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鼐先生把商代玉器分为"礼玉",即璧、琮、圭、璋、璜、琥"六瑞",武器和工具,装饰品三大类,而在汉代玉器中则另立葬玉一类。所谓葬玉是指专门为保存尸体而制造的随葬玉器,主要有玉衣、玉塞、玉含、玉握4种。汉代盛用葬玉,但追本求源,其始当在两周以上。夏鼐先生在上文中已经指出,玉衣制度可以溯源于东周时代的"缀玉  相似文献   

2.
两汉诸侯王墓出土葬玉及葬玉制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玉文化发展进程中,两汉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玉器的神秘作用在经历了新石器时代和商周的发展之后达到了巅峰。汉玉的一大特色是走向极端迷信化的葬玉,而这也是玉器神秘化在汉代达到巅峰的标志。这之后的玉器,佩玉逐渐融入了现实生活,葬玉逐渐消失,进入了中国玉器发展的新阶段——世俗化发展阶段。因此可以说汉代是葬玉的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3.
汉代是中国玉器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以礼仪用玉和丧葬用玉为主体的中国古典玉器,在东汉末年基本上结束了,此后的中国玉器逐渐进入以装饰用玉和观赏用玉为主体的新的发展时期。探讨汉代礼仪用玉的渊源及其演变过程,对了解中国古典玉器将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本文所论的礼仪用玉,包括古代贵族阶层祭祀、朝聘以及其他各种礼仪活动所用的“礼玉”(或称“祭玉”)、“瑞玉”及仪仗用玉等。 一  相似文献   

4.
论西汉中期玉器风格的变化及其社会背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古方 《中原文物》2003,(5):55-61
西汉早中期玉器组合最大的区别之一在于装饰用玉器类和数量的消长。西汉早期装饰用玉在整个随葬玉器中占很大的比例,代表了当时玉器风格和工艺水平。西汉中期装饰用玉的数量和种类骤然减少,不但复杂的组玉佩消失,而且玉具剑饰数量也比早期少得多。分析和统计组玉佩和玉具剑饰数目、组合、出土位置及其造型、纹饰,是认识西汉早中期玉器变化的重要参考标准。西汉中期玉器风格的变化,对整个汉代玉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汉代玉器的风格是在武帝时期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收藏家》2021,(2)
正玉,以其细密的质地、鲜明的色泽,温润的质感,深受人们的喜爱。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玉器被赋予了广泛的精神内涵,承载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早在新石器时代,原始先民就开始制作和使用玉器。进入汉代,继承先秦儒家"贵玉"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对汉代玉器进行综合考察时,发现在丧葬、佩饰、日用及陈设用玉中,有许多玉器无论造型或纹饰都有一定的辟邪厌胜之意。本文通过对这类玉器的研究,试图从玉器角度分析看待当时社会流行的辟邪厌胜思想,辟邪厌胜意义也是汉代用玉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7.
许晓东 《收藏家》2013,(9):35-43
玉器仿古,古已有之。殷墟出土的仿红山文化玉猪龙,商、周遗址所见仿良渚文化玉琮,可谓早期仿古之例。宋代是仿古的第一个高峰。宋代玉器仿占以仿商、周青铜器以及战国、汉代玉器的造型和纹饰(如剑饰、棘式佩、带钩、辟邪,螭、云、谷、蒲纹等)为主,这也成为后世仿古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正陈设玉器是指专供居室内摆设观赏用的玉器,与玉工具、礼仪玉器、装饰玉等同为玉器的主要种类之一。陈设玉器对所用玉料的成色要求极高,虽然需要的玉料体量相对较大,但玉质和玉色的等级绝不亚于其他玉器种类。相对于很多传统玉器,如礼玉、玉工具等,陈设玉流行得较晚,一般认为它们在汉代以后才逐渐形成规模和一定的标准,在唐代以后才发展起来的,到明清两代达到鼎盛。  相似文献   

9.
玉德·玉符·汉玉风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民族使用玉器的历史十分悠久。在原始社会人们使用石器作为主要生产工具的过程中,有的地区也就地取材,制作并使用了玉器。我们的祖先至晚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利用真玉琢磨成装饰品或生产工具。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玉质装饰品,出土在我国辽宁西部到内蒙古东部地区,距今已有七八千年之久。从原始社会到汉代,在玉器发展史上出现过四个高峰。第一个高峰是以红山文化玉  相似文献   

10.
殷志强 《收藏家》2000,(5):50-51
汉代是中国琢玉史上丧葬玉品种较多的时期,玉握豚(亦称玉握猪)是较有代表性的一种,曾风光一时,对后代玉器亦有一定的影响。1996年,我在撰写《汉代玉猪与后代仿品》一文时,当时以为已把汉代玉握豚“一网打尽”了。当拙文于1996年8月在《收藏家》18期上发表的时候,承徐州博物馆馆长李银德先生惠许,我在该馆库房观摩玉器,突然发现我的小文“挂一漏万”,原来我文中关于玉握豚文的资料,仅收了具象玉握豚,漏了抽象玉握豚这一“半壁江山”:江苏徐州地区出土的汉代抽象玉  相似文献   

11.
正汉代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在人们的思想上,崇尚礼仪、注重节气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封禅、求仙、祭神、厚葬之风风靡全国,这影响到玉器的时代风格和特征。汉代玉器是中国玉文化史上一个大的转折点,也是目前发现玉器最多、最为精美的时代,考古出土品及传世品均非常丰富。目前考古出土的汉代玉器,主要分布于陕西、河南、河北、山东、江苏、江西、安徽、湖南、广东、北京等省份,精品  相似文献   

12.
汉代是崇尚玉器的社会,流传至今的这四片汉代白玉保留着尚未深加工的原状,反映了汉代制玉工艺的高超.玉片上汉代玉工随手写出的墨书文字,展现了当时通用文字书写的本相,也是我们了解汉代玉器制作流程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3.
《收藏家》2017,(8)
<正>乾隆皇帝是中国古代帝王中最为酷爱玉的一位君主,他爱玉,藏玉,研究玉器,还参与玉器制作的部分环节。他的诗文中有玉,日常生活中有玉,赏赐臣下馈赠外国国王的还是玉。他对玉的痴迷,促使"乾隆玉"成为18世纪中国玉的代名词,以至于到现在,只要是留存下来真正的乾隆御制玉器,都是我国古代精工精美玉器的代表。乾隆玉的特点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类是在玉器上铭刻,包括刻款刻识,题诗作文,使玉器不仅质  相似文献   

14.
《收藏家》2021,(4)
正中国有着7000年的用玉历史,中国古代玉器历史之早,延续时间之长,分布之广,器型之众,做工之精,影响之深,为其他任何国家所不能及。玉文化本身则作为中国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中有着无法估量的深远影响。汉代以后,玉的礼器功能慢慢减弱,玉器开始走向世俗化,装饰功能的玉器渐多。明清以后,玉器艺术步入了鼎盛时期,题材日益广泛,玉器基本上成为个人案头把玩的观赏品和装饰品,玉器从此完全走下了神坛,也走下了王权的殿堂,回归世俗,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美石"。滕州博物馆藏玉石器数量众多,数量达400余件,从原始质朴的"石玉"到宗教图腾的"神玉",从有礼有制的"礼玉",  相似文献   

15.
陈路遥 《神州》2013,(24):41-41,43
中国文化学上的玉,内涵较宽,并不止其在矿物学上的意义。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玉,石之美兼五德者。所谓五德,即指玉的五个特性。凡具坚韧的质地,晶润的光泽,绚丽的色彩,致密而透明的组织,舒扬致远的声音的美石,都被认为是玉。按此标准,古人心目中的玉,不仅包括真玉f角闪石)还包括蛇纹石、绿松石、孔雀石、玛瑙、水晶、琥珀、红绿宝石等彩石玉。由于历代玉材的不同,琢玉工具和琢玉技巧的不同,加上审美情趣和风俗习惯的不同,玉器的用途和所扮演的角色不同,每个时期玉器的造型及主题风格也是各不相同的,千姿百态,竞相争艳。历史不断地发展,玉文化从产生到今天从来没有间断过。本文将从玉器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来论述和分析玉器及在不同时期造型及纹饰的用途与变化。  相似文献   

16.
“妇好墓”玉器材料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代玉器是历史文物的一个重要门类,研究古代玉器对于了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以来的社会面貌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夏鼐先生曾指出:“全世界有三个地方以玉器工艺闻名,即中国、中美洲(墨西哥)和新西兰,其中以中国的最为源远流长”。从目前资料来看,新石器时代早期阶段,如浙江河姆渡遗址就有为数不多的小型玉器装饰品出现;大汶口晚期已能制作较精致的玉铲、环、笄以及人面饰等玉器;龙山文化和略晚时期除有小型装饰玉制品出现外,还能制作玉石礼器;到了商代,制玉工艺已成为独立的手工业部门,同时青铜工具在制玉工艺中的应  相似文献   

17.
赵贇 《文物世界》2009,(6):15-23
汉代是中国玉器史上繁荣发展的时期,也是我国古代葬玉之风比较盛行的时代之一。由于汉代推崇厚葬,墓内埋葬物品众多,丧葬用玉是其组成部分之一,而殓葬玉器又是丧葬玉器的大宗。两汉墓葬中出土的殓葬玉器有玉衣、枕、面罩、握、冶等,枕又是其中极具有时代特色的代表性器物,是汉代帝王列侯及高级贵族、官吏等墓葬中常用的丧葬用玉,不仅发现数量多,而且无论材质、设计、制作工艺等都堪称一流,为我们研究这一时期的丧葬用玉及相关装饰工艺等提供了十分宝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8.
石林梅 《沧桑》2013,(1):42-44,49
契丹族是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契丹族本身无用玉传统,可建国以后受到其他国家的用玉传统文化而大量使用玉器,在用玉的过程中创造出了契丹民族特色的玉器。辽代玉器的形成对中国玉文化产生了特大的影响,在中国玉器史上有着辉煌的成就。辽代玉器的特色、继承、独创在中国玉文化当中的地位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张尉 《收藏家》2000,(1):22-22
汉代的玉器历史上十分著名,工艺水平高超,被后世称作“汉玉”,奉为效法的圭臬。汉代玉器制作规模很大,产品颇丰,出土和传世的遗品无以计数。但在文献记载中,尚未见有明确指出其琢玉机构为何处及其名称的。上海博物馆藏有一件汉代玉剑上的兽面云纹玉璏,其上的铭文则为我们解开此一问题提供了直接的依据。玉璏是镶附在剑鞘上半部的饰物。此璏长11.2厘米,宽2.7厘米,系用一块新疆  相似文献   

20.
汉代猪形玉握中华民族是一个尚玉、爱玉的民族。早在新石器时代,精美的玉器就被作为权力的象征和祭祀天地、神灵的礼器。商周以后玉器的用途不断扩大,到了汉代,由于人们对玉的迷信日益深化,认为玉是天地之精,吞食可以长寿,敛尸可以不朽,佩戴可以避邪,因此当时除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