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卫荣  杨君  黄维  王小塔 《中国钱币》2013,(4):3-11,I0001-I0006
银锭作为中国古代贵金属货币的主要形式,起自唐代,止于1933年("废两改元"),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形成了颇具特色的银两货币体系.在中国传统铸造技术的背景下,银锭铸造无疑采用范铸技术浇铸成型.但历代银锭到底如何浇铸?采用什么样的工艺?银锭的蜂窝、丝纹等具有标志性的外观特征与铸造工艺之间有何关联?等等,一系列的专业问题一直缺乏系统而科学的研究.钱币界既有的一些说法,或来自前人的杂记,或引自古泉学家的一些记述,既没有科学的证据,也缺乏足够的文献佐证,有的还有以讹传讹的成分.为此,中国钱币博物馆于2011-2012年开展了《中国古代银锭铸造工艺研究》课题.课题组在银锭实物考古调查、形态观察和技术工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大量馆藏和重要出土银锭实物的调查统计与成分检测,对历代银锭进行了一系列模拟铸造实验,在铸范、蜂窝、丝纹、铭文戳记以及铸造工艺与银锭辨伪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兹将研究成果举要于下.  相似文献   

2.
正翻阅周卫荣、杨君、黄维撰写的《中国古代银锭科学研究》一书(科学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一个突出的感觉是此书内容别开生面,在充分了解传统方法的同时,注重了对银锭的科学、技术内容的考察,并在考察中大量地使用了科技方法。这是前人很少做或很难做到的。银锭的著述通常的写法一般是:罗列银锭的时代、形态、文字等,结合文献资料进行梳理考证,此书则在充分了解古代白银货币出土、前人所做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对古代银锭的制作工艺、成色、科学保护、鉴定辨伪,以及白银货币在明代成为完全货币的原因等方面做了深入的调研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自唐以降银锭(铤)即进入货币领域,由于其价值大、器型多,几乎代代都有伪作。近年来,由于收藏品市场伪造风气盛行,银锭造假也渐猖獗,且仿真水平越来越高,给古代银锭的研究和收藏带来了许多困难,因此,有必要对古代银锭之真伪鉴定进行科学探讨。  相似文献   

4.
杨君  黄维 《中国钱币》2013,(2):79-80,I0009
由中国钱币博物馆负责,中国金币所属深圳国宝厂、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中国人民银行榆林中支、榆林市榆阳区古泉工艺品铸造厂合作完成的《中国古代银锭铸造工艺研究》课题,于2013年2月20日通过了人民银行的部级鉴定(彩页9).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目研究思路清晰、方法科学、实验严谨,填补了国内钱币学和钱币科技史研究领域的空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较好的社会效益,达到国际同业领先水平. 银锭是中国古代货币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其发展过程蕴涵着各个时期丰富的政治、经济、技术和文化内涵,在中国货币史和金融史上具有独特的意义,但至今为止,对银锭的铸造和加工工艺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许多技术问题因缺乏科学的阐释,而以讹传讹.  相似文献   

5.
周卫荣  杨君  黄维  王金华 《中国钱币》2013,(3):5-14,I0004
银锭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贵金属货币,自唐以降即行铸造使用,并在明中期至民国早期成为我国流通货币的重要组成部分,期间曾达到鼎盛。作为一种称量货币,银锭的成色或纯含银量是其最重要的指标,宋以后的银锭常常被冠以某种称谓以表示其成色高下,诸如真花银、金花银、足色、足纹、水丝、细丝、粗丝、十足色、十足纹……等等,名目之多,不胜枚举。但纵观古代银锭铸造史,始终无统一的成色标准。因此,我国古代银锭的成色到底几何,还待科学分析的数据来确定。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的中国钱币学研究在几个领域取得了较为重要的成果。一是对中国古代银锭的形制演变和科学鉴定有了比较全面、深入的研究;二是在先秦货币研究方面,对其中一些布币的铭文解读、地望考释、发展演变有比较重要的成果;三是对蒙古帝国银币的文字解读出现了新观点。此外对近代钱庄业研究的回顾与反思值得我们关注。一钱币学研究本年度对中国古代银锭的研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周卫荣、杨君对唐代至清代、民国银锭的形制演变进行了系统梳理,作者认为银锭形制的变化既由于不同时代对银锭需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古代银锭是中国传统货币的独特品种,因其价值高、存世少,博物馆和收藏界都难得一见。近年来,由于收藏热潮的持续升温,银锭货币逐渐成为新的热点,银锭造假也日渐猖獗,各大钱币拍卖会、收藏品网站、古玩市场假银锭充斥,严重干扰了博物馆的银锭征集和社会收藏活动。其中,水坑银锭更是银锭造假的重灾区。水坑银锭是一类特殊  相似文献   

8.
2012年中国钱币学研究比较突出的成果在古代银锭领域,中国钱币博物馆第一次对中国古代银锭的制作技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研究;还有学者将钱币学与货币史相结合,对晚清厘金制度和厘金银锭进行了深入研究。河南新郑监狱春秋铸钱遗址,是钱币考古领域的一次重大发现,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对以往学术界观点比较一致的楚国"三钱之府"的解释,有学者提出了新见解;关于秦汉简牍中“入钱锯中”律的句读和释读亦有新观点出现,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
中国银锭(铤)有悠久的历史,是一门未开发的古董化。近年来,台湾、香港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关注及重视银锭的收藏与研究,内地的收藏也逐渐涉足这一领域,使银锭的收藏与研究逐渐升温,这无疑是一种可喜现象。既然谈到收藏与研究,自然首先要解决银锭的真伪辨别问题。以下就银锭的真伪辨别,提出一些观点和见解。  相似文献   

10.
中国银锭 (铤 )有悠久的历史 ,是一门未开发的古董文化。近年来 ,台湾、香港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关注及重视银锭的收藏与研究 ,内地的收藏者也逐渐涉足这一领域 ,使银锭的收藏与研究逐渐升温 ,这无疑是一种可喜现象。银锭成为我国流通货币后 ,就出现了银锭伪品、半伪品。当时造伪的重点在于银的成色、重量 ,而现今 ,当银锭成为收藏品与历史文化研究的艺术品后 ,银锭的成色、重量已不是价值重点 ,银锭造伪的重点是银锭的铸造时期、铸造工艺、铸造地、银锭用途等。造伪一般采用在旧铸银锭上后加铭文和用纯银后铸假锭两种手法。但由于银锭的浇铸…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伴随着文物考古事业的发展,各地宋金银锭的出土层出不穷。这些银锭的问世不仅对于古代银锭、古代货币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由于这些银锭大都刻有文字、针有戳记、符号,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及其制度,从而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在出土与传世银锭中,有相当数量的宋金时代银锭上刻有“行人某某”的字样,可称为“行人”银锭。兹选择部分有明确纪年或较典型的银锭铭文昨列如下:一、四川双流县出土的南来银锭:①1.铭文:南平军发庆元二年夏季经总银二十五两专库张回回天库官邓行人滥林嵩看重二十六两六株2…  相似文献   

12.
中国银锭研究的新成果──评《中国历史银锭》叶世昌由汤国彦主编、洪天福副主编,历时三载,增删三次而完成的《中国历史银锭》,已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系统研究中国银锭和银两制度的最新成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我认为,本书有以下四方面的特色:一、银锭搜罗...  相似文献   

13.
丹阳毛庄和宝应汜水出土的古代银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8、1978年我们先后在丹阳县和宝应县人民银行搜集到两批古代银锭。据了解,前者出土在毛庄,计有十笏;后者出土在汜水,计有八笏(图1)。这两批银锭大都镌刻文字,记载每笏重量、姓名、地点等。由于两者时代不同,不但形制有异,而且文字内容有别,数量之多又属解放后首次发现,对研究我国古代政治、经济,特别是货币史来说,是一批重要的实物资料。现就这两批银锭的形制、文字等,以及出土现场勘察情况,提出初步看法如下:  相似文献   

14.
祁兵 《中国钱币》2010,(2):53-53
2009年11月间,一位泉友深知我酷爱收藏研究银锭,拿出了几铤古代银锭让我鉴定。其中有一铤乌黑发亮的腰鼓形银锭非常引人注目。该银锭长150、两头宽90、腰宽55mm,重180%(五十两)。两端为圆弧状,银锭为束腰鼓形,表面微凹,正面錾刻:“奉议郎通判永州司法参军卓邦丘,从事郎永州司法参军赵杲军,今解淮西银每铤伍拾两,  相似文献   

15.
中国银锭的收藏和研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起步,随着银锭知识的传播,银锭实物的逐渐面世,至本世纪初慢慢形成了一批银锭集藏队伍;一些有质量的专著和论文的问世,显示了银锭的研究也在拓展中。集藏是研究的基础,研究是集藏的指导,这股收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笔者在做"中国古代银锭科学研究"课题时,曾以《丝路贸易与中国古代白银货币》~([1])为题发表了一篇文章,首度提出中国古代早期没有白银货币的论断。阐述这一观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即所谓春秋的"银空首布"、战国的"银贝"和西汉的"白金三品"。限于文章的主题,笔者在上文中并没有对这些问题详细展开论述。一个时期以来,伴随着笔者对中国货币起源与早期货币问题的深入思考,越来越觉得有必要对我国早期白银货币问题作进一步之论述,遂撰此文。  相似文献   

17.
清代末期,云南省铸造发行过一种形制独特的小银锭,形状很像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牌坊,所以俗称“牌坊锭”。银锭种类繁杂,约有160-170种之多。笔者结合有关史料及本人藏品对牌坊锭的有关问题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至元十四年扬州元宝"五十两银锭是中国财税博物馆于2004年从嘉德国际拍卖公司征购并收藏的,现陈列于该馆中国古代财税历史展厅。该银锭的两端呈弧形,束腰,首端宽98、腰宽55、厚30、通长138mm,重1930g。该锭表面錾有多行铭文:"至元十四年扬州行中书省重伍拾两库官王仲方销银官王皀铸银侯君用称验银库子侯成。"银锭背面阴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中国历史银锭(铤)器形从唐代到清代以至民国一直有所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实际需求的变化与不同,既有不同时代人们对银锭需求的改变,也有不同领域和地域人们对银锭要求的变化.但是,银锭作为计重使用的贵金属称量货币,其根本的要素是成色,人们对成色的期待与把握是最重要的.因此,形制的变化也离不开这一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20.
以白银为法定币材、铸造形式和重量比价单位,是从金章宗承发年间所铸“承安宝货”银锭开始的。达种银锭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有过明确的记载,历代货币学家亦有论述,但始终未见实物。最近,黑龙江省人民银行从民间收集到五枚“承安宝货”小银锭,使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