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与商品货币关系的较大发展,开始出现了金属铸币。解放以来出土的东周钱币,见于正式报道的达七万余枚。其中三晋(赵、韩、魏)和宗周地区,主要使用布币;燕国发现的货币,有刀、布和圜钱三种;齐国发现的货币,以刀币为主,也有少量圜钱;楚国的金币有“郢爰”、  相似文献   

2.
<正>战国时期,经济军事都较弱的燕国,在铸行货币方面却独据特色。除了刀币、布币、圆钱种类齐全,铸币数量极大之外,还曾铸有铅质货币,这在当时的诸国中也是独有的,并且也是已知我国历史上最早铸行的铅质货币。燕国铅质铸币,是燕国钱币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先秦货币中的一个特例。对于研究先秦,特别是燕国的经济发展历史、钱币文化特色、冶金铸造技术、地域金属矿产开发利用等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燕下都故城,是战国时期的名都之一。从故城遗址内各种规模宏大的手工业作坊区的发现来看,这里是当时燕国的手工业中心。燕下都遗址内大量燕国货币和铸币范的出土,充分反映了燕下都故城也是燕国货币的铸造中心。尤其是铸币范的发现,为我们研究燕国货币的铸造,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现根据燕下都遗址已出土的燕国布币铸范的材料,对有关“(?)”布的几个问题,探索  相似文献   

4.
齐国和燕国是东方两个以刀币为主币的国家。战国晚期,齐国和燕国在流行刀币的同时,开始铸行圜钱,分别为賹化钱和明化钱①。两个不同政权下存在的货币体制上的相似性,是它们在频繁的政治、军事、商业和文化的交往和交流中产生的,同时也与战国晚期货币发展的大  相似文献   

5.
燕国布币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刀币是燕国的主要货币品类,面文仅有一字——“明”,其数量则异常浩繁。燕国还流通方孔圜钱和方足布,其数量虽远不及刀币,而铭文内容则比较丰富。本文不拟全面系统地研究燕国货币,仅就燕国布币铭文的若干问题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6.
刀布币并行流通现象,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北方各诸侯国之间货币流通领域中的一个较普遍而且较复杂的货币流通现象。分别产生于农耕文化区内的布币与游牧文化区内的刀币,为何出现并行流通现象呢?刀布币并行流通现象产生于何时、何地?刀布币并行流通对我国先秦金属铸币的演变、发展以及对有关诸侯国的经济发展又起过何种作用呢?豆.刀布币最早出现并行流通的时间王话挂在(我国古代货币的起源和发展)一书中根据近代刀布币同在原燕国境内出土的记录以及燕国在战国时期除主要铸行刀币之外,在战国晚期也铸行过布币的史实,提出了“燕赵二地…  相似文献   

7.
郎泰富 《文物春秋》2007,(3):18-19,32
古涿之地因涿水而得名,战国时期为燕地,是燕国的军事要地和经济贸易集散地,涿布即铸造于此。战国后期燕国曾向赵国馈金五百,因涿地南近赵国,赵国又通行刀币,推测此次所输之金应以涿布为主,这也证明涿布是燕国的重要货币之一。  相似文献   

8.
燕国货币是先秦货币中的重要一支,它有几个显著的特点,一是铸行年代较早,根据考古界的研究,尖首刀始铸于春秋早中期,是先秦货币中比较早的一种;二是有比较明确的发展序列,从尖首刀到明刀,从大弧尖首到小弧尖首,从弧折明刀到方折明刀,发展脉络清晰可辨;三是铸行量大,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尖首刀出土了30余公斤又50O0余枚,明刀出土了1900公斤又5800余枚①,如此庞大的数量在先秦列国中是绝无仅有的。近年来,燕国货币的研究取得了不少重要的成果,如利用田野考古资料对尖首刀和明刀类型、分期的重新划分,大量出土实物科…  相似文献   

9.
河北昌黎出土燕国货币简述石守仁王恩林建国以来,在昌黎境内出土了大量的战国时期燕国货币,达400多斤。其中以磬折“”字刀为最多,其次为弧背“”字刀,有少量的布币出土。一、昌黎发现战国燕币记事1969年,龙家店镇邵念坨村农民在村南50米处平整土地时,...  相似文献   

10.
燕国有制作优良甲胄的传统,《考工记》中称"燕之无函也,非无函也,夫人而能为函也"。春秋战国时期的皮甲大多有犀牛皮所制。而燕国纬度偏高,气候偏寒,其气候并不适合犀牛的生存。本文试对当时的燕国的气候环境进行分析,从气候环境角度对于燕国造甲技术的鼎盛的形成原因进行些浅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周初燕国的分封既非在武王之世 ,亦非在成王之世 ,而是在康王时期。文献中未有明确言及燕国分封在成王之世的记录 ,也未有周人在这个时期对北土经营的记载。金文中有关西周分封的记载多属康王时期 ,琉璃河出土的记有燕国初封的克、克 ,也属康王时期的器物。其它铭有“侯”的青铜器 ,经分析 ,皆作于康王前期至昭王前期 ,并可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12.
<正> 在河北省容城县境内,自1976年至1990年间,先后出土四批约600余枚燕国货币。这些货币虽都属燕刀,其形状基本相同,但年代有前后之分。经观察比较,这些货币的铭文、色彩、大小也不尽相同。尤其是罗河村出土的刀币,除多数无面文外,其中七枚面文各异。现根据出土时间顺序,简单报告如下: 一、1976年春季,城关乡北城村群众,在村西取土时,据地表0.6米深处发现一件绳纹灰陶罐,内盛燕国货币百余枚。这些刀币表面呈灰兰色,像有层腊质。面文为“(?)”字,背文各不相同,特殊的有“(?)”、“又”、“(?)”字的,其它背文因后面还有发现,  相似文献   

13.
谢臻  陈戈 《中国钱币》2024,(1):74-79
<正>澳门自明朝开埠以来已有400余年的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澳门所使用的货币也在不断变化,每一种钱币背后都记录着澳门历史的重要时刻。本文通过对澳门不同时期代表性货币的例举分析,探讨澳门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革,回顾澳门从被葡萄牙殖民统治最终走向回归,并逐步繁荣发展的重要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4.
试论尖首刀     
周祥 《中国钱币》2003,(2):21-26,38
尖首刀是先秦货币中出现较早的一种货币样式,很长时间以来,先贤们作了不少有益的探讨,也形成了许多不同的意见。近年来,随着考古资料的不断丰富,人们对尖首刀的研究更趋深入,主要代表作有:石永士、王素芳的《尖首刀的初步研究》、《燕国货币的发现与研究》①,陈寿祺的《中山国灵寿城址出土货币研究》②,张弛的《尖首刀若干问题初探》、《中国刀币汇考》③,黄锡全的《从  相似文献   

15.
春秋战国时期燕国半瓦当纹饰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自20世纪初以来,春秋战国时期的燕国疆域内相继出土了一些半瓦当,为研究古老的燕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尤其是燕下都考古发掘出土和采集的半瓦当,无论是数量、纹饰种类,还是在制作工艺上,都为学术界所关注。近40年来,在燕国疆域内的其他战国遗存,如内蒙古的赤峰冷水塘,辽宁的凌源安杖子城,唐山的东欢坨,天津的大任庄、张家窝、宝低秦城和武清兰城遗址,北京的广安门、韩家潭、周口店蔡庄古城、房山黑古台以及保定的徐水空城等,也出土或采集到一些半瓦当。燕国半瓦当纹饰的总体风貌如何,燕下都和燕国疆域内其他战国遗存的半瓦当的各自特征及其关系如何,本文拟作  相似文献   

16.
正东周时期金属铸币,如燕国、齐国的刀币,东周、郑国、卫国和晋国的空首布,赵、魏、韩三国的平首布,楚国的铜贝等,其币面常铸有文字,这些文字中有很多是地名。据黄锡全先生统计,先秦时期金属铸币上的地名不少于400个~([1])。这些地名过去常被认为是货币铸造地。现在很多学者对这一观点进行了反思,认为这些货币上的地名并非全是铸造地~([2]),但并未对这些地名的性质提出新的意见。本文以齐大刀和方足小布上的地名与铸造地的关  相似文献   

17.
<正>一燕布简述及论文出发点燕系方足布(以下简称"燕布")是战国后期由燕国铸行的方足布币。自从人们将之同三晋方足布区分出来后,泉界对其形制、文字特征早已达成共识,故不再赘述。而随着燕地考古的发展及今人对该地区的开发建设,燕布的发现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燕布出土量虽不及燕国另一主要流通货币——明刀,但也是相当可观的。目前已确认的燕布共有八种:安阳(为避免歧义,以下用燕安阳)、纕坪、坪阴、怳昌、韩刀、宜平、"阳坪"(有资料显示,当年学者释义所采用的标本因锈蚀而笔画不全,故  相似文献   

18.
艾虹 《北方文物》2018,(1):43-49
根据考古资料对燕国城市的交通建设、给排水设施建设和城防建设进行综合考察,可以看出,燕国城市的基础建设已经较为完备,表明其城市营建水平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受历史环境影响,燕国城市对城防建设尤为重视,另外也具有地域间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冯括 《中国钱币》2014,(4):18-24
匽(燕)国圜钱是战国后期燕国的主要流通货币之一.近年来,随着出土量的增大,许多旧观念被颠覆,形成了若干新的“定论”,以致我们无需再花时间对其国别进行分析.但是今天的学者们时常套用齐隘刀系列圜钱的理论,忽视了燕国的自身特色,亦与出土的实际情况存在矛盾.因此,就燕圜钱相关情况进行梳理对于我们重新认识燕圜钱、重新认识燕国后期的金属货币状况,还是具备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问题的提出近年来,革命根据地货币研究工作深入发展,重要史料及货币实物不断发现。但也因经历了“一战”时期的大屠杀、抗战时期的大动荡、“文革”时期的大浩劫,某些货币珍品未能保存下来,或暂时没能发现。近来武汉地区流传柴山洲特别区第一农民银行布币(以下简称流传币)。此币若为真品,便填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行的第一张人民货币这一空白,这是人民货币事业创立的标志,可谓无价之宝;若为假件,得拿出个有根有据的结论。为了避免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将货币珍品如同楚王得和氏璧而弃之,人为地造成损失;另一方面,也为了揭露社会上个别人的造假行为,排除钱币研究工作中的干扰,促进我国群众性集币活动健康发展,我对此币进行了全面的调查考证。现将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