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者间对(弋卩)其卣三器之真伪问题每多聚讼。李棪斋先生《晚殷(弋卩)其卣三器考释》一文论之最详。而于三器之定名,李学勤及孙稚雏两先生均注意及六祀(弋卩)其卣之作器者为作册“”,故以为宜改称“隻子卣”,所论至为恰当。然一般学者已习惯(弋卩)其三卣之称谓。今后对三器之称名,不妨自我调整。 二祀及四祀(弋卩)其卣两器,除盖、器有“亚獏,父丁”对铭外,二祀卣外底另有铭文37字。四祀卣外底则有铭42字。铭文出现在器外底虽非绝无仅有,然确属鲜见。且两器亦经修补,故引起不少有关三器真伪之讨论。  相似文献   

2.
西周王盂考──兼论■京地望罗西章(周原博物馆研究员)1994年12月17日,扶风县法门镇庄白村刘家组又出土了一件重要的西周王器──王盂。它是继1978年5月5日齐村发现厉王■■,1981年2月庄白发现五祀钟等王器以来又一重要发现。目前我国发现的4件西...  相似文献   

3.
王先生这两通手札,大概是一九一七年夏季(据札中今日热至九十度语推知。前一札署十五日,后一札署廿七日,同在一个月内)发出的。札中主要内容是提他写殷周制度论的开始和完成。他本想写续三代地理小记,动笔之后,思想忽变,遂以论周制和殷制的异同,写成了一篇殷周制度论。殷周递嬗,但远在孔子的时代,  相似文献   

4.
新发现的■方鼎对商末周祭问题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铭文中与周祭有关的内容为:“乙未王宾文武帝乙彡日……在五月惟王廿祀又二。”所载历日为二十二祀五月乙未,周祭为彡祀,被祀先王是帝乙。这条铭文的重要性在于,首先,它明确记载被祭的先王是帝乙,由此可以肯定此铭文属于帝辛世;第二,它记载了完整的年、月、日干支、祭名,这样就有可能将其排在具体的帝辛祀谱中;第三,在黄组卜辞的周祭系统中,武乙、文丁、帝乙是否入祀谱尚无定论,如果此铭文能按照合理的方式排入帝辛祀谱中,就证明了在帝辛时代帝乙同其他先王一样,列入周祭系统。同时也…  相似文献   

5.
南京国民政府国家忠烈祭祀制度的建立经历了三个阶段。1927年至1932年间,提出了初步的忠烈祭祀制度规划,祠祀烈士以辛亥、北伐烈士为主。1933年至1937年间,制度建设继续推进,规划扩大,提出"各县设立忠烈祠",祠祀烈士新增抗日、"剿共"等"烈士"类型,然制度的实践有限,未形成所设想的全国性建设热潮。1938年至1945年间,建立起一整套从营造、入祀、公祭、日常管理到调查统计的规制,"普设忠烈祠"的目标也在国统区内较大程度上实现,形成一种涵盖了国民政府所认可的辛亥以来所有烈士,但以抗日烈士为主的祠祀情形,国民政府国家忠烈祭祀制度得以真正建立并强化。由此,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民国前期忠烈祭祀的混乱局面,并借鉴了清代忠烈祭祀的统一形式。由于祠祀烈士"层层累积"的特征,涵盖所有烈士的忠烈祠具有集成性质,虽最终以抗日烈士为主,但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抗日烈士祠。  相似文献   

6.
衣礼以祖宗配天 ,乃夏商周三代国家最重要的典礼。董作宾先生作《殷历谱》仅研究商代五种典礼 ,而于衣礼未深入讨论 ,这是本文撰写的重要原因。本文据卜辞 ,探讨商代周祭制度的通例与变例 ,并说明其制度的变迁。商代于翌、、彡祭 ,于祭天之后合祭先公先王 ,即衣礼 ;衣礼之后分祭先公先王 ;其于先妣亦合祭之后分祭 ;翌、、彡祭每种祭典各有六祀统。其祭祭、祭的性质则与之不同。  相似文献   

7.
衣礼以祖宗配天 ,乃夏商周三代国家最重要的典礼。董作宾先生作《殷历谱》仅研究商代五种典礼 ,而于衣礼未深入讨论 ,这是本文撰写的重要原因。本文据卜辞 ,探讨商代周祭制度的通例与变例 ,并说明其制度的变迁。商代于翌、、彡祭 ,于祭天之后合祭先公先王 ,即衣礼 ;衣礼之后分祭先公先王 ;其于先妣亦合祭之后分祭 ;翌、、彡祭每种祭典各有六祀统。其祭祭、祭的性质则与之不同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乡贤祠祀的演化主要从乡贤祠祀规制、管理体制与地方人物祠祀系统内部结构性变动三个方面展开,在明清王朝政府主导下通过两种模式达致的。一是直接的制度供给,从附学令渐次实行到雍乾管理体制形成,呈现纵向的、递进式的特点。一是通过调整地方人物祠祀系统的内部结构,经由改变或添加其他祠祀而发生功能转移,从而改变了乡贤祠祀对象与激励目标冗杂多样的情况,呈现横向的、交互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无论是传世文献还是甲骨金文,均反映出晚商时期有一个嫡庶观念逐渐加强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与殷墟西北岗王陵区不断突出王墓的作法是一致的。两个方面均反映出晚商王权的逐步加强以及父死子继王位传承制度的逐渐巩固与最终确立。西北岗王陵西区是比较纯粹的王陵区,但东区埋葬的人员较为复杂,只能看作是一处高等级王室墓地。西北岗王陵区可能开启于殷墟文化一期偏早阶段,并可能一开始就大致划定兆域界限。武丁在位时期可能对王陵制度作过重大调整,即西区只葬殷王,其他成员只能葬在王陵东区、小屯宫殿宗庙区西南部墓地以及后岗西区墓地等处。殷王陵不奉行夫妻并穴合葬,王与后分处。但王陵东区有异姓陪葬的现象。殷王陵区有象征国家政权的一面,与殷墟其他普通族墓地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0.
孔子与河南     
河南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夏、商、周时期的中心舞台 ,同时又是儒家圣人孔夫子的祖籍所在。孔子能对三代遗产予以全面总结 ,权衡损益 ,垂宪万世 ,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奠定基础 ,与此有很大关系。据史家考证 ,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 ,是宋国的一位大夫 ,食采于栗 (今河南夏邑 ) ,在宫廷内乱中被杀 ,其子木金父避难 ,逃到鲁国的陬邑 ,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 ,成了鲁国人。宋国是殷“三仁”之一微子的封国 ,奉殷之先祀 ,行殷之正朔 ,用殷之礼乐。所以历史上也有人称孔子是“殷汤之后”、“微子之后”。对自己的身世 ,“好古敏求”的孔夫子…  相似文献   

11.
夏商周断代工程“商后期年代学”课题中有一个专题是“殷墟甲骨文和商代金文年祀的研究”。该专题要求通过对商代晚期黄组卜辞和晚商青铜器铭文中记有年祀的周祭材料的研究,来推定晚商几王的在位年数。 什么是周祭?周祭是盛行于商代晚期的一种很有规律性、很有系统性的祭祀。这种祭祀由翌、祭、 、 、彡五种祀典组成,商王及王宝贵族用这五种祀典对上甲至康丁的31位先王和示壬之配妣庚至康丁之配妣辛的20位先妣共51位祖先,按着世系的先后顺序轮番和周而复始地进行祭祀,这种祭祀是一个王世接着一个王世连绵不断地举行下去的,学者…  相似文献   

12.
刘凯 《中国史研究》2022,(4):88-106
东晋哀帝隆和元年因“天文失度”欲行“洪/鸿祀”,遭臣下谏止,未果而终。“洪/鸿祀”当作“洪祀”,典出《尚书大传·洪范五行传》,意即大祀,万民有过,天降六沴,天子以格祀之礼大祀五精帝求得谅宥。因经典依据、具体仪注与先代故事缺位,“洪祀”至东晋时已为杂祀,唐修《晋书·哀帝纪》“史臣曰”强化了杂祀色彩。《通典》杜佑注可证中唐时人对“洪祀”的理解已偏离原典,转变为与鸿雁相关联的“鸿祀”。“天文失度”当指隆和元年十二月戊午朔日食,太史禳祈则指合朔救日礼。升平五年、隆和元年灾异指向,哀帝十二月日食诏及“桓公入石头”童谣,源头皆指向桓温僭逾。哀帝正是以日食为契机,借口合朔救日无效,欲行“洪祀”,意在表明桓温为灾异源头,而他则作为万民代表祭祀五精帝,求取谅宥的同时可端正承统,稳固元、明、成帝再至己的中兴正统谱系。在此意义上,“冀以免咎”实是哀帝欲颉颃权臣,维护积弱皇权的真实心态写照。无果而终后哀帝方回归下诏救日礼,后改元兴宁,并亲行宣示皇权的藉田礼。  相似文献   

13.
微子封建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子启助周武王伐纣,被封于孟渚之滨(今山东曹县),筑庙曰薄(亳)邑,奉祀其父帝乙,不久老死其地,曹县因有微子墓以及亳邑之设。周公成王东征后,迁微子之侄、微仲之子稽于宋(今河南商丘),立为宋公亦即商公,奉殷先祀,另建宗庙于其国都,即南亳,以备日常之祀。后世附会汤之“景亳”或“景亳之会”在曹县,即北亳,以及成王封微子国于宋等,都非事实,而且造成商汤之亳与微子封邑的长期混淆不清。  相似文献   

14.
今安阳市西北郊,洹河南、北两岸即为商代之殷地.洹北商域为盘庚时期所建立的殷都,即"盘庚之殷";小屯传统殷墟则为武丁始建的殷都,即"武丁之殷",两者统属为殷都.殷墟一期早段到晚段,从洹北商城到小屯的迁徙过程中,殷都布局变迁呈现明显的连续性.殷墟一期早段到晚段,殷都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中间不存在着断层或缺环.  相似文献   

15.
略说“孔”和孔姓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孔子祖籍文化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孔子家族的成员上溯到殷商王朝晚期倒数第二代王的帝乙这一支上,属子姓。据史书记载,帝乙的庶子微子启(商纣王的庶兄)在周初成王时被册封建都于宋,以治殷之遗民。微子卒,其弟微仲接任宋公位①。微仲的四世孙鲍祀弑其叔父宋炀公以后,太子弗父何(鲍祀之兄)辞让公位,于是鲍把自立为厉公。自弗父何传五世至孔父嘉,因其五世亲尽,故被列为公族,并以字为氏,任宋大司马职,此即由子姓变为孔姓之始②。周桓王十年(公元前710年),孔父嘉和宋殇公并被太宰华父督所杀。此后,孔父嘉的儿子金父又由…  相似文献   

16.
1994—1995年日本中国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殷、周、春秋)〔日〕吉本道雅吉开将人一、一九九四年综观1994年日本历史学界对中国殷、周、春秋时期历史的研究成果,大致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依据考古资料所进行的总体研究。这方面研究成果主要有:饭岛武...  相似文献   

17.
故宫博物院所藏二祀、四祀(必卩)其卣与六祀卣,因有与同一人(必卩)其有关的较长篇的铭文,在缺少长铭的晚商铜器中颇引人注意,加之对于其中有的器物或铭文的真伪长期以来意见分歧,更增加了学者们的兴趣。以往已有多位学者做过较深入的研究,取得很多成绩,下面笔者仅在诸家研究基础上对其中几个问题谈点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1991─1992年台湾、香港中国近代史论著索引1991年论文篇一、晚清史鸦片战争时姚莹防台措施的探讨罗运治中国历史学会史学集刊231991年7月太平天国军事制度思想的探讨蔡鸿达史学16/171991年6月天津教案之原因探讨唐瑞裕中华文化复兴月刊24...  相似文献   

19.
1992年日本的中国史研究回顾与展望(殷、周、春秋)(日)松井嘉德本篇介绍的范围超出“殷、周、春秋”,而一直到新石器(甚至旧石器)时代,这已成为近年来的惯例。因为殷以后的时代吸收了新石器时代的各种文化,我们不可能无视这种文化来探讨历史,所以这种“惯例...  相似文献   

20.
云梦《日书》星宿记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梦《日书》中有几条简文似与星宿记日有关.其一,《天阎》篇云:正月虚,□□□(廿七日);二月东壁,廿七日(廿八日);三月角,十三日;四月房,十四日;五月旗(箕),十四日;六月东井,廿七日;七月七星,廿八日;八月轸,廿八日;九月奎,十三日;十月□(昂),十四日;十一月参,十四日;十二月斗,廿一日(廿七日).(《日书》乙种,简984—995)其二,《日书》甲、乙种中分别有“直心”篇,文曰:“入正月二日一日(二旬一日)心;入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