、出土文献、海外汉籍、古籍版本、目录研究、校点商榷、古籍辑佚、古注辨正、作者考证、语言文字、文学与文化、历史与文化、世纪学人、学术综述等。  相似文献   

15.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22,(1):F0002-F0002
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为代表的文化经典"六经"的形成,带动了中国古典时代的哲学与文学繁荣,实现了古典时代的思想和艺术飞跃,也决定了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趋向。因此,"六经"的研究是学术研究无法回避的课题。本书作者几十年来一直关注和研究文学与经学的关系,在现代学术背景下,从"六经"与"轴心时代"的思想和文学突破、周代礼乐歌诗与雅颂诗篇的艺术形态、"变风变雅"与春秋文学的精神转向、礼典仪式与《尚书》"六体"的文学性书写、《月令》模式的思想意义与中国文学的四时结构、"乐经不缺"与周代音乐经典的体系性构成、《周易》的诗体结构形式与诗性智慧、《左传》与"春秋笔法"的文学超越等方面对"六经"进行了全面的文学解读。  相似文献   

16.
稿约启事     
本刊的宗旨是"崇尚实学,去绝浮言"。衷心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博士研究生赐稿!本刊以古籍整理研究、古文献学为主,也欢迎有关中国古代文化、文学、史学、哲学、考古学、语言学和科学技术史等领域的学术论文。来稿请参照本刊拟定的《撰写格式》。本刊专栏设置:文献研究、出土文献、海外汉籍、古籍版本、目录研究、校点商榷、古籍辑佚、古注辨正、作者考证、语言文字、文学与文化、历史与文化、世纪学人、学术综述等。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后记     
本刊的前身是《中国史学史资料》和《史学史资料》。《中国史学史资料》在1961年创刊,到1964年共出版九期,另有教学专刊二期。各期的内容都有一个中心,前四期主要是介绍过去各家史学史的目录,并对史学史的目的和任务有所讨论。第五期介绍司马迁与《史记》的研究和资料。第六期主要介绍关于《山海经》的研究。第七期介绍孔子的史学、《春秋》、《左传》、《国语》。第八期介绍对班固、陈寿、范晔、裴松之的研究。第九期是对刘知几和杜佑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正>2019年1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资深教授刘家和先生撰写的《史苑学步:史学与理论探研》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根据刘先生个人求学治史历程分为四辑,即"中国古代史学与经学"、"比较研究与史学"、"史学的体与用"、"历史理性与逻辑理性",是其从哲学角度对史学理论问题思考的最新成果。2019年5月15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在京师学堂举办了《史苑学步》新书发布暨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  相似文献   

19.
先秦古籍中提到之"三危山"实际并非今敦煌地区之三危山,原因在于迟至汉武帝时中原王朝才领有敦煌之地,以古籍中之"三危山"附会敦煌地区三座高耸的山峰。东汉杜林认为《左传》中"瓜州"为今敦煌地区,此说长久盛行,正史多加采信;其实今之瓜州上古史与《左传》所言"瓜州"无关,是汉人"政治需要"及"自矜乡土"而附会之结果。"敦煌"地名在汉建敦煌郡之前已经存在,实为《山海经》中之"敦薨","敦薨"地名属月氏语,张骞因"薨"字不吉而改。  相似文献   

20.
陕西典藏古籍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陕西典藏古籍价值进行全方位研究,是一大空白。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挖掘出陕西典藏古籍在积累广博史料,丰富史学内容,深化史学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弘扬传统文化,认识文学发展规律,繁荣当代的文学创作,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发掘陕西地域特色文化,促进陕西地方史地研究,提升我省文化品位,都将会发挥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