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宋史·卷二百八十九·高琼传》载:“咸平三年,……授(高琼)殿前都指挥使。”按:“咸平三年”,误。应作:咸平四年。咸平三年时,殿前都指挥使是范廷召(见《宋史·卷二百八十九·范廷召传》、《续资治通鉴长编·咸平三年四月第23条》),而高琼当时正任并代都部署、步军都指挥使(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咸平三年正月第2条》)。殿前都指挥使、河西节度使范廷召于咸平四年正月病死(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咸平四年正月第2条》)。据《续资治通鉴长编·  相似文献   

2.
正《宋史》卷三七八《胡舜陟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1670页)载:"(胡舜陟)以徽猷阁待制知建康府,充沿江都制置使。逾年,改知临安府,复为徽猷阁待制,充京畿数路宣抚使。"案:"宣抚使"当为"宣谕使"之误。胡舜陟除授宣谕使一事,《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四绍"兴元年五月巳酉"条(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801页)有载:"朝奉大夫胡舜陟起复徽猷阁待制、充京畿京西淮南湖北路宣谕使……范宗尹素善舜陟,以其方持丧,故建议遣使谕指京畿,而有是命。"宋人罗愿《罗鄂州小集》卷六《胡待制舜陟传》(北京,线装书局,2004年,第741页)亦载:"绍兴初,诏夺  相似文献   

3.
<正>中华书局点校本《宋史》卷四三○《李方子传》载:"李方子,字公晦,昭武人。"(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2790页)卷四五五《马伸传附何兑传》云:"何兑者,昭武人,受学于伸。"(第13368页)按:以上两处"昭武",皆当为"邵武"。宋承唐制,置昭武军于利州,景祐四年(1037),改称宁武军,治今四川省广元市。太平兴国五年(980),以建州邵武县升建邵武军,领邵武、光泽、泰宁、建宁四县,治今福建省邵武市。李方子与何兑皆系今福建人,而非今四川人。  相似文献   

4.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四宋真宗天禧三年十二月乙未条(标点本2174页)云: “三司奏,准诏与内藏库议,自今拟盐税钱及岁别出钱六千万赴左藏库给用,从之。”此条中,“六千万”当为“六十万”之误。据同书卷一二○仁宗景祐四年正月甲午条(标点本2820页)记载,内藏库主者言:“岁出缗钱六  相似文献   

5.
<正>笔者阅读方志过程中,发现甘峻山位置有异。《太平寰宇记》卷152《陇右道三》引《水经注》佚文:"弱水历绀峻山南,与张掖河合,即鲜水也。"(中华书局,2007年,第2942页)《旧唐书》卷40《地理志第十二》载:"甘州,取州东甘峻山为名。"(中华书局,1975年,第1641页)《元和郡县图志》卷40《陇右道下》载:"甘峻山,在张  相似文献   

6.
正《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作《长编》)嘉祐二年十月乙丑条:"都官员外郎陈昭素勾当三司修造案公事。"其后有李焘原注:"江休复《杂志》云:陈昭素勾当三司修造案,半年减十五万,议者云可罢陕西买米一年。"(《长编》卷一八六,北京,中  相似文献   

7.
正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卷一二○载:"(宋仁宗景祐四年八月)庚辰,泾州言步军都虞候、瑞州防御使孙维鄴卒。维鄴初从曹利用讨陈进有功,及利用长枢密,欲擢用维鄴,维鄴恶其权盛,数以疾辞,遂除左龙武将军致仕。利用贬,乃落致仕,累迁泾原路部署、兼知渭州。尝建言:‘萧关故道……’"(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2836页)此处有两误。一,"维鄴"当为"继鄴"。孙维鄴,不见于他书。但此条材料与《宋史·孙继鄴  相似文献   

8.
正《类编长安志》卷2《宫殿室庭·东内宫殿下》:"紫宸殿,在宣政殿北紫宸门内,即内衙之正殿也。肃宗乃崩于紫宸殿。"又:"长生殿,肃宗崩于大明宫长生殿。"(骆天骧撰、黄永年点校,三秦出版社,2006年,第63-64页)则肃宗驾崩于两处宫殿?非也。《旧唐书·本纪第十》:"是日,上崩于长生殿……庙号肃宗。"(第121页)《唐会要》卷1(第5页)、《新唐书·本纪第六》(第66页)均记:"崩于长生殿"。《雍录》卷4载:  相似文献   

9.
正《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卷五一〇元符二年(1099)五月乙丑条载:左正议大夫、守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章惇为金紫光禄大夫,大中大夫、知枢密院事曾布为光禄大夫,右正议大夫、守中书侍郎许将为右光禄大夫,太中大夫、守尚书左丞蔡卞为右正议大夫,守尚书右丞黄履为通议大夫,皆以诸路进筑要害城寨毕工故也。(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12145—12146页)自元祐三年(1088)宋代文臣寄禄官开始分左右。绍圣二年(1095)下诏仅保  相似文献   

10.
正议者有论汉太仓方位,据《史记》卷8《高祖本纪》(中华书局,1959年,第385页)载:"萧丞相营作未央宮,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推论于长安城内,《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第64页)如是说;然《三辅黄图校释》卷6《仓》(中华书局,2005年,第347页)载:"太仓,萧何造,在汉长安城外东南。"直证于城外,莫衷一是。按:考古以漕渠绕城东南推论仓设渠侧。但《汉书》卷45《息夫躬传》(同上,第2182页)载:"天子使  相似文献   

11.
(一)《宋史·张廷翰传》载:蜀平,授侍卫马步军都虞侯。(标点本9008页)按:“侍卫马步军都虞侯”,误。应为“侍卫马军都虞侯”。《续资治通鉴长编·太祖乾德五年春正月第9条》载:“丁已,龙捷左厢都指挥使张廷翰为侍卫马军都虞侯,领彰国节度……”是为例证。而且,“侍卫马步军都虞侯”一职,自建隆二年秋七月张令铎罢此职至太宗雍熙三年秋七月田重进升任此职,其间二十五年,从未授人(参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太宗雍熙三年秋七月第3条》)。  相似文献   

12.
中华书局点校本《宋史》卷185称“矾之出于西山、保霸州者,售于成都、梓州路”(第4535页,标点照录)。《续资治通鉴长编》(下称《长编》,中华书局 1992 年)卷 295 记“矾之出于西山、保霸州者,售于成都、梓州路”(第 7192 页,标点照录)。对上文之“西山保霸州”,程民生《宋代地域经济》(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2 年)第 193 页认为是河北的西山、保州、霸州三地产矾;王雷鸣《历代食货志注释》第二册(农业出版社1985年)第457页却认为此保州、霸州在成都府路,但语焉不详。笔者认为上引《宋史》与《长编》文标点均误,正确标点应为“矾之出于西山保、…  相似文献   

13.
<正>中华书局点校本《方舆胜览》卷70利州西路同庆府"建置沿革"载:"唐复为成州,又改为同谷郡……收复之后,复置成州。朱梁改为汝州。"(中华书局,2003年,第1221页)此"汝州"当为"汶州"之讹。考诸史志,陇右不曾设有汝州。《旧五代史》所记汝州属河南道,在今河南省境内。《新五代史·职方考》载:"叶、襄城,故属许州,唐割隶汝州。"(中华书局,1974年,第742页)此事见于《元和郡县图志》卷六,此汝州亦即河南之汝州。  相似文献   

14.
正《续资治通鉴长编》载,北宋元祐元年(1086)二月"殿前都指挥使、武信军节度使燕达等言,试验到太原府曲阳县大保长刘用事艺应法。诏刘用与三班差使,赐衣带,令归吏部别承差遣"(1)。材料所涉及地点为太原府曲阳县,然而北宋一朝,(并州)太原府并无曲阳县。曲阳县作为县级行政建制属河北西路定州,据《太平寰宇记》定州条载:"元领县十一。今八:安喜、蒲阴、唐县、陉邑、北平、望都、新乐、曲阳。"(2)《元丰九域志》载:"曲阳。(定)州西六十里。三乡。龙泉一镇。有常山、曲阳水。"(3)《宋史·地理志》载:"政和三年,升为  相似文献   

15.
正《史记》卷29《河渠书》(中华书局,1959年,第1409-1410页)载:"引渭穿渠起长安,并南山下,至河三百余里,径,易漕,度可令三月罢……天子以为然,令齐人水工徐伯表,悉发卒数万人穿漕渠,三岁而通。"然《史记》卷30《平准书》(同上,第1420页)载:"郑当时为渭漕渠回远,凿直渠自长安至华阴,作者数万人。"又《汉书》卷24《食货志》(中华书局,1962年,第1161页)载:"郑当时为渭漕回远,凿漕直渠自  相似文献   

16.
正1.《氏叔琮传》:"及昭宗东迁,征为右龙虎统军,以卫洛阳。"(北京,中华书局,2015年,第294页)按:"右龙虎统军"误,当为"右龙武统军"。《旧唐书》卷二〇下《哀帝纪》(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787页)、《新五代史》卷四三《氏叔琮传》(北京,中华书局,2016年,第534页)、《新唐书》卷一〇《哀帝纪》(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302页)、《新唐书》卷二二三下《氏叔琮传》(第  相似文献   

17.
正《元和郡县图志》卷5河南府"新安县":"贞观元年省谷州,新安属河南府。"(李吉甫著、贺次君点校,中华书局,1983年,第142页)按:该书同卷"福昌县"条则曰:"贞观元年(熊)州废,以县隶谷州。显庆二年废谷州,以县属河南府。"(第140页)若贞观元年(627年)废谷州,岂有以福昌隶谷州,显庆二年(657年)再废之理?同书"长水县"条:"贞观八年,自虢州割属谷州,显庆二年属河南府。"(第135-136页)亦可证明贞观  相似文献   

18.
<正>点校本《资治通鉴》卷213唐玄宗"开元十七年三月甲寅"条载:"石堡城在龙支县西,四面悬崖数千仞,石路盘曲,长三四里,西至赤岭三十里。"(中华书局,1956年,第6784页)。该条目所言石堡城悬崖的高度有数千仞,与其他文献记载及实际情况不符,当改。《读史方舆纪要》载:"石堡城在龙支县西,四面悬崖数十仞。"另外,乾隆《甘肃通志》卷23  相似文献   

19.
正中华书局点校本《通典》卷六,开元二十五年(737)《令》文注文:"丝五两为绚"(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108页)。日本藏北宋版《通典》作"丝五两为絇绚"(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影印本,2008年,第226页)。依据《令》文的行文体例,接续"丝五两为"的文字应是单字量词,"絇""绚"二字必有一误。又,《资治通鉴》卷二一三,开元十五年(727)五月丁酉条,胡注引《通典》:"杜佑曰:《唐令》,绵六  相似文献   

20.
<正>《新唐书·地理志一》载:"同州冯翊郡有府二十六,河东府是其一折冲府。"(中华书局,1975年,第965页)罗振玉利用新出《大唐故申州罗山县令王府君墓志铭并序》之"嗣子前同州东河府别将无亏等"一句(《唐代墓志汇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1080页)认为"河东府"误,应是"东河府"。(《罗振玉学术论文集》第8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701页)张沛则认为罗振玉之判断错误,并结合史书详细论证,认为应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