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上世纪20年代末.上海已成为国内的金融中心,也是远东地区的国际金融中心。上海金市的黄金交易量仅次于伦敦和纽约二大金市,成为世界第三大金市。杨荫溥《中国交易所论》中讲到标金市场:“上海金业交易所……为吾国之最大金货市场。非特为上海,及全国之金融界所瞩目,即欧、美及日本金融界,亦因受其交易之影响,而特别注意。故吾国之谈标金交易者,恒以上海金业交易所为主体市场也”。  相似文献   

2.
徐宝明 《钱币博览》2009,(4):34-36,F0003
一、中央造币厂造厂条的定义 20世纪20年代末.上海金市的黄金交易量仅次于伦敦和纽约,成为世界第三大金市。金业交易所平时实际交易以标金为主,标金以市平计算,合31.25克。虽然金业交易所把标金铸成长条式小砖,但那时标金交易不是用于支付手段.而是被投机者用来做投机交易。  相似文献   

3.
正民国时期,作为上海银楼业中流砥柱的"九大银楼"名噪一时,所出品的黄金条锭饰品做工精良,各有特色,构建了当年上海银楼业黄金制品交易的主体。而同时期,上海金业交易所内的标金交易,凭借每日巨大的成交量举世瞩目,一度成为远东国际金融中心的标志,甚至可以左右世界黄金和白银价格。标(骠)金条,作为黄金交易中的主  相似文献   

4.
正近期看到了两篇关于"标金"的文章,一篇是《标金的沉浮往事》~([1]),另一篇是《从"商条"到"厂条"——老上海黄金市场概述》~([2])。民国时期的黄金交易异常活跃,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标金"金锭是重要的交易品种,然而时至今天我们却对"标金"仍知之不多,影响了对中国黄金货币历史的了解。上述两文都对旧中国的标金金锭和标金交易进行不少有益的探讨,丰富了相关知识,这样的文字内容和实物的发现和讨论无疑是极为有益的。  相似文献   

5.
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二十年代,上海已逐渐发展成中国的金融中心。自三十年代起,全国各地的黄金市场金价均以上海为标价,上海金业交易所的每日金价,不仅在当地当期的各大报刊上登出,还要分电全国,甚至还要分电伦敦、纽约、巴黎、东京、孟买等国外  相似文献   

6.
<正>前一时忽然收到久未联系的俞鸿昌先生一信,俞先生是资深纸币收藏家,当我在中国钱币编辑部工作时与他多有交往,其后十几年中记得曾于2013年天津宝坻一晤,并受赠他修订后的《票域钩沉录》。阅信得知(图1),俞先生是见到了《中国钱币》2019年第二期我所写《再谈民国时期上海"标金"金锭》  相似文献   

7.
<正>黎锦晖,湖南湘潭县人,我国现代著名音乐家、作曲家。黎锦晖一生音乐创作颇丰,尤以儿童歌舞音乐和爱情通俗歌曲最为卓著,其《麻雀与小孩》、《可怜的秋香》、《毛毛雨》、《桃花江》等作品脍炙人口,百年不衰。20世纪20年代,黎锦晖最早举起平民音乐大旗,1920年在北京大学成立"明月音乐会"之后,又在上海相继成立明月歌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首届"家中有宝"大型艺术品拍卖会将在2014年6月上海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本次拍卖会由上海国际商品拍卖有限公司、上海新沪商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上海誉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举办。本次拍卖会将以一种全新形式呈现艺术品的拍卖,是近年来上海最具创意、影响力最大、互动性最强、电视全程实录播放的一次拍卖活动。作为本次拍卖会的上述合作单位在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和弘扬中国文化精神的基础上建立了长期稳固的战略合作。拍卖会的预展长达45天,将在上海国际商品拍卖有限公司展厅、上海誉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展厅、上海虹桥古玩城大型展示厅、中国银行上海外滩分行黄金交易所进行;该预展得到上海电视台、  相似文献   

9.
<正>一在旧上海,除了英商美商开设的证交所外,还有以日本人为主组建的日商取引所(日本人称证券交易所为"取引所")。洋商在上海证券市场"反客为主,越俎代我",刺激了刚由日本返沪的孙中山先生。为不让商业枢纽"尽为外人所操纵",也为筹措革命经费,孙中山于1916年冬季联络沪上商界名人虞洽卿等商议创办"上海交易所",筹备处就设在四明银楼,挂牌"通记"。并拟具了一份详列交易所章程的报告,于次年呈请当时的北洋政府农商部批准。在报告上署名的有孙中  相似文献   

10.
《文史天地》2008,(4):69-69
最早的股票交易所是1613年成立的荷兰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中国最早的证券交易所是1905年设立的“上海众业公所”。建国后,一度取消证券交易。1990年至1991年,上海和深圳相继设立证券交易所。  相似文献   

11.
中央文库是中国共产党第一座中央级秘密档案库,保存着党从诞生起直至1933年党中央撤离上海期间两万多份原始文献,堪称中共早期记忆的"一号机密"。从中央文库建立到1949年上海解放,在近20年的动荡岁月和战火硝烟中,十余位共产党员接力守护着党的"一号机密",用鲜血和生命保全了这批档案。新中国成立后,这些"比黄金还贵重"的文献完好无损地收藏于中央档案馆。  相似文献   

12.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6月,上海中国画院就出现了第一张批判丰子恺的大字报。大字报是针对丰子恺发表在《上海文学》1962年8月号上的随笔《阿咪》的。此后,"文革"工作组进驻上海中国画院,将时任画院院长的丰子恺定为"反动学术权威",并扣了一顶又一顶的帽子:"反革命黑画家"、"反共老手"、"漏网大右派",甚至被列为"上海市十大重点批斗对象"。对于丰子恺来说,挨批已不是一回两回了。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他就因为提倡四君子画而受到过严厉的  相似文献   

13.
新书介绍     
《中国地方志》2006,(3):61-62
《招远黄金志》(1986~2002)2005年1月由方志出版社出版。是全国黄金行业第一部志书。该志不仅记载了招远黄金自然条件、矿山发展与企业经营,还重笔记述了招远做大黄金主业、做大非金产业、做大资本运作、做强黄金企业之业绩。该志内容翔实,鲜明地体现了黄金行业特色和市场经济发展的时代特色。联系人:山东省招远市地方史志办公室王兴明《上海通志》上海市地方志编委会组织编写,上海人民出版社和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联合出版。全书10册,46卷,近1100万字。上千位专家学者和方志工作者历时整整10年,通力合作编纂,堪称上海文化建设的一项重大…  相似文献   

14.
清廷腐败无能,甲午(1894)一战,败于日本.有识之士以为奋发图强,当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学者遂兼习中西之学.1897年,沈桐生刊行《东西学书录提要总叙》,次年为《中西学门径书七种》作序.1899年,徐惟则、顾燮光印行了《中西学书录》.不少学者则研究祖国国学,以发扬我固有精神文明.1907年,国粹学保存会在上海成立,编印《国粹丛书》及《国粹学报》月报.1908年,国光社在北京成立,编刊《国学萃编》半月刊(初名《国萃一斑》).1911年,上海成立了国学学报馆,编刊《中国学报》月刊.北京国学研究会也相继成立,发行《国学》双月刊.1912年,上海国粹学报社《国学汇刊》刊印了《清学部善本书目》.1914年,北京发刊了《国学丛刊》.1915年,  相似文献   

15.
辛亥革命初期,"民军"实际并非革命党军队主要称谓。上海光复之后《民立报》、《申报》迅速以"民军"取代之前使用最广的"革军",其中《申报》政治转向尤为明显,暗含对新成立的上海军政分府及其宣称的"中华民国军政府"之承认。伍廷芳被推举为民军议和总代表后,"民军"才正式成为各地革命党军队统一名称。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民军"又成了民国军队的统称,其政治意蕴值得关注。南北议和时期"民军"屡次出现于清方文献,其意义在清帝逊位诏书中得到充分体现。研究"民军"有助于加深我们对清帝逊位诏书性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殷实 《江淮文史》2016,(5):133-138
正在沈去疾《赵朴初年谱》(以下简称《年谱》)中,有关"丙子息灾护国法会"的条目和"慈联会"的注释原文如下:1936年丙子民国廿五年三十岁11月20至29日与王一亭等在上海云南路仁济堂发起举行丙子息灾护国法会,担任常务理事。在上海慈联会任常委兼收容股主任,负责难民工作。【慈联会】即"上海慈善团体联合救灾会救济战区难民委员会"的简称。1936年成立的民办团体。主要为佛教界人士参加,负责人黄涵之。  相似文献   

17.
1924年2月18日,上海出版的《民国日报》以《武昌市政五千万大借款竟成立》为题,大篇幅报道了武昌市政筹备处意图委托英国人向伦敦资本团借款5000万元进行市政建设之事。报道详细记述了借款的内容,称该项大借款"且美其名曰垫款,以此遮掩社会耳目,用心固为奇巧,而断送土地主权,其罪实不可逭也。"此报道在全国引起轩然大波,长沙《大公报》、《上海晚报》等报大量发表旅居外地的湖  相似文献   

18.
1949年5月26日。解放上海的枪炮声尚未停息,一支由范长江、恽逸群率领的新闻大队便来到了汉口路《申报》馆的五层大厦前,他们代表“上海军事管制委员会”前来接管《申报》与《新闻报》。两日后,上海《解放日报》便在这里正式创刊。当时,中共中央特别将原延安党中央机关报报名《解放日报》授予上海这家新创办的华东局与上海市委机关报。报社成立之初,范长江、。恽逸群分任正副社长,十个月后,范长江调任新成立的政务院新闻总署副署长,。浑逸群遂接任社长兼总编。 《解放日报》作为中共喉舌在上海率先亮相,无疑产生很大的社会…  相似文献   

19.
郝怀明 《炎黄春秋》2010,(12):16-22
<正>中宣部对《海瑞罢官》的反映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发表了署名姚文元的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索点燃了。  相似文献   

20.
蒋豫生 《古今谈》2009,(3):54-56,59
何子恒生于光绪二十三年,即1897年的农历十二月廿九日。父亲何仰韩去世之前,曾向东家张静江托孤。尔后,11岁的子恒与大哥思敬一起到上海的张家店里当学徒。这期间,他利用业余时间,到上海环球中国学生会中学和创胜明智大学(犹太商人哈同所办,免收学费)参加学习。1921年,进入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当计算员。因向往作家,他业余翻译,向《时事新报》副刊《学灯》投稿,得到该报主笔张东荪的青睐。1923年进入时事新报社任要闻版编辑和《学灯》副刊撰稿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