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对《晋书》里某些可疑的文句略作辨析,所举25例,涉及通行本(中华书局版)中的校点问题,但愿能对《晋书》的整理研究工作不无小补。  相似文献   

2.
1915年缪荃孙烟画东堂小品本《京本通俗小说》刊版问世以来,六十年间一直被中国文学史和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者所重视,一般都同意缪荃孙在跋语中说的原书是"影元写本",它的九篇话本都是宋人作品。只有少数人稍有疑问。如1930年郑振铎对此书原本为"影元写本"提出不同看法,郑振铎说:《京本通俗小说》"当是明代隆万间的产物,其出现当在清平山堂所刻话本后,而在冯梦龙的‘三言’前"(《明清二代的平话集》,1947年开明书店《中国文学论集》  相似文献   

3.
本对《论语》中三章的注解进行辨析。其中“攻乎异端,斯害也已”一章是千百年来争论不休的公案,对此作提出新解;后两则是对通行的解释质疑,提出不同意见。并希望由此对《论语》思想的进一步理解及阐释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4.
《老子》第一章辨疑聂中庆《老子》一书虽只有五千言,然其间却蕴含着极为深刻的人生哲理。从古至今,众多方家学子都怀着极大的热情对之进行研读和诠释。但由于时代的久远,文字的古奥,思想的幽深及版本的变异等原因,人们对《老子》的解释颇多歧义,可谓见仁见智。而对...  相似文献   

5.
对扬雄《方言》一书,向有宗从《尔雅》、拟则《尔雅》等说法,按照这种看法,《方言》在体例上是模仿《尔雅》,对词义的诠释,也是照搬《尔雅》释义.《方言》只是在《尔雅》释义的基础上做了一些补充,或为《尔雅》的训解作释.我们认为,如果从《尔雅》一书在语言学史上所占重要地位角度,说《尔雅》对《方言》编写有一定影响,是可以的,如果说《方言》从体例到内容都宗从《尔雅》、拟则《尔雅》,却是值得研究的.  相似文献   

6.
<正>陈思,字伏宓,临安(今浙江杭州)人,约生活在南宋宁宗至度宗时期,终生以鬻书为业,著述编撰有《书小史》、《小字录》、《海棠谱》、《书苑菁华》、《两宋名贤小集》、《宝刻丛编》等。《书小史》是史传类书学论著的开山之作,全书仿照纪传体史书体  相似文献   

7.
《曲谱大成》是《九宫大成》的重要参考,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至今仅有三种残稿本存世。前人对此谱的成书多语焉不详或存在误判。事实上,《曲谱大成》卷首的《总论》乃金坛人于振所作。于振雍正元年才中状元进宫任职,故而可以排除此谱编纂于康熙年间的可能性。根据雍正朝的戏曲政策、于振生平履历及文本内证,可推断《曲谱大成》是乾隆初年官修曲谱,此谱实为《九宫大成》工程的前期成果。于振在编纂工程初期是重要的编纂官,后来或因患风痹症转由他人接任,接任者批判地继承了《曲谱大成》,并将书名"曲谱大成"变更为"九宫大成"。  相似文献   

8.
正蒋良骐《东华录》1(以下简称"蒋录")为编年体清史史料长编。因其资料来源以实录、红本及各种官修之书为主,且保存了传本所不载的一些重要史料,对清史研究者大有裨益。但使用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其中有不少存疑的地方,2试举三则。1.卷二:"(天聪五年)五月,命总兵楞额礼、喀克笃礼率兵征海南岛。"3"海南岛"误。《清太宗实录》卷九:"庚子,命总兵官楞额礼为右翼主帅,总兵官喀克  相似文献   

9.
《文献》2016,(4)
《天问注补》的作者归属问题一直悬而未解,成为一大公案。据书中诸图以及汪仲弘的自叙文字,我们认为《天问注补》的作者不是汪瑗,而应为汪仲弘。  相似文献   

10.
《郭店楚墓竹简》中《老子》甲的“绝伪弃诈”的伪诈,指的就是儒家鼓吹的仁义,讲“绝仁弃义”比讲“绝伪弃诈”更贴切老子的逻辑方法,因此,今本《老子》应在郭店简本《老子》之后,郭店简本《缁衣》所引古《尚书》是真正的古经,以之比较晚出古《尚书》,清人关于后为东晋人伪作的结论并非无懈可击,仍可以再作讨论。  相似文献   

11.
1、以之会文,可不慎钦代词“之”字何指,大致有两种解释。周本。郭本、向本、龙本及(义证),都以为沿上文而应指声和情。郭注还特意指出,“声音有当与不当,即下文说的‘比语求始(原作“量”,郭依冈本校改),反音未暇’。情感有合礼与不合礼,如潘岳‘悲内兄’‘伤弱子’。所以说:‘以之垂文,可不慎铁?”’确。牟本、赵本对“之”字的理解与以上各本稍有不同。牟往日:“之,指上述不待翼可飞,没有根可固的道理。”故本条二句译作“根据这个道理来从事写作,就不能不十分慎重了。”赵泽大体意同。两解并皆可通。因为根据声音可…  相似文献   

12.
清世宗雍正是位雄才大略之君。他借康熙猝死之机即位后,为巩固其统治,并报储位之争中的积怨,曾在长达四年的清除朋党过程里,对自己的兄弟大动干戈,甚至连他们的儿子也都受到不同程度牵连,或与父同陷囹圄,或被降职惩处。这些情况已为世人所知。至于雍正杀子问题,则在辛亥革命后,才开始引起人们注意。  相似文献   

13.
秦币辨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秦币辨疑何清谷ANALYSISOFCURRENCYONQINSTATE¥HeQingguAbstract:TheprimeformofthecurrencyofQinStatewastheroundcoinwitharoundhole,itappea...  相似文献   

14.
《说文解字》省声类字疑误析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我国的第一部汉字字典,也是我国的第一部文字学专著。这部书从其面世至今,在我国的文字学史上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历代不少文字学家,将其视为从事文字学的入门之书,并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为之句读、作注、义证、定声,写了不少巨著。到今天,《说文》这部书,仍对我们的文字学研究工作,起着重大的影响和指导作用。《说文》的内容十分丰富,而其中最重要而应当特别指出的有两条:其一,是许慎透过对规模宏大的汉字字库的观察、分析和研究,创立了汉字以部别居的分类方法,使数以万计的汉字从杂乱无序的状态,走向系统化、规律化;其二,许慎于《说文》中,首用“六书”方法,对九千余个汉字的小篆形体构造逐一进行分析研究,使“六书”之说从抽象的理  相似文献   

15.
在张灯光生的新著《文心雕龙辨疑》(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辩疑》)还散发着油墨馨香的时候,我就读到了这本学术专著。一般说,学术著作大多较显枯燥,读《辨疑》却没有这种感觉,相反的,还深深体察到作者用心的勤苦,探索的细密。别的不说,我们可以先看一段书中的文字——,8之,青山重重绿水环抱,林木层层云雾钦绕。眼目往环饱览秀色,。C绪起伏必有创造。或叙写春日迟迟的和煦,或描绘秋风飒飒的高央。这里,情思如赠寄寓给自然景色,写景似答抒写了襟怀情操。这是《物色》篇《赞语》的白话译文。《辨疑》收入全书二十四…  相似文献   

16.
楚郢都辨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关于是郢都的种种说法楚郢都在哪里?在唐以前的文献记载中,比较一致,如西汉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江陵故部都,西通巫巴,东有云梦之饶。”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江陵故楚郢都,楚文王自丹阳徙此”。自魏晋以后更载明鄂都在江陵纪南城,如《左传·桓公二年》“始惧楚也”,西晋杜预注:“楚,楚国,南郡江陵县北纪南城也。”刘宋盛宏之《荆州记》:“江陵东北七里,有故郢城(即郢都城),城周回九里。”又载:“楚昭王十年,关通鄣水灌纪南城,入赤潮进灌鄂城,遂破楚。”《水经·沔水》北魏鹂道元注:“江陵西北有…  相似文献   

17.
蔡邕著作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邕著作辨疑邓安生蔡邕一生的著作,《后汉书》本传称“凡百四篇”,《隋书·经籍志》著录为十二卷,注云“梁有二十卷,录一卷。”是则蔡集至隋已亡失差半。后经唐末五代之乱,蔡集再亡。宋初有欧静序本,仅有六十四篇,而已混入后人伪作三篇。然而明末张溥辑《百三名家...  相似文献   

18.
张超凡  李彬 《江淮文史》2022,(3):158-168
<正>出生于亳州谯城的华佗,不仅是安徽以及亳州的一张名片,更是在几千年来中医界绝少获得“神医”称号的名医。华佗行医救人的事迹见之于史书者,有数十条之多,这在古代文献中十分罕见。更为难得的是,华佗的事迹、医案见之于史书者,并非神秘难测,而是平实可信,  相似文献   

19.
宋文强  秦书原 《沧桑》2010,(5):137-139
明嘉靖初年在上党地区发生了一次震惊朝野的农民起义,史称"陈卿起义"。起义平息后,明王朝在起义的核心地带割潞城十六里、壶关十里、黎城五里新建"平顺县",同时新设长治县,升潞州为潞安府。一次山西历史上规模和影响最大的农民起义,留下的只有《虹梯关铭》碑和《玉峡关铭》碑作为物的佐证。此两通碑分别于1986年、2007年公布为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文谨就两个关铭进行考辨析疑,试图厘清两个关铭的确切建年及其书丹、撰铭者所存之讹误。  相似文献   

20.
曹操“七十二疑冢”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子今 《文博》2010,(1):11-15
关于曹操高陵争议的焦点之一,是曹操"七十二疑冢"说。所谓"七十二疑冢"的传说,发生在宋元时代。这正是曹操这位历史人物遭受舆论严厉贬斥的时代。"七十二疑冢"的安葬形式,不符合曹操一贯坚持的"薄葬"原则。曹操安葬之时,有明确的陵墓方位,有庄严的送葬仪仗。"武宣卞后""合葬高陵"事,也应当有庄重的礼仪,不大可能暗中进行。"魏武葬高陵,有司依汉立陵上祭殿"的记载以及文帝黄初三年诏所谓"高陵上殿皆毁坏,车马还(?),衣服藏府",都说明曹操高陵"陵上祭殿"曾经存在。这些事实与曹操"七十二疑冢"的说法都是不能相合的曹丕在曹操高陵图画于禁"降服之状",迫使其羞辱而死的故事,也说明高陵有"陵屋",亦证实曹操"七十二疑冢"说之不可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