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史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一部西域史不仅浓缩了中国古代疆域演变的曲折而复杂历程,展现了各民族共同开拓辽阔疆域、共同书写悠久历史、共同创造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的生动画面,指明了各民族通过交往交流交融共同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实践路径,而且完整、全面而深刻地诠释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五个突出特性。就统一性而言,主要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政治上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2.
<正>中华文化的显著特征,一是包容,一是融合。众所周知,自汉唐以来,佛教、祆教(俗称拜火教)、摩民教、景教(基督教的一个派别)、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外来宗教,都曾流行中国于一时,为中华文化所包容。有的宗教曾盛极一时,如大家所熟知的明朝的国号明,就是源  相似文献   

3.
屯田西域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大局。从汉代至清代西域屯田的发展历程,国家对屯田西域的预期收益有一个嬗变过程:从最初经略西域的军事供给,到其后边疆安全与地区经济发展并重,以至于通过移民屯田与边疆经济开发保障边疆安全和社会稳定成为最重要的目标。国家作为实现屯田预期目标的主体,其综合实力和对西域的战略定位决定着屯田目标的实现程度。因此从国家战略、屯田形式和屯田区域等方面分析屯田西域预期嬗变的动因,对今天的国家西部发展战略有着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新发现的东千佛洞老照片,通过和东崖、西崖之间的对比,认为东千佛洞的开创年代始自北魏时代。同时,作者基于长期的实地考察和研究,对东千佛洞的图像源流和历史价值进行了深入分析。作者认为,东千佛洞第7窟的八大菩萨曼荼罗根据不空译《八大菩萨曼荼罗经》绘制,属不空系密教影响下的产物;东千佛洞第2窟的《文殊五尊曼荼罗》、《尊胜佛母曼荼罗》、《多罗菩萨救济八难曼荼罗》等壁画都与今译传世梵文文献《成就法鬘》有着密切的关联,与之相反,第5窟的《名等诵文殊曼荼罗》、《不空羂索五尊曼荼罗》等壁画,则与尼泊尔流行的藏传密教相关。  相似文献   

5.
魏收笔下的《魏书》"西域撰述"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一幅西域历史与人文景观画卷。其中对前代正史"西域撰述"有继承,也有发展,深刻地影响了后来正史中"西域撰述"的内容。因此,《魏书》"西域撰述"中西域历史人文的充分展现是它能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这种承上启下又是通过前者内容在其他正史"西域撰述"的前后继承中来具体反映的。  相似文献   

6.
靳健  谢尧亭 《江汉考古》2022,(2):77-84+105
山西绛县横水M2055新发现一件“楚公逆”人面纹短剑,与宋代嘉鱼县、北赵晋侯墓地M64出土“楚公逆”钟的作器者相同。在重新梳理相关材料后,本文认为横水M2055的年代及“楚公逆”钟、“楚公”钟形制、纹饰、铭文特点反映的年代均在西周夷王、厉王时期。结合古文字、文献及铭文内容,本文推测“楚公逆”及“楚公”分别为楚君熊渠和楚君熊挚。这与学界对“楚公逆”为宣王时期楚君熊咢的认识不同。  相似文献   

7.
三百多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已在东非活动。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东非居民在同大自然的斗争中,在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同时,人口也在繁衍。随着生产力水平的逐步提高,东非人口缓慢增长。然而,奴隶贸易的恶浪席卷东非后,东非人口发展的正常历史进程受到阻断。进入殖民时期,在西方殖民势力的强制下,东非人口发展过程被纳入西方殖民利益所规定的轨道。本文拟以坦桑尼亚(殖民时期分别为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肯尼亚和乌干达为例,对1890年代至1930年代的东非人口发展过程及其特点作一历史考察,不妥之处,求正于史学界。  相似文献   

8.
山西芮城东庄村和西王村新石器文化遗址的发掘,是我国晋南新石器考古的重要收获之一。这个遗址的文化堆积丰厚,层次清晰,内容丰富,对了解晋南新石器文化的发展状况有其重要意义。遗址的位置地处黄河北岸,与陕、豫毗邻,其文化面貌和陕、豫毗邻地区有共同的因素而又有区别,因此,具体地分析这一遗存的文化性质和年代,对探讨陕、豫、晋毗邻地区新石器文化的相互关系亦有其重要意义,本文拟就此问题谈谈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9.
今天,展开《湖北水利工程示意图》,最夺目的是那些点点繁星般的水库、水电站和像草履虫模样标志的长江、汉江堤防。然而,这些只是大中型水库和电站,至于无法在地图上找到的数以千计的小一、小二型水库和以百万计的塘堰就更不用说了。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现在半个多世纪,在以李先念、王任重、张体学为代表的历届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领导下,湖北大兴  相似文献   

10.
郑珍对韩诗的学习研究,已为学术界重视,本文着重谈谈郑珍学习韩诗的经过、成果,以及其自号柴翁的年代。一、郑珍“模韩”的提出研究郑诗的文章,常提到他“早年胎息眉山,终模韩以规杜”。最早提出这个见解的是郑知同,他在《敕授文林郎征君显考子尹府君行述》中说:“其于诗,溯骚赋汉唐而下诸名家,靡集不窥,择其尤脍炙者汇钞成册,含咀有年,而风骨则力追盛唐。早年胎息眉山,终模韩以规杜。要之,名作如林,不持一格,第觉横肆遒逸之概溢于毫素”。在此之前,没有人说过郑珍以韩诗为学习模范,例如咸丰二年(1852)郑珍刻《巢经巢诗钞》九卷,当时诗坛名家翁同书为其作序,序中说郑珍“其在诗派于苏黄为近”。定郑珍为宋诗派人物。王柏  相似文献   

11.
位于中国西北边陲的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其地域的辽阔,资源的丰富,使它处于十分重要地缘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2.
在三年困难时期(1959—1961),由于政策上"左"的失误以及严重自然灾害的破坏,我国农业生产遭遇严重挫折,粮食产量连年大幅减少,给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为了促进农业生产的恢复,国家提出各行各业支援农业。其中,工业对农业的支援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业支援农业的内容主要有:压缩工业规模,增加生产农机、农具、化肥等。通过工业支援农业,农业生产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论朱熹“会归一理”的历史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的史学思想,主要是他的历史哲学,对后世的影响十分巨大,不仅修史者奉为圭臬,而且封建社会后期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也往往据为准绳。朱熹认为,历史是“致知格物”的儒者所宜从而取得感发的一种学问。历史上的是非论争,应诉之于“天理之正,人心之安”。这就是说,要从致知格物的高度,要从天理的高度来认识历史。朱熹说:“岁周于上而天道明矣,统正于下而人道定矣,大纲概举而鉴戒昭矣,众目毕张而几微著矣。则是凡为致知格物之学者,亦将慨然有感于斯。”(《资治通鉴  相似文献   

14.
黔东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湘鄂西中央分局领导下,红三军与黔东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它是贵州高原上树起的第一面革命红旗。这块根据地包括贵州东部的沿河、德江、印江。松桃及四川的秀山、酉阳等广大地区,“中心区域,东西宽六、七十里,南北长一百里,人口约Ic万。”①它的建立和发展,对中国革命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1111934年,红三军准备开辟鄂川边的意图受阻后,决定进军黔东地区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此时的黔东地区有着建立根据地的良好条件:一是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黔东一带是土家族、苗族等十多…  相似文献   

15.
80年代以来的中国古代军事历史研究童超中国是一个军事历史遗产十分丰富的国家。在历史上发生过不同性质、形式与规模的战争数以千计,有着丰富的战争经验;指导这些战争的统帅和名将谋臣以其富有远见卓识的谋略决策,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还是世界上最早发明...  相似文献   

16.
中日书籍交流史是近年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但对其中的地方志这种历史地理文献尚缺乏系统的探讨。本文以方志东传日本最为频繁的明末至清咸丰年间为研究范围,从文献传播学的角度,归纳并分析了这期间中国向日本输出地方志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探索了渡日方志的流向。  相似文献   

17.
徐希军 《安徽史学》2010,(4):114-119
1910年代,安徽省教师教育背景可简略分为国外留学、新式教育和传统功名三类.不同教育背景的差异,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群体的就职流向和生活空间.留学生、优级师范毕业生掌控了教育资源.新式教育培养的各式人才开始疏离乡村社会.传统功名者,有的凭藉原有社会资源而在新体制下仍可谋得职位;有的不断追求自身蜕变,或入新式学堂,或负笈留学以更新知识获得社会承认.广布乡间的私塾,虽历经整顿、取缔,仍顽强生存.安徽教师教育背景反映了处于新旧学制更易时期多变的社会风习与心态.  相似文献   

18.
19.
货币的断代,是研究历朝经济状况关键之一,古钱中有的文献无征,后人往往为意必之辞,其中有未经仔细考证就遽作论断者,我们用作参考有必要详加研究和分析.现在谈谈"大朝金合"钱的问题.按实物"大朝金合"是方孔圆钱(径三十五厘米大如折三钱).钱文楷书,铜质,幕无文.此钱始见于宋鄱阳洪遵(生于北宋徽宗宣和五年,死于南宋宁宗嘉泰二年)所著"钱志"卷七,列为不知年代品,并注云:或系外国所铸,清李佐贤"古钱汇"等旧谱,定为契丹(辽)时物,自清蓊树培考据元代石刻,"大朝"为元代建国号之前的称号.确定"大朝通宝"  相似文献   

20.
最近一些报刊杂志对"历史虚无主义"展开批评,指出当前国内流行的历史虚无主义的各种表现、认识论根源以及社会危害。"百度百科"还推出了一个新写的"历史虚无主义"词条,全面地介绍了目前的各种批评观点和立场。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偏激或片面的思想方法,它妨碍人们对历史的准确认识。对这种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