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省友是州县延聘、长驻省城的办事人员,负责州县衙门在省级主管行政机构藩司、臬司及督抚部院的相关事务,诸如办理州县交代册、领解钱粮、投文解犯、打探信息等。其中,关书、使费与文册是省友的受事之源,省友藉此请托司、院书吏援通办理州县省务,甚至在使费支付数目、钱粮领取与某些事务上有"擅专"的空间。然而,这种"擅专"并非毫无限制,省友与司、院书吏携手操持州县省事时,书吏会根据上宪的执政态度与关防严密程度而使相关事务在法律法规及各项省规所允许的范围内弹性延伸,省友在使费支付与钱粮领解方面不同程度地受到州县的牵制。省友与司、院书吏在利益驱动下对州县省务的不规范运作,有促进上下级行政机构有效沟通、提高地方衙门行政效率  相似文献   

2.
本期寄语     
<正>本期"古代地中海文明"栏刊出4篇文章。王光胜的《拉格什王表译注》所涉《拉格什王表》原见于古巴比伦泥板文书,是拉格什王书吏追溯当地大洪水后历史的重要文献,不仅列举了拉格什的历代统治者,而且叙述了农业发生的简要历程。该表之译注,对研究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有重要文献意义。陈飞的《同步王表译注》所涉《同步王表》是古代两河流域唯一同时  相似文献   

3.
拱玉书 《世界历史》2007,88(2):103-112
本文重新诠释了苏美尔史诗《恩美卡与阿拉塔之王》反映的苏美尔人的文字起源观,认为乌鲁克国王恩美卡不是发明文字的人,而是首先把楔形文字写在泥版上并首先将楔形文字泥版用于外交场合的人;苏美尔神话《伊楠娜与恩基》反映了苏美尔人的文字神造观;与此同时,《伊楠娜与恩基》也反映了苏美尔人对书写和书吏的定位:在苏美人看来,书写属于手工艺范畴,而书吏就是从事书写工艺的“书匠”,与木匠、铁匠无异。本文还认为,《恩美卡与阿拉塔之王》中的“钉子”(苏美尔语:gag,阿卡德语sikkatum)可能就是苏美尔人对楔文字形的概括,可能也是他们对楔文的称呼。  相似文献   

4.
清代自中央至州县各级衙门,书吏顶补普遍行用顶首银,市有定价。考察存留下来的书吏顶补文书,可知浙江藩司衙门书吏多达两千余人,是定制的三四十倍。顶充者可以自己入署办事,也可因故再择他人理事,吏缺持有人与实际进署办事者往往并非同一人,吏缺与承事相分离。吏缺具有所有权,可以继承,也可以公开转让出售,甚至可以以之作为抵押向人借款。吏缺市场行情不断上涨,但顶首银并未昂贵至时人所称的动辄"数千金"以"至万金者"的地步。顶首文书未见吏满考官事例,似乎说明书吏考满的概率很小。江浙省级衙门书吏可能只在同地同业书吏中传承,而家世相承代代相袭的现象并不突出。接充者由同行"禀举",说明接充书吏需要官府允准;由同行"公举",说明吏缺不能"私相授受",既要同行商议,更需官府认可。多数书吏实际收入并不高,有些人生活相当拮据。文书所载内容,与制度设计皇帝谕令官府申饬大相径庭,与令典要求和人们想象也颇有出入。  相似文献   

5.
<正>元代监察制度是忽必烈采行汉法的产物,但与之前唐、宋、金的监察制度又有很大的区别。中外各种有关中国历代政制、官制的著作多有关于这一制度的介绍,不过大多语焉不详,或者仅是《元史·百官志·御史台》部分的转译。最早专门研究这一制度的是二战时期的一些日本学者,其中最重要的一篇论文是1942年岛田正郎发表的《上都御史台研究》(日本《蒙古》杂志第9卷第6号)。该文考述了有关元代内台的制度内容,运用了之前只为极少数学者所知的元代监察重要史料《宪台通纪》  相似文献   

6.
正孔夫子有句名言:"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见《论语·泰伯》以及《论语·宪问》)。可是幕友没有官职,也不是国家聘用人员,只是作为长官的朋友来辅助处理政事,真可说是"不在其位,代谋其政"。幕友解释不是在代为施行治理,而只是在帮助施行治理,是所谓的"佐治"。一、晚明的官场风俗晚明小说《醒世姻缘传》第八十四回  相似文献   

7.
明代中央和地方衙门书吏前后顶补,世代相袭,吏役期满出让吏缺时,责令补缺之人出备"替头钱",或称"替顶钱"、"顶头钱",即顶首银,此种做法自明中期起各衙门普遍存在,具体事例较为常见。顶首银畅行其道,而且与时俱进,行情看涨,自数十两增至数百数千以至上万两。明代书吏顶补时不但承顶者付以顶首银,而且顶补与出顶双方需要约请中见人,签订顶首文契,并且存在事后找价的现象。明代书吏顶首银之所以禁革无效,既因书吏承充制度规定不完善难以切实操作,也因书吏生涯渐由绍兴地方人群所把持垄断,更因明中后期官场恶浊腐败。官场窳败才是书吏世代承袭顶首银大行其道日益抬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收藏家》2007,(7)
张度,一位湮没不彰的晚清书画家,在多数美术史研究者眼里恐怕也很陌生。翻阅《黄宾虹文集》,却屡屡见到张度(叔宪)这个名字:"清至道咸之间,金石学盛,画亦中兴,何绲叟、翁松禅、赵叔、张叔宪约约数十人,学贵根柢,不为浮薄浅率所囿"①;"清代自四王、八怪,蹈入空疏,法度尽失,道光、咸丰,学者奋发,画如包慎伯、林少穆、赵之谦、张度、郑珊、何绍基、吴荣光、翁松禅,合于正轨"②;  相似文献   

9.
有清一代,据供定案是州县官审断的基本方式。口供本乃"证据之王",是堂谕的基础,也是上级部门覆审的重要材料,而翻检清代州县司法档案,经当事人签字画押的原始口供并不见于讼状之中。清中后期的堂审记录,称"叙供"更为妥帖。《南部档案》显示,叙供多由案件承办房的书吏完成,并非仅出于"刑房";叙供经历了由早期不写房名,到后期具体到相应房,甚至兼及书吏名姓的演变;叙述结构,以道光七年、光绪十一年为界,呈现出三种样态。其他地区也多有类似情况,但不在同一时间点,区域性特征明显。一般而言,叙供与两造呈词的基本事实大体相当,但也有不少大相径庭的案卷存在。  相似文献   

10.
孙迟 《文物》1987,(11)
现存昭陵碑林的孔颖达碑,螭首方趺,碑圭篆书阳文4行,行4字:"大唐故国子祭酒曲阜宪公孔公之碑铭"。前人称《孔祭酒碑》或《曲阜宪公碑》。于志宁撰文,正书,不著书者姓名。碑文35行,全行76字。石质坚细,刻工精良。碑因长期受风雨剥蚀和人为的破坏,残损磨泐特甚。今存可识者500余字,其中笔画完整清晰者120字;笔画可验者约630字,共约存1170字,另半数已经磨灭(图一)。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宋拓为临川李氏本,已属希世之珍,据影印本知存  相似文献   

11.
<正>两《唐书》中关于懿宗皇后及僖宗与昭宗生母的记载颇有出入:《旧唐书》作懿宗惠安皇后王氏,乃僖宗、昭宗生母;《新唐书》作懿宗有惠安和恭宪两位王姓皇后,且分别为僖宗与昭宗生母。本文即对唐懿宗的追赠皇后及僖宗与昭宗的生母身份  相似文献   

12.
西新邑考     
目前探明甘肃礼县大堡子墓地仅有两座中字型大墓,它们应是一代秦公及其夫人的墓葬。对照《秦记》可知襄公或文公夫妇均不可能葬入其中,再加上出土青铜器有春秋早期偏晚阶段的特征,可推断他们是秦宪公及其夫人的墓葬。目前流散海外的"秦子"诸器很可能出自大堡子山墓地,"秦子"乃宪公之子出子。这又从全文的角度证明大堡子遗址是宪公的葬地"衙",同时也是宪公和出子的居地"西新邑"。  相似文献   

13.
一、《明史》卷100,《诸王世表一》: 宪王有燉,定嫡一子,正统元年袭封。四年薨。无子。(2546页) 按:“正统元年袭封”误,应为“宣德元年袭封”。1.《弇山堂别集》卷32:“子宪有有以宣德元年嗣。少有孝行,善为诗词,工书法。在位十四年以正统四年薨,寿五十一,无子”。(中华标点本567页) 2.《明宣宗实录》卷16:“(宣德元年五月庚子)周王有燉奏妃位久虚无以相祀事,宫人巩氏由  相似文献   

14.
《文物》1973,(2)
《文物》一九七二年第七期《唐章怀太子墓发掘简报》中解释《章怀太子墓志》说"‘孝章愁疾’之‘章’,恐系‘张’之笔误"。这个说法是不对的。"孝章"即盛孝章,名宪,东汉末会稽人。为孙策所忌,孔融忧其不免祸,曾上书曹操,因得征为都尉,诏命未至,已为  相似文献   

15.
已经出版的《汪荣宝日记》披露清末曾拟就宪法草案 ,但国内外迄今尚未有发现宪草的报道。本文作者在第一历史档案馆发现两种清末宪草稿本 ,一系残本 ,一系全本。前者完成时间应早于 190 9年 ,可能为日本法学家起草 ;后者应不迟于 1910年 8月。二者皆为清廷秘密立宪的产物 ,虽均非汪氏日记所提到的那部宪草 ,但李家驹、汪荣宝起草宪法时应做过借鉴。与清末《钦定宪法大纲》相比 ,这两部宪草对三权政制、公民权利等有了一定重视  相似文献   

16.
<正>孔子周游列国之时,曾在淮河中游一带停留过较长时间,即所谓的"厄于陈蔡之间"。今巢湖市境内留有多处孔子遗迹,如柘皋镇的孔子台,《续修庐州府志》载:"橐皋城,其地有孔子台,相传孔子南游至橐皋,与弟子憩台而返。台状圆坛,可容千人。……孔子台,《天下名胜志》:‘柘皋有孔子台,台状圆坛,可容千人,近台有听书港。’"(1)又如,巢湖市区北境的回车巷,《读史方舆纪要》载:"万家山,县西北二十里。山当四会之冲,一名回  相似文献   

17.
有贺长雄受聘为袁世凯法律顾问的准确时间是1913年2月,初次续聘则在当年7月国会即将开始草宪工作之际,由代总理段祺瑞签署续聘合同.他能够被续聘,与他在此前抛出《观弈闲评》,提出有利于袁世凯的“国权授受”说及主张“超然内阁制”,有密切关系.同时,《观弈闲评》的出笼亦成为袁世凯对即将开始的草宪工作施加影响的一个重要举措.至于《共和宪法持久策》,则是有贺长雄在《观弈闲评》未能对草宪工作发生影响的情况下,针对当年10月出台的“天坛宪草”第一稿直接发出的攻击,是草宪过程中总统制与内阁制两种主张争斗的产物.以往研究者将其与1915年秋才发表的古德诺《共和与君主论》相提并论,说它是为袁世凯复辟帝制制造舆论之作,是完全错误的.此时的袁世凯应当说尚以实行总统制为直接诉求,并未想放弃民主共和.  相似文献   

18.
<正>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中日甲午战争后,腐败的清政府同日本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给日本。台湾同胞听到割台消息,十分沉痛,同仇敌忾,聚哭于市,严正表示:"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他们在台湾开展英勇斗争,反抗日本殖  相似文献   

19.
<正>1996年又举办了《地质师》、《一人头上一方天》、《大森林》、《梦断关山》、《魂断五国城》、《大荒的太阳》6台戏剧进京演出。这些戏剧都以强烈的时代精神和浓郁的黑土特色相结合而得到领导与专家的称赞,很多在"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评选中榜上有名。  相似文献   

20.
《文献》2014,(1)
<正>首都图书馆藏手抄本《花天尘梦录》(索书号戊、9),一函二册。原为马彦祥所藏,首页有"马二"、"马彦祥"印,末页有"马氏大雅堂藏"印,正文中有少量红色圈点和眉批。全书包括《凤城花史》正续编三卷、《呓馀丛记》一卷、《评花韵语》正续编四卷、《燕台花镜录》(目录题"燕台花镜录",正文题"燕台花镜诗")一卷,共九卷,约五万馀文。自乾隆末年出现记载伶人事迹的《燕兰小谱》后,类似的花谱类著作不断出现,这些花谱当时不过是类似娱乐指南,或是带有吹捧倾向的戏评,在今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