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蹀躞带契丹文化中的突厥因素冯恩学(吉林大学考古学系)契丹在发展过程中,除积极地向汉族学习外,也曾接受了其它民族文化的影响。契丹北走黑车子室韦,始学作车帐;因突厥而称皇后曰“可敦”;据回鹘文而创契丹小字,故契丹文化也是一个多元的文化。在契丹考古研究中,...  相似文献   

2.
评《契丹族文化史》张国庆契丹族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颇具影响的北方民族,兴起于元魏,消亡于蒙元,历千余年。契丹人曾建立辽、西辽和后西辽三个王朝政权,活动范围达及西域、中亚及西亚地区。契丹民族不但在中国而且在世界历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考察契丹民族的种种文化现...  相似文献   

3.
礼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不仅被中原历代王朝大力提倡和传承,也被由契丹和女真两支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辽、金国家积极吸取和吸收,使辽、金礼制呈汉化发展;辽、金礼制汉化对契丹、女真民族文化的提高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辽、金礼制汉化的特点及影响的考察,探索中国古代后进民族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不足之处,敬请批评。  相似文献   

4.
契丹作为我国北方著名的民族之一,虽然已消逝于历史的长河中,但它对古代中国,特别是幽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则永彪史册.本文从契丹族对天津地区争夺与控制的历史脉络入手,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来阐述契丹族对天津北部地区的经营与开发,揭示契丹民族对天津区域历史文化作出的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正目次一考古发现与研究二陶器的类型学分析三墓葬分期与文化特征四契丹早期葬俗及其演变契丹源于东胡族系,活动于辽西地区,至唐后期开始崛起,逐渐统一了周边少数民族,建立了辽国,重新形成了北方民族政权与中原王朝南北对峙的局面。契丹族对古代中国乃至整个欧亚大陆都产生过深远影响,契丹文化因之成为考古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6.
石林梅 《沧桑》2013,(1):42-44,49
契丹族是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契丹族本身无用玉传统,可建国以后受到其他国家的用玉传统文化而大量使用玉器,在用玉的过程中创造出了契丹民族特色的玉器。辽代玉器的形成对中国玉文化产生了特大的影响,在中国玉器史上有着辉煌的成就。辽代玉器的特色、继承、独创在中国玉文化当中的地位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古代服饰中,冠帽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是社会等级、地位的象征。衣冠制度在契丹被称为"国制",其中的头衣即冠帽。契丹以金冠为重,纱帽次之。本文以文献及考古资料为据,通过分析契丹金冠的材质和纹饰,划分出契丹金冠的型式,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对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作以探究,以期管中窥豹,对当时的契丹文化给出一定解释。  相似文献   

8.
2012年8月20日至2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内蒙古博物院、赤峰市人民政府、赤峰学院主办,巴林左旗人民政府和巴林右旗人民政府协办的首届契丹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内蒙古赤峰市召开。来自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到会,就契丹学的结构、体系与基本内容,契丹语言文字研究,契丹历史学和契丹考古学的研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学术研讨。  相似文献   

9.
《沧桑》1996,(4)
自唐代以来,契丹族便与中原王朝建立起密切的政治经济联系,长期接受中原先进文化的熏陶;唐亡后,辽先后与五代、北宋并立,疆城扩展至中原北境,契丹人和汉人以及其他各族人民在固有的文化基础上,互相吸收,借鉴,创造了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辽文化。辽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妇女特别是贵族阶层妇女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出现了不少引人瞩目的契丹妇女作家。契丹人以鞍马为家,后妃  相似文献   

10.
近20年出土契丹大小字石刻综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浦江 《文献》2003,(3):231-244
契丹语言文字研究是阿尔泰语言学、契丹史和辽史的一项重要课题,自20世纪70年代中国学者在契丹小字释读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之后,契丹文字研究一直长盛不衰.这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契丹小字的成功解读极大地推动了该领域研究工作的进展,另一方面则得益于近20年来契丹文字石刻资料的大量出土.  相似文献   

11.
王凯 《史学集刊》2017,(1):112-119
辽朝吉礼是在契丹传统文化与中原文化共同作用之下产生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是中国古代礼制史中重要一环。辽朝吉礼可分作祭祀自然与祭祀祖先,其中祭祀自然之礼多由契丹传统习俗转变而来,而祭祀祖先之礼则多学自中原礼制。契丹传统习俗在礼仪化过程中大量汲取中原文化因素,如宗庙、御容、服饰、音乐等。辽朝吉礼的产生既与辽朝现实政治需要有关,即由于辽朝幅员广大,地理条件多样,游牧、农耕民族杂居期间而采取因俗而治的包容政策;也与辽朝吸收融合中原文化的态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契丹民族建立的辽朝,统治中国北方地区长达200多年.在此过程中,契丹民族用自己的智慧并吸取中原汉民族文化的精华,创建了有一定特色的契丹文化,特别是创制了记录本民族语言的两种契丹文字(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因而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历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辽朝吉礼是在契丹传统文化与中原文化共同作用之下产生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是中国古代礼制史中重要一环。辽朝吉礼可分作祭祀自然与祭祀祖先,其中祭祀自然之礼多由契丹传统习俗转变而来,而祭祀祖先之礼则多学自中原礼制。契丹传统习俗在礼仪化过程中大量汲取中原文化因素,如宗庙、御容、服饰、音乐等。辽朝吉礼的产生既与辽朝现实政治需要有关,即由于辽朝幅员广大,地理条件多样,游牧、农耕民族杂居期间而采取因俗而治的包容政策;也与辽朝吸收融合中原文化的态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契丹族金银器动物纹饰的研究 ,深入阐述了它的种类和特点 ,并将契丹金银器的动物纹饰与匈奴、鲜卑、突厥金银器动物纹饰进行对比 ,论证了契丹族金银器动物纹饰所体现的文化特征。揭示出草原文明鼎盛时期的契丹族在文化上所占据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5.
贺春艳 《北方文物》2020,(3):7-14+2
1988年8—9月,黑龙江水域发生洪水,墓群被淹遭损毁。洪水退后,佳木斯市文物管理站对该墓群被破坏的墓葬进行抢救性清理,共清理发掘12座墓葬。出土遗物70余件,包括陶器、铁器、铜器、银器等,器物组合丰富,特征鲜明。东辉墓群与绥滨三号墓地、永生墓群、奥里米辽金墓群、科尔萨科沃墓地地域接近,附近有较多同类型的遗址分布,其文化内涵与绥滨三号墓地有许多相同之处,应属于辽代五国部文化遗存。抚远东辉墓群的发现和发掘清理,为深化研究三江平原五国部文化的内涵增添了新资料,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述律杰是元代著名的契丹儒将,其人与多族文士有所交往,而且友人层次高、情谊笃,以他为中心,构成了较为庞大的多族士人圈。多族士人间的互动丰富了元诗的内容,影响着诗歌的美学风格。时人对述律杰"诗书名将"的定位,亦可窥见契丹这个行将融合消失的民族在元代之文化流衍与契丹人在中国多民族文化史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正2018年8月23—28日,"第十四届辽金契丹女真史学术研讨会"在内蒙古通辽市召开。来自海内外200余位学者出席了会议,研讨会就以下问题进行了探讨。一、辽金契丹女真史考古发掘动态及最新学术观点。考古工作者介绍了最新辽金考古发掘动态。长海作了《开鲁县辽代皇族墓葬的发掘》的报告,介绍了开鲁县辽墓发掘的过程及墨书题记的概况。赵俊杰《长白山神庙遗址》对研究金王朝的东北  相似文献   

18.
2004年8月19日~21日,来自北京、上海、浙江、湖北、山西、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等地的专家学者50余人,相聚于辽宁省阜新市,出席了"全国第三届辽史契丹史学术研讨会".会议收到论文60多篇.  相似文献   

19.
李柏璐 《神州》2012,(33):32-32
契丹艺术研究首先需要重视契丹艺术的生成及其契丹多元、开放的文化观念的关系。契丹艺术不仅对中原各艺术形式进行全面的借鉴,同时也是在北方各少数民族漫长的碰撞、融合和整体推进中形成起来的,假如忽视以上这种形式,那么便很难正确的把握契丹艺术的整体面貌。因此,契丹艺术需要与契丹艺术遗产的保护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20.
宋德金 《史学集刊》2004,3(4):82-87
忠孝是中国古代伦理的重要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契丹、女真早期本无忠孝观念。辽金建立后 ,随着社会的发展 ,儒学的传播 ,统治者的倡导 ,民族的融合等 ,忠孝观念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忠孝在辽金及后来元人那里 ,超越了民族、地区和国别的畛域 ,人们对外族、邻国、敌国乃至前朝的忠臣孝子同样表现出尊重和崇敬。 1 0 - 1 3世纪 ,忠孝已成为汉、契丹、女真、蒙古等各民族一致认同的伦理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从而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继承性和强大凝聚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