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篇》中除了详细记述各民族的历史、习俗、宗教等内容外,民族关系也是很重要的方面。古往今来,各民族间日益接近,互相吸收,互相依存,生产、生活上互通有无,经济文化上友好往来,社会发展中合作共事,共同缔造了伟大祖国的历史。经济文化交流,历来是民族关系史上的重要内容,唐与回鹘的“绢马贸易”,汉与游牧民族的“茶马贸易”等,便是经济交流的实例。各民族政治上的交往,历史上更是史不绝书。正是各种各样、多层次、多渠道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的日益发展、日益密切,才使我们多民族的国家凝聚成一个整体,各民族间的统一、团结、交流、进步,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和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2.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衡量民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政策导向。高校在巩固和谐民族关系的社会系统工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应充分发挥教育功能,主动承担推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社会责任,积极适应民族工作发展新趋势,在大学生民族观教育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践,在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大局中发挥自身特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敦煌自古为多民族聚居区,多元文化在这里交汇,各民族都为敦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杨富学等著《敦煌民族史》描述并论证了不同时期敦煌各民族的活动、历史贡献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印证了敦煌民族之间互相交流、交往与交融的历史进程,历览敦煌两千多年民族关系之兴替得失、和融砥砺。该书视野广深,资料丰富,观点新颖,为此前所未有,具有开拓性。  相似文献   

4.
<正>新疆的历史是多民族休戚与共、交流融合的历史。纵观秦汉至清朝两千多年的历史,秦汉、隋唐与明清等王朝的全国性统一,以及匈奴、鲜卑、吐蕃、契丹、女真、党项等族的地区性统一,使得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深入交流交融,国家疆域更加巩固。各民族间的相互交流、交往、交融,形成了中华民族"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特点。我父亲是锡伯族,母亲是汉族。1764年,锡伯族为了戍边,从遥远的东北长途跋涉迁徙到了祖国的最西端。  相似文献   

5.
清代前期各民族统一观念的历史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虽然在历史的进程中,也曾发生过短暂的分裂,温经过一个时期的矛盾、斗争、融合,又会出现新的统一,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总的说来,统一的历史,大大超过了分裂时间。所以。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总趋势。这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特点之一。与之相适应的是,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形成了各民族统一的思想观念。这是多民族统一国家和中华民族统~的政治观念,也是多民族统一国家和中华民族内聚力最深厚、最坚实的思想基础。由于各个历史时期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不同,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  相似文献   

6.
周宁 《大众考古》2022,(3):62-64
<正>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生活中表达思想见解、实现沟通交往、构建政治经济文化共同体的基本媒介,对于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经济交往、国家治理、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地处中国西北的新疆古称“西域”,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各民族在长期交往、交流、交融中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在不同历史时期流传过多种语言文字体系,如汉晋佉卢文、婆罗迷文,隋唐时期突厥文、粟特文、于阗文,宋元时期察合台文、  相似文献   

7.
道尔基  李煜辉 《文博》2010,(3):23-25
道路交通的历史,是整个社会和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一个鲜明缩影,它从独特的角度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趋势。新疆地处祖国边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这些中道路交通发挥了令人瞩目的作用。历史的辉煌同样为今天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迁和中国历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联系东亚、欧州和北美气候变迁及其影响 ,论述中国各历史时期气候变迁和历史的关系。指出以农为本的中国 ,尤其是北方 ,在气候变化面前显得格外脆弱。气候变化影响农业 ,从而影响社会各方面。从新石器时代至清朝 ,中国气候温暖期与寒冷期周期性变化的过程 ,是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两种生态环境较量与整合的过程。在温暖期 ,中国经济繁荣 ,民族统一 ,国家昌盛 ;寒冷期 ,气候剧变引起经济衰退 ,游牧民族南侵 ,农民起义 ,国家分裂 ,经济文化中心南移等。最后 ,作者指出 ,在历史时期 ,气候是中国北方政治命运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并强调将世界气候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历史事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合”与“分”的地理效应及民族个性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人文地理学的角度剖析了地理环境对于中国历史上国家统一与分裂的重大影响,暨阐述了通常所说的自然与人文的历史的辩证的关系。高山大川的“长城效应”与各区域民族个性差异形成对国家统一的威胁。但同时也是多民族国家统一体的再造与地域文化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0.
基于历史文化认同,中国古代社会的众多民族经过长期不断的交融,为近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此过程中,"华夷之辨(夷夏之辨)"观念也起到了关键的促进作用。实际上,"华夷之辨"作为一种政治文化观念,旨在用礼仪文化构建"大一统"的"天下"秩序。广义的"华夷之辨"包括"严夷夏之防"和"用夏变夷"两方面的内容,为儒家所提出、阐发和实践。在中国古代社会里,"华夷之辨"观念不但从未被淡化,而且还为越来越多的民族在不同程度上所接受和奉行,极大地促进了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和历史文化认同。所有这些,与恪守"士志于道"行为准则的儒士群体的付出和牺牲是分不开的。文章通过考察宋辽金时期不同政权下儒士群体对"华夷之辨"的实践活动来明晰上述认识,以增进对中华民族形成历程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11.
民族问题,从来是我国,更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重大政治问题。如何对待民族问题,直接或间接地关系到国家的统一或分裂、兴盛或衰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中央始终坚持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各民族的实际相结合,认真地处理中国的民族问题,尤其是成功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帮助少数民族在经济和文化上的进步,从而使祖国实现了历史上空前的独立和统一,使各民族之间加强团结,共同走向进步和繁荣。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之一。众所周知,广西的民族工作是做得很好的,自治区成立40多年来,没有过因为民族问题给党和国家…  相似文献   

12.
唐代时期是中国同意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最为关键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的统治者采用了开明的民族政策,客观上使中国这一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统一,促进了唐代的经济文化上的繁荣昌盛,政治局势上的安定和睦。中国历史上唐代的民族政策理念"和"的概念对后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传军 《民俗研究》2008,(3):220-226
两汉魏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社会发展、民族融合和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自秦始皇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以来,综合国力到两汉时期而臻于鼎盛。魏晋时期,中国虽然又重新陷于分裂,但南北各方之间,汉族和兄弟民族之间交往密切,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主要交通道路基本上都是畅通的。这一切,都促进了中国人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促进了人们的旅行活动,使得行旅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形式,并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历史行旅民俗。汉魏时期的行旅习俗,主要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汉匈之间的和亲是我国历史上比较有特色的民族政策,汉匈和亲使双方在经济、文化、军事、人员交往及社会生活等方面展开了广泛的交往,双方的交往促进了中原地区与匈奴、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相互交流,汉匈之间的和亲在中华民族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史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一部西域史不仅浓缩了中国古代疆域演变的曲折而复杂历程,展现了各民族共同开拓辽阔疆域、共同书写悠久历史、共同创造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的生动画面,指明了各民族通过交往交流交融共同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实践路径,而且完整、全面而深刻地诠释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五个突出特性。就统一性而言,主要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政治上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6.
哈密历史悠久,有许多古今民族如乌孙、大月氏、匈奴、突厥、回鹘、蒙古、回、维吾尔、哈萨克和汉族等与这块土地结缘。这些民族在长期的相互交往中,形成了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团结抗敌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优良传统。 地区志如何正确记载世居哈密的民族,反映他们之间关系的历史和现状,本文就这个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端正指导思想,认真撰写民族章 1987年初,中国民族志在南宁召开座谈会,确定了编写民族志的指导思想:要以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从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实现民族平等,增强民族团结、进步来编写民族  相似文献   

17.
这是六十多年来我所写关于民族宗教的论述的选集。我别有关于历史、史学和历史教育的论述,将另行出版。中国的历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上现有的和曾经有过的民族共同创造的历史。这一点认识,在解放后逐渐为我国史学工作者所普遍接受。这在史学思想上是一件了不起的进步。它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我在多年断断续续的摸索中,对民族史有两点体会。一点是,中国多民族的统一,有一个不断发展的悠久过程。它经历过单一民族内部的统一、区域性多民族的统一,全国性多民族的统一以至当前社会主义全国性多民族的统一。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又一点是,尽管在历史上出现过不少的民族斗争,甚至于出现过民族战争,但从整个历史的发展看,我国民族之间总是越来越友好。友好并不排斥斗争的存在,斗争也不能阻挡友好关系的前进。民族友好是我国民族关系史的主流。历史上也出现过割据局面,但无论是统一时期或割据时期,统一意识总是占支配的地位。具体到回  相似文献   

18.
宋小雨 《风景名胜》2021,(5):0029-0030
民族文化旅游是塑造新型民族关系的重要方式,是实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途径,对各民族聚集区居民感知日常生活中的尊重差异起着重要作用.内蒙古是一个多民族自治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且旅游业发展速度较快,在带来显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较大的挑战。通过采用文献调查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内蒙古民族地区文化旅游发展的现状、对策两方面探讨了促进民族交往交流的实现路径,以此来促进全国各民族和睦相处,发挥旅游资源在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清朝完成统一新疆的大业,是汉、唐、元诸朝以来我国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清朝统一新疆的大业虽然是在乾隆朝最终完成的,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都为统一新疆做出了重要贡献。清朝再度统一新疆,不仅进一步奠定了我国的西北边疆,促进了新疆多民族聚居格局的发展与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推动了新疆社会政治、经济的进步,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无阻,还体现了中华民族长期整合发展的历史趋势,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云 《中国西藏》2001,(2):63-63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在漫长的古代历史时期,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传统明,而在多灾多难的近代中国,各族兄弟又共同承受了历史的不幸与屈辱,并且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为中华民族的存亡和复兴赴汤蹈火,英勇奋争。今天,发掘各族人民友好交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